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藝手段防治植物病害能提高植物抗性,減少農藥的使用,既經濟有效又保護環(huán)境,是值得推廣的方法。 植物病害發(fā)生的原因大體上有兩大類: 一類是由于不適宜環(huán)境條件引起的,稱為生理病害,其病因主要是氣候條件和水分、土壤、肥料等。 另一類是受到生物侵染引起的,稱為傳染性病害,引起它的因素有病原物、感病植物、環(huán)境條件和人為因素。病原物侵染植物,植物不一定發(fā)病,病害能否發(fā)生,還取決于植物抗病能力的強弱,如果抗病能力強,則不發(fā)病或發(fā)病很輕。因此,選擇抗病品種和提高植物的抗病性是防治病害的主要途徑之一。有了病原物和寄主植物,病害能否發(fā)生,還取決于環(huán)境條件,所以我們要積極創(chuàng)造適合植物生長發(fā)育的環(huán)境條件,以減少病害的發(fā)生。要提高植物的抗性和創(chuàng)造適合植物生長發(fā)育的環(huán)境條件,就需要利用園藝手段加強管理,主要包括土、肥、水、修剪等的管理。 由此可見,以上兩類病害的預防都需要加強土、肥、水等的管理。 土壤是植物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植物生長所需養(yǎng)分、水分、溫度、空氣主要是由土壤供給的,土壤不僅是水、肥等物質的主要輸送介質,而且也是物質和能量轉化的場所,因此,土壤的狀況直接影響植物的生長發(fā)育情況,適合植物生長的土壤按容積計,礦物質約占38%,有機質占12%,土壤中空氣和水分各占15%至35%。園林植物一般是在園林建筑完工后栽種的,建筑垃圾應當清除干凈,不能埋到樹穴中,土壤貧瘠的地方還應當向樹穴內填加沃土。同時,樹穴底層要鋪施基肥,創(chuàng)造一個適宜的土壤環(huán)境。管理過程中要及時松土,及時澆水,及時施肥,使土壤中的各種成分適宜植物生長。提高植物的抗性。 肥料是植物的糧食,適當施肥可促進植物生長發(fā)育,增強樹體的抵抗力,施肥是否合理直接影響植物的健康,因此要根據(jù)植物的生長發(fā)育情況及時追肥。春季宜施以氮肥為主的肥料,促進枝葉生長,盛夏季節(jié)少施或不施,秋季以磷肥為主,促進花芽分化和花蕾膨大,植物的整個生長發(fā)育階段氮、磷、鉀都不可少,三者應配合使用,才能促進植株生長健壯,花繁葉茂,增強樹體抵抗力,一般氮、磷、鉀的比例是4∶3∶2 ,鋅、鐵等元素以及微量元素,也是植物生長不可缺少的,同樣不可忽視,如果各種元素比例失調,病害就容易發(fā)生。 水是植物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植物體內一切正常的生理活動都必須有水參加,同時水分還具有調溫作用,高溫時可以吸熱降溫,低溫時可以減緩熱量散失。水分過多,植物則生長衰弱,抵抗力下降,抗逆性減弱,如果水分長期過多,則導致爛根、落葉,甚至死亡,缺水會導致萎蔫,長期缺水不僅影響植物生長,甚至導致死亡,因此澆水應適度,不干不澆,澆則澆透。澆水要抓住關鍵時期,春天澆返青水,入冬澆凍水,夏天干旱多澆水,秋天生長緩慢期少澆水,生長旺期多澆水,花芽分化期少澆水,喜濕植物多澆,耐干旱植物少澆。澆水時還要注意,不要向有病害的植株上噴水,以免引起病害擴展,一定不要澆污水。 修剪也是園藝防治的一種方法,修剪可以控制樹勢,促使樹體強壯;修剪可剪除病蟲枝,及時剪除病枝可防止病害大面積傳播;修剪可剪去雜亂枝,以利通風透光,預防病害發(fā)生。修剪以后要涂殺菌劑,以防病菌從剪口浸入。 另外,在日常的管理活動中要注意,防止人為原因引起病害大面積傳播。 [詳情]
繁殖方法:金脈爵床容易繁殖,只要能保持20℃以上的環(huán)境溫度,四季都可進行。 扦插法繁殖。早春或秋末,剪帶有3~4個節(jié)、長8~lOcm的側枝作插穗,要緊靠枝節(jié)下面剪切并摘去下面兩片葉,切口較好用生根劑蘸一下,然后插于由泥炭土和粗砂等量混合的土中,蓋上薄膜以保持濕度,保持基質及空氣濕潤。溫度保持在20~25℃,置于明亮光照下,4~6周即可生根。不帶頂芽的中部枝條也可扦插,但生根較漫。 一般家庭少量繁殖以水插較為便捷。選取10厘米以上的枝條,插入清水中,約半月即可發(fā)根,月余即可栽植,經兩個月蒔養(yǎng),即有一定的觀賞價值。栽培管理:金脈爵床根喜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土壤,家庭盆栽可就地取土配制。一般盆栽用土可用泥炭土、腐葉土加1/4的河砂或1/3珍珠巖和少量基肥或腐熟餅肥混合裝盆配成,也可用細砂土加基肥盆栽。早春換盆,用疏松的草炭士作基質,同時剪去多余的須根。 金脈爵床雖耐水耐旱,對干燥空氣也有一定抗性,其葉片大而薄,水分消耗多,對水分比較敏感,如缺水極易使葉片萎蔫下垂,生長期間澆水適量,使盆土保持濕潤,不可水分過多,致使生長停滯,甚至爛根,炎夏時常向葉面噴水,以提高空氣濕度,一般應保持環(huán)境空氣濕度不低于60%為宜。越冬休眠時僅保持盆土不完全干即可。金脈爵床喜肥,應注意在生長期給予充足的肥料,旺盛生長時期每1~2周追施一次液體肥料,施肥以磷、鉀肥為多,少施氮肥,如氮肥過多,則金黃色變淡,影響觀賞。但在幼苗期應注意適當施用磷鉀肥,以促進根系發(fā)育。在冬季停止生長期不宜施肥。 金脈爵床屬陽性花木,較喜光,在光照充足的環(huán)境中,其葉脈特金黃明亮,光線弱容易導致節(jié)間伸長,造成徒長及葉色暗淡無光,所以必須保證較強的光線。但在盛夏也應避免中午陽光直射,特別在北方更應注意,以免葉面變得粗糙和出現(xiàn)焦葉。夏季一般遮陰50%,冬季可不遮陰。在室內栽培宜置于較強散射光處。室內觀賞不宜時間過長,更不宜長期放置陰暗處。一般擺放室內一、兩周后應及時放回光照充足的地方,以使植株生長健壯。金脈爵床喜高溫、畏寒,越冬溫度不應長時低于10℃,生長適溫25~30℃。盆栽冬季室溫應保持在10℃以上,夏季高溫季節(jié),是其生長旺盛期,應給予充足的水肥,使其快速生長,秋季轉涼后,長勢趨緩。盆栽應掌握這一規(guī)律,以達到快速成型及控制高度的目的。 為了維持株形優(yōu)美,須定期修剪或摘心,以控制植株高度,促進側枝生長,使其枝繁葉茂。 金脈爵床常見蟲害主要是蚜蟲,紅蜘蛛的粉虱等,可噴40%的氧化樂果或20%殺滅菊酯1000倍液等農藥防治。對紅蜘蛛和粉虱宜注意向葉背噴藥,因它們常聚集在葉的背面。 [詳情]
金琥球體大,翠綠,遍體強刺,象牙色,頂毛茸茸,深得愛好者青睞。要養(yǎng)好金琥,先要懂得金琥的生長規(guī)律等,再采取科學的管理,才能培養(yǎng)出令人滿意的金琥來。 溫度 溫度在金琥的生長周期起重要的作用。冬季金琥處休眠狀態(tài)。4月金琥蘇醒并開始生長。5、6月氣溫達到金琥的生長適溫25~30℃,金琥進入生長旺期。7~8月氣溫超過35℃,金琥進入夏眠。9月氣溫降至30℃時,金琥再次蘇醒,又開始生長。秋天管理得好,其生長速度可能超過春天。11月中下旬氣溫降低,金琥漸入休眠期。至此,金琥一年一度的生長就告一段落。 光照 栽培金琥應盡量滿足它對陽光的需求,除冬季入室養(yǎng)護,春、夏、秋季均須全天候放于陽光充足處。如把金琥長期放于室內會影響其體色及長刺,球體畸形變態(tài),喪失觀賞價值。金琥冬季入室要放在窗臺有陽光處,放一段時間轉一下盆,使球體各處受光均勻。在盛夏烈日直射時,要適當遮蔭。筆者的做法是,把金琥的上半部用有色塑料袋套住,保護球頂茸毛不受雨淋,再用大的塑料袋連球帶盆套住,放于室外陽光照射時間較長之處。盛夏高溫時,把大的塑料袋撤去,避免袋內悶濕引起球體腐爛。撤袋后盆球處在通風的環(huán)境下,球體生長良好。 澆水 金琥雖耐旱,但不是不需要水。有的金琥始終養(yǎng)不大,甚至縮小,與長時不澆水有關。金琥在春、秋季生長期應給予充足的水分,冬、夏季休眠期節(jié)制澆水。生長初期4、5天或1周澆一次水,應從盆沿處澆水,宜在上午9、10點鐘或下午4、5點鐘。自來水較好放置2天后再澆。4月下旬至6月金琥需水量增大,澆水早、晚各一次,要澆透。6月梅雨時謹防盆土過濕,導致爛根。7、8月金琥進入夏季休眠,要節(jié)制澆水。9月下旬至10月金琥又進入生長期,3、4天澆一次水。11月金琥的生長趨于停滯,澆水可10天一次。12月金琥進入休眠,可不澆水,以增強其抗寒能力。 施肥 春季應勤施薄肥,1周一次。5、6月4、5天一次,濃度可略高些。盛夏高溫時不施肥。9、10月可一周施一次,11月至翌春不施肥。肥料以家禽、魚肉殘渣或禽糞腐熟后兌水稀釋施用,宜早上9~10點或下午5點以后進行,施肥后隔一天再澆水。 培養(yǎng)土 要求疏松、肥力適中、酸堿度中性或微酸性、富含有機質,市場有袋裝土售,也可自行配制:① 壤土3份、腐葉土或泥炭土2份,過篩骨粉1份,粗砂4份;② 粗砂3份,園土3份,腐葉土2份,石灰質1份,碎磚或瓦片1份,其中加少許過磷酸鈣、木炭顆粒或骨粉。 盆具 以透氣的泥盆較佳,陶盆、瓷盆等次之。盆的大小視金琥球體而定,球體與盆壁的間隙在3~4厘米。球體大,間隙可適當大些。 種植 較佳時機在其冬眠結束,尚未開始生長時。其次是夏季休眠期。具體操作:盆底孔蓋瓦片或碎盆片,填入1/4~1/3碎瓦片、磚石、枯枝等利水物,再填入1/4~1/3培養(yǎng)土。剪除部分根系,把金琥放于盆中央,用土掩埋住金琥的根頸部,輕搖盆體,使土與根充分接觸,用手壓實根部周圍泥土,再鋪上一層粗礫石,抵御澆水的沖刷。不必澆水,放于室內直到其生長后再澆水。 翻盆 翻盆的時間同種植,每年或隔年一次。先備好大一號的盆和新的培養(yǎng)土,把球從舊盆中脫出,去除部分宿土,并剪除部分枯根、爛根等,晾干后上盆。操作與種植同。另因球體過大翻盆有難度,可把部分宿土去除,添入新的培養(yǎng)土。換土后壓實,再鋪上一層粗礫石,不必澆水。 防寒 金琥不耐寒,氣溫降至5℃左右時,可把金琥搬入室內有陽光處,保持盆土干燥,謹防冷風吹襲。 (記者 佚名) [詳情]
1、品種的選擇:選用傳統(tǒng)的優(yōu)良品種,如甘肅“苦水玫瑰”、山東“平陰玫瑰”、北京“妙峰山玫瑰”等(傳統(tǒng)的玫瑰在春末夏初開一次花),或選用近年雜交的“雙季玫瑰”也叫“多季玫瑰”(可一年開兩次花),較好選用近年引進的“荷蘭四季玫瑰”,香味濃、出香精油多,開花不孕(開花不結實),可一年四季持續(xù)開花。2、根砧的選擇及事前準備工作:選用山野玫瑰或一般的月季作根砧均可。初冬或早春萌芽前采挖,集中栽于苗畦,澆透水,培養(yǎng)好,等待嫁接用。3、嫁接時間:春季萌芽以前及夏季、秋季和初冬枝條成熟、葉腋的芽飽滿時嫁接均可。4、嫁接:事先選好自己喜愛的品種,在晴天上午露水干后開始嫁接。接穗選用當年生的枝條,要用健壯、芽眼飽滿、無病、無傷的枝作接穗,用鋒利的刀削切接穗芽,削的芽周圍帶長1厘米、寬0.5厘米的皮層,皮層下帶一點木質層。根砧也選用一年生的成熟枝條,離地面5-10厘米,在砧木枝條上削同樣大的切口,將接穗緊貼在砧木的切口上,對齊皮層,芽眼向上,剝去葉柄,露出芽眼,用塑料帶扎嚴包緊(塑料帶可選用0.03-0.06厘米厚的塑料薄膜,剪成長20-25厘米、寬1-1.2厘米的長條即可)。5、嫁接后的管理:嫁接以后及時澆一次透水,以后見干再澆。進行打尖平頂一次,蓄留養(yǎng)分,促使接芽生長。嫁接后7-10天開始萌芽,在接穗以上留1-1.5厘米,剪去以上多余的部分。平時要抹除根砧上的蘗芽,只留接穗芽生長。嫁接后25-30天皮層已經完全愈合,解去塑料扎帶。嫁接后30天左右即可開花、成苗出圃,出圃之前注意病蟲害的防治。( 722300陜西省眉縣城關段家莊莊南花圃張吉通)(記者 佚名) [詳情]
瓜葉菊又名瓜葉蓮,品種繁多,花形多變,花色絢麗多彩,觀賞價值較高,且花期長,是冬、春季盆栽用于布置居室、客廳、會議室及花壇裝飾的理想花卉之一。此花性喜溫和濕潤的氣侯,不耐寒、伯雨澇、強光和霜凍;對肥料要求較高,在土質疏松、肥沃、富含有機質及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中生長良好。 要想把瓜葉菊養(yǎng)好,使其富于觀賞價值,生長期間必須注意好水、肥供給的適時適度,給予通風透光的良好環(huán)境,并認真防治病蟲害。因此,養(yǎng)好瓜葉菊要做好下列日常管理工作。 (1)適當澆水。瓜葉菊葉片大而薄,需保持充足水分,但又不能使盆土過濕,以維持葉片不凋萎為合適。平時澆水要根據(jù)盆土干濕情況而定,干后再澆,約2-3天澆1次,每天可用清水向葉面噴水1次,炎熱的天氣可噴水2次,以降低氣溫,增加空氣濕度。花蕾出現(xiàn)后,應盡量控制澆水,開花期應將盆置于8-12℃的涼爽環(huán)境中,可使花期延續(xù)到30-40天。 (2)合理施肥。瓜葉菊除定植時施基肥外,生長過程中應每隔7-10天迫施一次稀薄餅肥,也可使用稀釋后的化肥�;ɡ俪霈F(xiàn)后可增施1-2次加1000倍水的磷醉二氫鉀溶液,施肥一直持續(xù)到開花(雨季停施)。施肥時如污染了葉片應及時沖洗。 (3)通風透光。瓜葉菊喜陽光和涼爽通風的環(huán)境,但忌強陽光直射。因此,隨著植株的生長龍及時調整盆問的距離。平時可放在向陽處養(yǎng)護,但夏季應放在半蔭處,避免陽光直曬。實踐證明,在向陽處生長的瓜葉菊葉厚色深,花色鮮艷;若光照不足,易引起徒長,影響開花;在強烈的直射光下,瓜葉菊葉片會卷曲、干燥、缺乏生氣。此外,瓜葉菊趨光性較強,如植株長時間一面朝陽,植株就容易長偏,影響美觀。為此,生長期每7-10天應轉動花盆一次,使背陽的一面轉到向陽面,這樣可保持株型勻稱。 (4)防治病蟲害。詳見“怎樣防治瓜葉菊病蟲害”一節(jié)。 (記者 佚名) [詳情]
摘要:白樺是我國西南、西北、華北和東北地區(qū)中、高海拔區(qū)優(yōu)良的速生鄉(xiāng)土樹種,在天然林保護工程營造生態(tài)公益林建設中有著良好的栽培發(fā)展前景。總結了白樺播種育苗中的苗圃選擇、整地作床、播種、田間管理等關鍵技術。 關鍵詞:白樺;播種;育苗 白樺(BetulaplatyphyllaSuks.)廣泛分布于我國西南、西北、華北和東北的天然林區(qū),是該地區(qū)主要的建群樹種之一,常成純林,或與針葉樹種組成針闊混交林。白樺不僅具有適生范圍廣、生長穩(wěn)定和抗病蟲害等特性,而且天然更新能力強、生長快、材質好、遭受破壞后容易自然萌芽恢復及人工栽植成活率高,因此白樺作為營造生態(tài)公益林優(yōu)良的鄉(xiāng)土闊葉造林樹種,有著良好的栽培發(fā)展前景。為此,加快白樺種苗生產,是生態(tài)公益林建設中的一項超前的基礎工作�?的狭謽I(yè)總場自2000年開始,開展了白樺播種育苗試驗,通過4年的工作,已初步掌握了白樺常規(guī)播種育苗技術。本文結合白樺育苗生產實踐經驗,對白樺播種育苗技術進行了全面總結,供生產中借鑒。 1苗圃地選擇 苗圃地應選擇在交通便利、地勢平緩、避風向陽、離水源近、排灌流暢的地方。土壤要求肥沃,石礫含量少,土層厚度達30~50㎝,土壤為森林腐殖土,給苗木生長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條件。 2整地做床 2.1土壤改良 苗圃新播種地應進行土壤改良,土壤改良結合土壤翻耕進行。翻耕分秋耕和春耕,秋耕宜上年秋季進行,翌年春季土壤化凍后進行淺耕。在秋耕地時,翻耕深度為30㎝左右,圃地應施基肥,一般覆施750~1500m3/h㎡的森林腐殖土和腐熟的有機肥1500m3/h㎡,腐殖土和有機肥均須過篩后覆施。春季淺耕時深度為15㎝左右。由于林區(qū)土壤有效磷含量不高,在淺耕時,應增施過磷酸鈣75~120㎏/h㎡和氮肥30~45㎏/h㎡。 2.2整地作床 春季苗圃地淺耕后,要根據(jù)林區(qū)的氣候條件作床,一般以高床為宜,苗床方向為南北向,長度為20~30m,床高20~30㎝,床底寬120~130㎝,床面寬110㎝,步道寬30~40㎝。作床時苗床與苗床間要掛線,保持苗床間既美觀整齊,又方便作業(yè)和管理。春季整地作床的關鍵技術環(huán)節(jié)是:床面要平整,土粒要細,要揀凈根和石塊。苗床兩邊排水溝一定要流暢,否則易積水,引起苗木立枯病。 2.3土壤消毒 當年整地作床的新播苗圃地,必須進行嚴格的土壤消毒處理。在秋耕時,一般在苗圃地中用30~45㎏/h㎡的辛硫磷(50﹪)或用呋喃丹(3﹪),混拌適量的細土,撒于土壤中,主要消滅金龜子、象鼻蟲、金針蟲等地下害蟲。在春播時,一般在播種前7d在苗床上用3~5g/㎡的甲基托布津(75﹪)或代森鋅(80﹪),混拌適量細土,撒于土壤中,進行消毒;或用30%的硫酸亞鐵水溶液2㎏/㎡均勻地澆在土壤中。關鍵技術環(huán)節(jié)是農藥配比要按量,施藥要均勻,不能漏施;同時對播種用的器具、工具、覆蓋物也要進行消毒。 3播種 3.1種子催芽處理 催芽時間要根據(jù)當?shù)貧夂蛑匾獥l件而定,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進行。在播種前7~10d,對白樺種子用5~10g/L的高錳酸鉀溶液浸種2h,撈出密封30min后,用清水反復沖洗,然后用清水浸泡24h后,在室內進行堆放催芽。催芽溫度應保持在18~20℃,要隨時觀察種子的變化情況,使種子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防止水分蒸發(fā)和種子霉爛。當催芽超過24h后,根據(jù)種子的狀況,用18~20℃清水沖洗1~2次。當催芽種子裂口率達30%以上時,便摻入適量消過毒的細土,即可進行播種。關鍵技術環(huán)節(jié)是:催芽過程必須要精心,要隨時掌握種子的變化做出適當?shù)奶幚怼?3.2播種量和播種方法 白樺發(fā)芽為40%~60%,播種量一般為225~300㎏/h㎡,當年產量可達450~750萬株/h㎡。由于白樺種子千粒質量為0.25~0.30g,屬小粒種子,因此以條播為宜。播種時采用播種框,播幅為6~8㎝,間距為8~10㎝,撒播要均勻。撒播后一定要覆土,厚度要控制到2~3㎜,覆土后一定要輕輕鎮(zhèn)壓,再用消過毒的竹簾及時覆蓋,進行保墑和遮光。關鍵技術環(huán)節(jié)是:覆土一定要用消毒的森林腐殖土,厚度一定要薄,同時要及時用竹簾進行覆蓋。 3.3適時播種 對白樺播種育苗來說,適時播種是實現(xiàn)白樺出苗齊、生長快、抗逆強、木質化早、單產高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白樺播種時要根據(jù)不同海拔的苗圃地化凍情況及氣候狀況而定。根據(jù)育苗實踐經驗,播種時間一般低海拔苗圃地(1000~1500m)為4月上旬到4月下旬,中海拔苗圃地(1600~2000m)為4月下到5月上旬,高海拔苗圃地(2100~2800m)為5月上旬至下旬。較佳播種期是春季土壤解凍后,有效溫度為8℃以上,距苗床下方10㎝的地溫保持在5℃以上,并穩(wěn)定在5d以上的時期。關鍵技術環(huán)節(jié)是:掌握天氣變化情況,播種時要避開雨天,集中時間和人力一次播種完畢。 4田間管理 4.1遮蔭 白樺雖屬陽性喜光樹種,但當年新播種的幼苗需要耐蔭。因此,從出苗期到生長后期一定要對白樺幼苗進行遮蔭。遮蔭覆蓋物采用遮蔭網,當苗木出齊后,將遮蔭網升高到50㎝,作為遮蔭棚,繼續(xù)進行遮光培育。由于遮蔭網一般透光度為30~40%。,正好滿足白樺幼苗對光的需要,同時不但可防止日灼,而且還可防雹災。到8月中旬白樺苗木安全越夏后,將遮蔭網撤除,進行全光培育。 4.2澆水 白樺屬小粒種子,抗旱能力弱,播種后要及時澆水,始終要保持床面濕潤。否則,在不遮蔭和不澆水的情況下,幼苗無法出土。由于白樺種粒小,覆土薄,因此不能采用大水澆灌,只能采用噴灌的方式,而且要求水量小,霧化程度好,否則很容易將種子沖出床面而影響種子的發(fā)芽和幼苗的生長。在播種后至幼苗長出4片子葉前要采取少量多次的澆水方法,以滿足苗木在不同的生長期對水分的需要,切忌澆水不透徹或大水漫灌。關鍵技術環(huán)節(jié)是:從播種后到幼苗生長后期始終保持床面濕潤。 4.3間苗 白樺播種后,當苗出齊后長至3~4片葉時,要及時及進行較好次間苗,拔除生長過密、發(fā)育不健全和受傷、感染病蟲害的幼苗,使幼苗分布均勻。在間苗的同時,對于過于稀疏的、缺苗的地段進行移栽,補栽后及時澆水,確保緩苗快,提高移栽成活率。間苗時,苗木過密影響苗木質量,過疏影響育苗效益。要做到行間間密留疏,行內間劣留優(yōu)。間苗次數(shù)根據(jù)苗木生長生長而定,一般為2~3次,較后保苗密度以300~500株/㎡為宜。 4.4除草松土 除草松土是苗圃田間管理的重要技術措施,二者應結合進行。除草要做到“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人工除草必須在土壤濕潤時連根拔除。次數(shù)根據(jù)雜草、苔蘚的蓋度和長勢而定,一般5~8月份除草次數(shù)為3~4次,其它月份為1~2次。松土從苗出齊到苗木停止生長為至,根據(jù)土壤的板結程度,要不間斷地進行,松土深度1~2㎝,做到不傷苗、不壓苗。松土后要保持土壤一定的松緊度,以減少土壤水分蒸發(fā)。 4.5施肥 施肥是保證苗木健康生長、增強苗木的抗逆性、提高出苗率的重要技術措施。施肥應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追肥的技術原則是看天、看地、看苗,做到適時、適量、適法。具體做法是一要根據(jù)氣溫高低、天氣陰晴、看苗木吸肥能力,做到“看天施肥”;二要根據(jù)土壤狀況缺啥補啥,做到“看地施肥”;三要根據(jù)苗木長勢,做到“看苗施肥”。一般在幼苗的扎根期至生長期(即5~6月)多施氮肥,要掌握好施肥濃度,否則會發(fā)生“燒苗”現(xiàn)象;木質化期(7~8月)多施磷肥、鉀肥。施肥關鍵技術環(huán)節(jié)是8月中旬以后停止施氮肥,否則造成苗木木質化程度低,難以越冬。 4.6預防病蟲害 白樺在幼苗期危害較大的病害是立枯病。猝倒型、根腐型是白樺播種育苗較常見和較嚴重的病害,幼苗死亡株數(shù)在10%~30%,嚴重者可達60%,形成缺苗斷行或局部地段絕產。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有:圃地排水不良、土壤濕度過大、苗木生長不良、預防措施不到位等。因此防治應以預防為主,采取的技術措施是:①在幼苗出土2/3時,每周必須噴1次1%的半量式波爾多液,或硫酸亞鐵150~200倍液(30分鐘后洗苗),或用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1000倍液進行噴霧,幾種藥劑可交替使用。7月中旬以后每10d定期噴1次。②一旦發(fā)現(xiàn)立枯病現(xiàn)象發(fā)生,應及時拔除病株,集中燒毀,再補噴一次藥液,連噴2~3周,直至病癥消失,徹底制止蔓延。③秋季雨季到來時,要及時清理排水溝道,防止苗圃地床面、渠道積水。苗木生長期常見的病害還有葉銹病,可噴25%的三唑酮1000~1500倍液2~3次進行防治。 蟲害主要有金龜子、金針蟲、象鼻蟲,關鍵掌握好幼蟲防治時期,如發(fā)現(xiàn)有危害現(xiàn)象,應采取100倍液的辛硫磷(50%)5g/㎡進行灌根,或用辛硫磷(50%)3g/㎡拌細土開溝施放,然后澆灌水分;在成蟲期時,應采用燈誘和網誘等方法進行防治,把蟲口密度降到較低。 4.7預防自然災害 白樺露地播種苗較容易發(fā)生早晚霜凍害、干旱、日灼和雹災等自然災害。晚霜多發(fā)生在4~5月,早霜多發(fā)生在9~10月,應根據(jù)圃地氣候規(guī)律和預防經驗,積極進行預防。除搭防霜棚外,還可用煙熏法預防霜害。每年5~7月份,因氣溫高,降水少,白樺幼苗較易發(fā)生干旱和日灼現(xiàn)象,應及時噴水。冰雹能夠直接損傷和致死苗木,應掌握其規(guī)律,搭建蔭棚除起遮蔭作用外,同時可預防雹災危害。 4.8越冬苗的管理 白樺當年生苗木高生長為15~30㎝,地徑為0.20~0.50㎝,還達不到出圃規(guī)格,需要繼續(xù)培養(yǎng)。由于白樺適應性強,具有很強的抗寒能力,一般能安全越冬。翌年春季應做好晚霜的預防、及時進行間苗補苗、做好病蟲害防治、合理追肥,就能保證苗木的正常生長。 5苗木出圃 白樺兩年生苗,苗高一般達60~100㎝,地徑0.6~1.2㎝,產苗量為90~135萬株/h㎡。苗木出圃時要進行分級,按50株為1捆進行扎捆,保持每捆苗木規(guī)格一致,同時剔除有病蟲害、嚴重機械損傷和達不到出圃規(guī)格的的苗木。對成捆的苗木根系用生根粉和黃泥漿進行蘸漿處理,然后進行假植、遮蔭。運輸時,將苗木的根系裝入塑料保濕袋中,減少苗木根系的水分蒸發(fā),保持根系免受機械損傷。 作者簡介:王建成,甘肅成縣人,1965年生。甘肅省隴南市康南林業(yè)總場林業(yè)工程師,從事林業(yè)計劃和調查規(guī)劃設計工作。 參考文獻: [1]鄭萬鈞.中國樹木志(第二卷)[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85.2139-2140. [2]中國樹木志編委會.中國主要樹種造林技術[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81.239-241. [3]孫時軒.林木種苗手冊[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85.283-249. [4]蕭剛柔.中國森林昆蟲[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2.397-399. [5]北京林學院.林木病理學[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85.64-69.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