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白靈菇和杏鮑菇的生物學特性比較相似的特點,我們同京郊區(qū)縣合作單位進行了合作研究,總結出白靈菇和杏鮑菇共同的關鍵栽培技術要點,概括如下。
一、選用優(yōu)良的菌株。白靈菇和杏鮑菇菌株不同,其產量和品質差異較大。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植環(huán)所生產的白靈菇10號、白靈菇12號和杏鮑菇9號、杏鮑菇13號具有很好的豐產潛力和優(yōu)良品質,生產上可以選用推廣。
二、選擇優(yōu)良的制種配方,提高菌種生活力。兩種菌的1級種均可選用以麥麩為主要成分的配方(麥麩50g,葡萄糖20g,蛋白胨5g,瓊脂20g,水1000ml),用此配方培養(yǎng)出來的1級種生長狀況較好。
2級種和3級種可選用以棉籽殼為主要成分的配方,此配方效果很好。其配方成分為:棉籽殼80%、麥麩18%、石膏1%、蔗糖1%(料水比為1:1.2左右)。
三、采用優(yōu)良的培養(yǎng)料配方。采用棉籽殼80%、麥麩18%、石膏1%、蔗糖1%(料水比為1:1.2左右)的培養(yǎng)料配方較具有豐產性能。為降低生產成本,使用棉籽殼70%、玉米芯7%、鋸末10%、麥麩5%、玉米粉5%、石膏1%、石灰2%(料水比為1:1.2左右)的培養(yǎng)料配方,在菌絲生長和增產效應等方面也有較好效果。
四、合理安排栽培季節(jié)。白靈菇和杏鮑菇栽培季節(jié)十分重要,尤其對于不能控制溫度的自然溫室菇房更是如此。北京郊區(qū)溫室菇房多數(shù)可安排在當年10月份至翌年3月份出菇,其中以12月份和翌年1月份移入菇房的菌袋產量較高。據(jù)此,出菇用的生產菌袋應在8月份制作完成,8月下旬至10月份為菌袋培養(yǎng)期。在此基礎上確定各級菌種的制作和培養(yǎng)時間,一般5月份轉接1級種,6月份接種培養(yǎng)原種,7月份接種培養(yǎng)栽培種。
五、栽培袋的制作與培養(yǎng)。栽培袋一般采用聚丙烯袋或高密度聚乙烯袋,規(guī)格為17cm×33cm×0.05cm。每袋裝干料0.4-0.5kg,用塑料頸圈封口,增加通氣性。培養(yǎng)料滅菌要徹底,高壓滅菌2h或常壓滅菌15h以上。接種后在通風、避光、干燥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溫度保持在20-23℃。白靈菇一般培養(yǎng)35-45d,大部分栽培袋可長滿菌絲。杏鮑菇栽培袋一般培養(yǎng)30-40d可長滿菌絲。
六、促使完成后熟期。只有完成后熟期的白靈菇菌袋才能夠出菇。白靈菇菌絲滿袋后,應在20-22℃條件下繼續(xù)培養(yǎng)30d左右,當菌袋料面或側壁開始出現(xiàn)小原基時,即表示菌絲已達到生理成熟。杏鮑菇不存在后熟期問題,發(fā)滿菌絲的菌袋便可出菇。
七、低溫刺激處理。白靈菇菌袋生理成熟后進行低溫刺激有利于出菇,在0-5℃低溫條件下處理7d,刺激出菇。杏鮑菇不需經后熟處理,在這種低溫條件下處理3d即可。
八、菇房期管理。經過低溫處理的菌袋,及時移入菇房,創(chuàng)造適宜的出菇條件。菇房溫度保持在13-15℃,空氣相對濕度為85%-90%,適當通風換氣,給予一定散射光照(500-1500lx),在此條件下約1個月左右白靈菇即可出頭潮菇,杏鮑菇菌袋移入菇房后10d左右即可出頭潮菇。
九、菌袋浸泡或覆土處理。出完頭潮菇的菌袋,浸泡24h撈出,繼續(xù)養(yǎng)菌,約20-30d可出二潮菇。將菌袋脫袋后,覆土畦栽或碼墻栽培,約1個月左右也可出二潮菇。白靈菇能夠出二潮菇,杏鮑菇可出三潮菇。
十、病蟲害防治。采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
(記者 佚名)
上一篇: 室內盆栽影響健康的小知識 下一篇: 狗尾紅栽培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