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簡介 五味子,俗稱山花椒、秤砣子、藥五味子、面藤、五梅子等,唐等《新修本草》載“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故有五味子之名。古醫(yī)書稱它荎蕏、玄及、會及,較早列于神農本草經上品,中藥功效在于滋補強壯之力,藥用價值極高。 五味子是多年生落葉藤本,屬木蘭科,可作藥用,植株可供觀賞。為木蘭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chinensis(Turcz.)Baill.)習稱“北五味子”,或華中五味子(SchisandrasphenantheraRehd.etWils.)習稱“南五 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實。珍曾謂:“五味今有南北之分,南產者色紅,北產者色黑,人滋補藥必用北產者良”此藥功能齊全,五味俱有,在浩瀚中醫(yī)藥材中實屬獨有,并且對陰虛和陽虛都有獨特**。中國藥典2000年版將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分別收載為兩個品種。五味子只特指北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實。而南五味子特指華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實。在西方商品市場歷史上一直被稱作"EasternPrince東方王子"。 植物品種1、五味子:落葉木質藤本。幼枝紅褐色,老枝灰褐色,稍有棱角。葉柄長2-4.5cm;葉互生,膜質;葉片 北五味子倒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5-10cm,寬3-5cm,先端急尖或漸失,基部楔形,邊緣有腺狀細齒,上面光滑無毛,下面葉脈上幼時有短柔毛�;ǘ酁閱涡�,雌雄異株,稀同株,花單生或叢生葉腋,乳白色或粉紅色,花被6-7片;雄蕊通常5枚,花藥聚生于圓柱狀花托的頂端,藥室外側向開裂;雌蕊群橢圓形,離生心皮17-40,花后花托漸伸長為穗狀,長3-10cm。小漿果球形,成熟時紅色。種子1-2,腎形,淡褐色有光澤�;ㄆ�5-6月,果期8-9月。 2、華中五味子:落葉藤本。老枝灰褐色,皮孔明顯,小枝紫紅色。葉互生,紙質;葉柄長1-3cm,帶紅色;葉片倒卵形、寬卵形或倒卵狀長橢圓形,通常較寬處在葉的中部以上,長4-10cm,寬3-6cm,先端短尖或漸尖,基部楔形或圓形,邊緣有疏生波狀細齒,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側脈4-6對,網脈較明顯。花單性,雌雄異株,花橙黃色,直徑1.2cm,單生或1-3朵簇生于葉腋,花梗細,長2-4cm,花被5-8,排成2-3輪;雄蕊10-19, 南五味子著生于倒卵形的花托上,花絲短,花藥先端平截;雌蕊群近球形,心皮30-50。果序長3.5-10cm,小漿果球形,成熟后鮮紅色。種子2,腎形,長約3mm,種皮在脊背上有少數瘤狀點�;ㄆ�4-6月,果期8-9月[2]。 中文學名:五味子拉丁學名:Schisandrachinensls(Turcz,)Baill 別稱:玄及,會及,五梅子,山花椒,壯味,五味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綱: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 亞綱:木蘭亞綱Magnoliidae目: 木蘭藤目Austrobaileyales科: 五味子科Schisandraceae屬: 五味子屬Schisandra種: 中國五味子Schisandrachinensis分布區(qū)域: 代郡、青州、冀州是北五味子,齊山、藍田、杭越等地是華中五味子性味: 溫、酸、甘歸經: 歸肺、心、腎經
2019-03-11 電議水椰子(學名:Nypafruticans)又名亞答樹,棕櫚科植物,自成一個單種屬,生長在熱帶沼澤潮間帶,也是棕櫚科唯一的水生物種。分布于東亞沿海、南亞、東南亞乃至澳洲北部及所羅門群島。本種的果實稱為亞答籽或水椰子,嫩果可食用。葉子可以編織及蓋屋。 屬中文名:水椰屬屬拼音名:shuiyeshu屬拉丁名:Nypa描 述:NypaSteck水椰屬,棕櫚科,只有水椰N.fruticansWurmb.1種,產亞洲和澳大利亞的熱帶海岸,我國海南島東南部和東北部亦有分布,生于海灣泥沼地帶或與紅樹林混生;其果肉很象椰子,可生食或糖漬,花序軸切斷后流出的液汁含糖分,可制糖漿、釀酒和醋。叢生灌木,具匍匐根莖;葉羽狀全裂,裂片多數,狹長披針形,芽時外折;佛焰花序具長梗,直接由根莖抽出,佛焰苞多數;花單性,雌雄同株;雌花序頭狀,生于花序頂部;雄花序葇荑花序狀,生于側枝上;雄花小,雌花大;花被片6,雄花的發(fā)育完全,雌花的發(fā)育不全;雄蕊3枚,連合成柱狀;心皮3,頂端分離,胚珠直立,每心皮內1顆;果為一聚花果,成熟心皮核果狀,倒卵形,具六棱。近代有些學者,主張將本屬獨立,另成一科(Nypaceae)。
2019-03-11 電議鈍葉臭黃荊簡介學名:PremnaoctonerviaMerr.etMetc.科屬:馬鞭草科,豆腐柴屬產地分布:特產廣東(海南島)。形態(tài)特征攀援狀灌木,有時可長成小喬木,高可達3米。樹皮灰色,小枝圓柱形,有圓形或橢圓形的細小皮孔,老枝紅褐色,無毛或僅嫩枝有稀疏的細柔毛。葉片紙質,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8-12厘米,寬4-6厘米,全緣,頂端急尖至長漸尖,基部闊楔形或近圓形,干后變黑色而稍有光澤,兩面無毛或僅在葉脈上有短柔毛,主脈在表面微下陷,在背面明顯凸起,側脈4-5對,常上舉而至邊緣匯合,在兩面凸起;葉柄長1-2.5厘米,在上面具溝,溝內常有短柔毛,背圓而稍具脊,通常無毛。聚傘花序在小枝頂端排成傘房狀,長3-7厘米,寬5-13厘米,有3-5對分枝,分枝與主軸均疏生細柔毛,每分枝常3-5次分歧;苞片線形,長約6毫米;花萼杯狀,5裂微呈二唇形,外面有短柔毛和不明顯腺點,長約1.5毫米,至結果時增大而近無毛;花冠外面幾無毛,長約4毫米,中部以上4裂微呈二唇形,上唇全緣或微下凹,下唇3裂片幾等長或中間1裂片稍長,管內喉部有一圈長柔毛,開花時常外露;子房無毛和腺點;花柱稍長于雄蕊,柱頭2裂。核果圓球形至倒卵形,長3-5毫米,寬3-4毫米,表面有瘤狀突起�;ü�8-11月。生長習性生于平地或山坡叢林中。本種很近似傘序臭黃荊 P. corymbosa (Burm. f.) Rottl.et Willd., 其主要區(qū)別為后者葉片長圓形至廣卵形,有長2-5厘米的葉柄;花序長5-15厘米,寬8-24厘米等性狀。 產地分布鈍葉臭黃荊產臺灣、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與廣東和海南。生于低海拔的疏林或溪溝邊。印度、斯里蘭卡、馬來西亞、菲律賓、澳大利亞、新西蘭也有分布。
2019-03-11 電議柬埔寨糖棕簡介 種中文名:糖棕種拉丁名:BorassusflabelliferLinn.科中文名:棕櫚科科拉丁名:Palmae屬中文名:糖棕屬屬拉丁名:Borassus柬埔寨糖棕(BorassusflabelliferL.)又名扇椰子,扇葉樹頭櫚,棕櫚科糖棕屬產于熱帶亞洲或熱帶非洲,在東南亞國家較為常見.在柬埔寨,糖棕是當地居民食糖的主要來源,糖棕雌雄異株,柬埔寨糖棕樹開花前不易鑒別雌雄株,糖棕樹的雌花與其它植物一樣,結果繁衍后代,而雄株卻很特別,可以產糖,在長達4個月的花期中,早、晚各采集1次,每株柬埔寨糖棕可年產糖液60~100kg,足夠三口之家1年的用糖量.糖棕除了能產糖外,還可以制醋、飲料、木材(主桿非常堅韌)等.
2019-03-11 電議馬鞍藤簡介 拉丁名:Ipomoeapes-caprae(L.)R.Br.subsp.brasiliensis(L.)Oostst. 科別:旋花科 俗名:厚藤,鱟藤,二葉紅薯,獅藤,馬蹄金,馬蹄草,走馬風、馬六藤、白花藤、海薯藤、沙藤、沙燈心、海牽牛。 (《福建民間草藥》)。 爬藤類、海灘、沙丘常見的護沙植物,紫色花與牽牛花相似。 詳細介紹馬鞍藤樂于定居在沙灘或沙丘之上,為無毛匍匐藤本植物。它的莖極長,蔓莖平臥,向四面拓展,莖在節(jié)處長根,根入土極深,全株光滑,葉片革質,先端凹裂,形似馬鞍。紫紅色、漏斗狀花的小喇叭花不分季節(jié)綻放出美麗的花朵,艷麗醒目,尤以夏、秋季較盛,繽紛的花海就如地氈一樣,紅花綠葉相輝映。因而博得“海濱花后”之美名。馬鞍藤除了觀賞性強,還是濱海地區(qū)理想的防風固沙植物,另外它的干燥葉片入藥,性味辛苦,可祛風除濕、拔毒消腫。尤其對海蜇刺傷所引起的風疹、瘙癢有良好的解毒作用。 產地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多生長在海濱沙灘上及路邊向陽外。生于靠海的山坡、河沙邊、海邊或溝邊。 資源分布:分布于浙江、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 形態(tài)特征多年生草本。全株光滑;莖極長而匍匐地面;葉互生,厚革質,葉片的先端則是明顯凹陷或是接近2裂,形如馬鞍,葉長4~8cm,寬4~10cm,具長柄,長達12cm�;ㄆ谌瓴粩�,以夏季較盛;聚傘花序,花冠紫紅色,直徑約8cm。花萼多數是5片,宿存、離生,橢圓形或是寬卵形;花冠輻射對稱,粉紅色至淺紫紅色,漏斗狀,5淺裂,長3.0~6.5mm;雄蕊與花冠的裂片互生,2長3短,且花絲的基部被毛:子房上位,光滑無毛,柱頭2裂。蒴果球形,2室,光滑無毛,直徑9~16mm,剛開始呈黃綠色,成熟時則轉為棕褐色。種子4枚,黑褐色,其上密被柔毛。生長習性性喜高溫、干燥和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其耐鹽性佳,抗風、耐旱性佳,而耐寒性和耐陰性稍差。 園林用途馬鞍藤是典型的沙礫海灘植物,它同時是沙礫不毛之地防風定沙較好線植物,可改變沙地微環(huán)境以利其他植物生長,具有美化海岸及定沙功用. 繁殖培育在藤蔓莖節(jié)的地方有不定根長出,重新栽植即可形成新的植株。也可用種子繁殖。栽培土質以砂土或砂質壤土為佳。排水,日照需良好,施肥可用有機肥,2~3個月少量施用一次。生長適溫22~32℃。 化學成分【化學成份】馬鞍藤含馬鞍藤脂酸甙(pescaproside)A、B、E,葉中揮發(fā)油含2-羥基-4,4,7-三甲基-(4H)-萘酮(2-hy-droxy-4,4,7-trimethyl-1(4H)-naphthalenone),丁香油酚(eugen-ol),E-植醇(E-phytol),10R-及10S-獼猴桃醇(10R、10S-actinidol),左旋峰蜜曲菌素[-mellein],4-乙烯基-愈創(chuàng)木酚(4-vinylguaiacol),β-突厥薔薇酮(β-damascenone),種子含赤霉素(gibbereline)A1、A3、A5、A19、A20、A23。 藥理作用干燥葉中含一種揮發(fā)性酯類,對海蟄刺傷所引起的風疹、瘙癢有良好的解毒作用;在離體豚鼠回腸標本上,此揮發(fā)性部分(6xl0M)有拮抗組織胺(2xl0M)的作用,與苯海拉明、Antistine相似�?诜�7。5g/kg對小鼠無毒性反應。外用其葉,據云有止痛、防止褥瘡之效,提取物無甚藥理作用。 藥用價值 性味《閩南民間草藥》:"辛苦,微寒。" 歸經《泉州本草》:"入肝、脾二經。"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拔毒消腫,消癰,散結。用于風寒感冒,風濕關節(jié)痛,風濕痹痛,腰肌勞損;外用治瘡癤,痔瘡,癰疽,腫毒,療瘡,痔漏。 用法用量0.5~1兩;外用適量,鮮草搗爛敷患處。或燒存性研末調敷。 【注意】孕婦忌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各家論述】《福建民間草藥》:消癰散結,祛風除濕,解毒益氣。 【中藥化學成分】:葉含粘液質、揮發(fā)油、樹脂、甾醇、苦味物質、紅色色素、脂肪、卅五烷、卅烷、廿二酸(山箭酸,Behenicacid)、卅烷酸(蜂花酸,Melisicacid)、十四酸(肉豆蔻酸,Myristicacid)、丁酸。 選方①治關節(jié)炎:二葉紅薯一兩五錢,酌加酒水各半煎服。(《福建民間草藥》) ②治癰疽疔瘡:二葉紅薯一握,紅糖(或冬蜜)適量,搗爛外敷。(《福建民間草藥》) ③治癰疽疔瘡,無名腫毒:二葉紅薯一至二4,洗凈,煎湯調紅糖內服。(《泉州本草》) ④治痔瘡漏血:二葉紅薯一兩,豬大腸一斤,燉服。(《泉州本草》)
2019-03-11 電議蓮葉桐袋苗H120-200冠60-9038元海檬果袋苗H100-150冠80-12018元海檬果袋苗H180-250冠90-13038元玉蕊袋苗地徑3-5,H250-350冠120-15050元玉蕊袋苗地徑6-8,H250-350冠120-150120元玉蕊袋苗地徑10-12,H250-350冠100-150230元水黃皮袋苗H150-250,冠60-8048元海巴戟袋苗H80-130冠60-8015元海巴戟袋苗H150-200冠60-8525元柬埔寨糖棕地苗桿高280,自然高5-6.5,地徑70,冠400-4508500元苦榔樹袋苗H25-351元純葉臭荊袋苗H25-361元
2019-03-11 電議鹵蕨,一年生草本,通常生于溪邊淺水中,或潮濕處�;ㄆ�9~11月。常靠種子繁殖及在水中的莖節(jié)長出新植株,蔓延成片。莖下部生水中,無葉,節(jié)上產生不定根;莖上部露出水面,具輪生葉。葉狹披針形,常3~4片輪生,無毛,無柄,葉長3~7mm,寬0.5~1mm�,F廣布于亞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熱帶及亞熱帶 鑒別特征 植株高3~10cm,光滑無毛。莖下部生水中,無葉,節(jié)上產生不定根;莖上部露出水面,具輪生葉。葉狹披針形,常3~4片輪生,無毛,無柄,葉長3~7mm,寬0.5~1mm�;ㄐ。t色,腋生;苞片2,鉆形,與萼近等長;花萼鐘形,長約1mm,有4~5個萼齒;無花瓣;雄蕊2~3個;子房球形,花柱極短。蒴果球形,2或3瓣裂。種子多數,細小。中國分布現狀海南、臺灣、浙江、江蘇、湖北、陜西、河南。
2019-03-11 電議老鼠簕(學名:Acanthusilicifolius)是爵床科老鼠簕屬的植物。分布在中國大陸的福建、海南、廣東等地,多生于潮汐能地帶、海岸或海濱地帶,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中文學名:老鼠簕拉丁學名:AcanthusilicifoliusL別稱:木老鼠簕、水老鼠簕、茛芀花界:植物界門:被子植物門綱:木蘭 植物形態(tài)直立灌木,高達2米。莖粗壯,徑達9毫米,圓柱狀,上部有分枝,無毛。托葉成刺狀,葉柄長3-6毫米;葉片長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6-14厘米,寬2-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邊緣4-5羽狀淺裂,近革質,兩面無毛,主脈在上面凹下,主側脈在背面明顯凸起,側脈每側4-5,自裂片頂端突出為尖銳硬刺。穗狀花序頂生;苞片對生,寬卵形,長7-8毫米,無刺,早落;小苞片卵形,長約5毫米,革質;花萼裂片4,外方的1對寬卵形,長10-13毫米,頂端微缺,邊緣質薄,有時成皺波狀,具緣毛,內方的1對卵形,長約10毫米,全緣�;ü诎咨�,長3-4厘米,花冠管長約6毫米,上唇退化,下唇倒卵形,長約3厘米,薄革質,頂端3裂,外面被柔毛,內面上部兩側各有1條3-4毫米寬的被毛帶;雄蕊4,近等長,花藥1室,縱裂,裂縫兩側各有1列髯毛,花絲粗厚,長1.5厘米,較寬處約2毫米,近軟骨質;子房頂部軟骨質,花柱有縱紋,長2.2厘米;柱頭2裂。蒴果橢圓形,長2.5-3厘米,有種子4顆。種子扁平,圓腎形,淡黃色 地理分布中國特有,產海南、廣東、福建 生長習性生于我國南部海岸及潮汐能至的濱海地帶,為紅樹林重要組成之一 藥用價值【性味歸經】微咸,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止咳平喘。用于淋巴結腫大,急、慢性肝炎,肝脾腫大,胃痛,咳嗽,哮喘。 【用法用量】1~2兩。[3]
2019-03-11 電議瓊崖海棠簡介學名瓊崖海棠(CalophylluminophyllumL)科名藤黃科(Guttiferae)胡桐屬(Calophyllum),藤黃科(Guttiferae)紅厚殼屬別稱紅厚殼、胡桐、君子樹、海棠果 形態(tài)特征瓊崖海棠之葉形與福木相近,頗易混淆,但本種之側脈甚多,細密而平行,與中肋殆成直角,實易區(qū)分。樹姿濃綠亮麗,樹性強壯耐瘠,為良好之園林樹。屬常綠喬木,樹皮厚,有塊狀深裂、灰色。樹冠呈波狀圓形。樹株高8~15公尺,樹姿秀麗�;嵃追枷�,花腋生,圓錐花序,長10~15㎝,白色,4瓣,芳香;雄蕊多強。開花期長,一年開 花結果兩次,較好次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開花,十月果實成熟;第二次開花在十一月,第二年三、四月果實成熟。果實呈球形,下垂,徑約3公分,果梗長,果色由綠轉褐色,褐色的果實可生食,種子具堅硬的種皮。 栽培技術2006年9月1日在海南省文昌市島東林場部苗圃用不同方法處理海棠果實,進行催芽技術試驗,結果表明,用KI-LP04處理海棠種仁發(fā)芽率可達98%。 藥用價值墨綠色的瓊崖海棠油略帶粘稠,使用時通常會加入其他植物油增加流動性。油酸的比例近似橄欖油,除了硬脂酸還有香豆素、萜烯、與類黃酮。有助于皮膚保濕,對生長的幫助比荷荷芭油還要好,其他生理方面的作用如下: 1.強化靜脈和毛細血管。 2.抗風濕。 3.抗菌,抗**促進免疫。 4.消炎,促進傷口愈合與細胞再生。瑞典REF美發(fā)產品的主要成分就是瓊崖海棠油,它帶給您健康的皮膚及頭發(fā)(能給您的頭皮的護理效果)瓊崖海棠油一種法國及德國治療師廣泛應用的植物油,很全面地幫助皮膚上的各種問題,無論燙傷、潰瘍、濕疹、皰疹、暗瘡、過敏、龜裂等等。也因其特強傷口功效,使其對皮膚的特性顯露無疑,除了作治療性用途外,還可有效的護理我們的頭皮。 園藝“龍珠果”盆栽植物,原名就是“瓊崖海棠”,臺灣只有屏東恒春、蘭嶼等地看得到,是平地少見的圓滾核果的植物。因為是較耐旱的海邊植物,培養(yǎng)為種子盆栽之后,不用多澆水。
2019-03-11 電議玉蕊簡介 學名:Barringtoniaracemosa 別名:玉蕊、水茄苳 科屬:玉蕊科玉蕊屬 形態(tài)特征:常綠小喬木或中等大喬木,稀灌木狀,高可達20米;小枝稍粗壯,直徑3-6毫米,干燥時灰褐色。葉常叢生枝頂,有短柄,紙質,倒卵形至倒卵狀橢圓形或倒卵狀矩圓形,長12-30厘米或更長,寬4-10厘米,頂端短尖至漸尖,基部鈍形,常微心形,邊緣有圓齒狀小鋸齒;側脈10-15對,稍粗大,兩面凸起,網脈清晰�?偁罨ㄐ蝽斏≡诶现ι蟼壬�,下垂,長達70厘米或更長,總梗直徑2-5毫米;花疏生,花梗長0.5-1.5厘米或稍過之;苞片小而早落;萼撕裂為2-4片,裂片等大或不等大,橢圓形至近圓形,長0.7-1.3厘米;花瓣4,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1.5-2.5厘米;雄蕊通常6輪,較內輪為不育雄蕊,發(fā)育雄蕊花絲長3-4.5厘米左右;子房常3-4室,隔膜完全,胚珠每室2-3顆。果實卵圓形,長5-7厘米,直徑2-4.5厘米,微具4鈍棱,果皮厚3-12毫米,稍肉質,內含網狀交織纖維束;種子卵形,長2-4厘米�;ㄆ趲缀跞�。 產地:產我國臺灣、海南島;生濱海地區(qū)林中。廣布于非洲、亞洲和大洋洲的熱帶、亞熱帶地區(qū)。。
2019-03-11 電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