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菊疫霉病,又稱根莖腐爛病,一旦發(fā)生,危害嚴重,常常造成整株死亡,甚至整棚死亡,給經營者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筆者經過幾年的栽培經驗總結,總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現(xiàn)介紹給大家。 1.發(fā)病規(guī)律疫霉菌以厚垣孢子、卵孢子在病殘體或土壤中越冬。無寄主時休眠孢子能長期存活。該病原菌由水流、土壤、有病植株傳播。 2.癥狀:首先侵染植株的根莖部,受害植株葉片先變黃,后變灰褐色,至枯死,根莖部變黑色腐爛。 3.防治:(1)選健康無病的植株進行栽培。 (2)定植前對圃地進行土壤消毒,該病菌主要依靠土壤傳播,因此定植前必須對圃地進行仔細消毒。消毒方式主要有①藥劑消毒:藥劑可用敵克松加五氯硝基苯(3:1)合劑,用量4-6g/m2,消毒時將藥物噴灑在土壤表面,與表土拌勻,用塑料薄膜密封,同時將溫室密封熏蒸30小時后解除覆蓋,通風換氣,并重新攪拌表土,15天后即可種植。②蒸氣消毒:用管道將蒸氣釋放到土壤中,這種做法的投資費用較大,但效果好。 (3)非洲菊是定植深度以淺栽為原則,要求根頸露出土表面1.5厘米左右,略有倒伏為度(3天后將其輕輕扶正即可),因其有收縮根的特性,植株的根頸部會深埋入土中,給病菌帶來浸染上的方便。為更有利于幼苗的生長發(fā)育可采用局部使用基質的栽植方法,即在定植點部位先挖出直徑10厘米左右的圓型種植穴,然后用暴曬消毒過的河沙或珍珠巖+蛭石(1:1)的基質填滿,隨后將種苗種于基質上,澆足水,將根部壓實,以后進入正常的日常管理,這樣能取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4)發(fā)現(xiàn)病株時,若是發(fā)病初期可用克菌丹0.1g/1+1%硫酸銅澆灌根際,若已是發(fā)病后期應立即將病株燒毀,并用上述藥品處理周圍的植物及土壤。 [詳情]
一品紅出圃前后的管理對一品紅品質保持及貨架壽命影響很大,管理得當,可以在整個圣誕節(jié)期間都能提供高品質、擺放時間長的一品紅。現(xiàn)在一品紅的貨架壽命比20年前已大大延長。盡管如此,如果出圃之后的擺放環(huán)境不佳,仍會使貨架壽命縮短�! � 一品紅出圃后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包括:葉片、苞片下垂、脫落,落花,葉片變黃,苞片邊緣變褐,在運輸過程中機械損傷等。如果生產、運輸、銷售幾個環(huán)節(jié)配合好,可基本杜絕這些現(xiàn)象的發(fā)生,或受損程度大大減輕。 對一品紅的管理措施會影響一品紅的貨架壽命。苞片成熟前應盡量給以較大的光強,有助于預防銷售前花芽脫落現(xiàn)象的發(fā)生。生產時擺放過密、夜溫過高或基質太干都會使未成熟的花芽脫落。生長后期土壤中可溶性鹽水平過高會造成苞片邊緣變褐及出圃后葉片脫落。出圃前用清水沖淋會減少土壤中可溶性鹽的水平。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若過量灌溉也有可能使根系受到永久性損傷,從而造成品質降低,葉片脫落。另外,由于比較難控制土壤中的可溶性鹽的濃度,較好選用釋放周期為90天至110天的緩釋肥,只施用一次,這樣到出圃時肥分已消耗得差不多了。 一品紅必須發(fā)育成熟后方可出圃。在種植后期將溫度降到13℃至15℃,可以使苞片著色更好�,F(xiàn)在有許多一品紅品種,即使一些苞片未發(fā)育完全,苞片顏色已經很紅了。但如果這時就出圃,移入室內,苞片很容易出現(xiàn)褪色現(xiàn)象。因此出圃時要求苞片已充分展開并著色,花已開始開放。成熟后的一品紅應盡量放在冷涼的環(huán)境中,但溫度不要低于10℃至12℃。因為溫度再低會使苞片顏色發(fā)藍或變白�! � 套袋運輸會使一品紅植株釋放的乙烯積累,從而導致葉片和苞片下垂。套袋時間越長,苞片、葉片下垂情況就越嚴重,因此,到達后必須立即除去包裝。一般來說除袋后將植株放入明亮、溫度在10℃至23℃之間的環(huán)境中,經過24至48小時植株就能恢復。如果到達時基質較干必須澆透水。若擺放環(huán)境的溫度不低于22℃,要每天給以12小時光照,光強1100勒克斯,這樣可以減輕葉片變黃和落葉現(xiàn)象。若溫度在18℃至21℃,則550勒克斯的光強也可以。環(huán)境要通風良好,但應避免直吹到植株上。不要將植株直接擺放在陽光下或擺放過密,過密會使光量不夠而導致落葉增多。苞片較大的品種,大的苞片會將下面的葉片擋住而遮住陽光,因此,有一定的擺放空間尤為重要。保持一定的土壤濕度,但注意不要澆水過多。 [詳情]
一、蕙蘭屬植物地理分布 蘭科植物分布遍及全世界,除了干燥的沙漠和嚴寒的南北極地區(qū),在平原、森林、沼澤和高山地區(qū)皆可找到其蹤跡,尤其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高溫高濕的叢林中,生長更是活躍。蕙蘭屬(CymbidiumSpp.)植物為蘭科植物中的一屬,主要多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海拔約1000~2500公尺的山區(qū),臺灣為原生地之一,目前經濟栽培的報歲蘭、素心蘭和四季蘭等,皆屬于蕙蘭屬的作物。蕙蘭屬植物依型態(tài)大小可分為大型蕙蘭和小型蕙蘭,依原生地不同可分為兩大類: (1)溫帶地生型小型蕙蘭:春蘭、寒蘭、報歲蘭、四季蘭、素心蘭等,中國大陸及臺灣養(yǎng)蘭人士統(tǒng)稱其為為國蘭,日本人稱為東洋蘭,原生于日本、韓國及中國大陸和臺灣山區(qū)。 (2)熱帶高海拔地區(qū)大型蕙蘭:一般稱為東亞蘭或虎頭蘭,花形大、花色艷麗,大部份原生于喜馬拉雅、印度等低緯度高原。 二、植株生育特性 蕙蘭屬植株主要由葉片(leaf)、假球莖(pseudobulb)、鞘葉(sheathleaf)及肥大的根(root)組成,葉片和鞘葉在與假球莖交接處都有潛伏芽,這些潛伏芽的萌發(fā)受到頂芽優(yōu)勢(Apicaldominance)控制,在假球莖膨大部位上方的潛伏芽較不易萌發(fā),而假球莖膨大部位下方的潛伏芽較易萌發(fā)。潛伏芽可萌發(fā)為營養(yǎng)芽或生殖芽,其受光強度和芽體位置的影響很大,當光度不足時,光合成產物生產量降低,使植株體內碳/氮比率減少,容易發(fā)生假球莖瘦小,花芽無法形成的情形,通常位于較低節(jié)位(lowernode)的潛伏芽較易萌發(fā)成營養(yǎng)芽,位于假球莖上較高節(jié)位(uppernode)的潛伏芽,常發(fā)育成花芽形成花序,若潛伏芽分化為營養(yǎng)芽(葉芽),接著便展開葉片,待葉片完全伸展開后開始蓄積養(yǎng)份,使芽體基部的假球莖開始快速膨大,形成第二代假球莖,因此常會見到數個植株相連在一起的情形。對四季蘭而言,第二代假球莖尚未完全成熟之前,其上的潛伏芽又可繼續(xù)分化第三代假球莖,且其營養(yǎng)芽的萌發(fā)幾乎全年皆可進行,新營養(yǎng)芽的周期約7~8個月可完成,因此四季蘭的繁殖速率較快。 報歲蘭和虎頭蘭在假球莖肥大后,若養(yǎng)份供應持續(xù)充足,遇適當的低溫刺激,潛伏芽可順利分化為花芽,可在冬天順利抽梗開花,整個生長周期自潛伏芽萌發(fā)長成葉片、花芽分化完成開花,到次年的營養(yǎng)芽 再萌發(fā),歷時約一年。 三、栽培環(huán)境對國蘭植物生育之影響 除了上述芽體位置和頂芽優(yōu)勢等因素會影響國蘭假球莖的萌發(fā)外,如何促使假球莖迅速膨大達到快速繁殖的目的,實為業(yè)者關切的重點,以下就光度、溫度、營養(yǎng)需求和栽培介質等因素分別討論之。 (一)光度 國蘭屬于對光度需求較低的陰性植物,一般常以遮蔭網搭配簡易設施栽培,但過度遮蔭下葉片雖較長,干物量會降低,使假球莖瘦小充實不良,甚至造成無法開花的情形,理想的遮蔭度約為全日照的50~75%,平均光度約10000~20000lux為宜。 (二)溫度 溫度對國蘭假球莖上潛伏芽的萌發(fā)速率、葉片分化生長及花芽分化開花都有很重要的影響。以四季蘭為例,低日/夜溫(20/15℃)對葉片的分化和假球莖的發(fā)育較有利,但對潛伏芽的萌發(fā)較差,若要促進潛伏芽較快萌發(fā),葉片快速伸長,以高日/夜溫(25~30/20~25℃)為佳,而對其抽梗和后期花芽發(fā)育情形,都是以25/20℃為佳,太低花芽無法生成,太高則容易產生畸形花。報歲蘭的花芽分化較不受溫度影響,但花芽分化后,若遇連續(xù)高溫(30℃),則花芽無法抽梗伸長,需在涼溫20/15℃下,花芽才會迅速伸長。素心蘭則與報歲蘭相反,雖然花芽分化亦不受溫度影響,但高溫(20~30℃)有助于花芽發(fā)育,這便是報歲蘭多在冬末春初開花而素心蘭多在夏季開花的原因。 (三)營養(yǎng)需求 對蕙蘭屬植物而言,巨量元素中以氮肥對其生育的影響較大,磷鉀肥的需求量雖不如氮肥高,但對假球莖的充實和開花,均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在施肥時不可偏廢,且要注意補充微量元素。另施肥量與光度間有交感作用,在10000~20000lux的栽培環(huán)境下,施肥效果不顯著,但若在較低光度下(10000lux以下),施肥可以彌補低光逆境對營養(yǎng)生長的影響。目前市面上已有多種肥料商品可供業(yè)者選擇,若以施肥的效果來看,化學性速效液體肥料施用后可很快被植株吸收,是肥效較快的追肥,而緩效性的粒狀化學肥料,肥效長達1~2個月,使用方便省工,但進口單價較高,栽培成本會略為增高,近年來還有多種有機質粒狀肥料,可供業(yè)者選用,使用時有二點要加以注意:1.肥料需充分 [詳情]
猴頭是一種著名的食用菌,味道鮮美,歷來作為高級席宴上的四大名菜之一,不但營養(yǎng)豐富,而且藥效特別顯著深受群眾歡迎。 一、生活特性 猴頭是一種木材腐生菌,它和其它高等菌一樣,都吸收生物中的碳源、氮源、礦物質、生長素等幾種營養(yǎng)成份,除此而外,需要外界條件的的溫度、濕度、光照、空氣、酸堿度等條件。 1、營養(yǎng):猴頭生長需要碳等有纖維素、半纖維素、淀粉、蔗糖等。氮源主要有蛋白質源有機態(tài)氨、但也能用尿素、鹽氨、硝酸鹽作為氮源。猴頭也需要鈣、鎂、鐵、鋅、鉬等微量跡物營養(yǎng)和維生素等物質。這些營養(yǎng)元素一般采用的培養(yǎng)料如木屑、米糠、甘蔗渣、玉米芯、淀粉等都含有營養(yǎng)物質。 2、溫度:猴頭是一種中低溫性菌類,菌絲的適宜生長溫度為22~28℃,較適宜25℃左右,超過35℃低于6℃,生長基本停止,子實體較適宜18~22℃,若低于4℃或高于25℃子實體完全停止生長。 3、濕度:猴頭菇生長需要的濕度為兩個方面,菌絲生長需要的培養(yǎng)基物含水量為55~65%之間,子實體生長需要的空氣相對濕度65~90%,低于75%子實體表面干萎、發(fā)黃、生長緩慢或停止生長。 4、光照:猴頭菌絲生長階段一般不需要光線,子實體必須有光才能形成,但只要微亮的光或散射光照能滿足它的生長。 5、空氣:猴頭是一種好氣性的真菌,但子實體和菌絲體對空氣的要求有所不同,菌絲體在二氧化碳較高的條件下,對仍然照常生長,子實體生長階段中,如空氣不流通,生長緩慢或成畸形,甚至死亡。 6、酸堿度:猴頭生長適宜的酸堿度微酸,PH4.5~6.5較適宜生長,PH7.5以上和以下影響菌絲生長和子實體的形成。 二、栽培技術 猴頭有兩種栽培方法,一種是采用瓶子栽培,另一種是采用塑料袋栽培。 一、猴頭瓶栽技術 A、原料配制: 木屑78% 麥麩20% 蔗糖1% 碳酸鈣1% B、 甘蔗渣79% 米糠20% 石膏1% C、 玉米芯70% 麥麩25% 石膏2% 過磷酸鈣3% 以上三種配方含水量以55~65%為宜,拌勻后裝入瓶中,要求不松不緊,壓平培養(yǎng)基表面,洗去瓶壁內外沾染的培養(yǎng)基,塞上棉塞,進行高溫滅菌。 滅菌方法:土法滅菌從水沸起繼續(xù)蒸7~8小時。高溫滅菌,在1.5公斤/厘米的壓力下維持2小時,冷卻后接種。 接種方法:將滅菌后瓶子放入接種箱,用福爾馬林和高錳酸鉀混合氣體消毒,半小時后可接種,接種時將猴頭原種瓶打開,用鐵鏟挖指頭大一塊,放入培養(yǎng)基上,塞上棉塞,每瓶原種可接100~120瓶,接完后放在22~28℃條件下恒溫培養(yǎng),在培養(yǎng)過程中,隨時觀察雜菌污染,若發(fā)現(xiàn)異�,F(xiàn)象,及時淘汰。 經15天左右的培養(yǎng),菌絲已生長整個培養(yǎng)基的二分之一時,表面就會逐漸形成子實體,子實體長到棉塞的時侯,應及時拔掉棉塞,進行子實體階段培養(yǎng)。 培養(yǎng)子實體階段,需要的溫度偏低一些,保持18~22℃為宜,空氣相對濕度90~95%,十天左右即可采收,猴頭成熟時,子實體大、刺長、色帶黃。采法是用鋒利的小刀在瓶底下部將子實體切下,留下根部以利再生。子實體采收后,如不立即食用,則應剖開,曬干或泡于濃鹽中送往罐頭廠加工,總之盡早殺死猴頭,防止熟后消耗。 二、塑料袋栽: 配方1、棉籽殼95%,過磷酸鈣2%,石膏2%。 2、鋸木78%,麥麩20%,白糖1%,石膏1%。 3、玉米芯75%,麥麩23%,石膏2%。 4、稻草粉50%,麥草粉50%。 5、農作物桿混合粉98%,石膏2%。 以上配方,任其選用一種配方,將原料充分拌勻后,加入清水,使培養(yǎng)料含水量達60%時裝袋。 塑料袋選擇: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薄膜都行,塑料袋厚度一般3~6絲,直徑22cm為宜,剪成長45cm長的袋子,將拌好的料裝入袋中,要求不松不緊,裝好后袋子兩頭套上硬質塑料項圈(項圈直徑4~5cm,高1.5~2cm為宜),再將塑料薄膜翻出來,用牛皮紙封口,外用橡筋將皮紙緊纏在項圈上,即進行高溫滅菌。 滅菌方法:一般采用土法來滅菌,從沸水上大氣起保持4~6小時即可,待冷卻后接種。 塑料袋栽培猴頭菇,接種可在接種箱或接種室內進行,在室外接種也可以,但必須在低溫季節(jié)才行,否則雜菌感染嚴重,每瓶菌種可30~50袋,一般在塑料袋兩頭放上菌種,再按原來的方法扎上即可。 接種后的塑料袋可重起來,根據自然氣溫高低可重3~6層,但必須隨時檢查中間是否產生高溫,除外界自然溫度外,菌絲在生長過程中本身產生一定熱量,總之一定控制溫度在22~28℃,生長條件下,一般在正常情況下,接種后菌絲從兩頭向中間長,30天左右可長滿,然后再從平地堆高5尺或上架進行出菇管理,中間應留人行道約1米,便于管理采收。 為了使出菇快、產量較高,一般在菌絲長滿后,開始上架時,一使去掉塑料袋口子兩頭的牛皮紙,加強空氣流通和溫濕度的管理,特別是溫度很重要,子實體生長階段一定保持10~18℃之間,并在通氣的同時,要求有一定的散射光線,促使子實體形成,若發(fā)現(xiàn)菇蕾時,應立即增加濕度管理。 三、管 理: 從播種后,一般40天左右就可出現(xiàn)小猴頭菇,若發(fā)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增加空氣濕度,猴頭菇生產需要的空氣相對溫度85~95%,但根據子實體大小多小以及氣溫干濕而定,猴頭菇越多越大,需要的氧氣和水份越多,一般每天灑1~2次水,陰天和雨天不需要噴水。 猴頭菇生長是一批一批的,每批采收后,將床料面死菇清理干凈,停止5~7天噴水,讓菌絲恢復一段時間,再進行噴水,即長出第二批平菇,一般種一批可采4~5批平菇。 四、采 收: 猴頭菇成熟后,要及時采收,成熟標準是菌刺充分展伸,即可采收,采收過早會影響產量,采收過遲猴頭菇變黃萎縮,也會減輕體重,采收方法:用手捏住菌柄,稍為一扭就會采下猴頭菇。為了不傷害培養(yǎng)料,較好用小刀從猴頭菇腳根割下,然后再挖去料中的腳根。采收后可立即鮮銷或鹽漬出售,也可曬干。 (記者 不詳) [詳情]
早熟品種從7月下旬開始現(xiàn)蕾。目前,在沒有下雨的產區(qū),已見花蕾,但在雨水較多的產區(qū),還不見花蕾。早鐘6號具有日本早熟枇杷的特性,在7月下旬開始現(xiàn)蕾,如果遇上下雨,會再抽一次秋梢,推遲至8月下旬或9月開始現(xiàn)蕾,失去了早熟的特性。目前,種植早鐘6號的果園要注意控制果園的濕度,控制枝梢的生長,出現(xiàn)頂芽變尖時,要噴一次控梢靈(每包加水15公斤),壯旺樹還可扎鐵線,爭取在8月抽出花穗。過早抽出的花穗因缺乏養(yǎng)分,一般發(fā)育不良,一邊開花一邊落花結果差,可適當疏去。現(xiàn)蕾后,疏花前,施入適量的復合肥,可延長葉片壽命。枇杷疏花較好在花穗3厘米左右時把頂部花摘除,留基部1-2個花枝,保證花穗粗壯,便于日后套袋。 [詳情]
瓜子黃楊的繁殖方法瓜子黃揚的繁殖可用兩種方法.1,是用有性繁殖,即采用播種的方法.2是采用無性繁殖的方法,即采用扦插(或曰插條)的方法進行繁殖.播種繁殖:瓜子黃揚的播種,一般是在春季進行.可用條播或苗床播兩種方法.根據需要進行選擇播種方法.播種前,首先要對種子進行殺菌消毒處理.可用多菌靈或百菌清稀釋50倍液后,浸種1小時,稍涼即可播種.扦插繁殖:瓜子黃揚的扦插,是該品種繁殖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方法,首先是做插床.插床用土,較好用油沙土或細河沙.并要用敵克松或五碌硝基苯進行殺菌處理,插床要高出地面10-15厘米,并做平整以備用.再就是備插條.插條要求長10-15厘米,頂端要留有一片完整的葉片,其余全部剪掉,基部要剪成馬蹄型,可邊剪邊插.如果是在大棚內做的插床,要用遮陰網遮去50%的光照,用干插法即可,間距15毫米.行距20毫米,插完后,立即用噴壺噴一遍透水,兩小時后,再用一袋"植物金水"兌10公斤清水的比例液噴灌一遍.并每隔兩天噴灌一遍,連噴五遍,保持插床濕潤,一般一個半月即可生根.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