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jié) 對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 蘆薈源產(chǎn)于熱帶,喜高溫干燥的環(huán)境條件。1.溫度蘆薈喜溫暖,能耐40℃的高溫;不耐寒,氣溫在0℃時即受凍害,耐低溫的能力因品種不同有所區(qū)別,其中木立蘆薈較為耐寒。2.水分蘆薈耐干旱力強,怕積水,在潮濕的土中很容易爛根死亡,澆水過多土壤不透氣也容易爛根死亡。3.光照蘆薈喜光,但過于曝曬會使蘆薈處于半休眠狀態(tài)或停止生長,尤其在苗期曝曬會使葉片變紫色或變干皺。4.土壤蘆薈對土壤要求不嚴格,耐貧瘠,但在貧瘠的土中及在粘重的土中,根系不發(fā)達,生長緩慢,植株細小。在疏松肥沃、排灌水良好、富含有機質(zhì)的沙土中生長快,葉片肥厚,色澤濃綠有光澤,產(chǎn)量好,較適pH值6~6.5。5.品種間對環(huán)境條件的適應力以中華蘆薈耐旱及耐干熱、耐貧瘠的土壤能力較強,分蘗率高。木立蘆薈耐寒力較強,花葉蘆薈抗病力強。 第四節(jié) 栽培技術(shù) 1.種苗的準備(1)種子繁殖育苗蘆薈種植后2~5年能抽花莖開花,但不易自花授粉結(jié)實獲得種子,需人工授粉處理才能獲得較多的種子才用種子播種所生的幼苗生長緩慢,從幼苗到成株約需3年,所以生產(chǎn)上少用種子繁殖,培育優(yōu)良新品種時,用種子繁育。播種期:保護地栽培,春、秋兩季都可以播種。播種方法:用苗盆或苗床育苗。床土用干凈的河沙,或用蛭石、草炭、珍珠巖各1份充分混合后裝入苗盆或在苗床上整平,澆透水后播種,點播或條播,播后覆蓋塑料膜保溫。苗期管理:從播種至出苗,如氣溫在15~30℃時,約30天后出苗,齊苗后要及時撤去覆蓋物。苗盆或床土見干后方可澆水或噴透水,直至再發(fā)干才澆水。小苗高約2厘米時,噴施0.1%磷酸二氫鉀水溶液,看苗生長勢少量施用。苗床育苗需進行分苗,把過密株分出另種,分苗在苗高約3~5厘米時進行,或按6~8厘米見方間苗,間苗時連根挖起,分至另一假植苗床,按6~8厘米見方假值,待苗高10厘米左右,有6葉1心時,可以移植于小號花盆,或溫室中地栽。(2)分株、分芽繁殖選擇適于分株、分芽的品種:中華蘆薈及庫拉索蘆薈(又稱美國蘆薈)具有很強的分株能力;木立蘆薈(即日本蘆薈)基部分株力比上述品種稍弱,但其葉腋處能產(chǎn)生分芽,再其次是花葉蘆薈,其葉腋處很少能發(fā)生分芽;而開普蘆薈(即多產(chǎn)蘆薈或好望角蘆薈)則缺乏產(chǎn)生分株、分蘗、分芽的能力,種苗主要靠組培來繁育。分株、分芽的培育:從母株分出來的子苗定植生根后,即又能分生新的幼芽。幼芽分離母株培植一年后,一株可分生20~30余株小苗芽或分蘗芽。用分蘗芽扦插成活率可達100%,從小苗到成株約需一年半左右,繁殖快,成本低。A.母株的培育:用半年生以上的健壯植株種植于土壤肥沃疏松的母本圃中,或用高20厘米、內(nèi)口徑寬25厘米的瓦盆,盆土用肥沃的菜園土摻入河沙、草炭混合,盆底放馬蹄掌或經(jīng)發(fā)酵漚熟的禽畜糞干或麻醬渣作底肥。所用的肥料和培養(yǎng)土較好經(jīng)無菌無蟲處理,然后種植。種植的深度以種株較下部的葉基部離土面0.5~1厘米。母株種植后1~2個月,基部及根群處陸續(xù)分出新株,對遲遲未發(fā)生新芽的,可用小齒耙輕松土,并用刀在母株莖桿基部周圍按一定的間隔距離刻傷,隔天后再培上沙土,則很快陸續(xù)發(fā)生分蘗苗。B.分株苗的拔�。簭母块L出的子株長到5~10厘米時,便可以拔出移植,比其小一點的苗雖也可移植,但發(fā)根慢,生長也慢,宜留在母株上長大后移植更好。有根的子苗生長比無根的快而壯健,因此在拔取子苗前一周,把達到5厘米以上的子苗用手輕輕扭轉(zhuǎn)約90度角,并培沙,或疏松其根附近的培養(yǎng)土,促使生根。生根后拔取時,用手捏住子苗的根部,用突發(fā)力拔起,隨后便可種植。從莖基發(fā)生分蘗苗常很大都無根,或需用手輕扭動后再培沙促使生根或用手扦插,長根后再種植。C.扦插時期:室內(nèi)扦插可隨時進行。只要苗床溫度能控制在15~28℃間便可。D.扦插用的基質(zhì):把清潔無肥料的河沙或山砂,用1毫米的篩網(wǎng)過篩后使用,或用蛭石2份加珍珠巖1份混合拌勻后備用。E.扦插方法:無根的子苗從母株分出后,置放于陰涼處,待傷口稍干后扦插,置放的時間,夏季0.5~1天,春、秋季2~3天。苗床扦插的株行距為6~8厘米,埋土深0.5~1厘米,切勿將苗心埋入基質(zhì)中。F.扦插后的管理:扦插后噴透水,直至發(fā)根時不再澆水,苗床上可覆蓋薄膜控制溫濕度。溫度以在15~28℃、濕度75%~85%為較適宜,較低不能低于8℃,較高不超過35℃,不然容易發(fā)生爛苗。冬季扦插,日間地溫室宜保持在20℃以上,夜溫在5℃以上,必要時用地熱線控溫。夏季扦插要用遮陽網(wǎng)適度遮陽,高溫期宜用地下水噴霧降溫,于早晚進行。扦插后20~30天,小苗生根后,可噴灑0.1%磷酸二氫鉀1~2次。約2個月可出圃種植。無根的分蘗苗和子芽,扦插前用生根素涂在切斷面上,可促進生根。(3) 切莖繁殖法用于日本木立蘆薈。能在短期內(nèi)繁殖更多的子苗,但母株的莖必須長而壯實。其繁殖方法如下:選擇高30厘米的植株,在生長點向下約7~8厘米的葉節(jié)處,用利刀或剪刀剪下,要求剪下的上部具有5~7片葉,茬部有3~4片葉,可促使茬部萌發(fā)側(cè)枝和分蘗芽。 剪斷的上部曬10~15天,使切口愈傷,然后剝?nèi)ソ锌谔幍?片葉,扦插于素沙苗床中,不需澆水。約1個月后,輕輕試拔插穗,如拔不動即已生根。(4)組織培養(yǎng)是大量快速繁殖種苗的重要方法之一,其中尤其是好望角蘆薈,不易發(fā)生分株,分蘗芽能力弱,需要用組織培養(yǎng)種苗。 接種材料。取蘆薈嫩莖尖部分用清水沖洗數(shù)次,再用洗滌劑洗滌、漂清,進入接種室。先用70%的酒精浸30分鐘,然后用10%的漂白粉溶液消毒10~15分鐘后用無菌水洗6~7次,切成0.5~1厘米的小段,在超凈臺上的火焰控制范圍內(nèi),將其接種在已準備好的培養(yǎng)基上。 培養(yǎng)基:MS + BA2 + IAB 0.1。在常規(guī)無菌條件下,經(jīng)20分鐘高壓滅菌后,冷卻使用。培養(yǎng)條件:接種后置25℃,給予12小時光照培養(yǎng)室中培養(yǎng),約1~2個月,愈傷組織形成芽后,將已分化出芽的材料進行試管增殖。培養(yǎng)基仍用MS + BA2 +IAB 0.1。20天為一周期,增殖10倍以上。生根培養(yǎng):試管苗長達2厘米以上,即分出移至生根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基的配方為MS加1.5毫克/升吲哆丁酸(IBA)和0.1~0.5毫克/升激動素(KT),溫度控制在27±1℃,光周期每日12~16小時光照,約2周后生根。試管苗的移植:將帶根的小苗移植于用園土沙草炭為2:1:1的營養(yǎng)缽中,噴透水,以后見營養(yǎng)缽或苗床基質(zhì)發(fā)干時再噴水。苗圃溫度控制在15~28℃,空氣濕度80%~90%,待小苗長出新根后,降低濕度,進行煉苗后便可移栽。待續(xù) (記者 佚名)
上一篇: 如何盆栽大麗花? 下一篇: 旱地冬小麥膜側(cè)溝播栽培技術(shù)
咨詢熱線:0571-87153887 郵箱:[email protected] 在線咨詢:
Copyright ©2012-2024 農(nóng)苗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