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使無土栽培茉莉花葉綠、花繁而香氣濃溢,在種植與養(yǎng)護中應注意: ①栽培介質與容器選擇。栽培容器宜選擇衛(wèi)生、美觀的塑料大盆為好;栽培介質應以潔凈、通氣、排水性較好,且有一定保暖性的材料,通�?捎谜渲閹r與泥炭的混合物。 ②營養(yǎng)液的施加。種植后,第1次施加營養(yǎng)液時,應將栽培介質全部澆透,之后視生長情況定期定量給予補液。開花期要增加補液次數(shù)與增施含磷的營養(yǎng)液。越冬休眠期要減少補液次數(shù)。 ③防雨措施。在雨天,為了避免雨水對補液中養(yǎng)分的沖失,應有遮雨設施或搬至室內(nèi)。 ④溫度、光照、水分、修剪等方面內(nèi)容,參見盆栽茉莉花的有關內(nèi)容。 (記者 中華園林網(wǎng)) [詳情]
落羽杉為杉科落羽杉屬高大喬木,樹干圓滿通直,樹高可達25至50米。它是古老的“孑遺植物”,耐低溫、耐鹽堿、耐水淹、耐干旱瘠薄、抗風、抗污染、抗病蟲害。酸性土到鹽堿地都可生長。落羽杉原產(chǎn)美洲,我國已成功引種了80多年。其枝葉茂盛,秋季落葉較遲,冠形雄偉秀麗,是優(yōu)美的庭園、道路綠化樹種。在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都可做工業(yè)用樹林和生態(tài)保護林。其種子是鳥雀、松鼠等野生動物喜食的飼料,因此對加強森林公園、維護自然保護區(qū)生物鏈,水土保持,涵養(yǎng)水源等均起到很好的作用。落羽杉的繁殖以播種為主,亦可扦插。首先要進行種子處理。應在12月至次年1月獲得凈種后,立即將種子放在濕沙層里,置于5℃的冷庫或冰箱中;或用濕沙與種子混合(沙和種子的比例約為8:1),裝入塑料袋中,放入地窖或室外背陰處。定期檢查沙是否失水干燥,如干燥(沙色發(fā)白)時應澆水保濕。大約80天后種子可吸足水分。然后在翌年春季3月中、下旬至4月初播種較為理想。當年苗木高可達0.8米—1.0米,地徑可達1.0厘米左右,可供應第二年春季造林及培育大苗的需要。傳統(tǒng)的落羽杉播種育苗,都是將種子直接播入苗圃地的畦上,然后覆土、蓋草。這樣操作弊病很多.例如苗圃土壤潮濕無法筑畦。多濕低溫而引起爛種。也可能受鼠、雀等動物危害,造成出苗不齊,缺壟斷行,浪費大。江蘇省林科院汪企明教授等在1980—1983年研究出把經(jīng)過處理的種子集中密播在小面積沙床上,加蓋塑料膜增溫,保濕,以加速發(fā)芽。待種子發(fā)芽后再移入苗圃地或栽入容器內(nèi)培育成容器苗,從而克服了老方法的弊病,大大提高了種子的發(fā)芽率、利用率,苗木產(chǎn)量和質量亦可大大提高。 [詳情]
【繁殖方法】 用分株繁殖。4~10月間挖掘帶有地下塊莖的植株,剪去地上莖葉,割取根莖4-5厘米一段,帶2—3個莖稈,種植于露地或盆中。分株栽植后置于半陰處養(yǎng)護,待恢復生長后即按常規(guī)管理。原產(chǎn)地也用播種繁殖,采種后需立即播種,播種溫度為25—30℃,插后15—20天發(fā)芽。 【栽培管理】喜高溫多濕環(huán)境,不耐寒,怕霜雪。喜陽光,又耐蔭。生長適溫為22-28℃,冬季溫度不低于5℃。對光照比較敏感,光照不足,葉片則呈黃色,不鮮艷,光線過暗,葉色又會變深,土壤宜肥沃而保濕性好的壤土。 栽培容易,要求土質肥沃而排水良好,栽培土壤可用壤土、泥炭土、腐葉土等量混合,并加入一些河砂和木炭粉。 室內(nèi)盆栽要放在比較明亮的地方,室外栽培,春末夏初可多日照,盛夏宜稍加遮蔭,讓葉片上的花紋更能充分表現(xiàn)出來,如過于陰暗,則葉色不夠鮮艷。 不耐寒,當氣溫下降至1O℃左右時,可將植株用紙包扎好,再套上塑料薄膜口袋,存放在房間內(nèi)即能越冬。地栽一定要植于向陽避風處,能抗輕微霜凍。立冬后可將葉叢剪除,根部用干草覆蓋好,以免遭受霜凍,損壞根部。盆栽只要放置室內(nèi),溫度不過低便能安全越冬。 春分前后植株開始大量萌發(fā)新芽,在長葉之前可施以氮肥為主的液肥,促其萌生更多的新葉。立夏前后改施磷、鉀肥,促其孕蕾開花�;ㄈ~艷山姜是大葉植物,蒸騰量大,在生長期間必須充分澆水。盆栽。生長期每月施肥1次,以磷鉀肥為主,盆土保持濕潤,夏秋季經(jīng)常給葉面噴水, 整形修剪: 室內(nèi)栽培或南方露地栽培花葉艷山姜,分蘗力強,生長迅速。盆栽每隔1~2年換盆l次,剪除葉色暗淡和過高莖葉,重新栽植修整。露地栽培需經(jīng)常疏除過密和剪除折斷莖葉保持株形美觀。栽培3—4年后應重新挖出地下根莖,去除老粗莖,重新栽植更新。 主要病蟲害有葉枯病和褐斑病,葉枯病發(fā)病初期,每隔7~10天噴灑波爾多液1—3次;發(fā)生褐斑�。捎�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防治。 (記者 中華園林網(wǎng)) [詳情]
咨詢熱線:0571-87153887 郵箱:[email protected] 在線咨詢:
Copyright ©2012-2024 農(nóng)苗網(wǎng)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