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松(學名:Pinus tabuliformis Carrière):為松科針葉常綠喬木,高達30米,胸徑可達1米。樹皮下部灰褐色,裂成不規(guī)則鱗塊。大枝平展或斜向上,老樹平頂;小枝粗壯,雄球花柱形,長1.2-1.8厘米,聚生于新枝下部呈穗狀;球果卵形或卵圓形,長4-7厘米。種子長6-8毫米,連翅長1.5-2.0厘米、翅為種子長的2-3倍。花期5月,球果第二年10月上、中旬成熟
2019-03-14 電議油松(紅皮松、短葉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為松科松屬針葉常綠喬木,高 達30米,胸徑可達1米。樹皮下部灰褐色,裂成不規(guī)則鱗塊,裂縫及上部樹皮紅褐色;大枝平展或斜向上,老樹平頂;小枝粗壯,黃褐色,有光澤,無白粉;冬芽長圓形,頂端尖,微具樹脂,芽鱗紅褐色。針葉2針一束,暗綠色,較粗硬,長10-15(20)厘米,徑1.3-1.5毫米,邊緣有細鋸齒,兩面均有氣孔線,橫切面半圓形,皮下細胞為間斷型兩層,樹脂道3-8(11),邊生,角部和背部偶有中生;葉鞘初呈淡褐色,后為淡黑褐色。雄球花柱形,長1.2-1.8厘米,聚生于新枝下部呈穗狀;當年生幼球果卵球形,黃褐色或黃綠色,直立。球果卵形或卵圓形,長4-7厘米,有短柄,與枝幾乎成直角,成熟后黃褐色,常宿存幾年;中部種鱗近長圓狀倒卵形,長1.6-2厘米,寬1.2-1.6厘米,鱗盾肥厚、有光澤,扁菱形或扁菱狀多角形,橫脊明顯,縱脊幾乎無,鱗臍明顯,有刺尖。種子長6-8毫米,連翅長1.5-2.0厘米、翅為種子長的2-3倍�;ㄆ�5月,球果第二年10月上、中旬成熟。
2019-03-14 電議五角楓屬于落葉喬木;冬芽紫褐色,有短柄。葉長6—8厘米,寬9一11厘米,基部心形或淺心形,通常5裂,裂深達葉片中部,有時3或7裂,裂片卵狀三角形,頂部漸尖或長尖,全緣,表面綠色,無毛,背面淡綠色,基部脈腋有簇毛�;S綠色,成頂生傘房花序;萼片和花瓣各5;雄蕊8,:生于花盤內側。翅果極扁平,長3—3.5厘米,兩翅開展成鈍角或近水平,翅長為小堅果的1—2倍�;ㄆ�4—5月,果熟期8—9月。 產各地,生于山坡、林中,有些庭園作觀賞樹種栽培;廣布于東北、華北、西至陜西、四川、湖北、南達浙江、江西、安微等省。 木材堅韌,用途較廣,嫩葉可作菜和代茶。
2019-03-14 電議白樺樹 編輯詞條 白樺樹即白樺(落葉喬木類植物)。白樺(學名:Betula platyphylla Suk),屬樺木科。落葉喬木,孤植、叢植于庭園、公園之草坪、池畔、湖濱或列植于道旁均頗美觀。白樺樹又是俄羅斯的國樹,是這個國家的民族精神的象征。在中國的北方,在草原上,在森林里,在山野路旁,都很容易找到成片成片茂密的白樺林。木材可供一般建筑及制作器、具之用,樹皮可提樺油,白樺皮在民間常用以編制日用器 具。本種易栽培,可為庭園樹種。本種是亞洲東部的一個廣布樹種,由于該種形態(tài)上的復雜變異,致使長期以來在命名上引起許多分歧意見。由于其分布區(qū)域很廣,形態(tài)變異也大,有待 于各有關學科的綜合研究并對分類學上的劃分進行檢驗。
2019-03-14 電議本種是亞洲東部的一個廣布樹種,由于該種形態(tài)上的復雜變異,致使長期以來在命名上引起許多分歧意見。Hara (1937) ,Rehder (1939)均對本種的分類做過專門的研究, C. A. Janson(1962)還專門著文討論。我們對產于中國的大量白樺標本進行了研究,認為,即使從地理上劃分為區(qū)域性的種下等級,也是無法鑒別的。因此把分布于中國東北、華北、西北、西南及分布在蘇聯(lián)遠東及東西伯利亞地區(qū)、蒙古、朝鮮、日本等地的該類群植物均定為Betula platyphylla Suk. 。 由于其分布區(qū)域很廣,形態(tài)變異也大,各有關學科的綜合研究并對分類學上的劃分進行檢驗。
2019-03-14 電議蒙古櫟屬落葉喬木,高達30米,樹皮灰褐色,縱裂。幼枝紫褐色,有棱,無毛。頂芽長卵形,微有棱,芽鱗紫褐色,有緣毛。葉片倒卵形至長倒卵形,長7-19厘米;寬3-11厘米,頂端短鈍尖或短突尖,基部窄圓形或耳形,葉緣7-10對鈍齒或粗齒,幼時沿脈有毛,后漸脫落,側脈每邊7-11條;葉柄長2-8毫米,無毛。雄花序生于新枝下部,長5-7厘米,花序軸近無毛;花被6-8裂,雄蕊通過8-10;雌花序生于新枝上端葉腋,長約1厘米,有花4-5朵,通常只1-2朵發(fā)育,花被6裂,花柱短,柱頭3裂。殼斗杯形,包著堅果1/3-1/2,直徑1.5-1.8 厘米,高0.8-1.5厘米,殼斗外壁小苞片三角狀卵形,呈半球形瘤狀突起,密被灰白色短絨毛,伸出口部邊緣呈流蘇狀。堅果卵形至長卵形,直徑1.3-1.8厘米,高2-2.3厘米,無毛,果臍微突起�;ㄆ�4-5月,果期9月。[1]
2019-03-14 電議蒙古櫟(學名:Quercus mongolica Fisch. ex Ledeb)屬殼斗科、櫟屬,落葉喬木,高達30米,樹皮灰褐色,深縱裂。樹冠卵圓形。單葉互生、葉片倒卵形,葉波狀齒緣,葉表面深綠色,背面淡綠色,花單性,雌雄同株,堅果卵形或橢圓形,種子具肉質子葉。細胞染色體:2n=24。是中國國家二級珍貴樹種,也是中國東北林區(qū)中主要的次生林樹種。主要分布在中國東北、華北、西北各地,華中地區(qū)亦少量分布。在俄羅斯、日本、蒙古及朝鮮半島也有分布。
2019-03-14 電議角楓依其樹齡不同,樹葉的老嫩、顏色也不同。即使是同一株樹的老枝與新梢,上面的顏色也大不一樣,常常是一棵五角楓,葉片可分出深紅、大紅、淺紅、橘紅、橙黃、大黃、鵝黃、嫩綠、深綠等十幾種顏色 。此外五角楓不易燃燒,也是理想的防火樹種。
2019-03-14 電議蒙古櫟也稱柞樹;為殼斗科、櫟屬。落葉喬木,樹高可達30m;胸徑1m多;喜光、耐寒、能抗-50度,喜涼爽氣候;耐干旱、耐瘠薄、喜歡溫涼氣候和中性至酸性土壤,通常生于向陽干燥山坡。耐火燒、不耐鹽堿。蒙古櫟的根很深,主根發(fā)達,但不耐移植。材質堅硬、比重大、紋理美觀、具有抗腐耐水濕等特點。 蒙古櫟為喜光樹種,適應性強。
2019-03-14 電議落葉喬木;[1]冬芽紫褐色,[2]有短柄。葉長6—8厘米,寬9一11厘米,基部心形或淺心形,通常 高9-15m。樹皮粗糙,深褐色;小枝圓柱形,無毛,當年生枝淡紫綠色,老枝深紫色。葉對生;葉柄長2-4cm,淡綠色,無毛;葉片薄紙質或紙質,寬7-10cm,長5.5-8cm,通常5裂,中生裂片與側裂卵形或三角狀卵形,先端短急銳尖,尖尾長8-10mm,基部深心形或近心形,葉緣邊具緊貼細圓齒,上面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基生脈5條,在兩面均顯著。圓錐花序頂生,無色;花雜性,雄花與兩性花同株,萼片5,綠色,長橢圓形,無毛;花瓣5,深綠色,長圓狀倒卵形;雄蕊8,花絲無毛,花藥淡黃色;花盤位于雄蕊外側;子房紫色,密被淡黃色長柔毛,花柱2裂,無毛,柱頭平展。翅果嫩時淡紫色,成熟后淡黃色,小堅果凸起近于球形,直徑約6mm,翅張開近于水平,中段較寬,常達1cm,連同小堅果長2-2.3cm�;ㄆ�5月,果期9月。[3]
2019-03-14 電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