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麥 【形態(tài)和特性】 外部形態(tài)介于雙親之間,兩偏于小麥。須根系和分蘗節(jié)較小麥發(fā)達,貯藏營養(yǎng)物質多,分化健壯新器官的潛力也比小麥強;各節(jié)長度和直徑一般大于小麥。葉片較小麥長而厚,葉色較深,被茸毛,葉鞘有蠟粉層。麥穗比小麥大,小花數(shù)多,每一小穗有3~7朵小花,一般基部2朵小花結實,芒較小麥長。穎果較小麥大,紅色或白色,角質或半角質(見圖)。果皮和種皮較厚,因而休眠期長于小麥,一般遇雨不易在穗上發(fā)芽,且對胚和胚乳有較強的保護作用。耐寒性較強,在海拔2400米的西南高寒地區(qū)能安全越冬。耐瘠、耐旱、耐干熱風和耐蔭力強,在氣候條件多變、水肥條件較差的高寒地區(qū),能顯示其穩(wěn)產(chǎn)優(yōu)勢,產(chǎn)量較高于小麥�?共⌒砸草^小麥強,中國70年代育成的小黑麥2號、3號、73號等對白粉病都是免疫的。但因植株高,在肥、水條件好的平原地區(qū)易倒伏;另外還存在成熟晚和難脫粒的缺點. 【栽培技術】 中國八倍體小黑麥栽培地區(qū)現(xiàn)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高寒瘠薄山區(qū)。自然條件較復雜:海拔自800~3000米不等,年平均氣溫2~14℃以上,年降雨量和無霜期長短不一,耕作栽培技術也不相同.8月底至10月初播種,7月成熟,全生育期270~320天。一年二熟制地區(qū)可連作或與玉米、馬鈴薯等套作,與綠肥作物等間作。對土壤要求不嚴,以土層深厚、肥沃的為宜。因根系發(fā)達,適當加深耕作層對提高產(chǎn)量有重要作用。因生育期長、分蘗力強,在瘠薄山區(qū)施足基肥常是豐產(chǎn)的關鍵。為防止倒伏,須合理密植和在拔節(jié)期間合理運用肥水,防止徒長。收獲后脫粒不易,須用機械脫粒。
2019-03-10 電議檸條 【檸條的形態(tài)及特性】 檸條為豆科錦雞兒屬落葉大灌木飼用植物,根系極為發(fā)達,主根入土深,株高為40-70厘米,較高可達2米左右。老枝黃灰色或灰綠色,幼枝被柔毛。羽狀復葉有3-8對小葉;托葉在長枝者硬化成長刺,長4-7毫米,宿存;葉軸長1-5厘米,密被白色長柔毛, 脫落;小葉橢圓形或倒卵狀圓形,長3-10毫米,寬4-6毫米,先端圓或銳尖,很少截形,有短刺尖,基部寬楔形,兩面密被長柔毛。花梗長10-16毫米,關節(jié)在中部以上,很少在中下部;花萼管狀鐘形,長7-12毫米,寬5-6毫米,密被短柔毛,萼齒三角狀;花冠黃色,長20-25毫米,旗瓣寬卵形或近圓形,瓣柄為瓣片的1/4-1/3,翼瓣長圓形,先端稍尖,瓣柄與瓣片近等長,耳不明顯;子房無毛。莢果披針形或長圓形狀披針形,扁,長205-305厘米,寬5-6毫米,先端短漸尖。檸條葉簇生或互生,偶數(shù)羽狀復葉。葉軸、托葉脫落或宿存而硬化成針刺。花單生,蝶形花冠,黃色,少有帶紅色。莢果橢圓形或腎形,膨脹或扁干,頂端尖。種子橢圓形或球形。樹皮黃灰色、黃綠色或黃白色;種子紅色�;ㄆ�5~6月。果期7月。 【檸條的利用價值】 檸條是良好的飼用植物,它枝葉繁茂,枝梢和葉片可作飼草,種子經(jīng)加工后可作精飼料。檸條枝葉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含粗蛋白質22.9%、粗脂肪4.9%、粗纖維27.8%;種子中含粗蛋白質27.4%、粗脂肪12.8%、無氮浸出物31.6%。檸條一年四季均可放牧利用,尤其在冬春枯草季節(jié)和遇特大干旱或大雪即“黑白災”,檸條更是一種主要的飼草飼料,稱為“救命草”。生長五年以上的檸條草場,其可食的枝葉部分折合成干草為200公斤/畝。放牧利用是利用檸條的主要方式。駱駝四季均喜食;羊在春季采食嫩枝葉,夏秋僅采食花,霜后喜食嫩枝;馬、牛采食少。檸條是水土保持、防風固沙的優(yōu)良樹種。其根系發(fā)達,枝葉繁茂,因而能減輕雨水對地面的沖刷,減少地表徑流和淤積肥土,具有保持水土和涵養(yǎng)水源的作用。它不僅能固定原土,而且能積累刮來的肥土。流動沙地種植檸條后會形成半固定、固定灌叢沙堆。 檸條是治理水土流失和退化沙化草場的先鋒植物。用檸條與其它牧草結合,建立灌叢草場是生態(tài)綜合治理和畜牧業(yè)基礎建設的重要措施之一。檸條的用途和作用在這首民謠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即“檸條是個寶,既是林又是草,防風固沙保耕地,放牧燒柴做肥料,還是牲口救命草。” 【檸條的栽培技術】 檸條有直播造林和植苗造林兩種。降水較好的地區(qū)多采用直播造林,過于干旱的地區(qū)采用植苗造林
2019-03-10 電議建設豌豆【建設豌豆的物理特性】 1、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羽狀復葉,小葉卵形,花白色或淡紫紅色,結莢果,種子略作球形。嫩莢和種子供食用。 2、這種植物的莢果和種子。 豌豆種子的形狀因品種不同而有所不同,大多為圓球形,還有橢圓、扁圓、凹圓、皺縮等形狀。顏色有黃白、綠、紅、玫瑰、褐、黑等顏色。豌豆可按株形分為軟莢、谷實、矮生豌豆3個變種,或按豆莢殼內(nèi)層革質膜的有無和厚薄分為軟莢和硬莢豌豆,也可按花色分為白色和紫(紅)色豌豆。 豌豆既可作蔬菜炒食,子實成熟后又可磨成豌豆面粉食用。因豌豆豆粒圓潤鮮綠,十分好看,也常被用來作為配菜,以增加菜肴的色彩,促進食欲。荷蘭豆就是豆莢用豌豆,炒食后顏色翠綠,清脆利口。豆苗是豌豆萌發(fā)出2~4個子葉的幼苗,鮮嫩清香,較適宜做湯。它們的營養(yǎng)價值與豌豆大致相同。豌豆屬豆科植物,起源亞洲西部、地中海地區(qū)和埃寒俄比亞、小亞細亞西部,因其適應性很強,在全世界的地理分布很廣。豌豆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栽培歷史,現(xiàn)在各地均有栽培,主要產(chǎn)區(qū)有四川、河南、湖北、江蘇、青海等十多個省區(qū)。 豌豆喜冷凍濕潤氣候,耐寒,不耐熱,幼苗能耐5℃低溫,生長期適溫12-16℃,結莢期適溫15-20℃超過25℃受精率低、結莢少、產(chǎn)量低。豌豆是長日照植物。多數(shù)品種的生育期在北方表現(xiàn)比南方短。南方品種北移提早開花結莢、這與北方春播縮短了在南方越冬的幼苗期,故在北方,豌豆的生育期,早熟種65-75天,中熟種75-100天,晚熟種100-185天。豌豆對土壤要求雖不嚴,在排水良好的沙壤上或新墾地均可栽植,但以疏松含有機質較高的中性(pH 6.0-7.0)土壤為宜,有利出苗和根瘤菌的發(fā)育,土壤酸度低于pH 5.5時易發(fā)生病害和降低結莢率,應加施石灰改良。豌豆根系深,稍耐旱而不耐濕,播種或幼苗排水不良易爛根,花期干旱授精不良,容易形成空莢或秕莢�!驹耘嗉夹g】 ①整地作畦食莢豌豆對土壤條件要求不高,但不能與豆類連作。由于其根系發(fā)育早而快,而且要保證根瘤菌的活動,所以整地時要求精細并適當追肥。667平方米可施腐熟廄肥1500kg,過磷酸鈣15~25kg,為使根瘤菌發(fā)育好,必要時可用草木灰或石灰調(diào)節(jié)土壤pH值,整細耙平后作成高畦,也可利用前茬棉花畦。②播種應選粒大、整齊、健壯和無病蟲害的種子播種,播前如果能進行根瘤菌接種,則更有利于增產(chǎn)。方法是在豌豆采種前,選無病、根瘤多的桓株根系,洗凈后置于30℃以下的溫室內(nèi)風干,然后捻碎裝袋存于干燥處,在播種前將瘤菌用水浸濕,每667平方米用25~30g與種子拌和均勻后播種。每667平方米的播種量:矮生種4~5kg,蔓生種2~3kg。播種方法:矮生種行距45cm,株距15~20cm,每穴2~3粒;蔓生種窄畦點播2行,行距45~60cm,株距25。30cm,每穴播種2~3粒。開溝或打頂后先澆透水再播種,播后蓋土,厚度3。4cm。食英豌豆在0~5℃和長日照條件下通過階段發(fā)育,開花結英。因此在秋季栽培中,播種前對種子進行低溫處理,可促進花芽分化,降低花序著生節(jié)位,提早開花,增加產(chǎn)量。方法是播種前先行浸種,用水量為種子容積的一半,每2小時上下翻動攪和1次,使種子充分濕潤至種皮發(fā)漲后取出;然后每隔2小時用井水澆淋1次,約經(jīng)20小時,種子即開始萌動露出萌芽,再用紗布保濕將其放置在0~5℃低溫下處理10余天,便可取出播種。播種后出苗前要嚴防鼠害,出苗后要防治地下害蟲以及蝸牛危害豌豆苗,播種蓋土后可撒一層草木灰或用辛硫磷防治。
2019-03-10 電議【 一、種植技術】 1、選地:選擇土層深厚、土壤疏松、不易積水的地塊。耕地輪作,前茬要求為禾本科類作物或根菜類作物,前茬禁忌豆科作物連作。2、整地:前茬作物收獲后,深耕25厘米~30厘米,及時平整地面,清除雜草,耙耱鎮(zhèn)壓,保墑蓄水。3、底肥:每畝施尿素5公斤~10公斤,過磷酸鈣30公斤~40公斤,用作基肥。 4、品種選擇:以隴東紫花苜蓿品種為主,其次可選擇抗旱、抗寒、高產(chǎn)的其它苜蓿品種。 5、種子處理:播前將種子清選涼曬2~3天,然后進行包衣或根瘤菌接種處理。根瘤菌接種時,每公斤根瘤菌拌10公斤種子。 6.播種:北方播期應在4月~8月,南方許多地方四季都可以種植,土壤較低溫度5℃以上,土壤含水量一般18%~23%為宜。 播量每畝0.5公斤~1公斤,撒播種加20﹪播量。播種深度視土壤墑情而定,一般3厘米~5厘米,土壤水分條件較好宜淺,水分條件差宜深。收種田寬行條播,行距30厘米~50厘米,收草田,窄行條播,行距15厘米~20厘米,播后耙耱鎮(zhèn)壓。撒播時應平整土地,均勻撒種,耙耱覆土鎮(zhèn)壓,種子深度3厘米~5厘米。 地膜種植時,按30厘米~40厘米壟距起壟,壟面寬50厘米~60厘米,壟高5厘米,用幅寬70厘米地膜覆蓋,破膜點種,穴距10厘米~20厘米。保護播種時應將紫花苜蓿種子與一年生作物(如糜子、蕎麥等)混播,苜蓿種子播量不變。 二、田間管理 早春土壤解凍后,紫花苜蓿未萌發(fā)之前進行淺耙松土,提高地溫,利于返青。在紫花苜蓿幼苗期苗高達到5厘米和10厘米時分別除草1次,每年返青時除草1次。在松土和灌溉之前,每畝施過磷酸鈣20公斤~30公斤;在生長期,每畝施磷酸二氫鉀0.5公斤兌水75公斤噴霧。有灌溉條件的地方,可在春季返青時和每次刈割后進行灌溉。 三、病害防治 紫花苜蓿的病害主要有:霜霉病、銹病、葉斑病等,防治方法是:播種無病害的種子;及時刈割利用已發(fā)病的苜蓿;科學施肥,不能過量施用氮肥;也可每畝選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0.1公斤兌水50公斤噴霧1次,安全間隔期(較后一次施藥至收獲或飼用時允許的間隔天數(shù))30天。主要蟲害有:蚜蟲、苜蓿盲蝽、苜蓿夜蛾、薊馬等,防治方法是:清除雜草,減少蟲源;適時刈割;用黑光燈誘殺;也可每畝選用50%辛硫磷乳油50毫升兌水50公斤噴霧防治,安全間隔期20天。
2019-03-10 電議中華羊茅【中華羊茅的特性】 中華羊茅是禾本科羊茅屬多年生疏叢型草本植物。株高55~104厘米。須根發(fā)達。莖基部斜生,3~4節(jié),莖節(jié)突出,呈暗紫色。葉3~4片,葉片內(nèi)卷,上面粗糙,下面光滑,長13~22厘米,寬0.5~0.6厘米,基部葉鞘呈紫紅色,鮮艷而有光澤;葉舌短,無葉耳。圓錐花序,疏松,長20~25厘米,每節(jié)有1~3個分枝;小穗長8~10毫米,含3~4朵小花。較好穎長3~4厘米,第二穎長3~6毫米,外稃長于內(nèi)稃,具短芒,長約1毫米。穎果。種子千粒重0.84~0.86克。中華羊茅耐寒性強,喜冷涼濕潤氣候。在自然分布狀態(tài)下,其可完成生育周期的海拔上限為3800~4000米。在瑪曲縣尼瑪鄉(xiāng)人工種植,播種當年越冬率為97%。適應性廣,對土壤要求不嚴,以濕潤疏松壤土為較適宜。抗旱性能差,一般年降水量450毫米的條件下即可滿足其生理需要。中華羊茅在甘南高寒區(qū)4月底5月初播種,25天后進入苗期,生長緩慢,發(fā)育至分蘗期或拔節(jié)期生長停止。株高11~20厘米,分蘗數(shù)13~32個。第二年于3月底返青,4月中、5月上旬分蘗,5月下旬拔節(jié),6月中至6月底孕穗,7月上旬抽穗,7月中至下旬開花,8月下旬種子成熟。從返青到種子成熟151~160天。中華羊茅是短壽半上繁牧草,利用年限一般為4~5年。根據(jù)碌曲縣和夏河縣兩個草原站的資料平均計算,其1~4年的鮮草產(chǎn)量分別為每畝78.0、1764.8、1296.8、790.5。種子產(chǎn)量為每畝61.5~68.5千克。喜與異種高大型禾草混生,混播時的長勢顯著優(yōu)于單一種植,是一種優(yōu)良的伴生種或混播種。【飼用價值及利用技術】 莖葉柔嫩,營養(yǎng)豐富。適口性好,是高寒牧區(qū)草地生產(chǎn)建設的優(yōu)良栽培牧草�?捎门c老芒麥,垂穗披堿草混播建立高產(chǎn)優(yōu)質的人工割草地或刈牧兼用草地。其孕穗、開花、結實三個生育期的干草率分別為28.16%、33.69%、49.09%,鮮干比為3.55:1、2.97:1、2.04:1�!驹耘嗉夹g】(一)整地與施肥中華羊茅種子細小,幼苗頂土力弱,新墾地種植要深翻、切割、耙耱、粉碎土塊,整平地面,為出苗創(chuàng)造條件。耕地種植,應在前作收獲后淺耕滅茬,蓄水保墑,結合翻耕施好基肥,每畝有機肥料1000~1500千克,過磷酸鈣15~20千克。(二)種子與播種不管是自繁或是引進外來種子都必須在播種前做好品質檢測,確定種子級別、計算出實際播種量。種子田必須播種國家規(guī)定標準Ⅰ級種子,生產(chǎn)田播種國家規(guī)定標準Ⅰ~Ⅲ級種子均可。播種量依種植目的而定。種子田每畝0.5~0.75千克,人工草地每畝0.75~1.00千克。天然草地補播量改良地段的植被情況和播種方式?jīng)Q定。與其它牧草混播可按設計方案的組合比例計算播種量。播深2厘米左右為宜。一般春季土壤解凍后即可播種。高寒牧區(qū)宜早不宜遲,較遲不超過6月中旬。種子田宜條播,行距25~30厘米。生產(chǎn)田可條播,也可撒播,條播行距15~25厘米,坡地(〈25°)條播行向應與坡地等高線平行。大面積撒播要隨時檢測種子落粒均勻度,及時調(diào)正撒播技術控制播種量,做到播量與面積相應一致,播種后要做出苗檢測,對漏播或缺苗地段要及時重播。(三)田間管理在牧區(qū)人工草地播種后應設置圍欄或指派專人看管,妥善保護。中華羊茅播種當年生長緩慢,要注意除草,免受雜草危害,3年以上草地,每年要追施肥料,每畝氮肥8~10千克。4年以上草地,可有計劃地安排延期落子或人工補播,更新草群,復壯草地。(四)收獲利用播種當年冬季土壤結凍堅實后,可有控制的輕牧。但在晚秋與早春嚴禁放牧利用。更不得搶青放牧。人工刈牧兼用草地放牧利用時應劃區(qū)輪牧。切忌在雨天高密度放牧踐踏。刈制干草應在初花期進行;收種應在全田穗色變黃,種子進行完熟期進行,刈割或放牧留茬高度均以5~7厘米為宜,過高形成牧草浪費,過低抑制牧草再生長。
2019-03-10 電議沙蒿【沙蒿的牧草形態(tài)及特性】 頭狀花序多數(shù),直徑2~3毫米,呈復總狀花序排列,有短梗及條形苞葉;總包卵形,長3毫米,總苞片3~4層,寬卵形,邊緣寬膜質,花10余個,外層雌性,能育,內(nèi)層兩性,不育。瘦果微細,無毛,咖啡色,外表附著一層白色膠聯(lián)結構的多糖物質,占種子重量的20%,遇水極易溶脹,與沙粒連成團,形成自然大�;N子,便于吸水貯水,易于發(fā)芽出苗,條件適宜時,三天即可發(fā)芽出苗,種子千粒重0.8~1.0克。沙蒿抗風沙,耐旱、耐寒、耐瘠薄性能極強,常與花棒、沙拐棗、沙米等植物混生,或形成單一優(yōu)勢群落,喜生長在流動、半流動沙丘上,當流動沙丘被固定后。白沙蒿則逐漸衰亡,為黑沙蒿所代替。莖枝被流沙埋沒后,仍可生根長出新枝。種子自生能力很強,當被沙埋沒后,依靠表皮包裹的多糖物質吸水,形成膠狀水泡,吸水量可相當于種子重量的數(shù)倍,很快萌發(fā)生長。當沙土含水量低于1%時,植株開始枯萎,在沙地地表溫度高達60℃以上時,也不致燙傷而枯死,在年降雨量不足100毫米的干旱環(huán)境中,能正常生長發(fā)育,在貧瘠的流動沙丘上,株高可達150厘米,地下部分的生長強于地上部分,五齡植株根幅是其冠幅的7.5倍。白沙蒿生長較緩慢,一般3月中旬返青,7月10日左右開花,9月中旬種子成熟,11月10日左右開始落葉枯黃,生育期120天左右,生長期180天~200天。種子成熟后不易脫落,便于人工采收。結實枝條當年枯死,越冬芽翌年長出新枝,因此,白沙蒿要每兩年平茬一次,促進新枝發(fā)育。 【沙蒿的飼用價值及利用技術】 1.飼白沙蒿作為飼草,主要在冬春季節(jié)供放牧利用,其適口性較其他優(yōu)良牧草為差。在生長季的青綠期,僅駝、羊、牛采食幼嫩枝葉,經(jīng)晚秋霜殺后,適口性提高,多數(shù)家畜均采食,尤為駝、羊喜食;羊采食幼嫩枝葉和種子,駝可采食幼嫩期全株。二齡植株的采食率占全株的2/3,三齡以上的植株,采食率降低為1/2~1/5。天然生活3~5年的植株高為50~100厘米,經(jīng)人工種植3~5年的株高可增至80~140厘米,地上部分總產(chǎn)量每畝為1333千克。其中當年生長量為987千克,花和葉的重量為613千克,約占62%,可補充放牧家畜冬春季牧草的不足用 2.防風固沙 沙蒿荒漠,半荒漠區(qū)建植生長一年可形成草叢綠籬,起到防風固沙作用,根據(jù)民勤治沙所測定,在白沙蒿固沙區(qū),距地面15厘米高處風速可降低54.7%,30厘米高處風速減弱16.5%,利于流沙固定和植物群落的形成,起保護糧田作用,是流動沙丘地帶防風固沙,恢復植被的先鋒種。 【栽培技術】 沙蒿的栽培方法有直接播種,扦插,移栽三種.1.直播選擇種殼黑褐色、,純凈的種子。播種期可在春季土壤解凍含水量較多時,以至7月底前的兩季都可進行,過晚不利幼苗越冬。播種方法可選用人工播種或飛機播種,可單播,播后要鎮(zhèn)壓保墑,單播量每畝1~1.25千克,混播量0.5千克,育苗每畝2~3千克,飛機播種每畝0.25千克。播種深度1~2厘米,宜淺不宜深,以地面不見種子為度。2.扦插宜在春秋雨季進行,選擇生長一年植株新萌發(fā)的健壯枝條作插穗,設置與風向垂直的帶狀穴插,帶寬1米,帶距3米;穴距50厘米,穴口直徑30厘米,上下等大,穴深30~40厘米,每穴植插穗兩束,每束6~8根,插穗要隨割、隨運、隨插,才能保證成活率。3.移栽移栽苗木要選擇1~2齡生長健壯的新苗,移栽期應春夏雨季進行,不得晚于7月底,再遲影響越冬。一般今春育苗,來年移栽。野生苗移栽也按這一原則進行。移栽方法可按帶狀溝植或帶狀穴植。帶寬1米,帶距3米,株行距為40×50厘米,深度30~40厘米,如在流動沙丘地段移栽,應先從背風的沙丘下部開始,待沙丘頂部被風削平后,再繼續(xù)向上部栽植,可收到滿意效果。
2019-03-10 電議一、種植技術】 1、選地:選擇土層深厚、土壤疏松、不易積水的地塊。耕地輪作,前茬要求為禾本科類作物或根菜類作物,前茬禁忌豆科作物連作。2、整地:前茬作物收獲后,深耕25厘米~30厘米,及時平整地面,清除雜草,耙耱鎮(zhèn)壓,保墑蓄水。3、底肥:每畝施尿素5公斤~10公斤,過磷酸鈣30公斤~40公斤,用作基肥。 4、品種選擇:以隴東紫花苜蓿品種為主,其次可選擇抗旱、抗寒、高產(chǎn)的其它苜蓿品種。 5、種子處理:播前將種子清選涼曬2~3天,然后進行包衣或根瘤菌接種處理。根瘤菌接種時,每公斤根瘤菌拌10公斤種子。 6.播種:北方播期應在4月~8月,南方許多地方四季都可以種植,土壤較低溫度5℃以上,土壤含水量一般18%~23%為宜。 播量每畝0.5公斤~1公斤,撒播種加20﹪播量。播種深度視土壤墑情而定,一般3厘米~5厘米,土壤水分條件較好宜淺,水分條件差宜深。收種田寬行條播,行距30厘米~50厘米,收草田,窄行條播,行距15厘米~20厘米,播后耙耱鎮(zhèn)壓。撒播時應平整土地,均勻撒種,耙耱覆土鎮(zhèn)壓,種子深度3厘米~5厘米。 地膜種植時,按30厘米~40厘米壟距起壟,壟面寬50厘米~60厘米,壟高5厘米,用幅寬70厘米地膜覆蓋,破膜點種,穴距10厘米~20厘米。保護播種時應將紫花苜蓿種子與一年生作物(如糜子、蕎麥等)混播,苜蓿種子播量不變。 二、田間管理 早春土壤解凍后,紫花苜蓿未萌發(fā)之前進行淺耙松土,提高地溫,利于返青。在紫花苜蓿幼苗期苗高達到5厘米和10厘米時分別除草1次,每年返青時除草1次。在松土和灌溉之前,每畝施過磷酸鈣20公斤~30公斤;在生長期,每畝施磷酸二氫鉀0.5公斤兌水75公斤噴霧。有灌溉條件的地方,可在春季返青時和每次刈割后進行灌溉。 三、病害防治 紫花苜蓿的病害主要有:霜霉病、銹病、葉斑病等,防治方法是:播種無病害的種子;及時刈割利用已發(fā)病的苜蓿;科學施肥,不能過量施用氮肥;也可每畝選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0.1公斤兌水50公斤噴霧1次,安全間隔期(較后一次施藥至收獲或飼用時允許的間隔天數(shù))30天。主要蟲害有:蚜蟲、苜蓿盲蝽、苜蓿夜蛾、薊馬等,防治方法是:清除雜草,減少蟲源;適時刈割;用黑光燈誘殺;也可每畝選用50%辛硫磷乳油50毫升兌水50公斤噴霧防治,安全間隔期20天。
2019-03-10 電議紫穗槐【形態(tài)特征及生態(tài)習性】 紫穗槐是豆科紫穗槐屬,落葉灌木。高1-4m,叢生、枝葉繁密,直伸,皮暗灰色,平滑,小枝灰褐色,有凸起銹色皮孔,幼時密被柔毛;側芽很小,常兩個疊生。葉互生,奇數(shù)羽狀復葉,小葉11-25,卵形,狹橢圓形,先端圓形,全緣,葉內(nèi)有透明油腺點�?偁罨ㄐ蛎芗斏蛞Χ艘干ㄝS密生短柔毛,萼鐘形,常具油腺點,旗瓣藍紫色,翼瓣,龍骨瓣均退化。莢果彎曲短,長7-9mm、棕褐色,密被瘤狀腺點,不開裂,內(nèi)含1種子,種子具光澤,千粒重10g�;ü�5—10月。葉柄長1-2厘米;小葉卵形或橢圓形,長1-4厘米,寬0.6-2.0厘米,先端圓形,銳尖或微凹,有一短而彎曲的尖刺,基部寬楔形或圓形,上面無毛或被疏毛,下面有白色短柔毛,具黑色腺點。穗狀花序常1至數(shù)個頂生和枝端腋生,長7-15厘米,密被短柔毛;花有短梗;苞片長3-4毫米;花萼長2-3毫米,被疏毛或幾無毛,萼齒三角形,較萼筒短;旗瓣心形,紫色,無翼瓣和龍骨瓣;雄蕊10,下部合生成鞘,上部分裂,包于旗瓣之中,伸出花冠外。莢果下垂,長6-10毫米,寬2-3毫米,微彎曲,頂端具小尖,棕褐色,表面有凸起的疣狀腺點 紫穗槐是喜光,耐寒、耐旱、耐濕、耐鹽堿、抗風沙、抗逆性極強的灌木,在荒山坡、道路旁、河岸、鹽堿地均可生長,可用種子繁殖及進行根萌芽無性繁殖,萌芽性強,根系發(fā)達,每叢可達20-50根萌條,平茬后一年生萌條高達1-2m,2年開花結果,種子發(fā)芽率70-80%�!驹耘嗉夹g】 一、適時采種紫穗槐種子在10月成熟采摘。采收后,放在陽光下攤曬,除去雜物,每日翻拌幾次,約5~6天曬干后,即進行把干凈種子裝袋貯藏。每公斤種子8~9萬粒,一般發(fā)芽率僅50~70%。二、種子處理播種前,必須進行種子處理:因莢果皮含有油脂,可影響種子膨脹速度及發(fā)芽率。種子處理方法,可用熱水處理,將種子放在容器中,邊倒開水邊攪拌,堅持五分鐘攪拌,再加冷水浸泡一天一夜后,掏出放入籮內(nèi),上墊稻草,每天淋水,幾天后待大部分種子露白即播種。實踐證明,浸泡的比不浸泡 種子提早10~15天出土。另種方法用6%的尿水或草木灰浸泡6~8小時,以去種子油脂。上述這樣處理,春播時帶皮的種子可提早出土10天左右。三、播種育苗選擇苗圃地以地勢平坦,土質肥沃,土壤深厚,灌水方便的中性壤土為好。沙性較大或粘性較重的土壤作育苗地,應增施有機肥,改良土壤,增加肥力。育苗地應進行冬耕,施足基月巴,然后培壟作床。播前下過透雨時較好,等2~3天播種。播種時間,根據(jù)氣候條件決定:北方以土壤解凍后進行為宜;南方宜在一月中下旬播種。播種方法采用條播,溝深3~4厘米,播幅寬8~10厘米,行距18~20厘米。每畝播種量15公斤左右,產(chǎn)苗量達10萬株走上,一部分地區(qū)播種量有增大趨勢。播種覆土1~1.5厘米,播后8~10天出苗。經(jīng)10~15天苗木出齊后開始疏苗,一次疏苗株間合理密度。四、插條繁殖紫穗槐插穗含有大量養(yǎng)分,扦插成活率很高,但插條要注意保護芽苞不受傷,苗床較好用沙,或一半沙一半土,畦呈龜背形,四周開溝,以利排水,穗條應選擇強壯為佳,老枝條或嫩枝條成活率低。應剪取15厘米長,插入土中7~8厘米,株距8~10厘米,行距20~25厘米,每天要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并要搭好遮蔭的棚,約一周后即有新根生長,又見芽苞萌動狀,這說明插條成活了。五、壓根繁殖立地條件按上述,在春季選擇較粗壯根進行壓根育苗。紫穗槐根特點發(fā)芽力強,遇土疏松濕潤,富有腐殖質,便可生新根長新芽。因此,只要稍培土促其生根萌芽,壓根即為苗木新株。六、加強管理為使紫穗槐培育壯苗,在苗期除草3~4次,結合配方施肥。在苗木生長高峰,每半年進行根外噴肥,如尿素、磷酸二氫鉀,配水均勻噴灑于葉面。選擇噴肥時間是陰天傍晚較佳。同時進行病蟲害防治,以防重為治。七、適地定植造林密度應視選林目的和水土條件而定。如每年采割作綠肥、飼料等,可密些;水土條件差,也可密些,一般每畝栽植300~400株;以固沙護土為目的,可密到每畝1000余株。為了提高植樹成活率,促其萌孽,可在根頸以上10~15厘米處裁去,這樣枝條發(fā)得多長得快。[.苗期管理] 紫穗槐得撫育管理要求不嚴格。一般造林后每年幼林除草松土1~2次,就應隔年割一次。以收割綠肥等為目的的紫穗槐林,在造林的較好年平茬后,可適當?shù)卦谛虚g距種糧間作,促發(fā)幼株生長,第二、第三年,要在平茬的適時培土,以擴大根盤,爭取多萌發(fā)枝條,芽旺條多。土壤貧瘠的山地,較好次平茬后,暫停一、二年割條和翻地,在風蝕沙荒地上的紫穗槐造林,要保留50%以上不平茬,以留作防護林帶,實行隔行隔帶的輪割,凡根據(jù)保留地為目的要可保留100%不平茬,丘陵山坡的紫穗槐林,應沿水平等高方向,進行隔帶采條平茬。為使紫穗槐培育壯苗,在苗期除草3~4次,結合配方施肥。在苗木生長高峰,每半年進行根外噴肥,如尿素、磷酸二氫鉀,配水均勻噴灑于葉面。選擇噴肥時間是陰天傍晚較佳。同時進行病蟲害防治,以防重為治。[病蟲害防治] 苗木受金龜子和象鼻蟲危害,但很輕,一般用90%的敵百蟲或50%馬拉松乳劑500倍液毒殺蟲即可。紫穗槐病蟲害少可能與其莖葉內(nèi)含一種特殊氣味的物質和單寧物質有關,能抑制病蟲害蔓延和有驅除作用,這對栽培特用作物,實行輪作和營造混交林有很大意義
2019-03-10 電議寧夏枸杞 【寧夏枸杞形態(tài)及特性】 枸杞子屬于灌木或經(jīng)栽培后而成大灌木,高1-3m。主莖數(shù)條,粗壯;小枝有縱棱紋,有不生葉的短刺和生葉、花的長刺;果枝細長,通常先端下垂,外皮淡灰黃色,無毛。葉互生或數(shù)片簇生于短枝上;葉柄短;葉片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2-8cm,寬0.5-3cm,先端尖,基部楔形或狹楔形而下延成葉柄,全緣,上面深綠色,背面淡綠色,無毛�;ㄒ干�,常單1或2-6朵簇生在短枝上;花梗細;花萼種狀,長4-5mm,先端2-3深裂,裂片寬卵狀或卵狀三角形;花冠漏斗狀,管部長約8mm,先端5裂,裂片卵形,長約5mm,粉紅色或淡紫紅色,具暗紫色脈紋,管內(nèi)雄蕊著生處上方有一圈柔毛;雄蕊5;雌蕊1,子房長圓形,2室,花柱線花,柱頭頭狀。漿果卵圓形、橢圓形或闊卵形,長8-20mm,直徑5-10mm,紅色或橘紅色,果皮肉質。種子多數(shù),近圓腎形而扁平,棕黃色�;ㄆ�5-10月,果期6-11月。植物的根皮(地骨皮)、嫩莖葉(枸杞葉)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枸杞養(yǎng)身滋補的功效】 枸杞子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維生素A1、B1、B2、C等鈣、鐵等健康眼睛的必需營養(yǎng),故擅長明目,所以俗稱“明眼子”。歷代醫(yī)家治療肝血不足、腎陰虧虛引起的視物昏花和夜盲癥,常常使用枸杞子。著名方劑杞菊地黃丸,就以枸杞子為主要藥物。民間也習用枸杞子治療慢性眼病,枸杞蒸蛋就是簡便有效的食療方。 枸杞有提高機體免疫力的作用,可以補氣強精,滋補肝腎、抗衰老、止消渴、暖身體、抗腫瘤的功效。 枸杞具有降低血壓、血脂和血糖的作用,能防止動脈粥樣硬[2]化,保護肝臟,抵制脂肪肝、促進肝細胞再生。 枸杞子適合所有人使用,用眼過度、老人更是不多的選擇。 一天不用太多。食用100克左右就可以了 需要注意的是,有酒味的枸杞已經(jīng)變質,不可食用。 枸杞子冬季宜煮粥,夏季宜泡茶,一年四季養(yǎng)身滋補的好東西, 【用法用量】 ①《中國藥典》6~12克。②《中華本草》內(nèi)服:煎湯,5-15克;或入丸、散、膏、酒劑。 【寧夏枸杞的用藥禁忌】 外邪實熱,脾虛有濕及泄瀉者忌服。 1、《本草經(jīng)疏》:脾胃薄弱,時時泄瀉者勿入。 2、《本草匯言》:脾胃有寒痰冷癖者勿入。 3、《本經(jīng)逢原》:元陽氣衰,陰虛精滑之人慎用。 4、《本草撮要》:得熟地良
2019-03-10 電議咨詢熱線:0571-87153887 郵箱:[email protected] 在線咨詢:
Copyright ©2012-2025 農(nóng)苗網(wǎng)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