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土質(zhì)以肥沃的砂質(zhì)壤土為宜。日照需充足,幼株需水較多。不可放任干旱,性喜高溫多濕。生育適溫為20—32攝氏度。
2019-03-11 電議羽狀復(fù)葉互簇生,小葉6~16,卵形至長卵形,長3~8cm,寬1~2cm,先端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細齒�?偁罨ㄐ蛞干绊斏�,花雜性;花萼4裂;花瓣4,淡黃色;雄蕊6~8;子房沿縫線有毛。莢果扁長條狀,長12~35cm,寬2~4cm,紫棕色,有時被白色蠟粉�;ㄆ�5月,果期10月。
2019-03-11 電議播種繁殖。果熟時采收后攤放后熟,將種子洗凈陰干后冬播,或沙藏至翌年早春播種。種子發(fā)芽出土后分次揭草,搭植可在春秋兩季,春季移栽宜在芽苞未萌動進行,秋季移栽宜在頂芽形成時或落葉后進行。
2019-03-11 電議養(yǎng)殖方法:菩提樹的養(yǎng)護方法于一般花木的養(yǎng)護方法基本相同,沒有什么特殊。要求土壤肥沃,透氣良好,陽光充足。澆水要求見干見濕,一次性澆透。夏季兩、三天干透再澆水;冬季可一周澆一次,盆栽兩年換盆一次。土質(zhì)可用原田土與腐葉土,松針土都可以。喜溫暖多濕、陽光充足和通風良好的環(huán)境,以肥沃、疏松的微酸性沙壤土為好,冬季溫度低于5℃時,無凍害現(xiàn)象,較耐寒。
2019-03-11 電議白花泡桐,大果泡桐,空桐木,水桐,桐木樹,紫花樹。毛地黃樹,皇家泡桐,皇后樹桐育苗方法有插根、播種、留根等,以插根育苗較普遍。苗□地應(yīng)選用排灌方便、土壤通氣良好、地下水位在1.5~2.0米以下的砂壤土和壤土,重茬地不宜。苗木長度以15~20厘米,粗度以1.5~4.0厘米為好。株行距1.0×1.0米或1.0×1.2米。在苗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加強水肥管理和防治病蟲害。
2019-03-11 電議楝樹,紫花樹,楝棗子。翠樹、森樹、楝棗樹、火棯樹、花心樹、苦辣樹、洋花森。以播種繁殖為主。出種率25~40%,種子千粒重550~830千克,每千克1200粒~1800粒,發(fā)芽率60%~80%。冬播或早春播都可,每畝播種量15~20千克,約需40~50天才開始發(fā)芽,畝產(chǎn)苗量1.0~1.5萬株,一年生苗高1.0~1.5米。 編輯本段形態(tài)特征 植物-苦楝(圖1)落葉喬木,高達10余米;樹皮灰褐色,縱裂。分枝廣展,小枝有葉痕。葉為2-3回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長20-40厘米;小葉對生,卵形、橢圓形至披針形,頂生一片通常略大,長3-7厘米,寬2-3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楔形或?qū)捫ㄐ�,多少偏斜,邊緣有鈍鋸齒,幼時被星狀毛,后兩面均無毛,側(cè)脈每邊12-16條,廣展,向上斜舉。圓錐花序約與葉等長,無毛或幼時被鱗片狀短柔毛;花芳香;花萼5深裂,裂片卵形或長圓狀卵形,先端急尖,外面被微柔毛;花瓣淡紫色,倒卵狀匙形,長約1厘米,兩面均被微柔毛,通常外面較密;雄蕊管紫色,無毛或近無毛,長7-8毫米,有縱細脈,管口有鉆形、2-3齒裂的狹裂片10枚,花藥10枚,著生于裂片內(nèi)側(cè),且與裂片互生,長橢圓形,頂端微凸尖;子房近球形,5-6室,無毛,每室有胚珠2顆,花柱細長,柱頭頭狀,頂端具5齒,不伸出雄蕊管。核果球形至橢圓形,長1-2厘米,寬8-15毫米,內(nèi)果皮木質(zhì),4-5室,每室有種子1顆;種子橢圓形�;ㄆ�4-5月,果期10-12月。[1] 編輯本段生境分布生于低海拔曠野、路旁或疏林中,目前已廣泛引為栽培。產(chǎn)于我國黃河以南各省區(qū),較常見;廣布于亞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溫帶地區(qū)也有栽培 編輯本段植物栽培生物學(xué)特性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耐堿、耐瘠薄。適應(yīng)性較強。以上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zhì)的砂質(zhì)壤土栽培為宜。[2]栽培技術(shù)用種子繁殖。育苗移栽法:10-11月選擇20年以上的老樹,進行采種。春季4月播種前用溫水浸種4-5d按行距30-45cm開條溝,溝深6cm,將種子播火,覆土壓實。培育1年,翌年春季移栽。按行株距5m×5m開穴,穴徑1.2m,深80cm,底層施廄肥,上覆細土10cm,每穴栽種1株,栽種時要使根部舒展,土壤與根部密接,覆土壓實,澆水。[2]田間管理幼樹栽種后,每年要松土除草、施肥2-3次,冬季進行培土,遇雨季要及時開溝排除積水。病蟲害防治病害有潰瘍病、褐斑病、叢技病、花葉病、葉斑病;蟲害有黃刺蛾、扁刺蛾、斑衣蠟蟬、星天牛等。 編輯本段應(yīng)用價值藥用價值中藥名:苦楝皮、苦楝葉、苦楝子、苦楝花。 苦楝皮:以植物的樹皮及根皮入藥味苦;性寒;有毒殺蟲;療癬。 苦楝葉:以植物的葉入藥味苦;性寒;有毒清熱燥濕;殺蟲止癢;行氣止痛。 苦楝子:以植物的果實入藥味苦;性寒;有小毒行氣止痛;殺蟲。 苦楝花:以植物的花入藥味苦;性寒清熱祛濕;殺蟲;止癢。 注:藥用詳述,見百科相應(yīng)詞條。其它用途邊材黃白色,心材黃色至紅褐色,紋理粗而美,質(zhì)輕軟,有光澤,施工易,是家具、建筑、農(nóng)具、舟車、樂器等良好用材;用鮮葉可滅釘螺和作農(nóng)藥,果核仁油可供制油漆、潤滑油和肥皂。 苦楝播種育苗技術(shù) 藥材-苦楝皮(圖2)一、采種果實立冬成熟,熟后經(jīng)久不落,當果實變黃略有皺紋時即可采集�?嚅シN后4至5年開花結(jié)實,采種應(yīng)從10至20年生健壯母株上采集。將果穗剪下或用手摘取,也可用木棒輕輕擊落收集。 二、催芽春播需對種子進行催芽處理,否則播后一兩個月才開始發(fā)芽,幼苗出土慢而不整齊。處理方法是:播種前20天左右,將種子在太陽下暴曬兩三天,用80℃的溫水浸種,任其自然冷卻。浸泡一兩天,種子吸水膨脹后撈出,混3倍濕沙。沙的濕度為手握成團,松手即散。在溫床上覆蓋塑料薄膜催芽,約10天左右種子開始萌動。當有10%的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 三、整地苦楝育苗地秋天深耕,春天淺耕。秋耕深度為25厘米,春耕深度為15厘米。春耕時每畝用50%辛硫磷顆粒劑1至1.5公斤,加入細土,摻勻后撒入苗圃地,消滅地下害蟲。整地時施足基肥,每畝施腐熟的有機肥5000至8000公斤,過磷酸鈣40至50公斤。基肥分兩次施入,春翻前施入一半,做床時再施入另一半。 春季2月底3月初做床,南北走向,床面寬1米,高15厘米,畦面中間略高,呈龜背狀,四周挖排水溝,做到旱能澆,澇能排。 四、播種春季氣溫上升至15℃,地下5厘米處溫度達到8℃以上,將混沙貯藏的種子篩出,用0.5%高錳酸鉀溶液浸泡兩三分鐘,在清水中沖洗干凈即可播種。一般采用條播,播前灌足底水,行距30厘米,開溝深度要均勻,溝底要平。隨開溝、隨播種、隨覆土,覆土厚度2至3厘米,覆土后輕輕鎮(zhèn)壓。一般每畝播種量20至30公斤。 五、苗期管理 1.灌溉排水種子發(fā)芽期間,床面要經(jīng)常保持濕潤,灌溉應(yīng)少量多次。幼苗出齊后,子葉完全展開,進入旺盛生長階段,灌溉應(yīng)量多次數(shù)少,每2至3天灌一次,每次要澆透澆足,灌溉時間宜在早晚進行。秋季雨水較多,要注意排水。 2.間苗補苗苦楝每個核果內(nèi)有種子4至5粒,成簇發(fā)芽出土,幼苗疏密不均。選陰天或傍晚進行間苗補苗,每簇選留一株健壯幼苗。移植時要帶土,以利于苗木成活。對移栽后的幼苗早晚連續(xù)澆水2至3次,通過間苗補苗,每畝應(yīng)保留苗木8000至1萬株。 3.松土除草除草結(jié)合松土同時進行,采用25%除草醚可濕性粉劑進行化學(xué)除草。每次灌溉及降雨后,達到適耕程度時應(yīng)進行松土,小苗宜淺,大苗宜深,苗木木質(zhì)化期應(yīng)停止松土除草。 4.追肥幼苗期應(yīng)以氮、磷肥為主,速生期氮、磷、鉀肥適當搭配,苗木木質(zhì)化期則以鉀肥為主,停施氮肥。 六、大苗培育選擇土層深厚、土壤肥沃的育苗地,精耕細作,施足基肥,同時做好土壤的消毒和滅蟲工作。南北方向做床,床面寬1.5米,每畝定植660株左右。秋季落葉至春季萌芽前,選陰天或無風的清晨及傍晚進行移植。移植時適當修剪主根,以促進側(cè)根的生長。移植后做好松土除草、灌溉施肥、病蟲害防治等工作,使根系、枝條盡快恢復(fù)生長。經(jīng)過兩年的培育,當苗木平均高3米左右,胸徑2.5至3厘米可出圃。
2019-03-11 電議將成熟的果實直接堆放在陰暗潮濕的露地,任其自然冷凍,促進生理轉(zhuǎn)化,使果肉爛掉,果核殼凍脆。堆置3個月的平均氣溫為6.9℃時,種子發(fā)芽率為92.6%,而平均氣溫為-2.5℃時則發(fā)芽率可高達98%以上。
2019-03-11 電議油桐樹、桐油樹、桐子樹、光桐、三年桐、罌子桐、中國木油樹、虎子桐油桐種粒大,發(fā)芽率高,生長快,多直播造林,也可植苗造林;直播造林,冬播在12月~1月進行;春播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我省多在春季播種;方法是:在已整好的造林地上,按株行距50×50厘米,挖深30厘米的穴,穴底墊基肥,每穴播種2~3粒;覆土5~7厘米,上蓋一層干草,以防表土板結(jié);5、6月份苗高10厘米時間苗,每穴留健苗1株。
2019-03-11 電議臺灣相思3~5月開花,7~9月莢果成熟。莢果成熟時呈褐色,能自行開裂,宜及時采種,除雜曬干。種子含水率以9~10%為宜,可混以石灰或草木灰,袋裝或陶器貯藏,1年內(nèi)發(fā)芽率與新鮮種子相差無幾。千粒重26~31克,每千克約32000~38000粒。種皮堅硬,富油蠟質(zhì),極難吸水,宜將種子浸于沸水中,攪拌約2~3分鐘,再用冷水浸種24小時,然后播種,發(fā)芽率可達70~80%。如為苗圃育苗,一年生苗高可達60~70厘米,宜在苗高30厘米時栽植。如為容器育苗,苗高20~25厘米時即可出栽,效果比裸根苗好。造林株行距一般宜1.5×1.5~2×2米,侵蝕裸露地可1×1.5米或1×2米,營造薪炭林或在坡度較陡或沖刷嚴重的地方造林1×1米。臺灣多采用直播造林,生長與植苗造林相同。此外,在花崗巖石質(zhì)山地還可用飛機播種營造臺灣相思純林或與馬尾松的混交林。害蟲主要有茶黃薊馬、大蟋蟀、吹綿蚧、龍眼蟻舟蛾等。
2019-03-11 電議咨詢熱線:0571-87153887 郵箱:[email protected] 在線咨詢:
Copyright ©2012-2024 農(nóng)苗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