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經(jīng)濟特性及市場前景簡述 泡桐是我國栽培歷史悠久的用材樹種,它生長迅速、樹桿通直高大,可以在短時期內(nèi)長成大材。桐材材色淺、結(jié)構(gòu)均勻、紋理美觀、隔潮性、聲學(xué)性好、油漆染色良好、密度低,廣泛用于家具、樂器制造、航空、人造板生產(chǎn)、造紙、包裝等許多領(lǐng)域,也是重要的出口木材。泡桐樹體高大,形態(tài)美觀,也是常用的四旁綠化樹種。 二、生態(tài)學(xué)特性 泡桐原產(chǎn)我國,分布于全國24個省、市、自治區(qū),垂直分布,河南達1400米,云南達3000米。全國有9種4變種4類型,我縣自然分布的有白花泡桐、紅花泡桐。白花泡桐,喬木,高達40米,胸徑達2米以上。分布于江蘇、安徽、浙江、福建、臺灣、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貴州、廣東、廣西,生于低海拔的山坡、林中、山谷及荒地,越到西南分布越高,較高可達2000米。極喜光,為強陽性樹種;喜濕怕淹,特別在迅速生長期,要求有充足的水分。地下水位過高,土壤透氣性差,地下水位過低,易造成表土干旱,均不利于泡桐生長。白花泡桐只有在土層深厚、肥沃、土壤疏松的條件下才能充分發(fā)揮其速生的特性,在粘重的土壤上生長不良。土壤pH6~7.5左右為好,pH8.5以上,白花泡桐生長受到抑制。 白花泡桐較適立地條件 因子 較適條件概述 海拔 分布高在240m,多選作四旁綠化及丘陵地區(qū)造林樹種 溫度 較適生長日均溫在24~29℃之間,此期持續(xù)時間越長,對生長越有利。能耐-10~(-15)℃的低溫 坡向 陽坡較適宜 坡位 坡度<30°時,全坡可造林,坡度在30~45°之間時,中坡以下造林,坡度>45°時,山坡下部、山腳造林 土壤肥力 喜肥沃土壤 表土層厚 表土層大于15cm 全土層厚 活土層厚度>50cm 土壤pH pH適宜范圍4.5~6.5 較適pH5.5左右 石礫含量 <30% 土壤松緊度 喜疏松土壤,在粘重土壤上生長不良 其它 地下水位高于1.5m時,一般不宜栽植泡桐 三、育苗 �。�、播種育苗 采種 10月中旬前后,當(dāng)蒴果呈黃褐色,個別開始開裂時,為適宜采種期。選擇生長健壯、樹干通直、無叢枝病、樹齡在8年生以上的優(yōu)良單株做采種母樹。蒴果采集后,晾半月左右,果皮開裂、種子脫出、除去雜質(zhì)、再晾五天左右,裝入袋內(nèi),置于通風(fēng)干燥處貯藏。泡桐種子千粒重0.2~0.4克,每公斤有種子250~500萬粒。成熟的種子發(fā)芽率一般在50~60%,較高達80%左右。 整地作床 選擇灌溉方便、排水良好、土層深厚、地下水位低、疏松肥沃的沙壤土做圃地。圃地選好后,冬季深翻,施足基肥,春季淺耕細耙,作床。整地要求做到床面平整、土壤細碎、上虛下實、便于排水。苗床采用高床為好,結(jié)合作床,每畝施硫酸亞鐵5公斤,進行土壤消毒。苗床作好后,床面要適當(dāng)鎮(zhèn)壓,刮平,灌水一次,防止以后澆水時床面下陷,凹凸不平。 浸種催芽 浸種催芽是為了播種后出苗快而整齊。具體方法是:用40℃的溫水浸種,并不停攪動至自然冷卻,再繼續(xù)浸泡24小時,取出放入盆內(nèi),放在28℃左右的溫暖處催芽。在催芽過程中,每天用溫水沖洗1~2次,并不斷翻動。4~5天后,當(dāng)有5%左右的種子開始發(fā)芽,露出白尖時,即可播種。種子發(fā)芽不可過長,否則會因播后溫度下降發(fā)生“回芽”而失敗。為減少病害發(fā)生,可用0.1~0.2%的高錳酸鉀溶液浸種20~30分鐘,再用冷水沖洗,以消滅種子上的雜菌,減輕叢枝病和炭疽病的危害。泡桐種子萌發(fā)需要光照條件,浸種一天后曬1天,可有效促進發(fā)芽,提高發(fā)芽率。 播種 泡桐播種育苗有大田直播、溫床育苗移栽及營養(yǎng)缽育苗移栽3種,大田直播因出苗晚、出苗率低、苗木參差不齊、用工多、成本高已不為生產(chǎn)所用,后兩種方法效果好,而被廣泛采用。播種時間一般在2月上旬至3月上旬為好,采用塑料薄膜復(fù)蓋育苗,播種期可提早1個月左右。 溫床育苗移栽的具體作法是:作成寬1米,高30厘米,長10米的苗床,苗床間隔40~50厘米作步道。播種前灌跑馬水,使水份滲透床面,并及時排除積水。播種可采用散播或條播,播后覆蓋細土或焦泥灰,也可1畝用1kg種子拌200kg焦泥灰,然后播種,播后不再覆土。播后即在床面用竹片等作成弓架,上面覆蓋塑料薄膜,床面周圍用土壓緊,保持床面溫度和濕度。要經(jīng)常觀測床內(nèi)溫度變化,發(fā)芽后,床內(nèi)溫度不超過35℃,溫度過高時,要及時打開兩頭塑料薄膜、通風(fēng)降溫。隨著氣溫的升高,白天可適當(dāng)揭開薄膜,使幼苗得到鍛煉。移栽前全部去掉薄膜,進行鍛煉,使幼苗適應(yīng)露地條件。遇到干旱時,要勤灌跑馬水,保持床面表土濕潤。當(dāng)苗木長到三對真葉時,如過密應(yīng)分次間苗,待長到4~5對真葉時,即可移栽,移栽較好選在陰天,將3~4株苗同時帶土起苗栽入一個穴內(nèi),栽后及時澆定根水。栽后5~7天桐苗恢復(fù)生長,成活率可達90%以上。 營養(yǎng)缽陽畦育苗移栽:營養(yǎng)缽育苗的優(yōu)點是可提前育苗、便于管理,還可解決因移栽斷根所造成的幼苗死亡和蹲苗等問題,具體方法是:用營養(yǎng)土加水濕潤后制成直徑7厘米,高10厘米左右的圓柱形營養(yǎng)缽(也可將營養(yǎng)土裝入紙袋或塑料容器內(nèi)作成營養(yǎng)袋),將營養(yǎng)缽整齊地排列于陽畦內(nèi),使缽頂水平,噴水濕透缽體,然后在每個缽內(nèi)播下催好芽的種子4粒左右,然后用細土覆蓋,厚2~4毫米,較后覆蓋塑料薄膜。播種后要保持床內(nèi)土壤濕潤,溫度控制在30℃左右,超過35℃時要及時通風(fēng)降溫。夜間溫度低時可加蓋草。隨著苗木的生長和外界氣溫的升高,逐漸延長通風(fēng)時間,苗木長到3~4對真葉時,白天全部揭去塑料薄膜,進行煉苗,同時要及時間苗,促進幼苗健壯生長。大部分幼苗長到4~5對真葉、苗高10~15厘米時,即可移栽。移栽時將營養(yǎng)缽放入定植穴內(nèi),覆土與缽頂平。一般10米2左右的苗床,可移栽1畝大田,幼苗長到5~6對真葉時,即可定苗。 移栽后的密度是否適宜十分關(guān)鍵,密度過大,苗木細弱,木質(zhì)化程度差,冬季易大量干梢,降低苗木質(zhì)量和造林成活率,生產(chǎn)實踐證明,以每畝留苗666~1000株為宜。 苗期管理: 幼苗生長期,容易遭受立枯病、地老虎、蠐螬等病蟲危害,應(yīng)及時開展病蟲防治,每隔10天左右噴一次150~200倍的波爾多液,及時拔除病株。對害蟲可用藥物進行誘殺,必要時應(yīng)結(jié)合人工捕殺。必需及時間苗除草,從2~3對真葉開始,每10天間苗除草一次,使移栽前床內(nèi)密度保持5~6厘米。移栽后,為使苗木提早進入旺盛生長期,要加施追肥,追肥應(yīng)本著早施、勤施的原則,尤其在旺盛生長期多施追肥,促使旺長。一般從6月中旬起每隔20天左右追施速效氮肥一次,還可結(jié)合病蟲防治加0.3~0.5%的尿素進行根外追肥。霉雨季節(jié)要做好排水工作,防止積水和病害蔓延,干旱時要及時灌水,每次灌水后及時深鋤培土,保持土壤蔬松濕潤,促進苗木生長。9月份,停止?jié)菜┓�,防止苗木徒長,提高木質(zhì)化程度。 �。�、埋根育苗 苗圃地選擇與整地: 選擇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土層深厚、肥沃、地下水位在1.5~2.0米以下的沙壤土或壤土地,地下水位過高或土質(zhì)粘重的粘土地不宜選作苗圃地。圃地還應(yīng)向陽背風(fēng),以免造成風(fēng)折、風(fēng)倒、苗干彎曲。不能選擇重茬地育苗,應(yīng)選擇沒有嚴重地下害蟲的地方,并盡量遠離泡桐大樹,以免傳播病害。圃地選好后,在秋冬季節(jié)深翻40~50厘米,翻后不耙,第二年春季解凍后再進行淺耕細耙,平整土地,結(jié)合淺耕,每畝施農(nóng)家肥500公斤,過磷酸鈣25~40公斤,有條件的還可加施餅肥25~50公斤。農(nóng)家肥和餅肥應(yīng)充分腐熟后施入。每畝施50%鋅硫磷顆粒劑1~1.5公斤,硫酸亞鐵10~15公斤,進行土壤消毒。然后作成高壟苗床,壟底寬40~50厘米,高20~30厘米,壟距依行距而定,一般為1米左右。 種根選擇: 種根較好選擇1~2年生苗根,生產(chǎn)上一般不用大樹根育苗。根穗長度15~18厘米,徑粗1~3厘米。種根采集時間從落葉后到發(fā)芽前均可進行,一般都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挖出的桐根按長15~18厘米、粗1厘米以上,剪成上平下斜的根穗。剪口要平滑、無損傷。剪好的根按粗細分級,50根一捆,并及時涼曬1~3天至切口不粘土,以防爛根,種根不要堆成大堆,以免發(fā)霉。 催根催芽處理: 催根的目的是利用提高溫度的方法,促使種根不定芽和不定根的分化,達到宿短幼苗的出土?xí)r間、出苗齊。試驗證明:種根通過催芽處理,埋根后幼苗可提前半個月左右出土,出苗率可提高10%以上,苗高和地徑分別可提高40%和20%左右,有效地提高了苗木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達到1年出圃壯苗的目的。泡桐的催根方法很多,當(dāng)前常用的有陽畦催芽和溫床催芽。 陽畦催芽: 選擇向陽背風(fēng)的地方,挖一個寬1.5米,深30厘米,東西方向的陽畦,畦底鋪5厘米的濕沙,將種根大頭向上,單根直立于坑內(nèi),種根間填充濕沙,上蓋塑料薄膜,10~15天即可發(fā)芽,芽長1厘米左右,即可育苗。 溫床催芽: 3月中、下旬,在向陽背風(fēng)、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地方,挖一東西方向的坑,坑寬1米,深60厘米,長度依種根多少而定。床北筑高30厘米的矮墻,南筑10厘米高的矮墻,東西墻與南北墻順接,呈斜坡形,南墻外挖一排水溝。在坑內(nèi)填20~30厘米厚的由40%麥秸和60%牛糞等組成的釀墊物,加水拌勻,攤平踏實,然后覆蓋3厘米厚細濕沙土層。將種根大頭向上、散開均勻排于坑內(nèi),種根間用濕沙或濕土充填,種根上覆蓋細砂土3~5厘米,然后用塑料薄膜覆蓋,床溫應(yīng)保持20~30℃之間,超過35℃時應(yīng)掀開薄膜降溫。桐根7~10天即可愈合萌動,15天左右當(dāng)芽長至1厘米時,即可育苗。坑內(nèi)覆蓋的濕土,含水量應(yīng)在15%左右,即手握成團,觸之即散。所蓋塑料薄膜不能漏氣,否則保溫作用下降。夜間加草,保溫效果更好。 埋根時間與方法: 泡桐埋根時間一般在3月上中旬,在壟上按株距挖好穴,將種根大頭向上直立穴內(nèi),頂端埋入土中1厘米,兩邊土壤壓實,使種根與土壤密接,催過芽的種根,如芽長到5厘米以上,埋根時應(yīng)將芽露出地面。 育苗密度對苗木質(zhì)量影響極大,應(yīng)根據(jù)育苗目標(biāo)、土壤肥力和管理條件而定,如要培養(yǎng)苗高4米左右,地徑6厘米以上的壯苗,埋根密度以1×1米或1×1.2米為宜,每畝埋根667~556株。要培養(yǎng)更大的苗木,如桿高5米以上的壯苗,則可用1.2米以上的行距。 為使苗木提前出苗,延長生長期,提高苗木質(zhì)量,在埋根后進行地膜覆蓋,是行之有效的措施。覆膜一般在埋根后隨即進行,用厚0.0015毫米透明地膜,順壟鋪于壟面,拉緊、鋪平、封嚴、壓實、嚴防漏氣。地膜育苗埋根時間可稍早于一般埋根,在管理方面應(yīng)注意:①育苗前土壤要有充足的底墑;②在幼苗出土階段必須每天檢查出苗情況,發(fā)現(xiàn)幼苗開始出土,應(yīng)立即破膜,并用濕土將口封好,否則幼苗易燒死;③增施基肥,提前追肥。 苗期管理:幼苗出土長至10~20厘米時定苗,每個根穗上保留一個健壯的幼芽,其余除去。5月下旬到8月下旬這段時間,為埋根苗的旺盛生長期。因此,這一時期是培育壯苗的關(guān)鍵時期,應(yīng)及時施追肥,較好次在5月底前,每株施稀釋人糞尿1.5公斤左右,或硫酸銨每畝30公斤。第二次在6月中下旬,每畝施硫酸氨40~50公斤,一般離苗木20~30厘米外開穴或挖溝施入,施后封土,土壤干燥時要澆水。此外還可用0.1~0.2%的尿素水溶液進行根外施肥。7月中旬追施尿素或硫酸氨一次,施肥量可大些,8月上旬可施一次磷鉀追肥,促進苗木木質(zhì)化,9月上旬以后,苗木高生長逐漸結(jié)束,各部組織不斷充實,不必再澆水施肥,以免引起苗木后期徒長。花泡桐及其雜種后代,容易從葉腋萌發(fā)副稍,應(yīng)及時抹掉。在整個苗木生長過程中,應(yīng)作好病蟲害防治工作,特別是金龜子、地老虎、炭疸病等病蟲害,注意排水防澇,及時中耕除草。 四、造林 1、造林地選擇:泡桐喜肥、喜土層深厚通氣性好的土壤,同時又怕鹽堿、怕水淹、極喜光,造林時選擇濕潤肥沃、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的壤土或砂壤土作為造林地較為適合,也可在土層深厚、濕潤肥沃的壤土至砂壤土的山地、坡地上造林,但應(yīng)避免在風(fēng)口造林。 2、整地方式 �、傺钫兀貉钫貢r,穴的規(guī)格因立地條件和經(jīng)營目的不同而異。深度一般是0.5~1.0米,在土壤比較粘重板結(jié)的情況下,整地深度要大些,通常是0.8~1.0米,在土質(zhì)疏松的情況下,深度可小些,通常是0.5~0.8米。方形穴的寬度一般在0.8~1.0米,圓形穴的直徑一般是0.6~0.8米。穴狀整地的規(guī)格不同,泡桐幼樹生長量有一定差異,特別在山區(qū),穴狀整地越深,泡桐幼樹生長量也越大。據(jù)四川農(nóng)學(xué)院調(diào)查,整地深度達1米時,造林當(dāng)年的泡桐幼樹,比整地深度50厘米時,胸徑生長量大56.1%,主干高增加68.9%。在平原地區(qū),穴狀整地分3個步驟: 較好是挖穴。挖穴時間因土壤條件不同而異,一般土壤可在造林前一個月挖為宜,特別粘重或板結(jié)的土壤在冬前挖穴效果更好。挖穴時要注意把不同層次的土壤分別堆放。 第二是填土。填土深度根據(jù)苗木根系大小而定,生產(chǎn)中一般填至離穴沿30~50厘米左右。填土?xí)r應(yīng)先將表層土填入,再依次中層土和底層土,填土后要用腳把填入穴內(nèi)的虛土踩實,并將其上表面作成饅頭形。 第三是灌底水。造林前,如填入穴內(nèi)的虛土不夠踏實,還應(yīng)灌一次底水,使穴內(nèi)虛土充分踏實,避免造林后苗木斷根或倒伏,影響苗木生長。灌底水后,要涼穴幾天,以免造成苗木爛根。 �、隰~鱗坑整地:山地一般可采用魚鱗坑整地。魚鱗坑整地一般分為四步,較好步:先將坑面挖成水平,破土圓面直徑約1.0米左右;第二步:在坑的外圍作一高約10厘米的土�。坏谌剑涸诳觾�(nèi)挖穴松土,深度一般0.5~1.0米;第四步:在坑內(nèi)靠山坡上部的一面作一月牙形蓄水溝,蓄水溝的大小因土壤水分情況而異,嚴重干旱地區(qū)蓄水溝可大些,深度0.5米、寬0.2米、長0.7米左右。 �、鬯綆д兀核綆д剡m用于水肥條件較好的緩波地,水平帶整地的帶寬因立地條件的不同而有差異,一般帶寬為1.0~2.0米,坡度較大時,帶寬可小些,坡度較小時,帶寬可大些。整地深度一般30~50厘米,水平帶整地的帶間距離因造林行距而定,一般是3~7米。 �、芰煤菊兀毫煤菊乇人綆д卦诟纳仆寥罈l件、保持水土、促進泡桐生長方面有更大的優(yōu)越性。據(jù)河南省石曼灘林場試驗,撩壕整地與水平帶整地相比較,3年生泡桐幼樹樹高生長量大22.4%,胸徑生長量大42.9%,冠幅大37.5%。 撩壕整地的帶面寬度和帶間距與水平帶整地相似,整地分3步: 較好步:先挖水平帶;第二步:在水平帶的外側(cè)作高度和寬度分別約15cm的土��;第三步:在土埂內(nèi)挖壕,深度0.5~1.0米。 3、造林密度 在適地適樹的前提下,造林密度與泡桐種類、經(jīng)營目的、立地條件、造林地類型等因子有關(guān),根據(jù)科學(xué)試驗和各地生產(chǎn)實踐經(jīng)驗,泡桐的造林密度有以下幾種: 在路旁、渠旁、河旁,泡桐可成行栽植。單行栽植,株距以3~5米為好;雙行栽植,株距可采用3×3米或3×5米三角形配置。 在村旁、宅旁進行帶狀或塊狀栽植時,初植株行距3×3米或4×4米,及時進行間伐,調(diào)整密度,保證泡桐正常生長。 山地人工純林,可采用3-6×3-6米,多采用5×5米,每畝26株。 泡桐可以和毛竹進行混交,在桐竹混交林中,泡桐造林密度以每畝13株左右為宜。 4、造林季節(jié) 植苗造林從落葉到樹液流動前的整個休眠季節(jié)都可進行。我省多在春季二、三月份造林。有一種帶葉栽泡桐的方法,試驗證明,其幼樹生長比春季造林的好。它一般是在10月中下旬泡桐開始落葉但又未全部落葉時進行栽植。 5、造林方法 泡桐的造林方法有植苗造林、播種造林、埋根造林、插干造林等,而植苗造林是一種主要造林方法。 植苗造林所用苗木,一般為一年生或二年根一年干的平茬苗,苗高在4米以上,地徑在5厘米以上。山地造林,大苗易招風(fēng)搖擺,采用“栽小苗平茬培育高干”的辦法,效果很好。小苗高度1米左右,平茬后,1年主干高達3.2米。在土層深厚肥沃的地方,可采用埋根造林。 栽植時,泡桐不能栽得太深,栽得太深幼樹生長不旺,一般栽植深度是以苗木根頸處低于地表10厘米左右為宜,要進行高培土,以防苗木倒伏。苗木根系要理順,讓其按自然的方向放于栽植穴中,避免根系卷曲,更不能窩根。要防止苗木根系架空,苗木放入栽植穴中后,由一人用手把苗木扶直,另一人把細土輕輕填入苗木的根系中,待根系中填滿虛土后,再用腳輕輕把虛土踩實,然后再向根系周圍和上面填土,這樣可以防止根系架空,穴中填滿土后,用腳把虛土踩實,但不要用力猛踩或用木棍等搗砸,防止傷根影響成活。土壤干燥時,栽后要立即灌一次透水,保證土壤與根系密接,保證成活率。 六、撫育管理 1、修枝間伐 泡桐定植5~6年后,樹冠擴大,為促進泡桐生長,要及時進行修枝。修枝在早春萌動前進行較好,修枝要適當(dāng)、修枝切口一定要平滑以利傷口愈合,保證泡桐的正常生長。當(dāng)林分進入完全郁閉、林木生長發(fā)育尚未受到影響、林木分化還沒有表現(xiàn)出來以前,即可進行間伐,間伐要考慮造林密度的大小,間伐材的利用等因素,造林密度為3×3米,4×4米,4×5米或5×5米的泡桐片林,可采取隔行間伐或隔株間伐。 2、高干培育 高干培育是加快泡桐生長、提高木材利用率和材質(zhì)規(guī)格的重要技術(shù)措施。泡桐高干培育的方法主要有四種:平茬法、抹芽法、目傷接干法和平頭法。 平茬法一般進行一次,在經(jīng)營管理水平較高的情況下,連續(xù)二次平茬較一次或三次平茬效果好。平茬方法是:對出圃的苗木,由于苗木小,或干形不良,或由于病蟲害生長不良的苗木,可在造林后連續(xù)進行二次平茬,平茬時間以春季樹液流動前進行較好。選晴天在靠近地面處用利刃截斷、截面盡可能平,防止劈裂。平茬以后要扒土涼茬3~4天,以后用土覆蓋,封土厚度一般是3~4厘米。萌條長至10~15厘米時,留一株生長較好的,其余全部除去。連續(xù)二次平茬的泡桐主干高比不平茬和一次平茬的增加1.0~1.5倍,胸徑生長也比不平茬和一次平茬的增加。平茬的泡桐,樹干通直圓滿,提高了桐材的等級和經(jīng)濟價值。 3、施肥 施肥的方法有施基肥和施追肥兩種,基肥一般采用腐熟的廄肥,堆肥或混合肥,于穴狀整地時,和表土混合均勻后填入穴內(nèi),每株15~25公斤,或用餅肥1~2.5公斤。追肥一般在4~6月份施用,可用各種速效肥,也可用腐熟后的土雜肥和人糞尿等。施用方法是在離樹干基部50~70厘米挖26~30厘米深的圓形溝,然后均勻施入肥料,復(fù)土封蓋。但要注意,挖溝時不要傷桐根,不要使肥料附著樹干或主根。施肥量要合理,以氮肥為例,5~7年生每株0.5公斤,8~10年生每株1.5~2公斤,11~15年生每株2~2.5公斤。 4、加強保護 泡桐的皮很薄,損傷后很難愈合,對材質(zhì)影響很大。因此,必需加強保護,嚴防碰傷或牲畜啃壞。泡桐在幼年期易受日灼和凍害,可于初冬和早春在樹干上涂刷白涂劑(生石灰10公斤,食鹽1公斤,水18公斤混合攪拌而成),或捆上草把,有良好效果。 [詳情]
縞蘭是彩色君子蘭中的佼佼者,它不僅有極高的觀賞性,還有極高的經(jīng)濟價值。只是養(yǎng)好縞蘭并不容易。因為其變化無窮的彩色縱紋由復(fù)雜的遺傳基因所控制,容易使人不得要領(lǐng)�,F(xiàn)介紹一些栽培的方法。 一、縞蘭繁育: 其繁殖與普通君子蘭基本相同,既可有性繁殖,也可無性繁殖,但在雜交選配上卻與普通君子蘭有著截然不同的標(biāo)準(zhǔn)。 1、有性繁殖(人工授粉雜交)首先要選擇合適的父、母本,彩色君子蘭雜交出苗率一般在15%~20%,唯有母本條紋分布相當(dāng)均勻的雜交出苗率才可達70%左右。什么原因尚未解開。不過近年來的實踐表明,它在遺傳上有一定的規(guī)律可循,這就是雜交當(dāng)代的形態(tài)是由母本植株葉面彩色條紋的多少、分布位置、純度高低所決定的。而且,葉面條紋純度高的母本要與純度低的或一般的父本相配,反過來純度低的則一定要選擇純度高的作父本。這樣高低互補,相互間授粉雜交,才能提高出苗率,保證出好苗。 過準(zhǔn)條件的選配,雜交出的后帶都具有較好的彩紋,出苗率在65%-80%。如遵循以上規(guī)律還可以對品種進行提純(有針對性地在同品種間進行)。經(jīng)過試驗證明: (1)彩色小苗子代與父、母間雜交成功率可達60%,高質(zhì)種約占8%左右; (2)同一子代間雜交可得到60%左右,其中精品約占6%。應(yīng)注意的是,通過同品種間提純,雖可使子代在品質(zhì)上有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子代帶有父母本的雙重遺傳基因,因此在蒔養(yǎng)過程中會產(chǎn)生分離現(xiàn)象,性狀極不穩(wěn)定。特別是同品種間不能超過三代雜交,反之會有返祖現(xiàn)象。因此品種間提純的同時,必須與其它品系反復(fù)雜交并使之穩(wěn)定,一般需經(jīng)多年幾代的篩選才能培育出優(yōu)良品種。 2、無性繁殖 指君子蘭植株從根莖部或葉腋間長出的芽子,不經(jīng)過性生理作用,在沒有細胞參與的情況下長成成株的繁殖方法(這里不包括組培、扦插)。 縞蘭與普通君子蘭有著不同的性狀,無性繁殖的子代寫母本在整體上差異很大,且有3~5%的芽苗會產(chǎn)生芽變。原因是縞蘭整株葉片上的彩紋分布不均勻,基因多變。多數(shù)植株每片葉都有不同的彩紋分布樣,一邊葉片白、黃色條紋多,純度高;另一邊就可能稀少或細小,純度低。而:腋芽生在純度高的一邊的,后代子株整體純度高;而生在純度低的一邊的,子株整體純度也就低或者出現(xiàn)整株綠色苗。也就是說子株只能保存或遺傳母株局部位置上的遺傳性。利用這一特性,我們就可以大膽地運用科學(xué)的方法來培育我們所需要的高品質(zhì)品種了。 選擇彩道多但其它條件差(如一邊質(zhì)高一邊質(zhì)低或有爛心、爛葉的)的縞蘭成株(10片葉以上),進行人工切頂或爛心剝?nèi)~處理,然后利用莖基部萌生的子株繁殖。 彩道多的植株,可進行一次性"削頂保樁"處理。一邊質(zhì)高一邊質(zhì)低的,可把高質(zhì)那邊葉片全部從根莖處剝離,并挖除生長點(留其余葉片進行光合作用),然后在傷面噴涂50%多菌靈1000倍液,待傷口愈合后去掉盆面表土約2~4厘米,使根頸部高出盆面1~2厘米,操作時注意盡量不傷根系或莖基部。隨即澆透水,于15~28℃條件下原盆蒔養(yǎng)。澆水時勿將污物濺在莖傷面上,防止再度腐爛。 對于爛心已成禿樁或全部切除葉片的莖樁,平時可用30倍液的赤霉素涂抹,促進隱芽盡早萌發(fā)。經(jīng)3個多月就可看見母株莖端周圍分孽出新芽,150天左右可見長出2片葉(此時殘留葉會逐漸黃化落掉)。應(yīng)盡早把質(zhì)量差的綠子株去掉部分,保留彩道明顯、清楚、比例適當(dāng)?shù)淖又�,精心管理。平常盆土以干為主,薄肥勤施,切勿讓肥水浸染新芽,以防腐爛。約1年后,多數(shù)子株都能長出4~6片葉,發(fā)出大量獨立根系,可切割分株另行栽培。 分株時先切取質(zhì)高品種,后切取質(zhì)差品種。如不想切取質(zhì)差的株苗,可讓其在原株上繼續(xù)生長2年,待長滿10片葉后二次切頂處理,進行多層次循環(huán)繁殖(芽變機率達5%)。因為原母本莖根此時尚完整,還能繼續(xù)提供養(yǎng)分,加之新切頂?shù)闹仓旮堤幱谕⑸L階段,所以為芽變創(chuàng)造了充分的條件。在這樣雙層根系基礎(chǔ)上產(chǎn)生的株芽,生長快而壯實,每次較少能萌發(fā)4~6苗。經(jīng)3-5年,每棵母株即可獲得10株高品質(zhì)的縞蘭(君子蘭每片葉基部都有1個芽點,只有通過外界的作用才能迫使隱芽萌發(fā)成獨立的植株),比籽播苗成型快。 二、基本栽培管理要領(lǐng) 縞蘭在萌養(yǎng)中與普通君子蘭雖有相近之處,但所需的溫度、濕度、光照、水分、土壤等又有其特殊性。 1、溫、濕度 彩色君子蘭在人工栽培中較適溫度為12~25℃,略低于普通君子蘭。 2、光照 一定的光照會使縞蘭葉面的白、黃條紋產(chǎn)生變化,需要適時調(diào)節(jié)。 3、水分 縞蘭要求水質(zhì)PH值在6~8之間(中性),盆土含水量20~40%,室內(nèi)空氣濕度60~70%,略低于普通君子蘭。因為濕度過大,純度高的縞蘭葉片易腐爛,所以在溫室或陽臺栽培中要區(qū)別對待,注意控制。 4、土壤�?c蘭較喜腐熟的柞樹葉(不能過生,顏色以紅褐色為佳),其次是落葉松針。這兩種樹葉再加些礦物質(zhì)即可使用。 5、肥料�?蓞⒄掌胀ň犹m施用方法,較好是將炒熟的線麻子(小麻子)直接施于培養(yǎng)土中,每6個月一次。 [詳情]
所謂檜柏造型,即通過綁、扎、扭、捏、拉、疏、剪等制作過程,使一株平淡的檜柏,成為一尊生機盎然的造型,如獅、虎等動物造型;亭、樓等建筑造型;飛機、火箭等科普造型。這些造型矮的有尺許,高的有幾米。若將這些造型再度組合,如一株檜柏,樹身制作成一條盤龍,頂端制成一只展翅飛翔的鳳,就成了一幅“龍鳳呈祥”圖。這樣,就更能激發(fā)人們的欣賞情趣。筆者從事檜柏造型已二十余載,現(xiàn)將其制作要領(lǐng)在此淺說一二。一、造型時間。根據(jù)檜柏的生長習(xí)性,一年四季均可造型,但根據(jù)它春秋兩季萌抽新枝,故在春秋兩季造型尤為較佳。二、選樹。選擇樹型,在檜柏造型過程中尤為關(guān)鍵。要選擇那些絨枝稠密、針葉柔嫩、樹冠豐滿的旺株。選旺株制作的造型豐滿旺盛,用老株制作的造型干癟蒼弱。所以,檜柏造型的質(zhì)量取決于樹勢。除此之外,選樹中還要注意圍繞造型的型體。比如:要制作大象、火車等橫寬類的造型,就要選用身低冠寬的樹型;要制作熊貓、飛機等圓團類的造型,就要選用冠滿身圓的樹型;要制作蟠柱龍、寶塔等豎高類的造型,就要選用高身段的樹型。三、布局。選準(zhǔn)樹之后,根據(jù)所要制作的造型,開始審樹。造型哪個部位突出或凹陷,哪個部位用枝多,哪個部位用枝少,初步在樹冠上進行布局。如動物造型,頭在什么地方,腿擺在哪里,尾在哪里,像做文章一樣,大致有個腹稿。通過合理布局,制作起來就得心應(yīng)手,運用自如。四、制作。檜柏造型的制作,具體過程有先首后尾、先尾后首、先上后下、先下后上等步驟;計算、固架等運籌;綁、扎、扭、捏、拉、剪、疏等工序。(一)步驟。 1.先首后尾。制作中先從頭開始,而后制作身部,較后完成尾部。這個步驟的造型主要是動物造型等。 2.先尾后首。先制作尾部,而后逐漸推進,直至首部。這個步驟的造型有獅、虎、象、熊等。 3.先上后下。先從頂部開始制作,而后到下部完成造型。這個步驟的造型主要有人物造型等。 4.先下后上。先從底部開始,逐漸向上制作。這個步驟的造型有塔、亭、蟠龍柱等。 [詳情]
咨詢熱線:0571-87153887 郵箱:[email protected] 在線咨詢:
Copyright ©2012-2025 農(nóng)苗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