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桐(學名:Pittosporum tobira) ,海桐花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達6米,嫩枝被褐色柔毛,有皮孔。葉聚生于枝頂,二年生,革質;傘形花序或傘房狀傘形花序頂生或近頂生,花白色,有芳香,后變黃色;蒴果圓球形,有棱或呈三角形,直徑12毫米;花期3至5月,果熟期9至10月。
產于中國江蘇南部、浙江、福建、臺灣、廣東等地;朝鮮、日本亦有分布。長江流域、淮河流域廣泛分布,園林用的海桐產地如江蘇、蘇州、張家港等。
形態(tài)特征
海桐果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6米,嫩枝被褐色柔毛,有皮孔。葉聚生于枝頂,二年生,革質,嫩時上下兩面有柔毛,以后變禿凈,倒卵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4-9厘米,寬1.5-4厘米,上面深綠色,發(fā)亮、干后暗晦無光,先端圓形或鈍,常微凹入或為微心形,基部窄楔形,側脈6-8對,在靠近邊緣處相結合,有時因側脈間的支脈較明顯而呈多脈狀,網脈稍明顯,網眼細小,全緣,干后反卷,葉柄長達2厘米。
傘形花序或傘房狀傘形花序頂生或近頂生,密被黃褐色柔毛,花梗長1-2厘米;苞片披針形,長4-5毫米;小苞片長2-3毫米,均被褐毛�;ò咨�,有芳香,后變黃色;萼片卵形,長3-4毫米,被柔毛;花瓣倒披針形,長1-1.2厘米,離生;雄蕊2型,退化雄蕊的花絲長2-3毫米,花藥近于不育;正常雄蕊的花絲長5-6毫米,花藥長圓形,長2毫米,黃色;子房長卵形,密被柔毛,側膜胎座3個,胚珠多數(shù),2列著生于胎座中段。
蒴果圓球形,有棱或呈三角形,直徑12毫米,多少有毛,子房柄長1-2毫米,3片裂開,果片木質,厚1.5毫米,內側黃褐色,有光澤,具橫格;種子多數(shù),長4毫米,多角形,紅色,種柄長約2毫米,有粘液。
花期3至5月,果熟期9至10月。分布于長江以南濱海各省,內地多為栽培供觀賞;亦見于日本及朝鮮。
葉革質,倒卵形,先端圓,簇生于枝頂呈假輪生狀,經長期栽培,雄蕊常表現(xiàn)退化而不育,結實率亦低。葉光潔濃密,萌芽力強,耐修剪,易造型,廣泛用于灌木球、綠籬及造型樹等。
根、葉和種子均入藥,根能祛風活絡、散瘀止痛;葉能解毒、止血;種子能澀腸、固精;也可供觀賞;對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有較強的抗性。
折疊編輯本段生長習性
對氣候的適應性較強,能耐寒冷,亦頗耐暑熱。黃河流域以南,可在露地海桐 安全越冬。對土壤的適應性強,在黏土、砂土及輕鹽堿土中均能正常生長。對二氧化硫、氟化氫、氯氣等有毒氣體抗性強。
華南可在全光照下安全越夏。以長江流域至南嶺以北生長較佳。黃河以北,多作盆栽,置室內防寒越冬。對光照的適應能力亦較強,較耐蔭蔽,亦頗耐烈日,但以半陰地生長較佳。
喜光,在半陰處也生長良好。夏季可放室外,如有條件,可放陰涼處。強光對植物沒有危害。喜溫暖濕潤氣候和肥沃潤濕土壤耐輕微鹽堿,能抗風防潮。生長適溫15-30℃。冬季放于冷涼而不凍的室內。海桐能忍受結冰的溫度,但為使其良好生長,較低夜溫應保持在13℃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