1.正確計劃施肥量
從實現高產、穩(wěn)產、低成本的要求出發(fā),確定施肥量主要應根據產量水平、土壤供肥、肥料養(yǎng)分含量及其利用率而定,并參考下列公式計算:
滿足某元素需要量=土壤當季供應量+農肥當季供應量+化肥當季供應量
土壤當季供應量=土壤中某元素的速效養(yǎng)分含量(ppm)×0.15(表層20厘米土層重約15萬千克)
農肥當季供應量=農肥施用量×農肥含某元素百分率×當季利用率
化肥當季供應量=化肥施用量×化肥含某元素百分率×當季利用率
西南各省麥地肥力,差異很大小由于施肥技術不同,肥料利用率也有區(qū)別。一般來說,有機肥當季利用率約20~25%,氮素化肥50~70%(碳酸氫銨在50~40%以下),磷肥15~30%,鉀肥50~70%。科學地進配方施肥,就能達到既增產又增收的目的。
2.各種肥料與養(yǎng)分相互配合
在肥料種類中,有機肥含有機質多,能夠改良土壤,這是它較突出的特點,因此為了培肥地力,達到持續(xù)高產,積極開辟肥源,不論在哪種土攘的施肥上,都要保證有機肥占有—定的比重。
化肥的特點是有效成分含量高,肥效快,但養(yǎng)分比較單一,所以既要和有機肥取長補短,互為補充,也要保持礦質元素間的相對平衡。因為每種養(yǎng)分對小麥都具有特殊功能,不可代替;但這些元素又同時處于植株體中,不可避免地要發(fā)生相互作用。這種作用首先就表現為單鹽毒害。如將小麥培養(yǎng)在氯化鈣或氯化鈉中,都使根的生長受到抑制,如將二者混合后,單鹽毒害作用即被解除。在酸性土壤上,鐵、錳等溶解度較高,以致小麥中毒,而施用鈣素以后,解毒的效果十分明顯。
元素之間也有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作用。例如,缺鉀土壤上增施鉀肥,不僅提高了植株的鉀素含量,而且促進了氮、磷的吸收,并使莖、葉中的氮、磷較多的運向籽粒,增加了粒重和品質,在莖稈之中,施鉀比不施鉀,鉀含量提高2.6~3.2倍,抗倒性也好。
3.施肥方法上注重基肥和種肥
小麥施肥方法,可分基肥、種肥和生育期間田間管理的追肥。在這些環(huán)節(jié)中,應當重視基肥和種肥。
基肥:小麥幼苗體內三要素含量很高,反應極為敏感,而高產小麥基本苗一般較少,要求壯苗早發(fā),保證穗數,所以基肥非常重要�;史N類應以有機肥為主。有機肥養(yǎng)分全面,肥效平穩(wěn),可以調節(jié)整個生育過程中養(yǎng)分的供應狀況,但同時也要配合適量的速效化肥,這樣,增產效果才顯著。西南區(qū)基肥用量,在高產栽培時,每畝應有堆廄肥1500千克左右,油枯20~30千克,尿素約5千克,以及相應磷、鉀肥,保證在總用肥量中占有較大的比重。
種肥:由于秋雨過多或排水困難,實行少耕、免耕及板田種麥時,有機肥難于耕翻入土,所以在播種時將腐熟優(yōu)質有機肥及速效化肥集中施于種子附近,這是一種經濟用肥的方法,對于遲播小麥更具有積極作用。
為了充分發(fā)揮肥效,基肥、種肥都要改進施用技術,如糞土相融、分層施肥、化肥深施等,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記者 佚名)
上一篇: 白皮松的種植技術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