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Anthura公司于今年1月在其網站www.anthura.nl,“Publications”項目內公布了蝴蝶蘭盆花栽培技術手冊,此技術手冊的內容已整理于此網站“蘭花產業(yè)”。在今年4月底,Anthura公司網站又增加了一項技術資料“Cultivation Guidelines Phalaenopsis for the Cut Flower Culture”。此份資料是針對蝴蝶蘭切花栽培,但是其技內容并不是只有適用于切花。新的栽培資料與盆花栽培有些章節(jié)完全相同,也有新的補充。因此將此新的切花栽培資料加以整理。在以下的文章內容中與原來盆花栽培技術完全相同部份以較小的字體加以表示。希望讀者比較前后兩篇的技術資料,以評估荷蘭公司技術水準的進展。由于品種的差異性,Anthura公司也特別聲明此技術資料僅供參考,如果依此技術因此有所損失此公司并不負責。
切花栽培技術
一、蝴蝶蘭介紹
蝴蝶蘭原生地為所有亞洲熱帶地區(qū)。在野外其白日生長溫度為28-35℃,夜間溫度為20-24℃,喜好高的相對濕度與遮蔭狀況。此作物由根與葉吸收養(yǎng)分。根系也用來固定植物。
二、Anthura公司的育種計劃
在Anthura公司有職業(yè)性的育種團隊,育種目標分為盆花與切花。此公司也是唯一將切花列為育種計劃的公司。父本與母本的遺傳特性要求顯性差異以確定其子代有穩(wěn)定遺傳性,因此可成為一個新品種。其種源有來自40年前開始保存的品種,也有購自亞洲的新品系。新品種的育成包括雜交育成、選拔、與復制量產。育成一個新品種需要7~9年。自交配至形成果莢需要6個月,自種子播種至成為實生苗需1年。自實生苗至開花要1.5年。使用1支花梗制作組培苗要2年,自分生苗至開花要1.5年,因此已經過了6.5年。而到此階段才開始大量復制分生苗。
Anthura蝴蝶蘭育種計劃有兩大方向:切花與盆花。選育計劃包括花型與花色。對切花而言,較重要的選育標準包括產生的花梗數目,顏色,較佳品質的比例,分枝數目愈少愈好,花梗的厚度與強度,花梗與花朵的發(fā)育、花型、葉序,植物的發(fā)育性狀,采后貯運特性與瓶插壽命等。采收后的特性與遺傳較為相關。觀賞期不同可自5天至6周。除了上述主要選育標準,其它次要的選擇標準也用以評估品種,例如蘭株生產過程的損失率與抗病能力。
三、苗株特性
Anthura公司提供組織培養(yǎng)苗與介盤小苗。組織培養(yǎng)苗需要特別訂購。顧客采用介盤小苗有兩個好處:減少小苗馴化期的損失,減少5~7個月的栽培時期。每個介盤內有40株小苗,送達顧客溫室時,都可以立刻進行移植作業(yè)。
長方盤內小苗其葉幅為10-14cm,通常具有2-3片生長良好的葉片。小苗移植到12cm的軟盆之前必須經過分級。Anthura公司并未為顧客進行此種分級工作。通常由栽培者將長方盤內小苗分成大小兩級,移植后分別在不同植床上進行栽培。小苗的栽培時期比大苗要多出3-4個月。
小苗移植到12cm的軟盆的作業(yè)還是以人力為主。小苗要維持垂直,放置在軟盆下中央而且要種植于正確的高度。植物生長點如果太深則容易敢染病害,如果移植深度太淺,則支撐不良。移植后軟盆的排列十分重要。蘭苗成長后在葉片開始相互遮蔽陽光時必須加以疏盆,增加軟盆與軟盆的間距。
四、栽培計劃
蝴蝶蘭切花的栽培區(qū)分成兩階段:
1.生長階段:自小苗至成熟株。
2.開花階段:進行催花與切花出售。
(一)生長階段
開始栽培時,較小型的品種或分級較小的小苗要在另一植床栽培。大型品種與較大等級可放置成方型排列,但是在葉幅開始接觸之前要進行疏盆以避免長成又細又長的葉片。在歐洲,生長階段所需植床面積約為總栽培面積的10﹪。作業(yè)時間與需求空間如下表:
(一)成長階段 栽培流程 作業(yè)項目 使用容器 每平方公尺株數 栽培期(周)
1 自組培苗移植 挑選 穴盤 344 25~30
2 栽培中期 換盆 10~12cm盆 64~80 37~32
3 成苗 換盆 15~17cm盆 20 10~12
�。ǘ╅_花階段
經濟成本計算,有5年的開花期
在植株已發(fā)育成4~5葉后,重新移植在15~17cm盆,盆器間距在此已可固定。具有較大葉幅的品種間距要加大。在蘭株已成長至足夠的大小,而且根系發(fā)育健全時,此蘭株即可做為開花株。
�。ǘ╅_花階段
每平方公尺平均約有20株,自開花種植到商業(yè)生產共有5年。苗株如果太小或是根系發(fā)育不良,花梗則更小而且花朵較小,盆插時間也不長,至下次抽梗的時間也更久。
蝴蝶蘭應該栽培于透明盆器。透明盆器可確保其成長更有活力,根系品質更好。盆器放在植床上,通風應該良好。活動植床寬度要小于1.6公尺,高度要適當,因此切花工作容易進行。
五、介質
介質挑選的依據標準如下:大顆粒用以進行排水,細顆粒(非塵粒)用以保持與分配水分與養(yǎng)分。介質如果含有太多的細塵,容易在盆底形成硬層的結構物。荷蘭所用的介質為長度12-16mm的樹皮與數量2-3kg/ 的水草。對14~24cm盆等大容器,適合使用較粗的樹皮(14~24mm),但是要混合黏性顆粒或溶巖介質(lava)。在17cm的盆器內,添加適當的水草(2~3kg/m3)可使介質內水份均勻分布。尤其在較好年的栽培特別重要。在一年內水草將腐損,但是根系已經可以有效地分布于盆器之內。
除了介質之外,盆器的排水性能也同樣重要。在灌溉后,盆底的積水不能太久。透明盆器可使根部留駐于盆內,根系會轉成綠色。如果根系只有向下無盤根現象,根的固定作用不正確。在灌溉作業(yè)后,水與肥份吸收則需要有更長的時間,未來花梗的品質則變得更差。使用透明盆可檢查根系是否保持活力而且均勻分布。
在移植后較好個月內介質都要維持濕潤。頂部不可以太干。較好周介質水分的變化如果太激烈,在以后的栽培時期則很難補救。但是介質過于潮濕也會產生問題。
六、灌溉系統(tǒng)
可用的灌溉方法有:
1.使用滴灌管路,
2.利用固定噴嘴,由上而下灌溉,
3.以人力進行,
4.上述方法加以組合。
蝴蝶蘭葉片在葉片施肥時很容易自葉面吸收尿素等肥份。多孔性的介質對根部十分重要,盡管有負面的毛細效應但是其優(yōu)點更多。在成長初期,使用淋灌或灌溉手臂進行灌溉對作物十分有用。在開花階段,為了避免澆水引起花瓣上的灰霉病,使用滴灌管路較好。在花梗已有許多花朵時,自上方澆水容易造成花梗折斷。
灌溉水不得含有化學成分與可見的微生物。水中所含的鈉、氯離子不得超過100 mg/l ,重碳酸鹽不得過量。如果沒有良好水源,則必須使用逆滲透處理的水。澆水水量與氣候、介質與株齡有關。在西歐的環(huán)境,灌溉水量大約如下:冬天7~10天1次,夏天5~7天1次。在生長時期,水溫需要為18~20℃以避免根部損失。
在生長期與移至大盆的較好個月,水分必須由上方施用,除了可以確實維持介質足夠濕潤之外,也可避免介質頂層產生鹽化現象。在根部發(fā)育健全后可改用滴灌系統(tǒng)。一年至少要有一次自上方給水以淋洗介質。
上一篇: 居室內適宜種植的花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