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昆明市干部培訓日上,江蘇兩位種楊樹的專家為昆明市干部作楊樹栽種專題講座。其間透露出信息,昆明市或會大規(guī)模引種楊樹。
講座者一位是南京林業(yè)大學教授、國家楊樹863科技攻關項目的主持人潘惠新教授;另一位是被稱為楊樹迷、曾任宿遷宣傳部長、林業(yè)產業(yè)領導小組組長,現(xiàn)任新華日報副總編輯的繆小星。
楊樹一身都是寶
潘惠新說,宿遷栽楊樹就要求1米見方的大坑。1米的大坑是很難挖的,我在宿遷就親自見過他們在大年初一返工挖坑。仇和書記當時在宿遷,他們做了方方1米的鐵框,專門來測量樹坑,鐵框放得下去,合格;鐵框放不下去,不合格,返工。大年三十鐵框放不下去的坑,大年初一來返工。我親眼見了,我很感動。
潘惠新介紹,滇池36條河道改造,滇池周邊四退三還一護,都提供了一些栽種楊樹的地方。
潘惠新還介紹,江蘇原來是農業(yè)大省,因為栽楊樹又成了林業(yè)大省,砍伐量全國第一,造紙業(yè)全國第一,木材蓄積量從全國第九再次躍升為第四。江蘇的地在全國都算少的,栽了樹,農業(yè)是否減產了呢?農業(yè)并沒有減產,相反仍是農業(yè)大省。農業(yè)穩(wěn)定,林業(yè)又躍了上去,主要是靠林農間作,栽樹的同時發(fā)展林下農業(yè)。特別是楊樹生長的前四年,林下都可以搞農業(yè)。江蘇有在樹下種蘑菇的、種小麥的、種金針菜的,如果是耐陰的農作物,甚至可以種到楊樹栽下去的第六年。
江蘇的楊樹,可以生產膠合板、層積板、科技木等,包括仿紅木都可以做,價格達1萬多元/噸。枝條也可以生產復合纖維板,樹干可生產單板,還可用于造紙。楊樹是速生樹,一身都是寶,6-8年可成為小徑級樹采伐,10年可長成中徑級樹,12-15年則可長成大徑級樹。
種楊樹要耐得住寂寞
繆小星一開講,上來就是振奮人心的故事:那是2001年3月,江蘇泗陽一家姓魏的人家,砍了10棵楊樹賣,總共8個立方的木材,賣了6.7萬元。我當天寫了一篇評論《讓大地作證》,楊樹讓農民增長財富。正像仇書記說的,楊樹,是站在宿遷大地上每天給你掙錢的打工仔,楊樹很高大,每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水肥,每天都在給農民長錢。魏家種的20棵樹,每天都給人家長10元錢,這對于一個農民家庭,房前屋后種的一棵樹,就長10元錢,不得了。
但栽樹要耐得住寂寞。江蘇是1976年開始栽樹的,到1996年開始見成果,其間20年了。是典型的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昆明現(xiàn)在有意搞楊樹的對比實驗,利用南盤江、滇池周邊的富營養(yǎng)化、河床河道以及公路旁、房前屋后來栽楊樹,但楊樹盡管是速生豐產,要形成產業(yè)化起碼也是十年以后的事。昆明是高原地區(qū),原木運輸100公里還可能,但總不能把昆明的樹拿到江蘇去加工,也不可能把江蘇的拿到昆明加工。產業(yè)鏈的支撐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就算昆明現(xiàn)在栽樹,如果有活立木的蓄積量,要十年后,有樹枝也要五六年,而官員5年一換屆,官員總想要升官,因此種樹是前人種樹后人乘涼。江蘇1976年開始種,現(xiàn)在才形成加工這個龐大產業(yè)。因此,百姓也要耐得住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