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 clove 名稱: 丁香 類別: 灌木 別名: 百結、情客、紫丁香 科名: 木犀科、丁香屬 拉丁名: Syringa oblata 簡介 桃金娘科(Myrtaceae)熱帶常綠喬木丁子香(Syzygium aromaticum或Eugenia caryophyllata)的紅褐色小花蕾,較早期香料貿易的重要商品。原產於印度尼西亞摩鹿加群島。香氣馥郁,味辛辣,常用于食品(特別是肉食及面包之類)調味。在歐洲和美國是圣誕食品特有的調味劑。西元前210年,爪哇派赴中國漢朝的使者於覲見皇帝時口食丁香,以使口氣芬芳。過去丁香幾乎僅於印度尼西亞栽培,17世紀初,荷蘭人拔除了安汶(Amboina)島和特爾納特(Ternate)島以外島嶼的丁香樹,以減產而獲利。 18世紀後半期,法國人將丁香從東印度私運到印度洋島嶼及美洲,打破荷蘭的壟斷。丁香樹高一般不到15公尺(50呎)。單葉,對生,形小,具腺點。通常以種子種植于庇蔭地,5年後開花,每株丁香樹可產乾花蕾34公斤(75磅)。在夏末和冬初兩次開花,以手工采摘并曬乾�;ɡ匍L13∼19公釐(約0.5∼0.75吋),含香精油14∼20%,其主要成分為丁子香酚(C10H12O2)。從丁香莖蒸餾的丁香油用制殺菌藥、香料、漱口劑、牙痛的局部麻醉藥、合成香草醛,還可作增香劑和增強劑。 生態(tài)習性 弱陽性.耐旱,忌低濕、花期4-5月 丁子香(Syzygium aromaticum)形態(tài)特征 丁香屬植物為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冬芽卵形被鱗片。小枝圓,髓心實。單葉對生,橢圓或披針形,有葉柄,全緣或有時分裂,罕為羽狀復葉�;▋尚�,呈頂生或側生之圓錐花序�;ㄝ嘈�,鐘形,具4齒裂或截形,宿存�;ü诩毿�,漏斗狀,具深淺不同的4裂片,白色、紫色、紫紅及藍紫色等。雄蕊2,著生于花冠筒之中部或上部。子房2室,每室內有種子 l一2枚,長圓形,扁平,具細翅。蒴果長圓形,光滑或有疣,胞背開裂。定州較好苗圃有大量工程苗。 【繁殖培育】 丁香屬植物多露地栽培,常用作園林中的配景樹。栽植時宜選擇土壤疏松而排水良好的向陽處。一般在春季萌動前裸根栽植,株距2-3米,還可根據配置要求進行調整。栽植時多選2一3年生苗。栽植穴直徑70—80厘米,深50-60厘米。每穴施1000克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及100-600克骨粉,與土壤充分混和作基肥。栽植后每10天澆1次透水,連續(xù)澆3—5次。每次澆水后都要松土保墑,以利提高土溫,促進新根迅速長出。栽植3—4年生大苗,栽后應對地上枝干近進行強修剪,即從離地面30厘米處截干,截干后很快就能長出健壯的枝條,使樹冠豐滿,第二年就可開出繁茂的花來。 日常管理工作比較簡單。一般在春季萌動前進行修剪,主要剪除細弱枝、過密枝、枯枝及病枝,并合理保留好更新技。如不保留種子,花后要剪除殘留花穗。一般不施肥或僅施少量肥,切忌施肥過多,否則會引起徒長,從而影響花芽形成,反而使開花減少。但在花后應施些磷、鉀肥及氮肥,每株磷、鉀肥不超過75克,再加氮肥25克即可。若施用廄肥或堆肥,需充分腐熟并與土壤均勻拌合,每株施500克左右。灌溉可依地區(qū)不同而有別,北京和華北地區(qū),4—6月是干旱和高溫季節(jié),也正是丁香生長旺盛并開花的季節(jié),因而每月要澆2—3次透水,澆后立即中耕保墑。7月以后進入雨季時,則要注意排水防澇。到11月中旬入冬前要灌足凍水。 園林用途 丁香屬植物主要應用于園林觀賞,因其具有獨特的芳香、碩大繁茂之花序、優(yōu)雅而調和的花色、豐滿而秀麗的姿態(tài),在觀賞花木中早已享有盛名,已成為國內外園林中不可缺少的花木。可叢植于路邊、草坪或向陽坡地,或與其他花木搭配栽植在林緣,也可在庭前、窗外孤植,或將各種丁香穿插配植,布置成丁香專類園。還宜盆栽,并是切花插瓶的良好材料。丁香對二氧化硫及氟化氫等多種有毒氣體,都有較強的抗性,故又是工礦區(qū)等綠化、美化的良好材料。
2019-03-13 電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