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花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野菊花頭狀花序的外形與菊花相似,野生于山坡草地、田邊、路旁等野生地帶。以色黃無梗、完整、氣香、花未全開者為佳。野菊花可廣泛用于治療疔瘡癰腫、咽喉腫痛、風(fēng)火赤眼、頭痛眩暈等病證。同時又有很好的降壓作用,可用于高血壓病的輔助治療。特征多年生草本,高達1m。莖基部常匍匐,上部多分枝。葉互生,卵狀三角形或卵狀橢圓形,長3~9cm,羽狀分裂,裂片邊緣有鋸齒,兩面有毛,下面較密;葉柄下有明顯的假托葉。頭狀花序直徑2~2.5cm,排成聚傘狀;總苞半球形,總苞片4層,邊緣膜質(zhì),外層橢圓形;花小,黃色,邊緣舌狀,先端3淺裂,雌性;中央為管狀花,先端5裂,兩性�;ㄆ�9~11月,果期10~11月。1.野菊 多年生草本,高25-100cm。根莖粗厚,分枝,有長或短的地下匍匐枝。莖直立或基部鋪展�;~脫落;莖生葉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6-7cm,寬1-2.5cm,羽狀分裂或分裂不明顯;頂裂片大;側(cè)裂片常2對,卵形或長圓形,全部裂片邊緣淺裂或有鋸齒;上部葉漸小;全部葉上面有腺體及疏柔毛,下面灰綠色,毛較多,基部漸狹成具翅的葉柄;托葉具鋸齒。頭狀花序直徑2.5-4(-5)cm,在莖枝頂端排成傘房狀圓錐花或不規(guī)則的傘房花序;總苞直徑8-20mm,長5-6mm;總苞片邊緣寬膜質(zhì);舌狀花黃色,雌性;盤花兩性,筒狀。瘦果全部同形,有5條極細的縱肋,無冠狀冠毛�;ㄆ�9-10月。2.巖香菊 本種與野菊的區(qū)別在于:葉為羽狀深裂,綠色或淡綠色,兩面被稀疏的芽下面稍多膨松的柔毛;頭狀花序多數(shù)在莖枝頂端排成疏松的傘房或復(fù)傘房花序,舌狀花黃色�;ü�5-11月。 習(xí)性 喜涼爽濕潤氣候,耐寒。以土層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質(zhì)的壤土栽培為宜。穴內(nèi)撒施石灰消毒。多生于山坡草地、灌叢、河邊水濕地,海濱鹽漬地及田邊、路旁。
2019-03-11 電議諸葛菜(二月蘭),十字花科諸葛菜屬,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因農(nóng)歷二月前后開始開藍紫色花,故稱二月蘭。生長于平原、山地、路旁、地邊。對土壤光照等條件要求較低,耐寒旱,生命力頑強。傳說諸葛亮率軍出征時曾采嫩梢為菜,故得名。3生長特性1、耐寒性強,冬季常綠。又比較耐陰,用作地被,覆蓋效果良好,葉綠蔥蔥,一片碧綠,使人喜愛。2、適生性強。從東北、華北,直至華東、華中都能生長。冬季如遇重霜及下雪,有些葉片雖然也會受凍,但早春照樣能萌發(fā)新葉、開花和結(jié)實。對土壤要求不嚴。3、紫色花,從下到上陸續(xù)開放,2~5、6月開花不絕,尤其是群栽時,就像一片藍紫色的海洋。如種植在河邊、海堤,綠葉—花海—海水—藍天交織在一起,十分壯觀。4、諸葛菜具有較強的自繁能力,一次播種年年能自成群落。每年5~6月種子成熟后,自行落入土中,9月長出綠苗,小苗越冬,晚春開花,夏天結(jié)籽,年年延續(xù)。在園林綠地、林帶、公園、住宅小區(qū)、高架橋下常有種植,作為觀花地被廣泛應(yīng)用。種源充裕,價格便宜,播種每平方米只需幾角錢。因此被很多綠化工程、公園、旅游景點所采用。專家還建議在機場成片種植二月藍,不僅冬天披綠,春天紫花成片,而且它能延續(xù)自繁,毋需過多養(yǎng)護,能與其他植物混種,是集多種優(yōu)點于一體的好品種。4園林綠化紫色的諸葛菜花1、宜栽于林下、林緣、住宅小區(qū)、高架橋下、山坡下或草地邊緣,即可獨立成片種植,也可與各種灌木混栽,形成春景特色。2、可在公園、林緣、城市街道、高速公路或鐵路兩側(cè)的綠化帶大量應(yīng)用,大面積花開成片,綠化、美化效果極佳�?捎脟姴シ绞竭M行高速公路邊坡綠化,效果更好。自播繁衍的種子在6月中下旬能在上一代植株剛枯萎時就已長出新幼苗,所以,也就基本不會出現(xiàn)土地裸露,是一種極其良好的高速公路邊坡綠化植物材料。3、作為花壇花卉,諸葛菜的中高性狀,適應(yīng)性強和早春開花等特性可用作早春花壇。
2019-03-11 電議紫茉莉是多年生草本花卉,常作一年生栽培,高可達1m。塊根植物,根肥粗,倒圓錐形,黑色或黑褐色。主莖直立,圓柱形,多分枝,無毛或疏生細柔毛,節(jié)稍膨大。種子內(nèi)的胚乳白色,細膩,是天然的理想化妝品。種子千粒重109g左右。根紡錘形,肉質(zhì),表面棕黑色。為我國入侵物種之一。 形態(tài)特征主莖直立,高50~100cm,具膨大的節(jié),多分枝而開展。單葉對生,卵狀或卵狀三角形,全緣�;斏�,總苞內(nèi)僅1花,無花瓣。花萼呈花瓣狀,喇叭形,直徑2.5cm左右�;ㄎ绾箝_次晨凋萎;不久即脫落�;ㄏ恪0昊ㄝ嘤凶霞t、粉紅、紅、黃、白等各種顏色,也有雜色。有一株上開放兩種花色的,常見的有紅色加黃色;白色加粉色。瘦果球形,黑色,具縱棱和網(wǎng)狀紋理,形似地雷狀。單葉對生,葉片卵形或卵狀三角形,長3~15cm,寬2~9cm,頂端漸尖,基部截形或心形,全緣,兩面均無毛,脈隆起;葉柄長1~4cm,上部葉幾無柄�;ǔ�(shù)朵簇生枝端;萼片呈花瓣樣,花柱長1~2mm;總苞鐘形,長約1cm。5裂。裂片三角狀卵形,頂端漸尖,無毛,具脈紋,果時宿存;花被紫紅色、黃色、白色或雜色(白、黃、紅色為其變種)。高腳碟狀,筒部長2~6cm,檐部直徑2.5~3cm,5淺裂;花午后開放,有香氣。次日午前凋萎;雄蕊5,花絲細長,常伸出花外,花藥球形;花柱單生,線形,伸出花外。柱頭頭狀�;ü诼┒沸�,邊緣有波狀淺裂,但不分瓣。瘦果球形,直徑5~8mm,革質(zhì),黑色,有棱,表面具皺紋,似地雷狀。種子白色,子葉呈非常細的白粉樣。該花數(shù)朵頂生,并有條紋或斑點狀復(fù)色,具茉莉香味更覺淡雅。變種有矮生紫茉莉,株高約30cm,種子瘦小,其中有一種玫瑰紅色的品種,觀賞價值很高�;ㄉS富,抗性強,能自播繁殖。花夜開日閉,開花有芳香,宜于在傍晚或夜間納涼的地方布置,頗增生趣�?稍诜壳拔莺�、籬旁、路邊叢植,或于林緣周圍成片栽培也可利用其塊根多年生特性,作樹樁狀露根式盆栽。多年生草本,高可達1m。根肥粗,倒圓錐形,黑色或黑褐色。莖直立,圓柱形,多分枝,無毛或疏生細柔毛,節(jié)稍膨大�;üiL1~2mm;總苞鐘形,長約1cm,5裂,裂片三角狀卵形,頂端漸尖,無毛,具脈紋,果時宿存;花被紫紅色、黃色、白色或雜色,高腳碟狀,筒部長2~6cm,檐部直徑2.5~3cm,5淺裂;花午后開放,有香氣,次日午前凋萎;雄蕊5,花絲細長,常伸出花外,花藥球形;花柱單生,線形,伸出花外,柱頭頭狀。瘦果球形,直徑5~8mm,革質(zhì),黑色,表面具皺紋;種子胚乳白粉質(zhì)�;ㄆ�6~10月,果期8~11月。[1]在長江流域及以北地區(qū),實際為一年生。種子很容易自播。[1]3生長習(xí)性性喜溫和而濕潤的氣候條件,不耐寒,冬季地上部分枯死,在江南地區(qū)地下部分可安全越冬而成為宿根草花,來年春季續(xù)發(fā)長出新的植株。露地栽培要求土層深厚、疏松肥沃的壤土,盆栽可用一般花卉培養(yǎng)土。在略有蔽蔭處生長更佳�;ǘ湓诎碇燎宄块_放,在強光下閉合,夏季能有樹蔭則生長開花良好,酷暑烈日下往往有脫葉現(xiàn)象。喜通風(fēng)良好環(huán)境。在長江流域及以北地區(qū),實際為一年生。種子很容易自播。
2019-03-11 電議小葉女貞(學(xué)名:Ligustrumquihoui)為木犀科女貞屬的植物,是我國的特有植物。葉薄革質(zhì);花白色,香,無梗;花冠筒和花冠裂片等長;花藥超出花冠裂片。核果寬橢圓形,黑色。生境是溝邊,路旁,河邊灌叢中,山坡。小葉女貞主枝葉緊密、圓整,庭院中常栽植觀賞,為園林綠化的重要綠籬材料;葉入藥,具清熱解毒等功效,治燙傷、外傷;樹皮入藥治燙傷�?苟喾N有毒氣體,是優(yōu)良的抗污染樹種;它葉小、常綠,且耐修剪,生長迅速,也是制作盆景的優(yōu)良樹種。小葉女貞球是常用的灌木球之一,分布在中國大陸的安徽、西藏、河南、湖北、貴州、浙江、江蘇、山東、云南、江西、四川、陜西等地,生長于海拔100米至2,500米的地區(qū),常生長在路旁、溝邊、河邊灌叢中以及山坡,是常見的園林植物。形態(tài)特征小葉女貞,落葉灌木,高1-3米。小枝淡棕色,圓柱形,密被微柔毛,后脫落。葉片薄革質(zhì),形狀和大小變異較大,披針形、長圓狀橢圓形、橢圓形、倒卵狀長圓形至倒披針形或倒卵形,長1-4(-5.5)厘米,寬0.5-2(-3)厘米,先端銳尖、鈍或微凹,基部狹楔形至楔形,葉緣反卷,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常具腺點,兩面無毛,稀沿中脈被微柔毛,中脈在上面凹入,下面凸起,側(cè)脈2-6對,不明顯,在上面微凹入,下面略凸起,近葉緣處網(wǎng)結(jié)不明顯;葉柄長0-5毫米,無毛或被微柔毛。圓錐花序頂生,近圓柱形,長4-15(-22)厘米,寬2-4厘米,分枝處常有1對葉狀苞片;小苞片卵形,具睫毛;花萼無毛,長1.5-2毫米,萼齒寬卵形或鈍三角形;花冠長4-5毫米,花冠管長2.5-3毫米,裂片卵形或橢圓形,長1.5-3毫米,先端鈍;雄蕊伸出裂片外,花絲與花冠裂片近等長或稍長。果倒卵形、寬橢圓形或近球形,長5-9毫米,徑4-7毫米,呈紫黑色�;ㄆ�5-7月,果期8-11月 生長習(xí)性小葉女貞喜陽,稍耐蔭,較耐寒,華北地區(qū)可露地栽培;對二氧化硫、氯化氫等毒氣有較好的抗性。耐修剪,萌發(fā)力強。適生于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溝邊、路旁或河邊灌叢中,或山坡,海拔100-2500米。繁殖方法可用播種、扦插和分株方法繁殖,但以播種繁殖為主。 [3]采種方法女貞4月~5月開花,11月~12月種子成熟,成熟時果皮呈黑色,要適時采收,果實成熟后并不自行脫落,可用高枝剪剪取果穗,捋下果實,將果實浸水,搓去果皮,洗凈,陰干。如不立即播種,可裝袋干藏或用2份濕砂和1份種子混合貯藏。[4]播種育苗10—11月當核果呈紫黑色時即可采收,采后立即播種;也可曬后干貯至翌年3月播種。播種前將種子進行溫水浸種1—2天,待種浸脹后即可播種。采用條插,條距30CM,播幅5—10CM,深2CM,播后覆細土,然后覆以稻草。注意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待幼苗出土后,逐步去除稻草,枝葉稍開展時可施以薄肥。當苗高3—5CM時可間苗,株距10CM。實生苗一般生長較慢,2年生可作綠籬用。
2019-03-11 電議光莢含羞草(學(xué)名:Mimosasepiaria)為豆科含羞草屬下的一個種。含羞草科含羞草屬落葉灌木。俗稱簕仔樹,來頭可不小,由美國引入,有“綠籬之王”的美稱。頭狀花序球形,潔白芳香,朵朵密集,如雪似絮,蔚為壯觀。該種適應(yīng)性強,生長迅速,在局部地區(qū)已成為不可控制的入侵種�;ㄆ�6-9月。落葉灌木,高3~6m;小枝無刺,密被黃色茸毛。二回羽狀復(fù)葉,羽片6~7對,長2~6cm,葉軸無刺,被短柔毛,小葉12~16對,線形,長5~7mm,寬1~1.5mm,革質(zhì),先端具小尖頭,除邊緣疏具緣毛外,余無毛,中脈略偏上緣。頭狀花序球形;花白色;花萼杯狀,極小;花瓣長圓形,長約2mm,僅基部連合;雄蕊8枚,花絲長4~5mm。莢果帶狀,勁直,長3.5~4.5cm,寬約6mm,無刺毛,褐色,通常有5~7個莢節(jié),成熟時莢節(jié)脫落而殘留莢緣。[
2019-03-11 電議多花木蘭(Indigoferaamblyantha) 多花木蘭是豆科木蘭屬多年生灌木。株高80-250厘米,枝條密生,奇數(shù)羽狀,小葉柄長約1毫米;總狀花序葉生,長約3厘米,蝶形花冠,淡紅色,長約5毫米。莢果條形,棕褐色,種子呈矩圓形,淡褐色。千粒重7.7克。 適宜于亞熱帶、暖溫帶中低海拔廣大地區(qū)栽培種植,在我國福建、浙江、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川、河南、陜西、甘肅等地栽培均獲成功。多花木蘭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在冬季溫度低,但無持久霜凍下可保持青綠。如遇嚴霜后,葉片脫落,枝條仍能安全越冬。翌春,枝條上的嫩芽開始萌發(fā)生長。自然脫落的種子也能在地表越冬,與嫩芽同期出苗生長。多花木蘭生長速度快,根系發(fā)達,固土力強,抗旱、耐瘠,對土壤要求不嚴,在pH4.5—7.0的紅壤、黃壤和紫紅壤上,均生長良好,能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是優(yōu)良的水土保持植物。形態(tài)特征葉倒卵形,長5-10厘米,寬3.5-7厘米,先端寬圓,有短急尖,基部闊楔形,上面綠色,無毛,下面灰綠色,側(cè)脈每邊6-8條;葉柄長1-2厘米,托葉痕為葉柄長的1/6-1/5。花先葉開放,花蕾密被灰黃色絹毛,生于枝頂,每花蕾包2-3花,形成聚傘花序,花杯狀,芳香;花被片白色,外面基部淡紅色,12-14(15)片,狹倒卵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4.6-6.8厘米,寬1.1-2.3厘米;雄蕊長1.1-1.6厘米,花藥長7-8毫米,側(cè)向開裂,花絲紫紅色,長約4毫米,藥隔伸出成短鈍尖;雌蕊群綠色,圓柱形,長1.8-3厘米。聚合果圓柱形,長4-9厘米,常因部分心皮不發(fā)育而彎曲;蓇葖灰褐色,扁圓形,徑7-15毫米,熟時背縫線開裂成兩瓣,背面有瘤點狀突起。[1]2生理特性如遇嚴霜后,葉片脫落,枝條仍能安全越冬。翌春,枝條上的嫩芽開始萌發(fā)生長。自然脫落的種子,也能在地表過冬,與嫩芽同期出苗生長。多花木蘭喜濕,耐早,但不耐水漬,低洼地不適宜種植。對土壤要求不嚴,在pH4.5-7.0的紅壤,黃壤和紫紅壤上,均生長良好�?蓡尾�,也可與其他牧草混播,表現(xiàn)喜光,但又具有一定的耐陰性。多花木蘭具有較強的抗逆性,適應(yīng)栽培的范圍廣,且未發(fā)現(xiàn)有嚴重的病蟲害。[2]3分布范圍分布于中國河北、山西、河南、江蘇、浙江、廣東、廣西、福建、江西、四川、陜西、甘肅等省區(qū)。多花木蘭喜溫暖而濕潤的氣候,適宜在南溫帶及亞熱帶中低海拔地區(qū)栽培,夏季高溫,雨量充足的地區(qū),生長較旺。在冬季溫度低,但無持久的霜凍情況下,可保持青綠。多花木蘭喜濕,耐旱,抗逆性強,但不耐水漬,低洼地不適宜種植。在PH4.5-7.0的紅壤、黃壤和紫紅攘上。
2019-03-11 電議黃槐,又名黃槐決明[1](學(xué)名:Sennasurattensis(Burm.f.)H.S.IrwinetBarneby[2])是豆科山扁豆屬植物。[2] 落葉小喬木或灌木狀。羽狀復(fù)葉,倒卵狀橢圓形,先端圓。基部稍偏斜;葉軸下部2或3對小葉之間有一棒狀腺體�;ù�,鮮黃色,種子問有時略縊縮。幾乎全年開花,但主要集中在3~12月。產(chǎn)亞洲熱帶至大洋洲。喜光,要求深厚而排水良好的土壤,生長快;繁殖、栽培都較容易。1形態(tài)特征灌木或小喬木,高5-7米;分枝多,小枝有肋條;樹皮頗光滑,灰褐色;嫩枝、葉軸、葉柄被微柔毛。葉長10-15厘米;葉軸及葉柄呈扁四方形,在葉軸上面較下2或3對小葉之間和葉柄上部有棍棒狀腺體2-3枚;小葉7-9對,長橢圓形或卵形,長2-5厘米,寬1-1.5厘米,下面粉白色,被疏散、緊貼的長柔毛,邊全緣;小葉柄長1-1.5毫米,被柔毛;托葉線形,彎曲,長約1厘米,早落�?偁罨ㄐ蛏谥l上部的葉腋內(nèi);苞片卵狀長圓形,外被微柔毛,長5-8毫米;萼片卵圓形,大小不等,內(nèi)生的長6-8毫米,外生的長3-4毫米,有3-5脈;花瓣鮮黃至深黃色,卵形至倒卵形,長1.5-2厘米;雄蕊10枚,全部能育,較下2枚有較長自認花絲,花藥長橢圓形,2側(cè)裂;子房線形,被毛。莢果扁平,帶狀,開裂,長7-10厘米,寬8-12毫米,頂端具細長的喙,果頸長約5毫米,果柄明顯;種子10-12顆,有光澤�;ü趲兹�。2生長環(huán)境生于海拔750-1500米[3],喜光,要求深厚而排水良好的土壤,生長快;繁殖、栽培都較容易。[1]如村邊、路旁或公園中。栽培方法帶土移植,移植時可施基肥,成活后無需特殊管理,修剪成小喬木狀。每年可施肥1~2次�;ㄆ谔亻L,開花時節(jié),花色金黃,非常適宜作冬暖地區(qū)的庭院樹及行道樹。北方常在溫室種植。[5]1、適時扦插和截干上盆,在冬末初春,趁黃槐葉芽未萌動之前,剪取枝或根扦插和截干上盆,因這時黃槐處于積累養(yǎng)分和半休眠狀態(tài),這是上盆成功和提高成活率的關(guān)鍵。2、注意遮蔭和經(jīng)常澆水。特別要注意較好次萌芽后加強管理,防止脫水萎縮,要認識到第2次長新芽才算真正成活。3、上盆后的黃槐應(yīng)先放于涼爽處,約10天后再逐漸移到陽光充足的地方,進行正常管理。繁殖方法播種繁殖法春播,因種皮有細胞緊密結(jié)合的柵欄層,透水性差,播種前,用始溫85-90度的水浸種24小時,余硬粒再處理1-2次。種子吸水膨脹可播種。條播行距20-25厘米,覆土厚度1.5-2厘米,每畝播種量8-10公斤,7-10天幼苗出土,幼苗期合理密植,防止樹干彎曲,一般每米長留苗6-8株,一年生苗高達1米以上。也可早春集中營養(yǎng)缽育苗后移植定苗。國槐萌芽力較強,若培養(yǎng)大苗形成良好的干形,可在第二年早春截干,加大株行距,當年苗高3-4米,樹干通直,粗壯光滑。黃槐根插法冬末或春初,切取粗壯的黃槐根約15cm節(jié)段進行扦插,無須遮蔭,保持土壤濕潤,約1個月后其根就能成活并可上盆。成活率高達90%。黃槐根插法,不但充分利用和增加了扦插繁殖材料,還可根據(jù)黃槐根部的不同形態(tài)制成黃槐盆景,大大提高了黃槐的盆栽觀賞價值。盆栽黃槐,10月開始開花,花期約2個多月,越冬落葉后進行換土,修剪,翌年5-6月又開始開花,花期約1個多月。
2019-03-11 電議常綠喬木。一年生板條淡黃褐色,無毛;冬芽褐色。針葉每束2根,細長而柔韌,邊緣有細鋸齒,長12~20厘米,先端尖銳;樹脂管4~7個,邊生;葉鞘膜質(zhì)�;▎涡�,雌雄同株;雄花序無柄,柔荑狀,腋生在新枝的基部,雄蕊螺旋狀排列;雌花序球形,一至數(shù)個生于新枝的頂端或上部。球果長圓狀卵形,長4~8厘米,直徑2.5~5厘米,成熟后栗褐色;種鱗的鱗片盾平或微肥厚,微有橫脊;鱗臍微凹,無刺尖,很少有短刺尖。種子長卵圓形,有翅�;ㄆ�4~5月,果期9~10月。高達45米,胸徑1.5米;樹皮紅褐色,下部灰褐色,裂成不規(guī)則的鱗狀塊片;枝平展或斜展,樹冠寬塔形或傘形,枝條每年生長一輪,但在廣東南部則通常生長兩輪,淡黃褐色,無白粉,稀有白粉,無毛;冬芽卵狀圓柱形或圓柱形,褐色,頂端尖,芽鱗邊緣絲狀,先端尖或成漸尖的長尖頭,微反曲。針葉2針一束,稀3針一束,長12~20厘米,細柔,微扭曲,兩面有氣孔線,邊緣有細鋸齒;橫切面皮下層細胞單型,較好層連續(xù)排列,第二層由個別細胞斷續(xù)排列而成,樹脂道約4~8個,在背面邊生,或腹面也有2個邊生;葉鞘初呈褐色,后漸變成灰黑色,宿存。雄球花淡紅褐色,圓柱形,彎垂,長1~1.5厘米,聚生于新枝下部苞腋,穗狀,長6~15厘米;雌球花單生或2~4個聚生于新枝近頂端,淡紫紅色,一年生小球果圓球形或卵圓形,徑約2厘米,褐色或紫褐色,上部珠鱗的鱗臍具向上直立的短刺,下部珠鱗的鱗臍平鈍無刺。球果卵圓形或圓錐狀卵圓形,長4~7厘米,徑2.5~4厘米,有短梗,下垂,成熟前綠色,熟時栗褐色,陸續(xù)脫落;中部種鱗近矩圓狀倒卵形,或近長方形,長約3厘米;鱗盾菱形,微隆起或平,橫脊微明顯,鱗臍微凹,無刺,生于干燥環(huán)境者常具極短的刺;種子長卵圓形,長4~6毫米,連翅長2~2.7厘米;子葉5~8枚;長1.2~2.4厘米;初生葉條形,長2.5~3.6厘米,葉緣具疏生刺毛狀鋸齒。[1]植物形態(tài)中國植物圖像庫(中國科學(xué)院植物研究所)提供并參與編輯馬尾松全株(2張)馬尾松根莖(2張)馬尾松花果(13張)2生長習(xí)性陽性樹種,不耐庇蔭,喜光、喜溫。適生于年均溫13-22℃,年降水量800一1800mm,絕對較低溫度不到-10℃。根系發(fā)達,主根明顯,有根菌。對土壤要求不嚴格,喜微酸性土壤,但怕水澇,不耐鹽堿,在石礫土、沙質(zhì)土、粘土、山脊和陽坡的沖刷薄地上,以及陡峭的石山巖縫里都能生長。3地理分布馬尾松林產(chǎn)于江蘇(六合、儀征)、安徽(淮河流域、大別山以南),河南西部峽口、陜西漢水流域以南、長江中下游各省區(qū),南達福建、廣東、臺灣北部低山及西海岸,西至四川中部大相嶺東坡,西南至貴州貴陽、畢節(jié)及云南富寧。在長江下游其垂直分布于海拔700米以下,長江中游海拔1100~1200米以下,在西部分布于海拔1500米以下。越南北部有馬尾松人工林。[1]馬尾松分布極廣,北自河南及山東南部,南至兩廣、湖南(慈利縣)、臺灣,東自沿海,西至四川中部及貴州,遍布于華中華南各地。一般在長江下游海拔600~700m以下,中游約1200m以上,上游約1500m以下均有分布。是中國南部主要材用樹種。經(jīng)濟價值高。4種植技術(shù)馬尾松的種植馬尾松系直根性樹種,培育大田探根苗,主根粗長,側(cè)須根細少,造林成活率低.緩苗期長,幼林前期生長慢。采用塑料袋或根型培育器育苗,雖能提高馬尾松苗質(zhì)量及造林成活率,但因育苗成本較高,運苗費用增加,推廣難度很大。在馬尾松大田育苗生長期中,用鐵制切根鏟適時適量切去苗木部分原主根,促進苗木根系生長,增加側(cè)須根數(shù)量,提高菌根感染率,降低高徑比,控制冠根比,可顯著提高馬尾松大田裸根苗質(zhì)量與造林成活率。[2]切根育苗地馬尾松切根育苗地宜選地勢開闊、向陽。坡度平緩,靠近水源,質(zhì)地疏松,沒有或極少石塊、石礫的酸性壤土或沙壤土。[2]整地作床提前3~6個月翻挖苗圃地,整地深度20~25厘米。結(jié)合整地要撒施磨碎的硫酸亞鐵粉每畝15~20公斤或生石灰每畝30~40公斤進行土壤消毒,并施入磷肥每畝60~100公斤作底肥。然后橫山開箱作高床,床寬1米,高20厘米,步道寬30厘米。如圃地前作非馬尾松林或松苗,則床面還需均勻撤一層松林菌根土。[2]播種為確保切根時松苗能達到要求,播種時間要適當提早,較好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較遲不超過3月底。播種方式為條播,播距15~20厘米,播溝方向較好與苗床方向平行。經(jīng)精選、消毒的馬尾松良種播種量,每畝3~4公斤。早播苗床可覆蓋薄膜或稻草,用以保溫、保濕,促進種子提早發(fā)芽,出土整齊。[2]前期管理一是出苗期注意薄膜管理,防止“燒”苗;二是苗木出齊后,每隔10~15天噴灑一次1∶1∶120的波爾多液,連續(xù)2~3次,以預(yù)防猝倒病發(fā)生;三是結(jié)合除草松土勤施。淡施追肥3~5次,6月中旬后水施尿素1~2次,濃度0.3~0.5%為宜,促進苗木生長;四是低山丘陵區(qū)遇連晴高溫,要抗旱保苗,在伏旱結(jié)束后,及時間苗、定苗。將過密、細。[2]切根時間為保證切根育苗效果,切根時的苗木高度需達12厘米,主根長15厘米以上。因此,凡伏旱前調(diào)查苗木根莖生長量已達要求的,可于7月中旬前切根,否則需待伏旱結(jié)束,秋雨到來后的8月下旬至9月上旬再行切根;海拔800米以上無伏旱或伏旱影響不大的山區(qū),切根時間完全視苗木生長量決定,但較遲不得晚于9月中旬,不然切根后苗木生長時間太短,切根效果不佳。[2]切根深度切根鏟入上深度即保留苗床上苗木原主根長度,稱為切根深度。根據(jù)我站試驗研究結(jié)果,切根深度以8厘米左右為好,即切掉苗木原主根長度二分之一左右。具體掌握時,苗高根長的稍深點,苗小根短的稍淺點,以不大于10厘米或不小于6厘米為宜。[2]切根方法切根方法有斜切、平切兩種。斜切較平切省力、工效高,適宜于山區(qū)坡度較大[3]的條播苗床,或土壤較粘、石礫較多,平切推鏟困難的條播苗床。操作時,先從苗床較里邊的苗行開始,用鏟刀在苗行一側(cè)從離苗木地徑5厘米左右處,斜向苗木方向呈60度角插入,順勢推進,即可切掉苗木主根6-10厘米以下部分。若苗床平坦、疏松、無石礫,或撒播苗床,則可進行平切。平切時,手握切根鏟分別從苗床兩邊確定的切根深度入土,向苗床中央均衡用力,水平推進50厘米,防止向上或向下偏斜。每鏟切完后,切根鏟原方向退出時,鏟面向下稍加用力,使切縫稍寬,易于退出,切忌鏟刀向上抬升,拖倒苗木。[2]水肥管理為防止切根后苗木萎蔫和利于須根生長與菌根形成,切根后要立即進行一次水肥管理。凡8月底前切根的,可水施氮肥和過磷酸鈣,濃度均分別不超過0.5%;若在9月上、中旬切根的,則不再施氮肥,只水施磷肥即可。水肥施用量以灌透苗床土壤為度。[2]起苗與運輸馬尾松切根苗在苗床上到11月底或12月初基本停止生長后,即可起苗造林。起苗必須堅持鋤挖,嚴禁手拔,以防扯斷大量的須根、菌根。用鋤起苗時,鋤口應(yīng)高苗木10厘米遠,逐行倒退著深挖、輕抖,盡量注意不傷或少傷苗木側(cè)須根和菌根。切根松苗在運輸途中,為防風(fēng)吹日曬而失水干枯,一定要搭蓋薄膜或稻草。運到造林地后,要及時造林栽植,當天栽不完的松苗,應(yīng)就近假植。
2019-03-11 電議大葉女貞(Ligustrumcompactum(Wall.exG.Don)Hook.f.&ThomsonexDecne),別名長葉女貞灌木或小喬木,半常綠,一般高3-5米,可達10米;幼枝及葉柄無毛或有微小短柔毛,有皮孔。 分布于湖北(西部)、貴州、安徽、四川、云南。生林中或路旁。有寬葉變種 var.latifoliumCheng,無毛變種glabrum(Mansf.)Hand.-Mazz.,葉較小而狹,脈不明顯。大葉女貞具有園藝和藥用價值,有毒性。具有滯塵抗煙的功能,能吸收二氧化硫,適應(yīng)廠礦、城市綠化,是少見的北方常綠闊葉樹種之一,常作行道樹和公園綠化樹種。果實含淀粉可釀酒,并入藥為強壯劑。葉可治療口腔炎、咽喉炎;樹皮研磨可治療燙傷等;根莖泡酒,治風(fēng)濕。大葉女貞(Ligustrumcompactum(Wall.exG.Don)Hook.f.&ThomsonexDecne),別名長葉女貞灌木或小喬木,半常綠,一般高3-5米,可達10米;幼枝及葉柄無毛或有微小短柔毛,有皮孔。2形態(tài)特征灌木或小喬木,半常綠,一般高3-5米,可達10米;幼枝及葉柄無毛或有微小短柔毛,有皮孔。葉紙質(zhì),橢圓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長5-15厘米,漸尖,基部通常寬楔形,下面主脈明顯隆起,側(cè)脈8-14對。圓錐花序長7-16厘米,有短柔毛;花梗短,花冠筒和花冠裂片略等長;花藥和花冠裂片略等長。核果橢圓狀,長7-10毫米,藍黑色。生長習(xí)性大葉女貞陽性樹種,喜光,喜溫暖環(huán)境。3地理分布大葉女貞原產(chǎn)亞洲:中國、越南、泰國、印度、老撾等,在中國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及南方各省,華北、西北地區(qū)也有栽培。主要培育繁殖基地有江蘇、山東、浙江、湖南等省市。分布于湖北(西部)、貴州、四川、云南。生林中或路旁。有寬葉變種var.latifoliumCheng,無毛變種glabrum(Mansf.)Hand.-Mazz.,葉較小而狹,脈不明顯。4生長習(xí)性女貞4月~5月開花,11月~12月種子成熟,成熟時果皮呈黑色,要適時采收,果實成熟后并不自行脫落,可用高枝剪剪取果穗,捋下果實,將果實浸水,搓去果皮,洗凈,陰干。如不立即播種,可裝袋干藏或用2份濕砂和1份種子混合貯藏。
2019-03-11 電議孔雀草別名:黃菊花、五瓣蓮、老來紅、臭菊花、孔雀菊、小萬壽菊、紅黃草、緞子花。為菊科植物孔雀草的全草。夏、秋季采收,鮮用或曬干。生于海拔750-1600m的山坡草地、林中,或在庭園栽培。分布于四川、貴州、云南等地。主治:清熱解毒;止咳。主風(fēng)熱感冒;咳嗽;百日咳;痢疾;肋腺炎;乳癰;癤腫;牙痛;口腔炎;目赤腫痛。生于海拔750-1600m的山坡草地、林中,或在庭園栽培。分布于四川、貴州、云南等地形態(tài)特征合并圖冊(2張)一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莖直立,3.5-4厘米,通常近基部分枝,分枝斜開展。羽狀復(fù)葉,長2-9厘米,寬1.5-3厘米,裂片線狀,小葉披針形。邊緣有鋸齒,齒端常有長細芒,齒的基部通常有1個腺體�;üW匀~腋抽出,頭狀花序單生,單瓣或重瓣�;ㄐ蚬iL5-6.5厘米,頂端稍增粗;總苞長1.5厘米,寬0.7厘米,長橢圓形,上端具銳齒,有腺點;舌狀花金黃色或橙色,帶有紅色斑;舌片近圓形長8-10毫米,寬6-7毫米,頂端微凹;管狀花花冠黃色,長10-14毫米,與冠毛等長,具5齒裂。瘦果線形,基部縮小,長8-12毫米,黑色,被短柔毛,冠毛鱗片狀,其中1-2個長芒狀,2-3個短而鈍�;ㄆ�7-9月�;ㄉ屑t褐、黃褐、淡黃、紫紅色斑點等�;ㄐ闻c萬壽菊相似,但較小朵而繁多。開花時,在矮墩墩多分枝的棵兒上,黃橙橙的花朵布滿梢頭,顯得絢麗可愛。孔雀草有很好的觀賞價值,適宜盆栽、地栽和做切花。葉對生,羽狀分裂,裂片披針形,葉緣有明顯的油腺點。頭狀花序頂生,花外輪為暗紅色,內(nèi)部為黃色,故又名紅黃草。因為種間反復(fù)雜交,除紅黃色外,還培育出純黃色、橙色等品種,還有單瓣、復(fù)瓣等等品種�;ㄆ趶�“五一”一直開到“十一”。[1]2中藥化學(xué)成分本品含萬壽菊素(patuletin),槲皮萬壽菊素(quercetagetin),萬壽菊甙(patulitrin),槲皮萬壽菊甙(querc-etagitrin),α-三聯(lián)噻吩(α-terhienyl),Z-羅勒烯酮(Z-oci-menone),E-羅勒烯酮(E-ocimenone),棕檬烯(limonene),β-丁香烯(β-caryophyllene),萬壽菊酮(tagetone),辣薄荷酮(piperitone)和辣薄荷烯酮(piperitenone)�;ㄖ泻f壽菊素及其甙和槲皮萬壽菊素[5-7],土木香腦(helenine),堆心菊素(heleninen),玉紅色素(rubichrome),堇黃質(zhì)(violaxanthin)等色素及中輥萬壽菊素(allopatuletin)。根中含α-三聯(lián)噻吩。須根含-5(4-乙酰氧基-1-丁炔基)-2,2-聯(lián)噻吩[5-(4-acetoxy-1-butynyl)-2,2-bithiophene],5-(1-丁烯基)-2,2-聯(lián)噻吩[5[(1-nuten-1-yl)-2,2-bithiophene],異彩蘭草素(isoeuparin)。[2]3生態(tài)習(xí)性特性孔雀草由于一串紅承受不了“五一”的低溫,又經(jīng)不起“十一”的早霜,盛夏的酷暑可使大多植株呈半死狀態(tài)。因此,孔雀草巳逐步成為花壇、庭院的主體花卉。它的橙色、黃色、紅色花極為醒目。為所栽之處平添了不少生氣。它的作用和價值已引起廣大園林工作者的關(guān)注�?兹覆莘N子發(fā)芽率低,用普通的播種方法發(fā)芽率僅為10%—30%。栽植孔雀草,要先用箱、盆等容器育苗,內(nèi)裝砂質(zhì)壤土,給種子創(chuàng)造松軟、透氣性好的發(fā)芽環(huán)境。將種子直接播在土表上,上覆稻草苫或報紙,使之與土壤緊密接觸。常用噴壺澆水,不能讓表土干燥。待種子出苗后,揭去覆蓋物�?兹覆莸倪m應(yīng)性十分強,能耐旱耐寒,經(jīng)得起早霜的考驗�?勺陨蚤L,容易管理。生態(tài)環(huán)境孔雀草原產(chǎn)墨西哥。是一種適應(yīng)性十分強的花卉。在我國很多地方也可見到,尤其南方更常見之,它的開花期為3至5月及8至12月。主要分布于海拔750-1600m的山坡草地、林中,或在庭園栽培。我國主要分布于四川、貴州、云南等地。4繁殖管理孔雀草孔雀草的繁殖,用播種和扦插均可。播種11月至3月間進行。冬春播種的3至5月開花。播種可在庭院直播或盆播。盆栽的,播種后約1個月即可挖苗上盆定植。扦插繁殖可于6至8月間剪取長約10厘米的嫩枝直接插于庭院,遮蔭覆蓋,生長迅速。直接插于花盆亦可。夏秋扦插的8至12月開花。扦插不論插地或插床(盆)均可成活。迎“五一”、慶“十一”用花,2月中旬在溫室或室內(nèi)播種,經(jīng)一次移植后,假植于口徑20厘米的花盆中。晚霜后脫盒定植于露地。5栽培步驟
2019-03-11 電議咨詢熱線:0571-87153887 郵箱:[email protected] 在線咨詢:
Copyright ©2012-2025 農(nóng)苗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