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3-7米,具香氣,莖干通常有增大的皮刺。單數(shù)羽狀復葉,互生,葉柄兩側常有一對扁平基部特寬的皮刺;小葉5-11,對生,近于無柄,紙質,卵形或卵狀矩圓形,長1.5-7厘米,寬1-3厘米,邊緣有細鈍鋸齒,齒縫處有粗大透明的腺點,下面中脈基部兩側常被一簇銹褐色長柔毛。聚傘狀圓錐花序頂生;花單性,花被片4-8,一輪,子房無柄。蓇葖果球形,紅色至紫紅色,密生疣狀突起的腺休。 除東北和新疆外幾分布于全國各地,野生或栽培。喜生于陽光充足、溫暖、肥沃的地方。果實為調味料,并可提取芳香油,入藥有散寒燥濕、殺蟲之效;種子可榨油;葉制農藥。 生長習性 喜光,適宜溫暖濕潤及土層深厚肥沃壤土、沙壤土,萌蘗性強,耐寒,耐旱,抗病能力強,隱芽壽命長,故耐強修剪。 花椒,別名:檓、大椒、秦椒、蜀椒、川椒或山椒,拉丁文名: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蕓香科、花椒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是蕓香科灌木或喬木花椒樹的果實。可孤植又可作防護刺籬。其果皮可作為調味料,并可提取芳香油,又可入藥,種子可食用,又可加工制作肥皂 花椒除各種肉類的腥氣;促進唾液分泌,增加食欲;使血管擴張,從而起到降低血壓的作用。一般人群均能食用,孕婦,陰虛火旺者忌食。果實呈圓形,綠豆大小,其外皮是一種常用香料。果實成熟時紅色或紫紅色果皮叫椒紅,種子叫椒目,都是中藥材,家常用途調味品。大紅袍顆粒大,油多,一般用作中藥材,做香料實用,味道更可口。見于海拔2500米的坡地,也有栽種。耐旱,喜陽光,各地多栽種。 高3-7米的落葉小喬木;莖干上的刺常早落,枝有短刺,小枝上的刺基部寬而扁且勁直的長三角形,當年生枝被短柔毛。葉有小葉5-13片,葉軸常有甚狹窄的葉翼;小葉對生,無柄,卵形,橢圓形,稀披針形,位于葉軸頂部的較大,近基部的有時圓形,長2-7厘米,寬1-3.5厘米,葉緣有細裂齒,齒縫有油點。其余無或散生肉眼可見的油點,葉背基部中脈兩側有叢毛或小葉兩面均被柔毛,中脈在葉面微凹陷,葉背干后常有紅褐色斑紋。花序頂生或生于側枝之頂,花序軸及花梗密被短柔毛或無毛;花被片6-8片,黃綠色,形狀及大小大致相同;雄花的雄蕊5枚或多至8枚;退化雌蕊頂端叉狀淺裂;雌花很少有發(fā)育雄蕊,有心皮3或2個,間有4個,花柱斜向背彎。果紫紅色,單個分果瓣徑4-5毫米,散生微凸起的油點,頂端有甚短的芒尖或無;種子長3.5-4.5毫米�;ㄆ�4-5月,果期8-9月或10月。 產地北起東北南部,南至五嶺北坡,東南至江蘇、浙江沿海地帶,西南至西藏東南部;臺灣、海南及廣東不產。見于平原至海拔較高的山地,在青海,見于海拔2500米的坡地,也有栽種。 耐旱,喜陽光,各地多栽種。 適宜溫暖濕潤及土層深厚肥沃壤土、沙壤土,萌蘗性強,耐寒,耐旱,抗病能力強,隱芽壽命長,故耐強修剪。不耐澇,短期積水可致死亡。 花椒(原變種)產云南西北部的,常見在雌花上有發(fā)育的雄蕊,它的花被片的大小有時相差很大。產陜西、甘肅二省南部及四川西部及西北部的,其小葉的邊緣有較大的鋸齒狀裂齒,果梗較纖細且長,分果瓣較小,但色澤鮮紅,紫紅或洋紅色,產其他地區(qū)的,其果梗一般較粗而短,分果瓣干后多呈暗紅褐色。 生于南方的花椒,花期較早,約在3月中旬,故果期也較早。但果皮所含油分不如北方的多。青海、寧夏、甘肅、陜西和四川產的較優(yōu),遼寧、河北、山東.河南、山西等省產的也屬優(yōu)良。市場上的花椒因產區(qū)及采收季節(jié)而不同,商品名稱也多。西北部分地區(qū)和西南產的通稱川椒,或稱川紅椒,亦稱大紅袍。果皮色紅潤,油點大,凸起,香氣濃,味香而麻辣,無籽,質脆,內果皮淡黃白色,品質較優(yōu)。至于果皮色淡紅,粒小,閉口(尚未開裂去種子的),其味不純,屬次品。又7-8月采收的稱“伏椒”,9-10月采收稱“秋椒”,前者比后者質優(yōu)。市場上有將竹葉花椒、野花椒、青花椒三者或其中之一、二充作花椒的。三者民間也有將之作花椒用,但風味均較淡,或微帶苦味。青花椒干后暗蒼綠或淡黃綠色,風味較差。 產青海(循化)、甘肅、陜西南部、四川西部及西北部(理縣、黑水、茂縣、寶興等縣)。見于海拔2500-3200米山地。 油葉花椒(變種)var. punctatum Huang:小葉有肉眼可見的油點,油點干后稍凸起,葉軸、果序及分果瓣干后紅棕色。果期7-8月。[1] 四川西部(天全、峨山等地)。見于海拔2000-2500米的山地疏林中。 var. bungeanum小葉背面中脈的基部兩側有叢毛外其余無毛,又小葉除葉緣有油點外其余無油點。
2019-03-12 電議山楂苗種名;山楂,植物 1-2年的通常稱苗。葉片三角狀卵形至棱狀卵形,長2~6cm,寬0.8~2.5cm,基部截形或寬楔形,兩側各有3~5羽狀深裂片,基部1對裂片分裂較深,邊緣有不規(guī)則銳鋸齒。復傘房花序,花序梗、花柄都有長柔毛;花白色,直徑約1.5cm;萼筒外有長柔毛,萼片內外兩面無毛或內面頂端有毛。梨果深紅色,近球形�;ㄆ�5~6月,果期9~10月。果實較小,類球形,直徑0.8~1.4cm,有的壓成餅狀。表面棕色至棕紅色,并有細密皺紋,頂端凹陷,有花萼殘跡,基部有果�;蛞� 脫落。 由于生于山谷或山地灌木叢中,山楂樹適應能力強,抗洪澇能力超強,容易栽培,樹冠整齊,枝葉繁茂,病蟲害少,花果鮮美可愛,因而也是田旁、宅園綠化的良好觀賞樹種,野生山楂嵩山較多。目前在山西 山東 河南 河北 遼寧等地都有栽植,分布面積比較廣。 大金星 果實性狀果實扁球形,紫紅色,具蠟光。果點圓,銹黃色,大而密。果頂平,顯具五棱。萼片宿存,反卷。梗洼廣、中深。果肉綠黃或粉紅色,散生紅色小點,肉質較硬而致密,酸味強,品質上, 10月中,下旬成熟 。耐貯藏。果個大,每公斤72~82個。總糖11.35%,總酸3.91%,果膠2.7%,果肉率89.5%,出片率35.6%。宜于加工制作糕、脯、酒、汁等,色、香、味具佳。為優(yōu)良加工品種。 體性狀樹勢健壯,樹姿開張,呈多主枝自然圓頭形。結果早,豐產,連續(xù)結果能力強。定植后第二年有部分樹株開花,第四年可全部結果,5~6年后豐產,8~10 年進入盛果期。宜于山區(qū)發(fā)展 大五棱 該品種果個巨大,平均單果重達 24.3 克,較大果為 31.6 克,果實長圓形,萼部較膨大,萼洼周圍有明顯的五棱突起,宛如紅星蘋果。果皮全面鮮紅,有光澤,果點小而稀,果肉黃白色,肉質細嫩,味甜微酸,不面不苦不澀,鮮美可口。 10 月中下旬成熟,常溫條件下可自然存放到翌年 5 月底,仍不軟不面,甜味增加,酸味減少,此時風味更佳�,F(xiàn)主要分布與山東 河南 山西 遼寧等地。 大棉球單果個頭較大,9月上旬成熟 是山楂品種當中成熟較早的一個 成熟時候既是軟綿綿的,酸度適中,食用時基本不做加工,保存期短。
2019-03-12 電議櫻花(落葉喬木植物) 櫻花,一般指的是薔薇科櫻屬植物的花朵統(tǒng)稱,原產北半球溫帶環(huán)喜馬拉雅山地區(qū),在世界各地都有栽培。花每支三朵到五朵,成傘狀花序,花瓣先端缺刻,花色多為白色、粉紅色�;�3月與葉同放或葉后開花,櫻花花色幽香艷麗,常用于園林觀賞。 櫻花可分單瓣和復瓣兩類。單瓣類能開花結果,復瓣類多半不結果。有3種櫻屬植物(如歐洲甜櫻桃)的果實大而甜,因此可以作為食用的水果——櫻桃,其他櫻屬植物的果實則不適合食用。櫻花日本比較常見,但櫻花來源于中國。 形態(tài)特征 櫻花為落葉喬木或灌木;腋芽單生或三個并生,中間為葉芽,兩側為花芽。幼葉在芽中為對折狀,后于花開放或與花同時開放;葉有葉柄和脫落的托葉,葉邊有鋸齒或缺刻狀鋸齒,葉柄、托葉和鋸齒常有腺體。花常數(shù)朵著生在傘形、傘房狀或短總狀花序上,或1-2花生于葉腋內,常有花梗,花序基部有芽鱗宿存或有明顯苞片;萼筒鐘狀或管狀,萼片反折或直立開張;花瓣白色或粉紅色,先端圓鈍、微缺或深裂;雄蕊15-50;雌蕊1枚,花柱和子房有毛或無毛。核果成熟時肉質多汁,不開裂;核球形或卵球形,核面平滑或稍有皺紋。 生態(tài)習性:喜光,喜溫暖濕潤氣候環(huán)境,對土壤要求不嚴,以深厚肥沃的砂質壤土較為適宜。淺根性樹種。 櫻屬植物有百余種,分布北半球溫和地帶,亞洲、歐洲至北美洲均有記錄,主要種類分布在中國西部和西南部以及日本和朝鮮,由于分類學者意見不一致,因此種的總數(shù)頗有出入,有待深入調查研究。
2019-03-12 電議香椿嫩芽 ①普通栽培: 香椿的繁殖分播種育苗和分株繁殖(也稱根蘗繁殖)兩種。 播種繁殖的由于香椿種子發(fā)芽率較低,因此,播種前,要將種子加新高脂膜在30—35℃溫水中浸泡24小時,撈起后,置于25℃處催芽。至胚根露出米粒大小時播種(播種時的地溫較低在5℃左右)上海地區(qū)一般在3月上中旬。出苗后,2—3片真葉時間苗,4—5片真葉時定苗,行株距為25x15厘米。 分株繁殖,可在早春挖取成株根部幼苗,植在苗地上,當次年苗長至2米左右,再行定植。也可采用斷根分蘗方法,于冬末春初,在成樹周圍挖60厘米深的圓形溝,切斷部分側根,而后將溝填平,由于香椿根部易生不定根,因此斷根先端萌發(fā)新苗,次年即可移栽。移栽后噴施新高脂膜,可有效防止地上水分不蒸發(fā),苗體水分不蒸騰,隔絕病蟲害,縮短緩苗期。 香椿苗育成后,都在早春發(fā)芽前定植。大片營造香椿林的,行株距7x 5米。植于河渠、宅后的,都為單行,株距5米左右。定植后要澆水2—3次,以提高成活率。 ②矮化密植栽培: 這是近年來發(fā)展的一種栽培方式。它的育苗方法與普通裁培相同,只是在栽植密度和樹型修剪方面不同。一般每666.7平方米栽6000株左右。樹型可分為多層型和叢生型兩種:多層型是當苗高2米時摘除頂梢,促使側芽萌發(fā),形成3層骨干枝,第1層距地面70厘米,第2層距第1層60厘米,第3層距第2層40厘米。這種多層型樹干較高,木質化充分,產量較穩(wěn)定。叢生型是苗高1米左右時即去頂梢,留新發(fā)枝只采嫩葉不去頂芽,待枝長20—30厘米時再抹頭。特點是樹干較矮,主枝較多。 ③保護地栽培: 也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將栽植在溫室(或管棚)的矮化密植香椿,到11月中旬(指華北南部)進行扣膜。另一種是將已通過休眠的二三年苗木假植于溫室(或管棚)內。室(棚)內溫度白天保持18—24℃,夜溫不低于12℃,經40—45天,就可采食嫩葉。
2024-02-04 電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