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菇床選擇。應選擇避風向陽,近水源、排水暢、家禽家畜危害少的空地或耕地,或果園的林間空地挖制菇床。菇床畦南北向,深10厘米左右,寬1米,長任意。床中央留一條10厘米左右寬的水泥埂或留一條小溝即成。挖好菇床后,再用1%石灰水或石灰粉消毒。
二、培養(yǎng)料配制。平菇培養(yǎng)料資源豐富,棉籽殼、麥稈、稻草、木屑、甘蔗渣、玉米芯、油菜籽殼均可培養(yǎng),但以棉籽殼產量較高,經濟效益好。棉籽殼培養(yǎng)料的配制,一般用干燥新鮮無霉變的棉籽殼96%,先曝曬1-2天,堆放在水泥場上,加入石膏2%,過磷酸鈣2%,再加0.02%多菌靈或托布津農藥,以防培養(yǎng)時雜菌污染。在此基礎上還可加入少量尿素,但不能過多,否則菌絲生長好,而子實體發(fā)育差,產量反而不高。培養(yǎng)料拌勻后加水,隨拌隨加,使棉籽殼吸足水分和營養(yǎng)液。一般每50千克棉籽殼加水60-75千克,用手緊捏培養(yǎng)料,以指縫間有水滴下為度,此時約含水68%左右。由于很多雜菌喜偏酸環(huán)境,因此在生產上常將培養(yǎng)料配成中性或偏堿性,以抑制雜菌生長。
三、播種。培養(yǎng)料拌好后,即可鋪入菇床。一般每平方米鋪料10-15千克,厚約10-15厘米。鋪好弄平,再接上平菇菌種,接菌量為每平方米4-6瓶,播種時鋪一層料,下一層菌種,如此一般2-3層為宜。播后用木板輕輕地把菌種和培養(yǎng)料拍實,成龜背形。料面鋪上舊報紙和塑膜,以保溫保濕,較后在膜面上蓋上草簾即可。
四、床面管理。床面覆蓋塑膜、草簾后,平菇菌絲就會在料內很快生長。一般經20-30天菌絲就會長滿在整個培養(yǎng)料上。當菌絲已發(fā)到床底時,表明料面上的菌絲已成熟。當菌絲開始在料面上形成一堆堆小米粒狀的小黃珠時,表明子實體已開始形成。此時要去掉報紙,待有60%以上床面有小菇蕾時,即可架起塑膜,方法是用竹片弧形撐于畦的兩邊,上蓋塑膜。由于平菇為好氣性真菌,在子實體發(fā)育階段需散射光,因此在架膜后每天應揭膜通氣1-2次。當菇蓋長至5分硬幣大小后,要在畦溝灌水或畦面多次少量噴水,使畦內空氣濕度保持在80-90%,菇蕾就會迅速長大,并很快成為一朵朵的平菇了。
在子實體生長階段若發(fā)現(xiàn)床面出現(xiàn)青綠色或黃黑色的小點,這是雜菌。應立即增加通風次數(shù)和延長通風時間,然后用生石灰覆蓋或用0.2%多菌靈液澆灌病點。
五、采收。當平菇菇體顏色成灰白色或深灰色,菌蓋有光澤時即可采收。平菇的采收應及時,若不及時采收,就會"散抱",即彈射出大量的孢子繁殖,菇體很快老化,從而失去食用價值。采收時,用利刀割取整叢菇體,或轉動菌體收割,防止平菇破碎或料面拔散。平菇采收后,菇床要揭膜通風,并停水1-2天,然后蓋膜保溫保濕,進行下一潮菇的管理。
(記者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