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勤勞、勇敢、質(zhì)樸的民族,愛好和平、幸福的生活,追求美好事物。
傳統(tǒng)名花牡丹象征著幸福、和平、繁榮、昌盛。各族人民將其視為吉祥物。這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好愿望。一位旅美華僑在參觀了鹽城枯枝牡丹后激動地說:“中國是我的根,牡丹是我心中的花。”
牡丹作為藥用植物,在我國已有兩千年歷史了,而作為觀賞植物栽培,至少也在一千四百年以上,在長期的栽培過程中,人們與牡丹結(jié)下了深厚的感情,并形成了一種特殊的傳統(tǒng)文化現(xiàn)象——牡丹文化。它包含著獨具中國特色和東方民族藝術(shù)風(fēng)格的牡丹文化,風(fēng)土人情,風(fēng)俗習(xí)慣……
我國是個民族眾多的國家,各地的風(fēng)俗習(xí)慣各不相同。如:種牡丹、賞牡丹、愛牡丹、畫牡丹、繡牡丹、唱牡丹,另外還有宴花、雕花、結(jié)花、拜花,形成不同牡丹文化習(xí)俗。其主要有:湖北恩施地區(qū)土家族人種牡丹、繡牡丹之俗,云南大理白族“趕山”觀牡丹和牡丹木雕,西藏各地寺院中的壁畫牡丹,北方滿人旗袍上的牡丹,河南洛陽的插花俗,甘肅省臨夏回族的“花兒”唱牡丹,隴西浪山觀牡丹(朝山會)、牡丹命名、街頭賣花俗,安徽巢湖銀屏山的朝山拜神牡丹,以及洛陽、菏澤、北京、太原、彭縣、上海、杭州、銅陵的牡丹花會和牡丹筆會。
洛陽人愛牡丹,從古到今都如此。早在《隋志·素問篇》中就有“清明次五日,牡丹華”,以記載隋朝洛陽人賞華場面。北宋中期,洛陽人植牡丹、賞牡丹已達(dá)到了空前。司馬光曾用詩將洛陽繁榮景象加以描寫:“洛陽春日取繁榮,紅綠叢中下萬家,誰道群花如錦繡,人將錦繡學(xué)群花。”歐陽修在他的《洛陽牡丹記·風(fēng)俗記》中作了更為詳盡的敘述:“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雖負(fù)擔(dān)者亦然。花開時,士庶竟為遨游。往往于古寺廢宅有池臺處為市井,張幄 ,笙歌之聲相聞�!臂唇苁系摹堵尻柲档び洝分幸灿杏涊d:“姚黃……故洛人貴之,號為花王。城中每歲不過開三數(shù)朵,都人士女,必傾城往觀,鄉(xiāng)人扶老攜幼,不遠(yuǎn)千里,其為時所貴重如此�!敝娙藙⒂礤a的《賞牡丹》中有:“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就是對當(dāng)時人們酷愛牡丹的真實寫照�! �
??? 如今,牡丹被定為洛陽市花,大街小巷、機(jī)關(guān)、學(xué)校、公園、廠礦、寺院以及郊縣四鄉(xiāng),皆植牡丹,花開時節(jié),登上飛機(jī),從天上俯瞰,全城真可謂花的海洋了�!』〞陂g城中張燈結(jié)彩,沿街門面,粉飾一新,城中的男女老少也都穿上的較新的衣裳,尤其是姑娘們,打扮得花枝招展,如同過年。
洛陽人不僅愛花、種花,還十分好客。每年花會中外賓客(國內(nèi)包括各省、市、自治區(qū)以及臺、港、澳等地來客,國外包括:美、日、俄、泰、法、英、德、意、印、芬等20個國家和地區(qū)的游客)200多萬人次。
洛陽牡丹花會的觀賞項目和活動項目之多,使游人在對牡丹一飽眼福之余,還可盡情地欣賞夜晚的燈展,白天的廟會及燦爛的牡丹文化——牡丹筆會、牡丹音樂晚會、牡丹詩詞碑文、牡丹插花、牡丹盆景藝術(shù)展等等。洛陽人愛牡丹如癡。從而,出現(xiàn)了許多植牡丹能手,畫牡丹的畫家,寫牡丹的科普作家,插牡丹的高手,培育盆景牡丹的盆景家,以及拍牡丹的攝影家等等,來到洛陽,會使您感到牡丹與牡丹文化的無限魅力……
菏澤人愛牡丹不亞于洛陽人,牡丹在這里的歷史不算太長,初始于明代,盛于清代,有四五百年的歷史�!逗蕽煽h志》記載:“牡丹、芍藥各百余種,土人植之,動輒數(shù)十百畝,利厚于五谷。每當(dāng)仲春花發(fā),出城迤東,連阡接陌,艷若蒸霞�!毕惹昂蕽蛇@里的牡丹是以藥用為主,后來,這里的牡丹得到了發(fā)展,并培育出許多觀賞型品種,于是花農(nóng)(藥農(nóng))就擔(dān)著挑子,走四鄉(xiāng)叫賣,后又?jǐn)U大到許多省。當(dāng)時,這里的花農(nóng)為保留中國的許多傳統(tǒng)品種(包括洛陽品種)方面,作出了有益的貢獻(xiàn)。
菏澤人也善種牡丹,農(nóng)家村前院后盡植,少者幾畝,多者百畝,花開時,一望無際如丹海、香洲,使觀者驚訝之余而欣喜若狂。這里的老幼男女盡是嫁接牡丹的能手,可以迅速地將新奇品種加以繁育,提高數(shù)量,擴(kuò)大栽培面種。有每一日嫁接牡丹百支的,有每日嫁接牡丹千支的,而且成活率很高。二三年即可銷售。
菏澤人也愛寫牡丹、畫牡丹、攝牡丹,他們將較美的一瞬間記錄焉。這里人茶余飯后講到較多的是牡丹:牡丹故事、牡丹品種、牡丹栽培管理、牡丹銷售及國內(nèi)外市場行情等等,牡丹已經(jīng)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了。
彭縣,古稱“天彭”,栽種牡丹的歷史較悠久,始于唐宋,盛于南宋。陸游《天彭牡丹譜》中說:“牡丹在中州洛陽為較好,在蜀天彭為較好。”又據(jù)《古今雜記》記載:“后蜀皇帝孟昶的后妃們,酷愛牡丹,將彭縣定為‘輔郡’�!笨梢�,彭縣人栽牡丹觀牡丹具有悠久的歷史。古時,這里有“花州之美稱,丹景山下有“花村”。村中家家戶戶皆植牡丹�!霸�、接、剔、治,各有其法”,培育出許多當(dāng)時洛陽所沒有的品種,計40余個。陸游《天彭牡丹譜》中栽:天彭號稱小西京,以其俗好花,有京洛遺風(fēng)。自太守而下,往往即花盛處,張飲簾幕,車馬歌相屬。當(dāng)時,天彭的牡丹已名聞蜀中。成都的許多權(quán)貴們?yōu)楸M情地飽覽天彭牡丹的芳姿,故派人騎著快馬趕到天彭帶露采摘,速送成都,供其觀賞�!俺啥紟浺陨苾r私售于花戶,得數(shù)百苞。馳騎取之,至成都露猶未日希,其大徑尺,夜宴西樓下,燭焰與花相映,影搖酒中,繁麗動人�!�
彭縣已將牡丹定為“縣花”,于1986年舉辦首屆牡丹花會,此地賞牡丹主要有兩處,人們先在早開的“天彭牡丹園”內(nèi)欣賞,待此處牡丹將敗花時,丹景山中的牡丹又已盛開,此處牡丹為該縣較大的牡丹觀賞地。來自國內(nèi)外的游客成千上萬,人流充塞山道,他們?nèi)缱砣绨V,許多干脆住在山上,飽覽個夠。
銅陵、寧國人尤好牡丹,以產(chǎn)藥用牡丹為主。栽培歷史大約始于明永樂年間�!躲~陵縣志》有“仙牡丹”記載:“長山石竇中有白牡丹一株,高尺余,花開二三枝,素艷絕麗。”同治年間修訂的《寧國縣志》中記載:“牡丹50余種,見花譜寧國所產(chǎn)甚多。舊府志以黃白為貴,近白甚多,以正赤為較佳。”
如今銅陵、寧國牡丹得到恢復(fù)和發(fā)展。1988年銅陵市人民將牡丹定為市花,并連續(xù)舉辦了三屆牡丹花會,其盛況不言而喻,寧國屬丘嶺山區(qū),山間農(nóng)戶多植牡丹,(重瓣牡丹),或種路邊,或種于河旁,或種于菜地籬笆下,或種于山間新開的土地上,并喜歡將牡丹采下插在瓶中觀賞。姑娘喜歡將牡丹插在頭上。
凡是到過甘肅的人,都會被那里鄉(xiāng)村農(nóng)家院落、高大的紫斑牡丹所吸引。
清末編篡的《甘肅新通志》曾載:牡丹在甘肅“各州府都有,惟蘭州較盛,五色俱備”�,F(xiàn)原甘肅牡丹以隴西、臨夏、臨洮等地方較盛。牡丹在這里被視為“富貴、吉祥”之物,含有“興隆、發(fā)家”之意,故千余年來備受珍愛。據(jù)考,這一帶的牡丹作為藥用至少始于東漢。而作為觀賞栽培也至少始于金朝,從當(dāng)?shù)爻鐾恋慕鸫蠖?5年進(jìn)義校尉吉王墓內(nèi),就已有許多精湛的牡丹磚雕圖案,可見800年前牡丹已與人們的生活習(xí)習(xí)相關(guān)了。
如今當(dāng)?shù)厝藧鄱嘀材档�,少者一二株,多者百余株,株型特大。有詩云:“牡丹大如樹,隔墻可見花�!绷硗饣看�,花多者達(dá)百朵,可謂“滿樹皆花”。
每年花開時節(jié),花友親朋鄉(xiāng)親鄰里,以觀賞牡丹為好。相互走訪,爭相觀看,凡誰家有花大者,花特多者,花奇妙者,必被村里的人們所尊敬,所贊揚(yáng)。入秋,定有許多人登門索要牡丹小苗,或花籽,真可謂“盈門”。
這里的人們純樸而好客,凡來有院觀花者,無論“貧富貴賤”一視同仁,必讓座、上茶、遞煙,若遠(yuǎn)道之客,必留你吃頓家常便飯,飯時,必有酒相敬。
此地人觀花十分講究,一觀其花大,花越大者越佳。二觀其色,色純正者、艷麗者、少而奇者為佳。三聞其香,香味濃冽而純者為上。
在隴西,還有給牡丹新品種“定名”的習(xí)俗,每當(dāng)花開時節(jié),此地“老花友”薈萃,走村串巷,四處游覽。若誰家出了花色奇特的新品種,都要邀請這些“老花友”和當(dāng)?shù)仳}人墨客到家,在花前設(shè)置茶桌,誰眾客品茗賞花,醞釀花名。這些“老花友”、騷人墨客不僅欣然而至,而且備感榮幸,往往傾盡全力,搜腸刮肚,期待自己語出驚人,得到眾人認(rèn)可。
據(jù)說:給牡丹起名,十分講究。一習(xí)雷同,二忌平庸,三忌“雅過了頭”。要依牡丹的色、型、韻、味而定,既不俗氣,又不詩情太重,如粉紅而帶紅暈的曰:“桃花晚照”,重瓣而起樓的曰:“高峰樓臺”等等。
此外,臨夏的“牡丹花兒”、牡丹磚雕也馳名甘肅。
江浙一帶的人們也十分喜歡牡丹,每年春游之季,觀賞牡丹便是其中一個內(nèi)容。
上海龍華寺栽種的大牡丹始于清代,建國后在上海市植物園辟牡丹園,為當(dāng)?shù)厝颂峁┝艘粋觀賞牡丹的去處。花開時節(jié),在此常舉辦“牡丹書畫會”、“牡丹詩會”等等。
杭州人春游西湖時,必定要去西湖花港公園的牡丹亭去觀賞牡丹,此園為江南牡丹專類園中設(shè)計較佳者,一亭、一石、一花、一草都配置得恰到好處,更突出牡丹花的姿艷容麗,增添欣賞牡丹的畫意佳趣。故來此寫生作畫的人尤多。
江蘇鹽城市便倉鎮(zhèn)“枯枝牡丹園”名聞四方,每當(dāng)谷雨過后,園內(nèi)牡丹開放,四鄉(xiāng)鄉(xiāng)親紛紛前來觀花,小鎮(zhèn)盛況空前,游客如云,大有“一城之人皆若狂”的景象。千里迢迢專程來賞花的游客,有賞花尋根者,有賞花緬懷卞氏先人英德者,更有尋奇探趣者。
江西景德鎮(zhèn)人栽種牡丹,據(jù)說始于明清,現(xiàn)在以盆栽牡丹為主,春季在各公園展出。牡丹在瓷都人們的心目中居有很崇高的位置,他們對牡丹的理解遠(yuǎn)遠(yuǎn)超出了“季節(jié)”的限制。明清時,景德鎮(zhèn)瓷器聞名天下,無論是進(jìn)貢朝廷的御器,還是民用的日常用品,多以牡丹繪其上,以示富貴、吉祥。宮宦百姓皆愛,將繪有雍容牡丹的花瓶、花盤、花缸,置于室內(nèi)、案頭、幾上,即可不分春夏秋冬,欣賞被世人稱頌的“國色天香”。
北京人非常喜歡牡丹。其種牡丹、觀牡丹的歷史始于明朝,清朝末年達(dá)到了高潮,慈禧太后在頤和園仁壽殿建“國花臺”(牡丹臺)以示國花牡丹之尊貴,有“清末牡丹冠京華”之說。
現(xiàn)在北京故宮御花園中仍保留著許多花臺,其組景有牡丹與劍石、竹相配,有的牡丹襯以山石和爬墻虎,其意境之深遠(yuǎn),令人品味無窮。
北京人夏季講究三物,即“天棚、魚缸、石榴,”而冬季則為“玉堂春、富貴花(牡丹)”。冬季采用熏花技術(shù)將牡丹花摧開,用于觀賞,而大規(guī)模地觀看,還是在春季。
北京人雖沒有舉辦大型的牡丹花會,可在夏初春末,人們卻陶醉在牡丹的花海之中,那故宮中的卸花園,天壇的南北廓,頤和園仁壽殿園花臺,中山公園、景山公園、崇郊寺、植物園牡丹園以及釣魚臺、中南海等處的牡丹千姿百態(tài)、色彩艷麗、競相開放,吸引著中外賓客,每日游客如流,成千上萬。真可借古人贊美洛陽長安牡丹的詩句來詠之:“……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
西藏人稱牡丹為“邊也梅朵”,意為吉祥如意。如此可見西藏人民喜愛牡丹的心情。在拉薩的羅布林卡(人民公園)、賓館、醫(yī)院內(nèi)均栽有牡丹。其實,西藏的林芝、米蘭等地的山中,早就生長著一種金黃色的大花野生黃牡丹。當(dāng)?shù)厝藢⑵鋸纳缴贤诨貋碓耘�,成為一種觀賞型牡丹。在眾多的藏族建筑上都有牡丹花的圖案,尤其是各寺院中那牡丹壁畫,其造型生動,色彩逼真,繪制精美,堪稱藏地一絕。
上一篇: 農(nóng)機(jī)拆裝的技巧分析 下一篇: 垂吊矮牽牛的生產(chǎn)繁殖技術(shù)
咨詢熱線:0571-87153887 郵箱:[email protected] 在線咨詢:
Copyright ©2012-2024 農(nóng)苗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