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常用播種、分株和扦插繁殖。播種,在4-5月進行,播后10-12天發(fā)芽,幼苗期盆土保持稍干燥。分株,春季結(jié)合換盆,將母株旁的蘗枝分開盆栽即行。扦插,常用葉插繁殖,將舌狀葉連帶葉緣角質(zhì)化部分一齊切下,晾干后插于沙床,插壤濕度不宜過大。插后15-20天生根。 栽培:喜溫暖干燥和陽光充足環(huán)境。不耐寒,耐干旱,怕強光,耐半陰。宜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冬季溫度不低于10℃�! 【G星臥牛舌狀葉堅硬,生長較慢。栽培比較簡單,生長期盆土保持稍干燥為好。葉面多噴水,盛夏耐高溫。強光時適當遮陰,否則葉片會變淡紅色。冬季盆土保持有潮氣,室溫10-12℃即可。 病蟲害:有時發(fā)生腐爛病和炭疽病危害,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粉劑1000倍液噴灑。蟲害有介殼蟲、粉虱危害,可用5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噴殺。(記者 佚名) [詳情]
別名:鐵木,鐵梨木 形態(tài)特征與分布 (1)形態(tài)特征常綠大喬木,高達30m,胸徑可在300cm。幼時主干常不明顯,分枝多而下垂,大樹主干通直。小枝纖細柔軟,常為下垂狀。單葉對生,硬革質(zhì),披針形。長7~13cm,寬1.5~3cm,先端漸尖,基部窄楔形,全緣,兩面禿凈,老葉深綠色,常有透明斑點,幼葉質(zhì)脆,淺紅色至鮮紅色,葉脈多數(shù),頗纖細,葉柄長約1cm�;▋尚�,大型,單生于枝頂或葉腋,花冠徑約12cm,白色,有芳香,萼片4,圓形,宿存,花瓣4,倒卵形,覆瓦狀排列,雄蕊極多數(shù),花藥縱裂,子房2室,每室有胚珠2粒,花柱線形,較長,柱頭盾狀。果皮堅硬,介于木質(zhì)與肉質(zhì)之間,核果狀蒴果,扁圓球形或卵狀球形,先端漸尖,下部為干枯的花被所包裹,長2.6~3.5cm,徑1.5~2.5cm,表面深褐色,具槽紋和縱狀皺紋,成熟時初不裂,1~2個月后,頂端成2~4瓣裂,每果有種子1~5粒。種子三棱狀橢圓形,半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棕色,背部凸起,腹部或兩側(cè)平坦,種皮堅硬光滑,長1.9~2.9cm,寬1.5~2.3cm,厚0.75~1.6cm,種仁富含油脂。 (2)分布鐵力木為漸危種,零星分布于我國云南,廣東和廣西,印度,緬甸,越南等亞州熱帶國家也有分布。在廣西零星分布于桂南,桂東南等北熱帶和南亞熱帶的部分地區(qū)。 生物學特征與適生生境 典型熱帶季風氣候有利于鐵力木的生長,自然分布區(qū)年平均氣溫大于19度C,≥10度C積溫7000度C以上,較冷月平均氣溫11.6度C以上,極端較低氣溫一般為0度C左右,特寒年份,分布北緣可達-2度C,年降水量1200mm以上。 喜酸性,弱酸性的赤紅壤或磚紅壤,多生長在平緩的低山丘陵地上,排水不良的低洼地未見生長。喜光,但幼齡期需適當蔭蔽和較濕溫潤的環(huán)境。天然更新好,在林下蔭蔽無雜灌的地方,鐵力木種子能萌芽長成幼苗。幼齡生長緩慢,天然更新的5年生幼樹,高1~1.5cm。5年后生長加快,樹高年平均生長在0.6m,胸徑年平均生長量在0.6cm左右。7~8年即可開花結(jié)實。鐵力木天然更新能力強,采用擇伐經(jīng)營,保留適當母樹,可天然更新。在廣西南寧6~7月開花,10~11月果熟。 鐵力木栽培技術(shù) (1)鐵力木苗種植:喜高溫多濕氣候,僅能在我國北回歸線以南地區(qū)種植。造林前全面清理林地,挖50cm×50cm×30cm種植穴,早春擇雨天定植,容器苗種植時需除去容器袋,裸根苗需剪除2/3枝葉,漿根后種植。 (2)撫育管理定植后3年內(nèi),每年撫育2次,包括鏟草、擴穴和施肥。撫育重點在造林當年第1次,應鏟除五節(jié)芒等惡性雜草根蔸。幼齡需側(cè)方遮蔭,6~7月不宜進行撫育管理。 鐵力木為鄉(xiāng)土闊葉樹種,作為珍貴用材林經(jīng)營尚在試驗階段,在廣西憑祥等地己作為園林綠化樹種推廣種植,目前尚未發(fā)現(xiàn)嚴重病蟲危害。 鐵力木用途發(fā)展前景 鐵力木是我國熱帶地區(qū)著名的硬材、珍貴材樹種,木材主要用于造船、高檔家具等。我國古代用鐵力木作船槳。據(jù)記載,明嘉年間,陳侃等奉旨出使琉球,以2500兩白銀造一官船,“唯舊制以鐵黎木為柁桿,取其堅固厚重,今以輕價索之而難于得,易以他木,予等必欲倍價以購,后果得之,財因當惜,柁乃一船司令,其輕重有小難辨者”。此官深信惟鐵力木舵方可保證船只遠航之安全,非鐵力木而不愿用為舵槳。除造船,家具外,鐵力木木材還特種雕刻、搞沖擊器具、珍貴鑲嵌和高級樂器的優(yōu)質(zhì)用材,鐵力木結(jié)實量大,產(chǎn)果期長,含油率高,是優(yōu)良木本油料樹種,鐵力木四季常青,老葉濃綠,幼葉鮮紅,樹冠優(yōu)美呈塔狀,也是優(yōu)良園林綠化樹種。 [詳情]
由于去年十一前后小麥播種期遇到強降雨,造成麥農(nóng)寒露節(jié)氣過后才播種,形成晚麥;再加上當時的降雨也推遲了正常時間播種的小麥生長,也形成晚麥。使得本市去年播種的110萬畝小麥中有一半兒以上是晚麥,晚麥的生育特點同普通小麥不同,所以早春管理技術(shù)也不一樣. 晚麥一般指寒露節(jié)以后播種的小麥。其生育特點不同于適期播種的小麥,主要表現(xiàn)為:越冬苗齡��;分蘗少;次生根少;地中莖短。晚麥的根群建造期主要在返青期。生產(chǎn)上造成晚麥減產(chǎn)的主要原因:一是畝穗數(shù)不足;二是磷肥不足,出現(xiàn)小老苗;三是早春管理上采取晚播早管的作法,早澆水、多澆水、多施肥。由于返青期水分過多,往往造成地寒、土板、返堿,不利根系發(fā)育,推遲了小麥生育,導致抽穗晚,后期遇高溫逼熟粒重低。因此,晚麥的早春管理主要是圍繞提高地溫,保墑通氣,促苗早發(fā)采取措施。 1.進行土壤除劃。澆水后或雨后進行除劃,保蓄土壤水分。這是早春小麥節(jié)水抗旱的主要管理措施�! �2.頂凌追施化肥,特別是磷肥。由于早春氣溫低,土壤供磷能力弱,同時,小麥根群小,吸磷能力又弱,所以晚麥早春對磷的反應較為敏感,如果磷肥不足,易形成小老苗,造成晚麥減產(chǎn)。一般晚麥畝產(chǎn)400公斤以上,全生育期氮磷鉀肥的用量以每畝施尿素35公斤,磷酸二銨25公斤,硫酸鉀15公斤較為適宜。并以總氮量的60%和全部的磷肥、鉀肥做底肥施用。對于底肥不足的麥田可在早春地化通前,利用開溝施肥方法進行頂凌追肥,將不足部分補上�! �3.推遲春季施肥澆水的時間。對于底墑足且冬前適時冬灌的麥田,晚麥適宜澆水時間可掌握,以新蘗(潛伏蘗)露地,新根長出1.5厘米左右、穗分化進入二棱期為標準,大體時間在4月上旬中期,結(jié)合澆水再追施總氮肥量的40%。如果土壤墑情不足,可根據(jù)麥苗長勢情況,適當早管。 4.防倒和除草。由于晚麥的播量相對較大,早春根群小,如果管理不好,極易方生倒伏,所以起身至拔節(jié)期要注意防止倒伏和除草。 (記者 佚名) [詳情]
咨詢熱線:0571-87153887 郵箱:[email protected] 在線咨詢:
Copyright ©2012-2025 農(nóng)苗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