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識別和控制茶蚜?
茶蚜又名桔二叉蚜。屬同翅目,蚜科。各地各茶區(qū)都有發(fā)生,在嫩梢芽葉上吸汁為害,茶樹受害嚴重時,嫩梢芽葉萎縮卷曲,生長停止,影響產(chǎn)量,降低品質(zhì),受害芽葉制成的干茶色暗,湯濁且?guī)任�,色、香、味均極低劣,蚜蟲的排泄物“蜜露”污染芽葉,誘致煤病滋生。除茶樹外,還為害油茶、咖啡、可可等。
茶蚜的有翅成蚜長約2毫米,黃褐色,有光澤。觸角各節(jié)基部淡黃色。前翅中脈分兩叉。腹部背側有4對黑斑。有翅若蚜棕褐色,翅芽乳白色。無翅成蚜近卵圓形,稍肥大,棕褐色,體表有細密淡黃色橫列網(wǎng)紋,觸角各節(jié)基部乳白色,端部黑色。無翅若蚜淺棕或淡黃色。
茶蚜在廣東一年發(fā)生30代左右,以無翅蚜越冬,甚至沒有明顯的越冬現(xiàn)象,第二年春茶期,隨著芽葉伸育的同時,茶蚜蟲口迅速上升,至四月中往往會出現(xiàn)一個蟲口高峰,夏季氣溫高,加之臺風頻繁,蟲口顯著低落,到秋涼后,即第五輪茶時,蟲口又回升,再次出現(xiàn)一次蟲口高峰。茶蚜趨嫩為害,多聚集在新梢葉背和嫩莖上刺吸汁液,且以芽下一、二葉蟲口較多,當蟲口密度增長或由于氣候影響,芽梢粗老時,蚜群中便陸續(xù)產(chǎn)生有翅蚜飛遷至新的芽梢上繁殖為害。茶樹的繁殖能力較強,在適宜條件下,5-7天即可完成一代,一頭無翅胎生雌蚜一生可產(chǎn)35-45頭仔蚜。茶蚜的發(fā)生跟氣候、茶葉采摘和天敵有密切關系。采摘茶園開園后,由于經(jīng)常采茶,往往已把茶蚜帶走,同時也惡化了其生存條件,茶蚜的蟲口受到抑制,不會再造成為害。茶蚜的天敵種類很多,如瓢蟲、草蛉、食蚜蠅、蚜小蜂等。春季隨茶蚜蟲口積累,天敵也相應發(fā)生,及至茶蚜蟲口高峰期,天敵數(shù)量驟增,導致蟲口急劇下降,如每頭食蚜蠅幼蟲或瓢蟲成、幼蟲每日均可取食茶蚜80-117頭,因此,只要天敵保護得好,茶園中的茶蚜是無需噴藥的,但當天敵數(shù)量少,茶園中有蚜梢率達10%以上,有蚜葉平均蟲口已達到30頭時,則要考慮采用藥劑防治,對蚜蟲有效的藥劑有生物農(nóng)藥如殺蚜素和化學農(nóng)藥如樂果、辛硫磷、敵敵畏。噴射殺蚜素可用50-100倍液,噴射40%樂果、50%辛硫磷、80%敵敵畏可用2000-3000倍液。
采摘茶園,采用分批多次勤采,有利于提高茶葉品質(zhì),同時也是控制茶蚜發(fā)生的重要措施。
不盲目施藥,以保護天敵,在控制茶蚜發(fā)生上也能起到良好作用,在早春還可在冬作物上收集一些瓢蟲、草蛉,人工助遷到茶園里消滅茶蚜。
怎樣識別于防治茶薊馬?
薊馬,是纓翅目,薊馬科昆蟲,茶園常見的薊馬有10多種,分為兩大類型,一是在嫩梢芽葉為害的如茶黃薊馬、棘皮薊馬;二是開花季節(jié),在花中生活的,如黃胸薊馬、褐帶薊馬、絲帶薊馬等。其中以在嫩梢上生活、為害的茶黃薊馬危害性更大,它發(fā)生普遍而嚴重,特別在幼齡茶園,往往是提早成林的重要阻礙。茶黃薊馬以成蟲、若蟲銼吸為害新梢幼嫩芽葉,致使葉背主脈兩側出現(xiàn)2條或多條紅褐色縱痕(取食痕),嚴重時整片葉變褐,芽葉干縮,影響茶樹生長和茶葉品質(zhì)。新播茶苗,若遇薊馬為害,還往往會枯死或者生長不良,延緩了定型修剪時間。這種蟲除為害茶外,寄主還有葡萄、山茶、草莓、花生等。
茶黃薊馬成蟲全體橙黃色,體長約1毫米,觸角8節(jié),前翅透明,呈淡黃色,翅脈2條。腹部共10節(jié),第2-7節(jié)背板各有一囊狀暗褐色斑紋。卵淡黃色,腎形。若蟲初孵時乳白色,以后逐漸變黃,3齡時出現(xiàn)白色透明的翅芽。
茶黃薊馬在我省一年可以發(fā)生11代,田間世代重疊,無明顯越冬現(xiàn)象,12月和1月仍見有若蟲孵化,但冬期若蟲、成蟲歷期都較長。各蟲態(tài)歷期分別為卵5-8天,若蟲4-5天,蛹3-5天,成蟲壽命4-10天。全年以9-11月發(fā)生較多,危害較重,其次是5-6月。成蟲將卵產(chǎn)在葉背的葉肉內(nèi),若蟲孵化后銼吸汁液,蛹多在茶叢中下部或近土面的枯葉下,羽化后飛回嫩梢。成蟲很活躍,善于爬動和作短距離飛行。一般以幼齡茶園和新茶園蟲口較多,采摘茶園,由于經(jīng)常采葉,已將嫩梢連同在嫩梢上的薊馬采去,春夏茶階段采摘園的薊馬不會造成危害。到第五輪茶時,由于采摘間隔期相應已拖長,此時又值蟲口高峰期,有些茶園會出現(xiàn)多量為害。這個時期也是采摘園的關鍵時期,要確保秋冬茶不受害。
對付這種蟲,如果是幼苗或幼齡不采摘的茶園,在5月份若蟲大量出現(xiàn)時,用40%乙酰甲胺磷1000倍液噴射有很好的效果,也可用50%滅掃利4000倍液或25%喹硫磷1000倍液或25%亞胺硫磷1500倍液。成齡茶園的薊馬在第1-4輪茶時無需專門用藥。秋季,到第5輪茶,當芽葉已萌發(fā)至1芽1葉時,可噴亞胺硫磷1500倍液或滅掃利4000倍液,噴后5-7天可采茶。對付這種蟲有效的天敵目前還不多。
茶園的蓑蛾有哪些?怎樣防治?
蓑蛾,俗名叫布袋蟲、避債蟲。以幼蟲咬食葉片為害。因其一生中,除了雄成蟲有翅能飛外,其它蟲態(tài)都躲在幼蟲自身編織的袋內(nèi),所以也叫布袋蟲。
我省茶園中,袋蛾的種類很多,如茶蓑蛾、大蓑蛾、油桐蓑蛾等,其中以茶蓑蛾、油桐蓑蛾發(fā)生較多。除為害茶樹外,還取食油茶、柑桔等。所有蓑蛾都有吐絲輟合枝葉結成的護囊。成蟲雌雄異形。雄蟲有翅2對;雌蟲無翅。
茶蓑蛾一年發(fā)生二代,一年有三次食葉為害高峰期,即越冬前和越冬后幼蟲有一個食葉高峰期,5月中下旬較好代幼蟲有一個食葉高峰。油桐蓑蛾一年有兩個食葉高峰期。雄蛾羽化出來后,從護囊末端飛出,并以腹部伸入護囊與雌蟲交尾,卵產(chǎn)于護囊中。幼蟲孵化后,迅速爬行或吐絲隨風飄揚分散,到茶樹枝葉上,先吐絲造囊。隨著蟲體的增長,護囊也相應增大。幼蟲取食和活動時,頭胸部伸出囊外,負囊行進。多在清晨、傍晚及陰天為害,晴天中午很少取食,4齡以后能食去全部葉片及嫩梢、枝皮和茶果。茶蓑蛾與油桐蓑蛾的天敵種類較多,主要有寄生蜂、寄生蠅和蟲霉。
防治這兩種蟲可用人工摘除蟲囊的辦法。其次可用殺螟桿菌或青蟲菌每毫升含1億孢子的菌液噴射。第三是掌握幼齡幼蟲盛期及時噴射80%敵敵畏乳劑800-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劑800倍液,噴射采用挑治的辦法,只噴為害中心及其附近的茶樹,無需全面噴射,但噴藥時要充分噴濕蟲囊,以提高藥效。
怎樣識別與防治茶園介殼蟲?
為害茶樹的蚧類多達數(shù)十種。廣東茶園發(fā)生較多的是蛇眼蚧、椰圓蚧、茶梨蚧、角蠟蚧。這些介殼蟲身體外表披了一層自身分泌形成的盾殼或蠟質(zhì)外殼,蟲體較小,固定在枝葉吸汁為害,繁殖力強,能在短期內(nèi)形成密集的群體,滿布于枝干、葉片,茶樹受害后,養(yǎng)分損耗,樹勢衰退,老葉脫落,發(fā)芽減少,對夾葉增加,蟲口多時,枝條逐漸干枯,連干枯死。介殼蟲,寄主很多。這四種介殼蟲,從介殼的形狀便可區(qū)分出來:蛇眼蚧雌蟲介殼圓形,背面隆起,直徑2-3毫米,暗褐色,邊緣淺褐色,2個黃褐色若蟲蛻皮殼偏在一端。椰圓蚧雌蟲介殼圓形,略扁平,直徑1.7-1.8毫米,薄而透明,微帶淡褐色,蛻皮殼淡黃色,位于介殼中央;茶梨蚧雌成蟲介殼長形,后半擴大,淡褐色,蛻皮殼2個,突出于介殼前端,雄介殼白色,有3 條縱脊;角蠟介蠟殼很厚,灰白色,背面中央呈角狀突起,周圍有8 個較小角狀突起。在我省前三種一年發(fā)生三代,角蠟蚧一代都是以受精雌蟲在茶樹枝葉上越冬;次年3-4月開始產(chǎn)卵、孵化。介殼蟲的天敵很多,入瓢蟲、跳小蜂、蚜小蜂,寄生菌等。天敵多時,可有效地控制其為害。外界環(huán)境跟介殼蟲的發(fā)生有密切關系:郁蔽、低洼、偏施氮肥的茶園有利于它的發(fā)生。
對付介殼蟲要堅持以生物防治為主,充分發(fā)揮天敵的作用。有效的辦法是要做好保護天敵的工作,如臺刈,修剪下來的蟲枝,可集中放于離茶園不遠處,待介殼蟲大量孵化時再燒毀,這樣大部分寄生在其上的小蜂能夠羽化飛回茶園幫助消滅介殼蟲;紅點唇瓢蟲在蟲口多時會自相殘殺,這時可將其人工疏散,放到瓢蟲少,介殼蟲多的茶園去;施用農(nóng)藥時要注意選擇農(nóng)藥種類,時期上也要選好,盡量減少天敵傷亡。
其次要加強茶園管理。這方面要做的工作一是不要偏施氮肥,采摘要注意留養(yǎng)。二是及時除草,剪去徒長枝,避免郁閉,低洼茶園要注意排水,局部發(fā)生的茶園,應隨時剪除有蟲枝條,發(fā)生嚴重、樹勢衰退的茶園,宜進行修剪或臺刈,并對留下的茶叢樹樁適時噴施農(nóng)藥,剪下的枯枝、蟲枝都要及時清除出園。
第三,可用藥劑防治。對付介殼蟲,用藥時一定要掌握時機,要選擇卵孵化盛末期至一齡若蟲期進行。因此用藥首先要掌握蟲情,不能盲目用藥,噴藥時要求在較短時間內(nèi)將需要施藥的茶園全部噴灑完畢�?捎玫霓r(nóng)藥有25%亞胺硫磷800倍,50%辛硫磷1000倍,松脂合劑10-15倍。
怎樣識別與防治茶園的刺蛾?
刺蛾的幼蟲通稱癢辣子、毛辣子、青辣,它蠶食葉片,且多具毒刺,觸及人體皮膚引起紅腫疼痛,既影響茶葉產(chǎn)量,又妨礙正常的茶園農(nóng)事操作。廣東各地茶園常見的刺蛾有十多種,中、西部以淡黃刺蛾、麗綠刺蛾發(fā)生較多;粵北、粵東以茶角刺蛾、暗扁刺蛾、白痣刺蛾發(fā)生較多而嚴重。現(xiàn)以茶角刺蛾和淡黃刺蛾為代表介紹如下:茶角刺蛾(又稱茶刺蛾),在省內(nèi)一年發(fā)生三代,以老熟幼蟲結繭在茶蓬根際土下越冬,次年4月化蛹,4月下旬出現(xiàn)成蟲,各代幼蟲分別出現(xiàn)于5、7、9月,分散為害,棲息于葉背,啃食葉片,成蟲趨光性強。
淡黃刺蛾,在華南發(fā)生3-4代,以幼蟲在葉背越冬,田間幼蟲發(fā)生期為3-4月,6-7月,9-10月,11月中旬。一代平均歷期50-60天。成蟲多在晚上羽化、活動、交配、產(chǎn)卵。有強趨光性,一雌一生產(chǎn)卵10-252粒,卵散產(chǎn)于葉背,幼蟲9齡,初孵幼蟲不取食,7齡以后暴食。老熟后爬至茶叢基干或地面枯枝葉間結繭化蛹。
這兩種刺蛾天敵較多,有:病毒、細菌、寄生蜂、寄生蠅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刺蛾的發(fā)生。
刺蛾常用的防治方法有:
1、結合茶園耕管,冬春耕滅蟲,冬季用培土方法可防止成蟲出土。
2、燈光誘殺蛾子。在盛蛾期于晚上7-9時點燈誘殺,能使有蟲株率下降一半以上。
3、生物防治�?蓪⒉《舅老x30-40頭研碎兌水噴施,效果很好。也可用青蟲菌每毫升含0.5億孢子菌液噴施。
4、化學防治。掌握低齡幼蟲盛期噴施90%敵百蟲、50%辛硫磷、80%敵敵畏2000倍液或任選一種菊酯類農(nóng)藥。
(記者 不詳)
上一篇: 防風種植技術 下一篇: 盆景養(yǎng)護五大忌諱
咨詢熱線:0571-87153887 郵箱:[email protected] 在線咨詢:
Copyright ©2012-2024 農(nóng)苗網(wǎng)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