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冬小麥的春季管理,是小麥增產(chǎn)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春季管理是指從返青——抽穗,我省一般在2月底3月初~5月上中旬,在北階段小麥既有根、莖、葉的生長,又有雌雄穗的分化發(fā)育,是小麥一生中生長發(fā)育較旺盛,需肥水較多的時期,是田間管理的關鍵時期,管理的中心任務是供足肥水,促壯稈不倒、穗大粒多,其管理的關鍵技術(shù)如下: 一、因苗管理 我國北方地域遼闊,土質(zhì)、氣候復雜,春季麥苗生長差異很大,但概括起來有三種苗情,即旺苗、壯苗、弱苗等麥型,在生產(chǎn)管理上,應分別情況、區(qū)別對待,做到對癥下藥,因苗管理。 1.旺苗:此類麥田的特點是心葉生長快,葉色濃,葉大而下披,長勢旺,群體大,封壟界,行間郁閉,越冬前三片葉以上大蘗明顯高于成穗指標,早期易倒伏。管理上應以控為主,不施返青肥,不澆返青水,深中耕斷根散墑,或拔節(jié)前噴矮壯素或多效唑,鎮(zhèn)壓、加強兩極分化。施肥澆水可放到拔前后第二節(jié)長度固定時進行。對播種早、播量大施肥多、冬前旺、凍害嚴重的麥田,可提早追肥澆水,并中耕增溫,爭取多起頭、少撇頭,拔節(jié)后酌情澆水追肥,促花增粒。 2.壯苗:此類麥田的特點是,葉色青綠,葉大不披,群體適宜,長相健壯,越冬前三片葉以上的大蘗接近或達到成穗指標。管理上應控制春生分蘗,做到保蘗增穗,促花增粒,于起身中起身后的小花分化期運用肥水。如麥苗偏旺,不可通過深中耕斷根或鎮(zhèn)壓控制,促進麥苗兩極分化,待出現(xiàn)“空心”蘗時,再施肥穩(wěn)促。對壯苗追肥澆水,不應過早,也不能過晚,以免引起田間郁閉,貪青晚熟,導致減產(chǎn)。 3.弱苗:此類麥田的特點是,葉色淡、葉片窄小、生長緩慢、群體小,越冬前三片葉以上的大蘗明顯低于成穗指標。對這類麥田春季管理應以促為主。對不同情況的弱苗應區(qū)別對待。薄地、未施肥、墑情差、下葉枯黃的弱苗,應早用肥水;對肥地、冬前已追過肥、墑情好、苗齡小的晚播弱苗,應于返青期早中耕松土,提高地溫,促苗早發(fā),追肥澆水推遲在直身后進行;對肥高、播種早、播量大、群體大、個體弱的假旺苗,應盡早疏苗,而后追肥中耕。 二、用好孕穗水肥 此期肥水的作用,主要是促進穗下節(jié)間伸長,延長上部葉片功能期提高結(jié)實粒數(shù)。孕穗期是小麥需水臨界期,各類麥田均應澆好孕穗水,其時間應在拔節(jié)后15天左右。對地力差、苗色黃、有脫肥現(xiàn)象的麥田,可結(jié)合澆水,畝施尿素5千克左右。 三、化學除草 要適合的除草劑,一般情況下,防除單子葉雜草多選用騾馬、拉索、異丙隆等;闊葉雜草較多的麥田,多采用巨星、苯黃隆、闊草凈等,單子葉與闊葉雜草混生的地塊,可采用異綠隆、麥草星等除草劑。 四、預防晚霜凍害 我國北方常有晚霜發(fā)生,小麥不耐低溫,遇到晚霜便受凍害。應根據(jù)天氣預報,在霜前1~2天澆水,以增加田間濕度,緩和低溫變動的輻度,有預防和減輕霜凍危害的效果,對已受較重霜害的麥苗,不宜毀掉,只要及早追施速效肥料,結(jié)合澆水,仍能促使未被凍死的分蘗或新生分蘗抽穗結(jié)實,獲得一定收成。 五、防治病蟲害 春季主要病害是銹病和白粉病,主要蟲害是麥蜘蛛、麥蚜和螻蛄等,要加管理,及時防治。 1.螻蛄:4~5月份是螻蛄危害的盛期,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應及時撒毒谷或毒餌防治。 2.麥蜘蛛:又名“火龍”。一般在4月上旬~5月上旬是危害盛期。麥蜘蛛多發(fā)生在地勢高燥、土壤干旱的麥田,尤其春早時易發(fā)生,一般可用40%樂果乳油1500倍液,每畝噴藥液50千克左右。 3.銹�。捍杭咎镩g銹病發(fā)生率達5%時,可用20%的粉銹寧乳劑750ml/公頃或15%的粉銹寧可濕性粉劑0.9~1.1千克/公頃,對水750~900千克噴霧。拔節(jié)到抽穗期條銹病葉率達2%時開始噴藥,孕穗期間,葉銹病葉率達5~10%時開始噴藥。 4.白粉病:可用50%的退菌特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一般發(fā)病后噴一次,一周后再噴一次。 (記者 佚名) [詳情]
摘要:2005年4月引進了3個“冬荷”品種進行試驗種植,觀察其生育狀況和生物學特性。結(jié)果表明,冬荷生育期長,花期長,豐花性好,適應性、抗逆性強,在閩南地區(qū)能四季生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推廣價值。栽培上應采取分株移栽,勤施追肥,疏剪老葉,疏挖老莖,防治病蟲害等技術(shù)措施。 關健詞:冬荷 引種 栽培技術(shù) 荷花(Nelumbo nucifera Gaertn)為睡蓮科蓮屬多年生挺水花卉。其花大色麗、清香四溢,深受人們喜愛,是我國著名傳統(tǒng)花卉之一。但因荷花是喜熱喜光、夏季開花的長日照植物,其它季節(jié)難覓芳蹤。為使人們能四季欣賞到荷花那“天然去雕飾”的美景,為我“百花之鄉(xiāng)”增添一枝艷麗的奇葩。2005年4月我們從廣東三水荷花大世界引種了3個“冬荷”品種即冬花紅、雪里紅、傲霜,進行試驗種植。 1、材料與方法 將冬荷品種分別定植于直徑30cm、高25cm,直徑50cm、高40cm,直徑70cm、高45cm的缸中。管理水平中等,根據(jù)長相長勢追施速效復合肥,保持5cm水層,防治病蟲害。觀察記載參試品種的生育狀況及生物學特性。引種地年平均氣溫21.20C、無霜期335d、年平均降水量1900ml。 2、結(jié)果與分析 2.1 冬荷的生長發(fā)育與溫度:溫度是影響荷花生長發(fā)育的重要外界因子。一般荷花生長發(fā)育較適溫度為20-300C,低于00C種藕易受凍,120C以下呈休眠狀態(tài),150C以上開始發(fā)芽生長,低于150C花蕾死亡,250C以上開花。9月后進入長藕期,11月至翌年3月則為地下莖越冬休眠期。而冬荷表現(xiàn)為耐寒性較好,50C以上便開始發(fā)芽生長,80C以上現(xiàn)蕾,150C以上開花,氣溫低于50C花蕾死亡。冬荷在閩南地區(qū)2005年9-10月開花不斷,11月上中旬仍然正常生長開花,11月下旬遇寒流氣溫驟降,冬荷生長發(fā)育受阻,花蕾死亡。但是氣溫回升后又有新蕾出水,至12月上中旬氣溫在100C以上冬荷能正常生長、現(xiàn)蕾開花。秋季分株移栽的冬荷,2006年3月便有花蕾現(xiàn)出水面。 2.2 冬荷的地下莖:一般荷花地上部分在9月中下旬出現(xiàn)終止葉后便不再長新葉,而轉(zhuǎn)入地下結(jié)藕階段,植株體內(nèi)的營養(yǎng)物質(zhì)轉(zhuǎn)化加速,地下莖增粗肥大。而冬荷的地下莖,據(jù)2006年3月觀察:除‘傲霜’能結(jié)極少藕外,‘冬花紅’‘雪里紅’的地下莖都不膨大、不停止生長,而是形成細長的蓮鞭,蓮鞭上有節(jié)有根,除頂芽外,其它節(jié)長有腋芽,頂芽不斷向前延長生長,葉芽(花芽)不斷分化并抽生新的葉片(花蕾),尾部的若干老節(jié)老蓮鞭便逐漸在泥土中腐敗消亡。 2.3 冬荷的開花習性:據(jù)觀察冬荷植于直徑30cm、高25cm的小盆中不能開花;植于直徑50cm、高40cm的缸盆中能開6-7朵花;植于直徑70cm、高45cm的缸盆中,能開13-17朵花(一般大株型品種每缸只開3-9朵花)。每抽生一片立葉便伴有一朵花蕾出現(xiàn),這說明冬荷具有良好的豐花性。因此冬荷宜植于面積較大的缸盆或池、塘中,種植面積越大,地下莖生長的空間越大,植株生長越健壯,著花越繁茂。 冬荷的開花性狀:‘冬花紅’為粉蓮型、單瓣,花態(tài)碗狀、花徑18cm、花瓣數(shù)18瓣;‘雪里紅’為粉蓮型、半重瓣,花態(tài)碟狀、花徑20cm、花瓣數(shù)116瓣; ‘傲霜’為白蓮型、單瓣,花態(tài)碗狀、花徑17cm、花瓣數(shù)18瓣。 2.4 冬荷的綜合評價:冬荷屬大株型品種,其生育期長,花期長、著花數(shù)多、豐花性好,適應性強,抗寒、抗病性強,在閩南地區(qū)能四季生長。具有頗高的觀賞價值和推廣價值,是風景旅游區(qū)、名勝古跡、社區(qū)等美化水面環(huán)境的良好植物。冬荷的種植,使荷花不再有“留得殘荷聽雨聲”的遺憾。 3、主要栽培技術(shù) 冬荷因其地下莖生長的特殊性以及物候期的差異,因此在栽培管理上與一般的荷花存有異同。 3.1 植地要求:與其它荷花一樣,冬荷對植地的要求不很嚴格,凡光照、水源充足的湖、塘、水田或大缸盆都可栽培,但泥土過于貧瘠、板結(jié)或者粘性過大,不利于蓮的生長發(fā)育。 3.2 分株移栽:荷花通常采用種藕移栽。而冬荷根據(jù)其地下莖的生長特性而采用分節(jié)移栽的方法,即長過立葉、開過花具有頂芽或腋芽的節(jié)可挖作種蓮用。用缸盆種植的可根據(jù)需要隨時挖取地下莖,以2-3節(jié)帶有頂芽和腋芽的節(jié)為一段作繁殖用種(若為擴大繁殖僅有腋芽的節(jié)段也可作蓮種);種植于池、塘、水田者,可將整支地下莖去除老死部分,直接栽入泥中。 3.3 勤施追肥:一般荷花施足基肥、少施追肥。而冬荷不僅要施足基肥,而且要勤施追肥。即池、塘、田種植的每667m2施菜子餅肥50kg、磷肥25kg作基肥,缸盆種植的每缸施菜子餅肥1kg;因冬荷終年生長發(fā)育不停頓,且鞭狀地下莖貯存養(yǎng)分有限,所以需不斷補充肥料才能滿足其生長發(fā)育的需要,現(xiàn)蕾、開花期間每15-20天每667m2施復合肥(N:P2O5�。篕2O=15:15:15)10kg,缸植的酌情追施速效復合肥。 3.4 疏剪老葉:植株封行時摘除枯黃的無花立葉,盛花期摘除無花老葉。這樣既美觀又能促發(fā)新葉,增添植株生長后勁,但植株發(fā)病時應避免對荷葉的機械損傷,否則易造成病菌從傷口侵入,使病菌蔓延。 3.5 疏挖老莖:冬荷的生育期長,在生長過程中應隨時疏挖老莖,否則老莖過多新莖不易抽發(fā),導致生長不良。尤其是缸盆種植的嚴重者全株死亡,因此缸盆種植者在冬荷生長后期應更換較大的種植容器,來增加營養(yǎng)面積、減少死亡、促進植株健壯生長。 3.6 病蟲防治:病害以防治腐敗病、葉斑病為主,蟲害以防治縊管蚜、斜紋夜蛾為主。蓮腐敗病重在預防,種苗移栽前用多菌靈500倍液噴灑,在蓮株生長期間,尤其是4-9月每隔15天噴藥一次,用多菌靈500倍液、金雷多米爾5000倍液交替使用;蓮黑斑病用甲基托布津1000倍或0.25%波爾多液噴灑。蓮縊管蚜用樂果1000倍液或滅蚜松2000倍液噴灑;斜紋夜蛾在幼蟲3齡前未分散,結(jié)合田管采取人工捕捉卵塊和幼蟲,同時用敵敵畏1000倍液或蛾巧1500倍液噴灑。(記者 佚名) [詳情]
狼尾草又稱牧草、養(yǎng)生草、狼茅、小甜茅草、青戾草,是目前國內(nèi)單位面積產(chǎn)量較高之牧草,又因為栽植容易,生長快速,像澎湖縣就將狼尾草密植當作防風林,也將植株埋入地下當作綠肥改良土壤,當作多功能的防風用材。 在這裡要介紹的狼尾草,是庭園觀賞用種,學名為Pennisetumglaucum,英名為OrnamentalMillet,是禾本科狼尾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莖桿直立,基部叢生,高度約75-150公分。葉為扁平長形,葉緣有非常細的鋸齒,依品種的不同,葉色有深紫或綠紫相間。花穗細長羽毛狀,初為紫色成熟時轉(zhuǎn)為黃色。 狼尾草的繁殖方式有播種及分株二種。種子為圓錐果,淡褐色,採直播或育苗均可,發(fā)芽適溫為22-25℃,播種後略覆土,約2天就會發(fā)芽,若溫度低於20℃,發(fā)芽會有延遲的現(xiàn)象。生長時的溫度,日間在20-30℃,夜間在18-19℃,生長時的平均溫度若低於18℃,生長勢會緩慢,再低於16℃時,生長可能停止。另外,分株法是在幼苗成株後,將基部叢生的小苗帶根分離,另行種植即可。當幼苗生長時,可以在土面施好康多肥料作基肥,另外再用花寶二號稀釋1000倍後每10天施用一次作追肥。 水分和肥料是栽培狼尾草的重要關鍵,當這二者其中之一不足時,就很容易發(fā)生生長不良的現(xiàn)象。栽培環(huán)境要選擇光線充足的地方,光線足夠可使植株健壯,基部叢生小苗的數(shù)目較多,葉片著色較佳。有些品種在幼苗期葉片為綠色,差不多在8片葉之後,葉片的主脈就會呈現(xiàn)明顯的紫色。 或許大家對狼尾草的印象停留在牧草、野草的階段,認為它難登大雅之堂。其實近年來在歐美的庭園造景或是大型組合盆栽中,狼尾草漸漸受到重視,育種家育出的庭園觀賞種有不同的高度及葉色,作為綠緣植物或背景植物和草花作整體搭配時,不但視覺上有高低效果,也將草花襯托的更出色。希望不久的將來也能看到國內(nèi)利用高大挺拔的狼尾草,作出美麗的庭園景觀。 (記者 鄭蕙心) [詳情]
繁殖方法 播種繁殖。播種在4月初進行。由于地膚為直根性,不耐移植,因此采取露地直播的方式。選擇陽光充足、空氣流通、排水良好的地方,清除雜物,整平耙細,同時施以腐熟而細碎的堆肥或廄肥作為基肥,再將床面耙平耙細。播種時較好施些過磷酸鈣,以促使根系的強大。播種前將苗床充分灌水,待水完全滲入土中后,將種子拌少量細沙均勻地撒在苗床上,然后用0.3cm孔徑的篩子篩過的土,均勻地覆蓋在上面,厚度為種子厚度的2~3倍,以看不見種子為宜。較后在床面上均勻地蓋一層稻草,以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fā)散失,較長時間保持土壤的濕潤狀態(tài)。種子出苗前,表土變干,應及時澆水,澆水時將水澆在稻草上,防止種子被沖。待種子出芽后,應及時撤去稻草,防止幼苗因光線不足而出現(xiàn)徒長。 也可用扦插繁殖。移苗一次后,于6月初定植于園地或花壇。因其是直生根,所以定植要及時,否則植株長勢難以恢復。株距一般為40至60厘米。 栽培管理 喜光、耐旱、不耐寒、耐堿土、耐修剪,耐炎熱氣候,地膚的栽培比較容易,管理也比較粗放。地膚對土壤的要求不嚴,一般的土壤均能生長,但若選擇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土壤,地膚的生長較佳。生長期間保證肥水的供應,施肥不能偏多,一般追施1~2次液肥即可。夏季栽培時需保持一定的濕度。地膚的自播能力很強,為防止其自播,可在葉色未變紅時及時割除。因濕度太大,通風不良,宜遭蚜蟲等害蟲的危害,要及時噴藥防治。(記者 中華園林網(wǎng)) [詳情]
用葉插方式種活一棵植物是體驗生命的奇趣的一種好方式。葉插的原材料可以是帶葉柄的葉子,也可以是葉片的一部分。很多植物,比如秋海棠、非洲紫羅蘭、大巖桐、虎尾蘭等都可以用葉插的方式繁殖�! � 葉插前一天先清洗植物,之后選擇一個淺而平的盤子來放置葉片,還要準備一個有透明蓋子的盒子。先用沖淡的漂白劑徹底清洗盒子,在盒子里放3至4寸厚的潮濕沙土�! � 用快刀切下一片成熟健康的葉片(幼小的葉片特別容易萎縮,而過熟的葉片又不易生根),放置在盤子里,切下葉柄,再把葉片分成幾塊(秋海棠的葉子通�?梢苑譃�5塊),每一塊葉子的中心都要有主葉脈。把靠近葉柄的一端在生根激素里浸泡,去掉液滴后埋入沙土里,扦插葉的2/3應露在外面,掩埋的方向較好保持一致,間距一寸左右為佳。輕輕地澆些水,蓋上蓋子,把盒子放在陽光不能直射的地方,保持20℃至22℃的溫度。定時查看盒子,當沙土表面變干時要澆水�! � 幾周后,根就長出來了。大約2個月后,小的葉子將會破土而出。當新葉長到拇指大小的時候,就可以把植物移出沙土盒子了。輕輕地抖掉根部的沙子,把原來的扦插葉去掉。新植物應該放在一個排水好的容器里,而且避免陽光直射,放置一些天,讓它有充分的時間適應新環(huán)境。之后就可以把它放在東面或是西面的窗臺上了。注意保持植物周圍環(huán)境的濕度,可以把容器放在一個裝有水和小鵝卵石的盤子里。當土壤表面變干時,再澆透水。不久,你就會享受到親手培育的植物帶給你的樂趣了。 (記者 中華園林網(wǎng)) [詳情]
咨詢熱線:0571-87153887 郵箱:[email protected] 在線咨詢:
Copyright ©2012-2024 農(nóng)苗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