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耳草(Saxifraga sfolnizerameerb)又名金絲荷葉、金絲吊芙蓉、澄耳草,為虎耳草(Saxifraga)屬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多年生、稀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原產(chǎn)于我國和日本,分布于我國華東、華南、西南至山西、河南,朝鮮也有分布。
全世界有虎耳草屬植物400余種,分布于北極、北溫帶和南美洲(安第斯山);中國有約203種,南北均產(chǎn),主產(chǎn)西南和青海、甘肅等省的高山地區(qū);云南有約100種,多分布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巖石上及石縫間。
【種類】 三色虎耳草(var.tricolor)植株較原種小。葉片有白色邊,葉表鑲嵌著紅、黃及白色的斑塊,光線暗淡時呈乳白色,光線充足時為淡玫瑰紅色。
綠葉虎耳草:葉片較厚,全部為綠色。
紅斑虎耳草:葉片表面具有紫紅色斑紋。
紅葉虎耳草:葉片紅色,其上有綠色暈斑。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株高15~40厘米,葉片數(shù)枚,多基生。全株具有明顯的長絨毛。匍匐莖紅紫色,葉片寬闊肥厚,腎形或心形,直徑可達10厘米,葉緣有不明顯的淺裂,葉表綠色并沿葉脈有白色斑紋,葉背及葉柄紫紅色,葉片兩面均被有白色茸毛。葉柄較長,約10厘米。自葉叢中生出細長懸垂的匍匐莖,紫紅色,匍匐莖的頂端長出幼株�;ㄐ。咨�,圓錐花序,萼片5枚,上方的3片小,花瓣上面有紅色及黃色斑點,花期4~5月份。蒴果。
虎耳草在適宜環(huán)境下一年四季常青,是一種頗受歡迎且易種養(yǎng)的盆栽觀葉植物,多用于室內綠化裝飾。
虎耳草(S. stolonifera)常被用來栽培觀賞,栽培品種中有三色虎耳草(S. stolonifera cv. ‘Tricolor’),葉片有白色或乳白色寬邊并嵌鑲著紅色、黃色和白色斑塊,稀有珍貴,十分美麗,極適合于小盆栽植。此外,尚有紅毛虎耳草(S. rufescens)也常用作觀賞,其它一些種類在各國植物園和公園中常作為巖石園植物收集栽培。
【習性】虎耳草喜生于山區(qū)陰濕的環(huán)境,性喜蔭蔽涼爽及濕潤的環(huán)境,忌強光直射,耐陰濕,忌干旱,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疏松肥沃通氣、排水良好的土壤為宜。
栽培時不可過分干燥和暴曬;又不耐長時間低溫。盆栽可用腐植土、泥炭土或細砂土,要求疏松和排水良好;每年春季或開花后換盆更新。生長季節(jié)每2周左右施1次液體肥�;⒍莩S梅种攴ㄟM行繁殖。春末至秋初將匍匐枝上的幼小植株剪下,集中栽在一個較大的花盆中,加蓋玻璃或塑料薄膜以保持較高的濕度,待根系長好后再分栽到小花盆中。也可剪下小株直接栽種于小盆中,置于陰濕處,約2周時間即可恢復生長。
虎耳草植株小巧,葉形奇特,好陰濕,故多用作吸水石盆景和巖石園栽植材料;也可在池塘、小溪旁陰處栽培;還可以盆栽,放于陽臺或懸掛廊下讓其匍匐下垂供室內欣賞。
【栽培】 喜半陰,畏強光,可四季放置于室內具有散射光的地方培養(yǎng),春秋季移到室外陰濕處養(yǎng)護效果更好,避免日光直射。
虎耳草較耐陰,但仍需一定量的直射光線,溫室春夏秋三季可以于中午前后遮蔭50%~60%,清晨和傍晚則給予光照,而冬季則不遮蔭。三色虎耳草需較多的光照。生長溫度為10~25℃,溫度過高植株休眠。
不耐高溫,夏秋炎熱季節(jié)休眠,入秋后恢復生長。冬季室溫在8℃左右即可安全越冬。因此,夏季高溫季節(jié)應注意通風,并增加空氣濕度以降低溫度。
喜濕度高的環(huán)境不耐干燥。生長旺季在5~9月份,此時盆土應經(jīng)常保持濕潤,并經(jīng)常噴水以提高周圍環(huán)境濕度。炎熱季節(jié)放置在通風涼爽處,控制水分。入秋恢復生長后,需增加澆水。
生長期,春夏秋為生長旺盛期,應保持盆土濕潤,每2~3周施一次稀薄腐熟餅肥或花肥,化肥量不可過高。。肥料需從葉下施入,以免玷污葉面,影響生長。盆栽虎耳草選用腐葉土、園土、粗沙的混合培養(yǎng)土,每隔一年于早春換一次盆。
對盆土要求不嚴,可以選用草炭土2份、河沙1份混合配制,加入適量的基肥作底肥。
【繁殖】 虎耳草有播種法、分株法、壓條法繁殖,其中常用后兩者進行繁殖。分株和壓條法,分株即分栽匍匐莖上的小植株;壓條即將帶有小植株的匍匐莖的一部分埋入土中,使小植株盡快生根。分株方法:四季都可進行,以春、秋兩季為較佳時節(jié)。生產(chǎn)上還可取匍匐枝頂端的幼株另行栽植來繁殖。
【病蟲害】病蟲害有灰霉病、葉斑病、白粉病和銹病,可用65%的代森鋅500倍液防治灰霉病和葉斑病,用15%的粉銹寧800倍液防治白粉病。蟲害主要由粉蚧和粉虱造成。
上一篇: 大白菜無公害栽培技術規(guī)程 下一篇: 大棚櫻桃高效栽培措施
咨詢熱線:0571-87153887 郵箱:[email protected] 在線咨詢:
Copyright ©2012-2025 農(nóng)苗網(wǎng)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