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城市改造和新區(qū)開發(fā)中,種草幾乎成了一股風。有些地方投入大量人力財力,建成了頗為壯觀的草坪廣場,單從視覺而言,確實不錯。不過,任何投入必須講究效益,越來越多的草坪廣場僅就其維護成本而言,似乎也不值得一味提倡。
去過維也納的人都有這樣的印象:這座名城仿佛掩映于森林之中,給人以特別心曠神怡的感覺。其實,不僅是維也納,在一些經(jīng)濟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的城市,栽樹與種草的比例也是搭配得恰到好處的。
相關科學測量分析表明,一片樹木所能制造的氧氣量,比占地面積相同的草地要高幾百倍。在現(xiàn)代城市樓宇間,樹木為人們帶來了綠陰,給其他生物也營造了棲息地。而小草則不然,每天都得耗去大量的水分,日常養(yǎng)護成本很高。有關方而測算過,在缺水的時候,用人工澆灌草坪加上其他管理,其費用之高令人咋舌;在我國北方城市,冬季過后,草坪補植的成本也不低。因此,春夏季看起來爽心悅目的草坪,其綜合效益大打折扣。
綠化城市、營造更加宜人的空間已成為一種共識,也是提高城市品味的必要措施之一。一味地將眼光放在草上而忘卻了栽樹,是一種片面的行為。城市改造不能搞應景之作的短期行為,要放眼八年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堅持從長計議,因而草要種樹更要栽,后者無疑是事半功倍甚至一勞永逸。
據(jù)悉,在遼寧省大連市的廣場建設中,人們已注意到這一點,把過去挖走的樹再“請”回來,調整好樹與草的比例,這就是科學的搭配。大連的補救措施對其他地方不無啟迪意義。事實上,把別人的經(jīng)驗學到手,就可以少走彎路。
下一篇: 浸養(yǎng)水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