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好節(jié) 概述 蘆薈,為百合科蘆薈屬多年生肉質(zhì)草本植物。起源并主要分布于非洲大陸,我國云南省的元江有野生資源。蘆薈的食用部分為具有多漿汁的肉質(zhì)葉片,葉片含有很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zhì),主要有較大量的B族維生素、纖維素、治愈激素、11種游離氨基酸、21種有機(jī)酸、鉬、鋅、鍺、硼等18種微量元素、葉綠素、抗氧化酶等生理活性和酵素物質(zhì),以及果酸、多糖、單糖,并含有蘆薈酊、蘆薈米酊、蘆薈烏爾辛等抗菌、抗御潰瘍等藥效成份,作為民間用藥已有4000年的歷史。近年來,把蘆薈用作蔬食已成為熱潮,在一些國家用蘆薈做成的高檔菜肴,諸如蘆薈沙拉、蘆薈紅燒牛肉、墨魚蘆薈炒番茄、蘆薈三文治等成為一些名餐廳中的熱門貨。美國目前是種植和使用蘆薈較多的國家,甚至在我國的海南島也有美國的蘆薈種植基地,并進(jìn)入我國南北各方市場,價格昂貴。第二節(jié) 主要品種類型及其特性蘆薈的品種約有500種以上,各品種的形狀和性質(zhì)差別很大,有高大如樹木,有小如3厘米高的小草,它們當(dāng)中大都用于觀賞栽培,只有小部分為有食用和藥用價值,目前用于食用的蘆薈品種主要有如下幾種:1.多產(chǎn)蘆薈別名開普蘆薈、好望角蘆薈、恐怖蘆薈、青鄂蘆薈,原產(chǎn)于南非。其植株的莖長、直立,高可達(dá)3~6米,一般高1.5米左右,莖桿木質(zhì)化,葉片30~50片,簇生于莖頂,葉片披針形,長達(dá)60~80厘米,寬12~18厘米,葉的正、背兩面及葉緣均有刺,葉深綠色至藍(lán)綠色,被白粉。圓錐花序,花被管狀,基部連合,上部分離成6個瓣,微向外卷,淡紅色至黃綠色,帶綠色條紋。雄蕊6枚,花藥與花柱外露,蒴果。為觀葉、觀姿、藥用的高生肉質(zhì)草本。其汁液濃縮成薄片時呈現(xiàn)半透明,琥珀黃色或褐色有光澤無規(guī)則的塊狀,故又叫“透明蘆薈”,這種蘆薈缺乏產(chǎn)生分株、分蘗、分芽的繁殖能力,目前主要靠組培繁育。2.庫拉索蘆薈別名羊角掌、巴正多斯蘆薈、美國蘆薈,較適宜作蔬菜用。庫拉索蘆薈為須根系,莖短,葉簇生于莖頂。葉片呈螺旋狀由下而上排列,葉肉肥厚多汁,披針形,長30~70厘米,寬4~15厘米,厚2~5厘米。葉片的基部寬闊先端漸尖,葉色粉綠,兩面有白色長橢圓形斑紋,但隨葉片生長變大白色斑紋逐漸消失,到4年左右成熟時幾乎看到不到斑點,其葉緣有疏生刺狀小齒�;ㄇo單生,有2~3條分枝,高約60~120厘米,總狀花序疏散。花黃色或有赤色斑點,花被管狀,6裂,裂片稍外彎。蒴果三角形。莖背開裂。3.中華蘆薈又稱中國蘆薈、蘆薈、油蔥、元江蘆薈、斑紋蘆薈、象鼻草、象鼻蓮、羅緯草、羅緯花、龍角、龍蔑草、碧合草、烏七、奴會、逼大丹、火煉丹、亞哈菲等,產(chǎn)于我國云南省元江。為須根系,莖短、直立。莖基部易發(fā)生分蘗苗。葉片簇生于莖頂部,呈螺旋狀排列或?qū)ΨQ排列兩種。葉片直而肥厚,狹披針形,長30~70厘米,寬3~14厘米,厚2~5厘米,先端漸尖;淺綠色,兩面有白色斑紋,其斑紋比庫拉索蘆薈的大且明顯,葉片長大后也消失。葉緣有疏生刺狀小齒�;ㄇo單生,有分枝,總狀花序,黃色或紫色帶斑點,蒴果三角形。有人認(rèn)為中華蘆薈是庫拉索蘆薈的變種,其化學(xué)成份基本相同,外形相似。主要區(qū)別在小苗期,中華蘆薈的葉尖很尖細(xì),葉片上的白色斑點較明顯,庫拉索的葉尖呈鈍角;1年齡后,中華蘆薈的葉片較庫拉索的略薄,葉色較淺,葉型略似長等邊三角形。4.木立蘆薈又稱樹蘆薈、單桿蘆薈、日本蘆薈、木劍式蘆薈、龍角蘆薈,原產(chǎn)南非,主要分布在非洲。日本大量種植此品種,民間大量使用。在原產(chǎn)地非洲,木立蘆薈株高達(dá)6米以上,但在日本較高僅2米左右,莖象樹桿。其葉色呈灰綠色,葉片較細(xì)長,葉肉厚,葉緣具鋸齒狀刺,在冬季干燥時長出的葉其葉背上也有疏生小刺。花呈橙紅色,小花群集生于花梗的尖端處,形如一朵大花。蒴果。木立蘆薈的葉汁味苦,繁殖力強(qiáng)。5.花葉蘆薈別名斑紋蘆薈、皂質(zhì)蘆薈,主要分布于南非的整個凱普州、德蘭士瓦州的東北部,以及美國的夏威夷、佛羅里達(dá)州。花葉蘆薈的特點是莖桿很短,葉簇生于莖基部,螺旋狀排列,葉片呈半直立或平行狀,長到50厘米左右時稍為向下彎,葉片肥厚,凝膠質(zhì)多,吐狹披針扁平狀;上有明顯而美麗的白色斑點花紋。一般葉長20~70厘米,寬3~10厘米,厚0.2~2厘米;葉端漸尖,葉緣有刺狀小齒,于莖桿中心長出長的花莖�;ㄇo單生或有分枝,高50~100厘米;總狀花序、疏散、花被筒狀,桔紅色。蒴果呈三角形�;ㄈ~蘆薈的汁液呈強(qiáng)堿性,對黑斑病具較強(qiáng)的抗病力。待續(xù) (記者 佚名)
咨詢熱線:0571-87153887 郵箱:[email protected] 在線咨詢:
Copyright ©2012-2025 農(nóng)苗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