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為杜鵑花科杜鵑花屬常綠或落葉小灌木,具有品種多、開花早、花色豐富、花期長等特點。近幾年,由于扦插繁殖技術的發(fā)展,我國杜鵑花產(chǎn)量有了提高。但是,名貴品種因母本少、繁殖系數(shù)低,仍不能滿足社會需要。而組織培養(yǎng)正是實現(xiàn)杜鵑花工廠化育苗的有效措施。下面將其簡單介紹如下:一、杜鵑花組培的基本技術環(huán)節(jié)杜鵑花組織培養(yǎng),通常使用的外植體為莖尖、莖節(jié)和花蕾等。因花蕾的分化較為困難,周期長;莖尖的取材受到一定限制,故國內(nèi)多采用莖節(jié)為初代培養(yǎng)的外植體。殺菌處理時,殺菌能力較強的升汞(氯化汞)易造成外植體材料的褐變死亡,不宜使用。試驗表明,采用飽和的次氯酸鈣液上清液或5%的次氯酸鈉液作為滅菌劑,效果較好,處理時間為15至20分鐘。為加強滅菌效果,還可加入1%的克菌丹或0.1%的吐溫-20(山梨糖醇)配合使用。材料滅菌前的預處理,通常采用70%酒精浸泡,不超過30秒。此外,用中性洗滌劑進行材料的預處理,亦可有效降低其滅菌后的污染率。外植材料滅菌流程為:洗衣粉液浸泡20分鐘?流水沖洗至清?70%酒精浸泡30秒?滅菌水沖洗1分鐘?5%次氯酸鈉浸泡15分鐘?滅菌水漂洗3次,每次1分鐘。如此,可將外植體污染率降低到15%以下。杜鵑花組培所用培養(yǎng)基,為Andeson改良MS培養(yǎng)基:將MS培養(yǎng)基中的硝酸銨和硝酸鉀用量分別減至1/4,取消了碘化鉀成分,鐵鹽的用量增加一倍。因杜鵑花科植物原產(chǎn)于高山酸性土壤,培養(yǎng)基的pH值宜為5.0至5.4。培養(yǎng)室溫度25℃,光照強度3000勒克斯,光照時間12至14小時。杜鵑花在誘芽培養(yǎng)中使用的激素較一般植物有異,需要活性較強的細胞激動素類物質(zhì),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試驗表明,使用ZT的誘芽效應較為顯著;添加KT的處理幾乎無叢芽或側(cè)芽發(fā)生,僅是原莖尖的伸長;而選用6-BA處理,則導致培養(yǎng)材料的褐變加劇,效果反不如對照。此外,在其后的增殖培養(yǎng)中,杜鵑花對細胞激動素種類的要求,仍以添加ZT為好。國外在杜鵑花的組培中多使用2ip作為外源細胞激動素,效果較ZT好。但從經(jīng)濟的角度考慮,仍推薦使用ZT。二、杜鵑花的初代和繼代增殖培養(yǎng)杜鵑花初代誘芽培養(yǎng),NAA濃度不得超過0.1mg/L,ZT用量的增大對誘芽效應有明顯促進作用。但提高ZT濃度時,NAA濃度不宜同步增加,ZT/NAA值較大為好。從經(jīng)濟培養(yǎng)的意義出發(fā),初代培養(yǎng)的激素配比以ZT5+NAA0.01(mg/L)為宜, 培養(yǎng)1個月左右時,誘芽率即可達100%,誘芽系數(shù)6.5。杜鵑花繼代增殖培養(yǎng),對細胞激動素要求比初代培養(yǎng)有所下降。雖然增殖效應仍隨ZT用量的增加而上升,但已不如初代培養(yǎng)時那么明顯。此外,用于增殖培養(yǎng)的材料性質(zhì)不同,其增殖效應也不盡相同,品種間亦存在顯著的差異性。供試品種中,‘小桃紅’以采用叢芽為增殖培養(yǎng)體時的增殖系數(shù)較高(7.6);而‘花春雨’則反之,以取用芽條時的反應為佳(7.5)。杜鵑花組織培養(yǎng),從接種到誘芽產(chǎn)生,所需的時間明顯長于月季和菊花等,故其繼代增殖培養(yǎng)的周期也較長。試驗中分別以30天和45天為培養(yǎng)周期進行了統(tǒng)計,在各激素水平配比處理中,其增殖芽總數(shù),培養(yǎng)45天要比培養(yǎng)30天的高出50%至80%。所以,杜鵑花組培過程中,過于頻繁地切割、轉(zhuǎn)換培養(yǎng),反達不到快繁的目的。三、試管苗的生根培養(yǎng)及移栽杜鵑花的生根培養(yǎng)雖不十分困難,但對培養(yǎng)基的要求仍與一般植物不同。其一,基本培養(yǎng)中無機鹽大量元素的用量不能減半;其二,蔗糖的用量仍為30g/L,生長素NAA的添加量以1.5至2.0mg/L為好,培養(yǎng)45天時的生根率為60%左右。供生根培養(yǎng)的試管苗,要求高15厘米以上,具7片以上真葉,發(fā)育健壯。生根培養(yǎng)2周后始見發(fā)根,6周時達較高生根率。試驗中曾發(fā)現(xiàn),在增殖培養(yǎng)過程中用KT或6-BA取代ZT時,雖誘芽、增殖效應較差,但芽條發(fā)育較粗壯。因此,在增殖培養(yǎng)達到一定群體數(shù)量后,用KT或6?BA進行繼代培養(yǎng)處理,可使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明顯提高。此外,在生根培養(yǎng)基中添加2g/L的活性炭,可使試管苗個體發(fā)育顯著增強,1個月后生根率可達到90%以上。國外的研究資料表明,某些常規(guī)繁殖(扦插)極難生根的植物,經(jīng)組織培養(yǎng)后獲得的試管苗,生根會容易很多。有些可不經(jīng)生根培養(yǎng)直接移植到生根介質(zhì)中,生根率可達100%,3至4周后即可移入溫室進行盆栽。這種生根介質(zhì)為泥炭土、蛭石、珍珠巖的混合物,pH以4至4.5為宜。生根試管苗的移栽入土,栽培基質(zhì)為1∶1的泥炭生+蛭石混合物。表層要求過篩,以利根系附著;下層鋪粗粒,以利基質(zhì)滲水。移栽時用鑷子去掉根部附著的培養(yǎng)基(不可損傷根系)。用鑷尖將基質(zhì)撥一小洞,把根系放入,覆土,輕輕壓實,澆足水。試管苗移栽成活的關鍵是保證一定的溫、濕條件,移栽環(huán)境和試管培養(yǎng)時的條件相差懸殊,常造成移栽苗生長不適或死亡。試管生根苗的移栽雖然在全年均可進行,但在不具備生根室的情況下,仍以春、秋兩季進行較為穩(wěn)妥方便。四、組培技術在杜鵑花新品種選育中的應用試驗初期,鑒于杜鵑花外植體滅菌困難,可供試驗的接種群體太小,不能滿足正常試驗的進行。為盡快篩選出合適的培養(yǎng)基配方及相應的培養(yǎng)條件,筆者結(jié)合雜交育種,采用雜交種子試管發(fā)芽的方法,再用試管實生苗的上胚軸為外植體進行研究,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筆者發(fā)現(xiàn),杜鵑花的雜種實生苗常規(guī)播種繁殖需3至5年才能開花,而經(jīng)上胚軸培養(yǎng)的雜種實生苗,移栽后第二年即可開花,大大縮短了雜種實生苗的童期,對加快顯花、結(jié)果類植物的育種進程具有重要意義。一般來說,種子的滅菌處理較其他器官或組織容易得多。杜鵑花雜交種子的滅菌處理為:70%酒精表面浸泡1分鐘,滅菌水漂洗后轉(zhuǎn)0.1%升汞液浸泡10分鐘,滅菌水漂洗3次,每次1分鐘以上。滅菌后再剖實取籽、接種培養(yǎng),接種兩周始見發(fā)芽。出苗后取用上胚軸進行誘芽快繁,繁殖系數(shù)較高。成苗后,可取莖尖或莖節(jié)再培養(yǎng),培養(yǎng)條件和方法同前。國內(nèi)組織培養(yǎng)涉及新品種選育的不多,特別是在觀賞園藝植物方面。從發(fā)展的角度看,組培技術要保持較強的生命力,就不該離開新品種的選育。因此,有機地將組培技術與杜鵑花新品種選育結(jié)合起來,對提高綠地植物景觀的建設水平、促進杜鵑花的產(chǎn)業(yè)化發(fā)展,都是十分有益的。 [詳情]
早施基肥。它是防凍增效的關鍵措施之一。因此應特別重視果園基肥的施用并且要早施、深施,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主干涂白。涂白一般在10月下旬進行,涂白劑的配制方法是生石灰10份,硫磺粉1份,食鹽1份,植物油0.1份,清水20份,混均勻后涂刷主干和骨干枝分叉處�! 「采w保溫。對1~3年生的幼樹,在霜降前于樹盤覆蓋1米見方的地膜,然后在地膜上加蓋15~20厘米的草,既可增加土壤溫度又能保持土壤濕度�! 「o培土。在結(jié)凍前于樹體地上部分向地下部分交界處培土,厚度20~30厘米,來年化凍時撤除�! 潴w包裹。大凍到來之前,用稻草繩纏繞主干、主枝或用草捆好樹干,可有效地防止寒流侵襲,來年春解草把時集中燒毀,既防凍又可消滅越冬的病蟲�! 銮肮嗨�。大凍前10天左右,對果園進行一次冬灌,因冬灌可增加土壤溫度,又可保持土壤墑情,使土壤溫度得以穩(wěn)定,既防寒又可做到凍水春用,防止春旱。 熏煙增溫。熏煙宜在冬季較寒冷的夜間采用,燃料以鋸末、碎柴草等,在夜間12時左右點燃,注意控制火勢,以暗火濃煙為宜,一般每畝不少于3~4個燃火點,據(jù)測定熏煙法可提高氣溫3~4攝氏度。 噴萘乙酸。在早春噴灑萘乙酸溶液可延遲開花期,躲過霜凍的危害�! ∏宄龢潴w積雪。下雪后應及時搖抖樹上的積雪,并將積雪堆培于樹的根部,以使土壤增水保溫。 營造防護林。利用防護林改善果園小氣候,減弱風速,抑制干旱,減輕凍害,營造防護林采取喬灌結(jié)合,常綠樹較為理想。 (記者 佚名) [詳情]
別名白果、白果樹、公孫樹、飛蛾葉、鴨腳子。 為銀杏科銀杏屬植物銀杏 Ginkgo biloba L.,以葉和種仁入藥。種子,甘、苦、平、 有毒。潤肺、定喘、澀精、止帶。葉,微苦、平,活血化痛。種子主治支氣管哮喘,慢性氣管炎、肺結(jié)核、尿頻、遺精、白帶;外敷治疥瘡。葉主治冠狀動脈硬性心臟病、心絞痛,血清膽固醇過高癥(銀杏液藥劑),痢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疾,象皮腫。銀杏又可食用(銀杏口服液,銀杏茶),是營養(yǎng)豐富,價值很高的果實。為我國特產(chǎn),已打入國際市場,成為中藥材類出口創(chuàng)匯的拳頭產(chǎn)品�,F(xiàn)在好多城市和公園都把銀杏當做觀賞植物,有關材料報道,種銀杏樹的地方和搞銀杏樹的人,不得心臟病和癌癥,擬菌效果特好。主產(chǎn)廣東、遼寧、江蘇、浙江、陜西、甘肅、四川、貴州、云南等省。 �。ǘ┲参锾匦� 落葉高大喬木,高達30~40米,全株無毛。于直立,樹皮淡灰色,老時黃褐色,縱裂。雌雄異株,雌株的大枝開展,雄株的大枝向上伸;枝有長枝(淡黃褐色)和短枝(灰色)之分。葉具長柄,簇生于短枝頂端或螺旋狀散生于長枝上,葉片扇形,上緣淺波狀,有時中央淺裂或深裂,具多數(shù)2叉狀并列的細脈。4~5月間開花,花單性異株,稀同株;球花生于短枝葉腋或苑腋;雄球花為茅荑花序狀,雌球花具長梗,梗端2叉(稀不分叉或3~5叉)。種子核果狀,近球形或橢圓形;外種皮肉質(zhì),被白粉,熟時淡黃色或橙黃色,狀如小杏,有臭氣;中種皮骨質(zhì),白色,具2~3棱;內(nèi)種皮膜質(zhì);胚乳豐富,子葉2枚。 (三)生長特性 性喜溫暖濕潤氣候,向陽、肥沃的沙質(zhì)壤土,比較耐寒和耐旱。 (四)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 銀杏屬深根性植物,生長年限很長,人工栽植,地勢、地形、土質(zhì)、氣候都要為其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選擇地勢高燥,日照時間長,陽光充足,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壤土、黃松土、沙質(zhì)壤上。其中酸性和中性壤土生長茂盛,長勢好,提前成林,銀杏雌雄異株,受粉才能結(jié)果。地選好后,作畦,寬120厘米,高25厘米,龜背形,畦面中間稍高,四邊略低,周圍開好排水溝,旱堵水溝,澇排水,并且還要有水利配套設備。 2.繁殖方法 分株繁殖、扦插繁殖和嫁接繁殖。 �。�1)分株繁殖 2、3月間,從壯齡雌株母樹根蘗苗中分離4~5株高100厘米左右的健壯、多細根苗,移栽定植林地。栽前要整地施基肥,栽植入土深度要適當,不能過深和過淺,移栽后不過分干旱可以不澆水。 �。�2)扦插繁殖 夏季,從結(jié)果的樹上選采當年生的短技,剪成長7-10厘米一段,下切口削成馬耳狀斜面,基部浸水2小時后,扦插在蛭石沙床上,間歇噴霧水,30天左右大部分插穗可以生根。 �。�3)嫁接繁殖 以盛果期健壯枝條為接穗,用劈攔法接在實生苗上。 3.移栽 時間分春秋兩季,春季每1/15公頃栽苗35株,挖穴栽植,穴深50厘米,再把穴底挖松15厘米,把農(nóng)家肥料、有機雜肥和磷肥混合在一起,充分腐熟,和土混合均勻,上面再覆土10厘米,把苗放在穴內(nèi)栽植,栽穩(wěn),踏實,輕輕提苗,使根疏展開,澆定根水,每至1/15公頃要搭配好5%雄株。每公頃施肥300千克。 4.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 剛移栽植的銀杏地可間套種中藥草決明、紫蘇、荊芥、防風、才胡、桔梗、豆類、薯類及矮稈作物,并結(jié)合進行中耕除草追肥。樹冠郁閉前,每年施肥3次。春施催芽肥,初夏雄壯枝肥,冬施保苗肥,適當配合氮磷鉀肥。 施肥方法:每次都是在樹冠下,挖放射狀穴或者環(huán)狀溝,把肥料施入覆土,澆水,從開花時開始,至結(jié)果期,每隔一個月進行一次根外追肥,追0.5%尿素加0.3%的磷酸二氫鉀肥,制成水溶液,在陰天或晚上噴施在枝、葉片上,如果噴后遇到雨天,重新再噴。 (2)人工授粉 銀杏屬于雌雄異株,受粉借助于風和昆蟲來完成。為了提高銀杏的掛果和坐果率,要進行人工授粉,其方法如下:采集雄花枝,掛在未開花前的雌株上,借風和昆蟲傳播授粉,大大提高了結(jié)實率。 �。�3)修剪整枝 為了使植株生長發(fā)育的快,每年剪去根部萌蘗和一些病株、枯枝、細枝、弱枝、重疊枝、傷殘枝,直立性枝條,夏天摘心,瓣芽。使養(yǎng)分集中在多分枝上,促進植物的生長。 5.病蟲害防治 (1)苗木莖莖腐病 土壤帶菌。夏季苗木莖基受傷時,病菌入侵。初始莖基變褐、皺縮,發(fā)展到內(nèi)皮腐爛,葉片失綠。 防治方法:①用廄肥或棉籽餅作基肥,并施足量。②搭棚遮蔭,高溫干旱時,灌水降低土溫。③及時清除病菌。 (2)樟蠶 銀杏樹的主要害蟲。 防治方法:①冬季刮除樹皮,除蟲卵。②6-7月人工摘除蟲蛹。③用敵百蟲或馬拉松1000倍液噴殺剛孵化的幼蟲。 [詳情]
喜歡養(yǎng)杜鵑的人很多,但要養(yǎng)好并不容易。經(jīng)過近10年的研究,我發(fā)現(xiàn)以 淺盆栽培杜鵑較為重要,長勢特好。 我曾用深盆和淺盆做過對比試驗,發(fā)現(xiàn)以淺盆栽培的植株,須根能密布全盆,根系 生長得非常好,植株生長茂盛,病害也少,開花時節(jié)繁花似錦,很有觀賞價值。但用深 盆栽培的植株,須根只分布在盆土上中層,深層基本無根,而且須根和樹勢生長都比淺 盆差,甚至經(jīng)常爛根,病害和黃化病也較多。為什么淺盆的土量比深盆少,反而長得好 呢? 原來,杜鵑花是一種淺根性花卉,沒有主根,只有眾多像頭發(fā)絲一樣的須根團,且 都分布在盆土的上中層。深盆盆土多,澆水后不易干,使盆土長期處于過分潮濕的狀態(tài), 這就會影響根部的呼吸和生長,甚至使根部腐爛、黃化脫葉乃至死亡。若將小苗種于大 盆、深盆中,這種表現(xiàn)則更為嚴重。近年來,我用杜鵑花作為盆景栽培,也以淺盆生長 較好。 那么,淺盆需要淺到什么程度呢? 我認為不是越淺越好。太淺了土量太少,盆土太 容易干,不能保持土壤濕潤,杜鵑花也不會生長良好。淺的程度應依植株大小和品種的 生長勢來決定,這是必須講究的。實踐證明,用扦插繁殖的杜鵑花苗,較好、二年苗小, 生長也較慢, 較好先種在8--12厘米盆徑的小素燒盆中,第三年移植到12--20厘米盆徑 的中盆(較好是素燒國際標準盆)里,第四年才定植到淺盆中。經(jīng)多年試驗,我認為固定 栽培的淺盆,較好是盆深12--14厘米,盆長45--50厘米,寬35--40厘米。當然,栽培盆 的深度和盆徑可根據(jù)實際需要靈活掌握,但淺盆原則應堅持。在這樣深度和盆徑中栽培 的杜鵑花容易種、容易管,培育出的植株大小適度,容易搬動,觀賞價值也較高。 淺盆栽培除應注意杜鵑花一般的栽培技術外,還應特別掌握以下三個重要技術環(huán)節(jié): 每年落花后,一定要進行一次定盆換土。所謂“定盆換土”,就是把植株固定在盆 土,不翻盆(大株杜鵑花翻盆容易死亡),只把盆四周的舊土和老根挖去,再填入新的微 酸性培養(yǎng)土。換土時間較好在即將下雨前,換土后淋雨有利于新根生長。 適時修剪、 整枝,控制植林生長。杜鵑花在定植時,樹齡已達4年,正值生長較旺 盛的時期,淺盆栽培的盆土有限,應適時加以修剪,整枝疏枝,控制生長。以后的生長, 應控制在樹冠比盆徑稍大,而株高不超過70厘米、這樣才能保證杜鵑花正常生長,枝繁 葉茂,繁花似錦。 勤澆水,施稀肥。淺盆栽培因盆土少,容易干燥。特別是夏秋炎熱季節(jié),晴天時必 須在早上或傍晚澆一次透水,每天再加噴2--3次葉面水。杜鵑花的根細密,喜肥但不能 施濃肥,應堅持薄肥勤施,一般5--7天施—次稀肥。生長期以氮肥為主;花芽分化至蕾 期以磷鉀肥為主; 生長發(fā)育期加噴3--4次含微量元素的葉面肥。較好每年加施3--4次2 %濃度的黑礬水肥液,以防止黃化脫葉。 摘自于:2003年1月25日《大眾科技報》 (記者 佚名) [詳情]
東方式插花崇尚自然,講究優(yōu)美的線條和自然的姿態(tài)。其構(gòu)圖布局高低錯落,俯仰呼應,疏密聚散,作品清雅流暢。按植物生長的自然形態(tài),有直立,傾斜和下垂等不同的插花形式。 東方式插花以日本和中國插花為代表,具有東方藝術的特色。東方式插花主張以精取勝,注重線條,追求自然典雅,手法簡練,表現(xiàn)力非常豐富。東方式插花不過分要求花材的種類和數(shù)量的多寡,但十分強調(diào)每種花材的色調(diào)、姿態(tài)和神韻之美。用一種花材構(gòu)圖,也可以達到較好的效果。不同的構(gòu)圖以及與不同花材花器的組合達到的效果則是完全不同的,這也就是藝術插花的表現(xiàn)力。 東方插花體現(xiàn)一種東方人的藝術性格,不過多追求華美的外型,往往通過造型和構(gòu)圖來表達一種意境。在日常插花中沒有刻板的公式可以遵循,然而一些通則可以借鑒,如采用平衡造型來突出沉穩(wěn)。我們希望通過插花來表達自己的意境,就要考慮到各個構(gòu)圖因素,然后按照自己所要求的效果來組織和安排這些因素,復雜的構(gòu)圖可能會顯得凌亂,初學者應多采用簡單的構(gòu)圖。 東方式插花中的花器是整個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ㄆ髋c花材搭配可以更加生動的表現(xiàn)主題。在藝術插花中花器首先應能夠盛水,以保持花材的活力;其次花器在作品的構(gòu)圖和意境的營造上也起著重要的烘托作用。 藝術插花較講究的是作品的意境,而對花材和花器的選擇幾乎沒有限制。插花構(gòu)圖注重立體感和空間感,要留空白,以給人想象的余地。藝術插花通過搭配組合,可以把非常不起眼的材料組織成具有高雅情趣的藝術品。這也是插花的魅力所在。 [詳情]
白花紫露草又名淡竹葉,為鴨趾草科多年生草本,莖匍匐,節(jié)著地生根。多被養(yǎng)花者作為盆栽懸吊觀賞。常見栽培的還有花葉品種,絕上上有白色條紋,生長皆強健,容易栽培。 此草原產(chǎn)南美,性喜溫暖濕潤氣候,適宜生長濕度為15-25℃,畏烈日,宜生于有明亮的散射光處,對土壤要求不高。白花紫露草栽培管理簡單,平時只需保持土壤濕潤和較高的環(huán)境濕度,烈日直射,就能良好生長。干旱則生長受抑制,葉片干枯缺乏生機,過陰則莖易長,斑葉品種則斑紋不明顯。初冬露地栽培的,遇霜即死,但地下根系第二年仍可萌發(fā)。盆栽的應移入室內(nèi),室溫保持在5℃以上,盆土不可太干�! 〈瞬莸姆敝�,只需在生長季剪取新梢扦插,尤其在梅雨季節(jié)進行扦插,更易成活。(記者 中華園林網(wǎng)) [詳情]
咨詢熱線:0571-87153887 郵箱:[email protected] 在線咨詢:
Copyright ©2012-2024 農(nóng)苗網(wǎng)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