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this.width=500}" border=0>
戶田芳樹近照(攝影:李先軍,2008年5月21日)
500){this.width=500}" border=0>
戶田芳樹近照(攝影:李先軍,2008年5月21日)
500){this.width=500}" border=0>
綠色津南中央庭院
500){this.width=500}" border=0>
綠色津南中央庭院
500){this.width=500}" border=0>
綠色津南中央庭院
500){this.width=500}" border=0>
八千代興和臺中央公園
500){this.width=500}" border=0>
別府市廳廣場
500){this.width=500}" border=0>
suwa濱水公園(from《yoshikitodalandscapeandarchitect》,japan)
500){this.width=500}" border=0>
suwa濱水公園(from《yoshikitodalandscapeandarchitect》,japan)
“我認為作為一名景觀師,首先要將自己親眼所見、親身所體驗的東西化為自己的一種感悟。進而在景觀規(guī)劃的過程中,盡我們較大的努力去找尋人們本應擁有的時間和廣闊空間、與自然共處的方法、去找尋在現代化的狂風暴雨中被忘卻的小精靈們”,日本著名當代景觀設計大師戶田芳樹先生說到。
也許是出于大學時期對他設計作品的仰慕,抑或是對他淡定生活哲學思想的好奇,在戶田先生短暫的中國行即將結束之際,他在賓館欣然接受了景觀中國網記者李先軍的專訪。在戶田先生助手劉佳女士的真情協(xié)助下,我們順利深層次了解了他的設計哲學。
設計來源于對生活的體驗
李先軍:我在大學時期就看過您的設計作品,在您的作品綠色津南中央庭、運動公園劃艇俱樂部、蓼科高原藝術之林里面都使用了大量的緩坡草坪、圓滑的曲線、開放簡潔的空間和似山水畫般的水中倒影的水墨畫感覺,請問您如何看待您的這種設計風格?
戶田芳樹:我想先講一下我的設計過程:首先,我會先想象出一個適合場地的空間,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先將很多的元素融合進去;然后,根據需要再將不必要的元素刪除,將感動人的元素留下。
在設計景觀時,我會想辦法將自己感受到周圍山水的精華部分融合進規(guī)劃中,然后再用簡潔而又象征性的手法把這些自然風景表達出來,從而較后與周圍的山水形成融合。這就是一個先吸收,然后再反饋回去的過程。
但此處需要注意的是,從周圍吸取元素的時候,不是將周圍的山水按比例縮小后放進設計場地,而是把自己理解的山水用簡潔的景觀手法融合進去。
李先軍:您的這種風格可以給人一種自然而又靜謐的沉思體驗,它受到日本古典園林禪宗思想的影響嗎?
戶田芳樹:日本的古典園林對我有很大影響,在這里,我想談兩點:
第一,日本的大部分庭院都是有一種祝福的含義,比如我們的“龜”和“鶴”,它們在庭院里面表達的是希望人們能夠生活的很好,讓人們生活好的愿望對我有很大的影響。
第二,我不受錮于禪的思想,因為庭院是多樣化的,不同的人的心情不同、閱歷不同,對庭院的理解都會不一樣,日本庭院的多樣性可以給予人們不同的感受。
李先軍:您提到關于從電影、繪畫等方面來獲取設計的營養(yǎng),對此,我非常贊同。這也正驗證了“設計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說法。不同的人生階段對景觀會有不同的看法,那么,我想問下您是從何時養(yǎng)成從生活中獲取設計營養(yǎng)習慣的?
戶田芳樹:大約是從30歲左右吧。我們設計有時候不應該為了設計而設計,那樣可能會走入死胡同。有時,你可以關注與設計無相關的,比如音樂、繪畫及社會的突發(fā)事件都可能會給我許多設計的靈感。我的設計作品里面可能會有很多想法,這也是由于一種時間經歷、生活經歷的積累吧。
在滿足功能的基礎上,嘗試隱喻
李先軍:在您的設計里面,運用了大量隱喻的設計手法,那么在這個里面就往往會存在設計師的設計作品不被觀眾理解的矛盾,那么您又是如何看待您的設計作品與觀眾之間“溝通”的問題的?
戶田芳樹:隱喻設計的作品一般會有三個層次,首先應該滿足功能的基本需求,其次,應該讓人在里面有一個幸福的感覺,較后,在滿足了前兩個條件的基礎上,我才會用些隱喻的設計手法,前面兩個基礎很重要。
李先軍:那么,在您的設計作品里面有沒有必要設計些必要的解說系統(tǒng),以便于觀眾更好的讀懂您的設計作品?
戶田芳樹:我認為隱喻設計好像一種游戲,它不一定需要每個人都理解。比如有一次,我到韓國的商工會議所,那是一些企業(yè)的一個協(xié)會,當我到這個協(xié)會的辦公樓前時,我看到一個雕塑:一個斧頭和一把算盤相交叉,當你看到這個雕塑時,一般你會理解這個功能,但是我不會感動。
我的某些作品用的隱喻手法會更多些,比如在設計suwa濱水公園時,由于該公園所在地區(qū)有個很出名的廟宇,廟里有四根特別有意思的木頭柱子,所以我把該種形式用于公園兩個鋁合金柱子雕塑的設計中(見上面圖片),這就是一種隱喻手法。
這個雕塑處在精工公司捐助修建的一個公園,精工是一個非常有名的制作手表的公司,這個雕塑的高度是12米,代表了時刻中12時的概念。如果看這個雕塑設計的平面,你會發(fā)現更多的含義在里面。樹木一般都是有年輪的,而這個公司當時正好成立25周年,所以,雕塑旁邊(兩根柱子之間)的環(huán)形鋪裝也恰好是25圈,這就代表了公司的年齡,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設計。
李先軍:原來還有這么多的內涵在里面。假如您不說的話,可能會有好多人沒有真正理解你的這個設計。
戶田芳樹:并不是每個人都需要理解。有些人可能走在這里,發(fā)現鋪裝為什么會是這樣。而如果一細數的話,會發(fā)現是25輪,從而理解這個設計的含義,對于這個人來說也是一件挺有意義的事情。
在日本庭院里面也有幾個仿中國蘇堤的景觀設計,有些人走過去沒有發(fā)現什么特殊的,但當我來到中國看到蘇堤時才知道那是仿造蘇州設計的(但知道中國園林、讀過中國園林書藉或是詠讀中國詩詞的人就知道那是仿蘇堤的作品,這些人就會有不同的發(fā)現與感悟),那也是隱喻的設計。
借鑒古典 反思現在
李先軍:您也在一些場合說我們要保護自己的古典園林,那么您是如何理解日本現代景觀與日本古典園林之間的關系?
戶田芳樹:古典園林的設計也反映了當時的一種文化和技術,反映的是一種時代的背景。比如,當發(fā)生糧災的時候,他們設計的庭院里面就會有很多祈禱的元素在里面,園林也是比較有社會性的表現,這些是我在設計的時候可以吸取的。
下面簡單談一下我所理解的日本現代景觀和日本古典園林之間的關系:
第一,從經濟的角度。例如,以前下雪了,農耕就沒法進行,一些富人就想幫助那些窮人,如果直接給他們錢的話,可能會有些侮辱的含義。所以,富人就讓窮人來給他們造園,這也是讓大家分享他財富的方式。
第二,在造園之前建造園子的“骨架”是很重要的。日本的園子是洄游式的,這樣人們在里面行走,會有不同的景觀可以欣賞,這對我也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第三,以前從東京到京都有一條路,旁邊(經過)很多城市。許多貴族就將這些城市景觀縮景到庭院里面。因為在當時,貴族的妻子不方便出門,所以就把其他城市的景觀縮景到她們所在的城市里,供她們欣賞,這個也是挺有意義的。
第四,古典園林里面對季節(jié)表現的細節(jié)給予我很大的啟發(fā)。古典園林不只是在造一個園子,而是想辦法把各種日�,F象體現到景觀設計里面。比如,為了讓人們體驗風的存在,就可能設計些微風吹過就能沙沙做響的樹;為了讓人們體驗太陽的光,就可以設計些能反襯光的植物。
但有一點,不要以為把古典的一個元素放進現代的景觀中就叫做再現“古典”,比如,并不是說把古典的燈籠放入現代的場地中就叫做古典設計,還要看這個燈籠周圍的背景和氛圍是不是古典的,這很重要。
李先軍: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經濟得到迅猛發(fā)展后,日本對城市環(huán)境等方面也越來越重視,景觀設計行業(yè)在這個過程中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于是涌現了一批出色的日本本土設計師,而您應該是其中一位。無獨有偶,中國今天面臨的機遇與日本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中國的景觀也處于一個快速發(fā)展的時期,那么您如何看待中國的現代景觀?對中國的現代景觀有什么建議?
戶田芳樹:現在中國的景觀設計師應與規(guī)劃師協(xié)調,這很重要,因為我們的目的就是讓人們的生活空間更好,景觀設計師并不僅僅只做些形式的設計。
中國現在正在做大量的住宅景觀、城市綠地景觀等,但是環(huán)境更重要。設計師在注重形式美的同時,更應該注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營造。其實,設計很重要的是要與自然融合,景觀設計師也有責任做好這部分工作。
在日本,有一個地方叫新橋,因為在那里造了幾幢超高層大樓,結果就把從海面吹來的風阻擋了,造成東京中心地區(qū)的氣溫提升2度的后果,避免這種現象的出現就需要景觀設計師和規(guī)劃師密切協(xié)作。
李先軍:當今景觀設計趨勢中,可持續(xù)和生態(tài)成為人們越來越關注的話題,您認為一個好的景觀作品應具備什么樣的特性?或者一個好的景觀設計師應該起到什么樣的社會責任?
戶田芳樹:一個好的作品應該是一個讓人理解、接受的作品,在滿足基本功能的同時,人們在其中行走,還能不斷有所發(fā)現。
其實,設計師的責任是應該知道如何更好的維護城市基礎設施、維護好城市的構架。以城市為基礎,用設計語言把業(yè)主的要求體現出來是設計師需要做的。
更好發(fā)揮景觀規(guī)劃師的作用
李先軍:美國著名景觀規(guī)劃師麥克哈格先生也強調景觀設計師應該起到很好的規(guī)劃作用,他會告訴人們如何生活在更安全的地方,您是如何理解他這句話的?
戶田芳樹:景觀設計師應該起到很好的規(guī)劃作用,如果在城市里面,你的作品雖然好,但沒有與城市相融合的話,你的設計也會由此而褪色,因此,設計作品與城市的融合同樣重要。
關于人們如何能夠生活在更美好的地方,可以分為兩點來說明:第一,日本的古典庭院是含有祝福的意愿,所以景觀規(guī)劃師設計的作品也應該有祝福的含義;第二,作為景觀設計師,不僅僅是創(chuàng)造空間,對于如何利用空間的這個系統(tǒng)也應該值得我們考慮。
關于如何創(chuàng)造好的空間,設計師首先在自己腦子里應該有一個認識,即社會應該有一個怎樣的發(fā)展趨勢,社會對審美是一個怎么樣的趨勢也是值得我們考慮的,只有知道了這個,才能運用到設計中,讓人們更好的運用這個空間。
李先軍:四川汶川正在遭受8.0級特大地震的破壞,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嚴重的破壞。日本也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那么日本的景觀設計師在日本的景觀規(guī)劃防震方面做出了什么樣的貢獻?
戶田芳樹:阻止地震發(fā)生是不可能的,但我們可以盡量降低地震帶來的損害。在日本,首先要做大量的調查,在發(fā)現斷層后,那些斷層部分是不讓人居住的,而是修建公園和帶狀綠地。
另外,日本的木質房屋特別多,當發(fā)生地震的時候,容易發(fā)生火災。因此,我們有必要在城市里設置了大量的防火隔離帶。
李先軍:較后,您能否談下日本的防災綠地系統(tǒng)?
戶田芳樹:我們可以設計城市防災綠地,但這需要國家的支持,因為這是一個在國家層面才可以實現的工作。
設計防災綠地重要的不是注重設計形式,而是注重功能,比如災后空降的停機草坪、安置帳篷的場地等。同時,還應該提供足夠的給水設施,一般日本的防災綠地公園能夠提供兩個星期的供水。
致謝:非常感謝戶田芳樹中國區(qū)助理劉佳女士的幫助,同時還感謝戶田芳樹景觀設計事務所提供的設計圖片。
簡介:戶田芳樹,景觀設計師,1947年生于廣島縣尾道市;1970年畢業(yè)于東京農業(yè)大學造園系,后到日本都市設計就職;1980年成立(株)戶田芳樹風景計畫研究所。1989年憑借“諏訪湖畔公園”項目榮獲東京農業(yè)大學造園大獎。1994年憑借“科利亞庭園”獲日本公園綠地協(xié)會獎。1995年主創(chuàng)的修善寺“虹之鄉(xiāng)”項目榮獲造園協(xié)會獎,同時,他還被稱為日本當代三大著名景觀設計師之一。
注:本文為景觀中國網版權所有,轉載請注明。在轉載的過程中,禁止將圖片下面的圖標去掉或替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