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出花又稱秘魯百合,為石蒜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原產(chǎn)南美的巴西、智利、秘魯?shù)葒�。此花花朵大,花色鮮艷,四季開花,瓶插壽命長,很適宜切花種植者生產(chǎn)。我國目前僅有少量種植,是一種非常有發(fā)展前景的花卉。 六出花肉質(zhì)根,莖直立而細長,株高約1米左右,葉片多,散生,葉披針形,有短柄�;�10-20朵,聚生傘形花序,單生直徑9厘米左右。目前栽培的六出花品種有四季開花和一季開花的。四季開花品種一般收花期至少10個月,一季開花品種,只在春、夏季開花。六出花為長日照植物,較佳日照時間是13-14個小時,生長適溫為20℃左右,在植株基部不斷有新芽發(fā)生,新芽從分化花芽后到開花需11周左右。 一、性喜干燥、怕雨水過多和地下水位過高。土壤要求排水和通氣性能良好,疏松而富含腐殖質(zhì),以 PH6~PH6.5為宜。生育適溫 13℃~21℃,其中 13℃~15℃根莖膨大較佳,地溫超過 20℃則生長不良,種子發(fā)芽適溫為11℃。播種前將種子置于 26℃~31℃的高溫條件下一個月,然后移至發(fā)芽的適溫條件下,則更有利于發(fā)芽。對日照反應敏感,長日照能促進開花,增加開花數(shù)量,而短日照對開花起到抑制作用,原產(chǎn)地5~6月開花。 二、繁殖方法 六出花常行播種繁殖,亦可用分根繁殖。 1.播種繁殖 可行春播,但在暖地則以秋播為好。于8月下旬至9月中下旬進行,如8月下旬播種,則9月下旬以后即逐漸發(fā)芽。由于六出花為直根系,播種后根扎得很深,它又忌積水,為防止病害發(fā)生,播種育苗較好在營養(yǎng)磚上進行,一般直徑為7.5厘米的營養(yǎng)磚播2~3粒種子。如受條件限制,也可在育苗箱內(nèi)進行,待小苗長到1~2枚真葉時再移至營養(yǎng)缽中。由于小苗移栽在營養(yǎng)缽中要生長一年左右,營養(yǎng)缽應稍大一些,以直徑15厘米~16厘米為宜,每缽栽一株。營養(yǎng)缽應盡量避免放置在積水和濕度過大的地方。肥料以施液肥為主,每2~3周追施一次。在溫度管理上,冬天要注意保溫,如達不到其生育所要求的溫度,則應適當加溫。春天溫度升高后,要注意中午大棚內(nèi)的空氣流通,以防溫度過高。 2.分根繁殖 即是將肉質(zhì)肥大的地下莖用刀切開即可,但每個切開的獨立的根莖,需帶一部分根頸。此方法主要用于某些不結(jié)種子品種的繁殖。 三、栽培技術 1.定植 秋天播種的苗,到第二年9月下旬至10月即可定植。定植前需對土壤進行消毒和施足基肥。定植床的長寬應根據(jù)栽植條件來決定,一般床寬1.2米,通道50厘米~60厘米,雙條移植,行距40厘米~50厘米,株距20厘米~30厘米。床面應高出通道,以保持排水良好,定植后第二年的4~6月開花。 2.溫度和光照管理 定植后的兩個月溫度要保持13℃~15v,12月份以后,雖然在無加溫的大棚內(nèi)溫度只要保持5℃左右就可以越冬,但如果促成栽培,溫度應保持到10℃~12℃,但也不宜過高,否則會降低花的產(chǎn)量。據(jù)試驗,夜間溫度控制在18℃時,其花的產(chǎn)量、每新梢上的花朵數(shù)、新梢等級都要比夜間溫度為13℃的低。六出花是長日照植物,在適溫條件下,長日照能促進開花,而短日照(日照在8小時以下)則抑制開花。據(jù)國外試驗,溫度在15℃的條件下,每天的光照時間由10小時延長到24小時,其花蓮、花序和花朵數(shù)都增加。日照在16~24小時條件下的產(chǎn)量較高,但品種間有差異,一般以日照16小時效果較好。 3.水肥及其他管理 栽培六出花切忌過濕,水分管理總的原則是保持干燥,防止水分過多,灌水的次數(shù)應根據(jù)土壤狀況而定。灌水也有降低地溫的作用,在高溫季節(jié)也可用灌水來適當降低地溫,但其前提應是土壤必須透氣性和排水良好。肥料以基肥為主,平時可追施淡薄液肥,每2~3周施一次。 六出花花莖較高,為防止植株倒伏,生長期間需立柱張網(wǎng),2~3層,孔徑20厘米左右,高度80厘米~100厘米。 4.病蟲害防治 六出花的病蟲害較少,尤其是致命的病蟲害很少,主要病害有灰色霉病、根腐病、莖腐病,發(fā)病原因是濕度過高、土壤積水或過份干燥。只要注意農(nóng)業(yè)措施的改良即可防止。蟲害主要有蝗蟲和蚜蟲等,用常規(guī)方法防治即可。 5.要使六出花周年供應,應在溫室或保護地栽種,使溫室溫度保持白天25℃左右,夜間12℃左右,相對濕度70%左右。在冬季,要使植株提早開花和提高花的質(zhì)量,可進行人工補光,每日加光4小時。夏季可遮光30%左右。應選擇四季開花品種,才能達到周年供應。 (記者 中華園林網(wǎng)) [詳情]
繁殖方法 梅花的繁殖可用嫁接、扦插、壓條、播種等方法,但以嫁接為主,扦插、壓條次之,播種罕用。 1.嫁接繁殖嫁接是我國繁殖梅花常用的一種方法,嫁接苗生長發(fā)育快,開花早,能保持原種的優(yōu)良特性。嫁接砧木可選用桃、山桃、杏、山杏及梅的實生苗,其中桃、山桃的種子較易得到,嫁接易成活,接后生長快捷,開花繁多,因而生產(chǎn)上較多應用,但接后易發(fā)生病蟲害,使得壽命縮短,不如杏、山杏、梅為砧木好,因而提倡用三者的種子培育1~2年實生苗,再作為砧木用于嫁接。 嫁接方法因地區(qū)和不同栽培目的而有差異,如北京天旱風大,多在處暑白露期間進行方塊芽接,上海等江南地區(qū)多在3~4月份早春發(fā)芽前進行腹接、切接,或在秋分前后進行腹接,而蘇州、揚州則于2~4月或6~8月常用果梅老根作砧木與梅花幼樹進行靠接制作梅樁。 芽接也是梅花常用的繁殖方法,多于7~8月進行,華北一帶常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進行芽接。芽接節(jié)省接穗,方法簡便,適合在砧木和接穗細小的情況下采用,成活率較高,可采用“T”字形芽接法。選1~2年生健壯枝條中上部飽滿的腋芽作接穗,在腋芽的上方約0.5cm處橫切一刀,深達木質(zhì)部,從腋芽左右各0.5cm處豎斜切一刀,使接芽成上寬下窄的盾形,削面要平滑,去掉里面的木質(zhì)部,剪去葉片反留葉柄。在砧木苗基部距地面5~6cm處選一光滑的皮面,切成一個“T”字形切口,艮短大小與接穗相仿。隨即把芽片插入接口,使切口密結(jié),較后用塑料條綁扎固定,將葉柄及芽露在外面。 嫁接后如遇干旱要適當澆水,多雨季節(jié)要開溝排水,多風天氣要防止接芽枯萎或接枝處因刮風而斷裂,并要隨時剪除砧木上萌生的蘗芽及剪砧。 2.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成活率很低,若要得到較高的成活率,必須選用容易生根的品種。插條選擇幼齡母樹當年生健壯枝條,長10~15cm,于早春花后或秋季落葉后進行扦插�;|(zhì)選用砂壤土。扦插深度以插條的1/3~1/2為度,株行距l(xiāng)Ocm×20cm。插后先澆一次透水,以后澆水不必過多,床土過濕易招致插條腐爛,適當噴霧增濕有利插條生根成活。春插者越夏期間須搭蔭棚,一般成活率30%~80%,宮粉、綠萼、骨里紅等易生根品種常用扦插繁殖。 3.壓條繁殖梅的繁殖量不大時可使用壓條法。早春2~3月選生長茁壯的l~3年生長枝,在母樹旁挖一條溝,在枝條彎曲處下方將枝條刻傷或環(huán)剝(寬0.5~lcm,深達木質(zhì)部),壓入溝中,然后覆土,待生根后逐漸剪離母樹。亦可用高壓法繁殖大苗,在梅雨季節(jié),從母樹上選取適當枝條刻傷或環(huán)剝,然后用塑料袋包混合土,兩頭綁緊,保持濕度,過一個月后檢查是否生根,生根后可從切口下剪離移栽培養(yǎng)。 4.播種繁殖播種以秋播為好,如須春播則應在秋季用砂層積種子,早春取出條播。果實6~7月變色時采收,攤放室內(nèi),使充分后熟,洗出種子晾干備用。梅花的播種實生苗由于生育速度慢,進入開花期遲,且后代種性變異大,用于繁殖砧木或選育新品種用。 栽培管理 梅花栽培分為露地栽培、切花栽培、盆栽和樁景栽培。 1.露地栽培依據(jù)梅花生態(tài)習性,露地栽植亦選擇土質(zhì)疏松、排水良好、通風向陽的高燥地,成活后一般天氣不旱不必澆水。每年施肥3次,入冬時施基肥,以提高越冬防寒能力及備足明年生長所需養(yǎng)分,花前施速效性催花肥,新梢停止生長后施速效性花芽肥,以促進花芽分化,每次施肥都要結(jié)合澆水進行。冬季北方應采取適當措施進行防寒。地栽尤應注意修剪整形,合理地整枝修剪有利控制株型,改善樹冠內(nèi)部光照條件,促進幼樹提早開花。修剪以疏剪為主,較好整成美觀自然的開心形,截枝時以略微剪去枝梢的輕剪為宜,過重易導致徒長,影響來年開花。多于初冬修剪枯枝、病枝和徒長枝,花后對全株進行適當修剪整形。此外,平時應加強管理,注意中耕、灌水、除草、防治病蟲害等。 2.盆栽北方由于冬季嚴寒,地栽難以越冬,多作盆栽,適宜在冷溫室中越冬生長。 繁殖成活的梅苗,露地栽培一至數(shù)年后,可在年前上盆。盆土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盆底施足基肥。盆梅對水分比較敏感,要求也比較嚴格,盆土過濕輕則根系發(fā)育不良,葉黃而落,重則傷根毀樹,過干則短枝少,新梢伸長慢,易落葉,花芽發(fā)育不良,因此盆梅澆水應干澆濕停、見干見濕、不干不澆、澆則澆透,雨天要避免盆土內(nèi)積水。在新梢生長期應避免因澆水過多而抽枝過長,初夏花芽分化前,適當控水,以利于形成花芽和著生花蕾,夏季應正常澆水,此時水分不足易落葉和影響花芽形成,秋季落葉后減少澆水次數(shù),保持土壤不干不濕,以利枝條充實,冬末初春適當增加澆水,便可收到花繁滿枝的效果。 盆梅因已施足底肥,且不喜大肥,當新梢長到約5cm時,可施一次薄餅肥水,促使枝條生長健壯�;ê笳谷~時,肥水要充足,以4-5周施一次稀薄液肥。待枝條長到20cm時控制施肥。為促使花芽分化,夏末秋初施追肥。每次施肥后都應當澆水。 盆栽梅花應放在通風向陽處養(yǎng)護,過密或環(huán)境蔭蔽,使植株高而細弱,冬季多曬太陽則花芽飽滿粗壯,花色艷麗,姿態(tài)美觀。若控制樹形,促使幼樹提早開花,需適時修剪整形。梅花的花芽是在一年生的新生枝條上形成的,一般當幼苗長至25~30cm時,剪去頂端,萌芽后留頂端3~5個枝條作主枝,當枝條長到約20cm左右時,摘心,以利花芽飽滿。次年,花后留基部2~3個芽重剪,剪時應注意剪口芽的方向,選準外向芽,內(nèi)向芽。發(fā)芽后剪除交叉枝、過密枝、重疊枝。盆梅因直則無姿、正則無景、密則無態(tài),應按“疏、欹、曲”而又不矯揉做作的原則進行修剪。 盆栽梅花應每隔1~2年在早春花后修剪完畢進行換盆、換土。 如使盆栽梅花春節(jié)開花,在冬季落葉后放入室外自然休眠,元旦以后移入溫室向陽處,室溫保持8~12℃,每天向枝端灑水,并保持盆土濕潤,使花蕾現(xiàn)色后,增溫到1 5~20℃,則春節(jié)即可開花。如使“五一”開花,整個冬季需放在稍高于0℃的冷室內(nèi)不見直射光,盆土保持相對干旱,直到4月上旬再逐步移到室外。 3.切花栽培以生產(chǎn)切花為目的者,多在露地成片栽植,株行距要小(3m×3m),主干留低(約30cm),并適當重剪,多施肥,以促進生長大量枝條,使樹體成灌木狀,每年都要對當年生枝條短剪,供插瓶及其他裝飾用。落葉后要施足肥料,以恢復樹勢,來年花謝后施肥以磷肥為主。適合切花栽培的品種主要為宮粉型,玉碟形、綠萼型為次。 4.樁景栽培 可以露地栽培,也可以盆栽,生長比較脆弱,水分管理要適當,切忌過濕,以免漬水爛根,導致樁頭枯萎死亡,常給葉面和干枝灑水,對衰老樁景有養(yǎng)葉護根的作用。樁景栽培梅花需要進行重剪,使形成矮小樹體,細枝可用棕絲蟠扎,粗枝需刀刻、斧劈、火烤彎曲造型。用老果梅作砧木嫁接,可適當多靠接幾枝,然后進行造型,經(jīng)過數(shù)年藝術加工和細心培養(yǎng),樁景即可成功。(記者 中華園林網(wǎng)) [詳情]
中華園林網(wǎng)4月17日消息:從權威部門證實,北京市人民政府2008工程建設指揮部辦公室于本月3日通知英德同意接受約60噸、高7米的“五羊”英石送往北京奧運公園,這是北京奧組委接受的廣東的首件禮物,也是目前唯一的大禮。 英石是如何和北京奧運會結(jié)緣并先拔頭籌的呢?本月10日,記者采訪了廣東省奇石協(xié)會副會長、英德市奇石協(xié)會會長賴展將。 清代定為四大園林名石之一 英石是經(jīng)自然力長期作用而形成的石灰石�!笆�、皺、漏、透”的自然特性使得它玲瓏剔透、雄奇突兀、千姿百態(tài),具有極高的觀賞和收藏價值,是園林美化和制作山水盆景的上乘材料。早在宋朝英石就被列為貢品,到了清代,英石與太湖石、靈壁石、黃蠟石齊譽,并被定為全國四大園林名石。目前,北京故宮的御花園中,還保存了27塊英石,占到奇石總量1/8;嶺南四大園林中的順德清暉園、番禺余蔭山房、東莞可園、佛山梁園都主要以英石取景。賴展將表示,選中英石,首先是對英石藝術價值的認可,更重要的是對千年璀璨的嶺南文化的一種認可。 屢屢成為饋贈國際友人禮品 賴展將表示,歷史上,英石屢屢成為饋贈國際友人的禮品,并在中日邦交、中美邦交、中澳邦交中留下佳話,英石背后那崇尚和平、友誼的精神實質(zhì)與奧林匹克精神不謀而合,這也是北京奧組委相中英石的重要原因。 據(jù)悉,1986年廣東省代表中國政府援建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誼園”,部分園林景石都是從英德望埠運去的正宗英石。同年廣東省外事部門挑選一塊上乘英石,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禮物贈送給美國馬薩諸塞州。1987年廣東省代表團訪美,一座現(xiàn)代英石盆景被贈給沙拉姆皮博迪博物館。1996年11月,受廣東省外事部門委托,英德市人民政府挑選了一塊優(yōu)質(zhì)英石(命名鳴弦石)作為廣東省禮物贈給日本神戶國際和平石雕公園,從此,這塊英石與其他國家的名石一起,成為該公園的“和平之珠”。 英石較貴可賣到30多萬元 為何英德政府會如此熱情地推薦英石結(jié)親奧運呢?賴展將表示,經(jīng)過十多年的努力,英石已經(jīng)從“文革”時期有市無價的“玩物”變成了較貴可以賣到30多萬元的藝術品,變化喜人。但是要把英石文化提高到更高的層次,讓英石走向世界,英石與奧運結(jié)親無疑是上上之選。 據(jù)悉,建國后,“以糧為綱”的治國方略將大量的農(nóng)民束縛在田地,石農(nóng)采石被認為是搞資本主義、不務正業(yè),這讓英石的開發(fā)和經(jīng)營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幾十年時間,英石在市場上沒有買賣,出口也僅僅靠外貿(mào)指標來實現(xiàn)。近10年來,為了重振英石雄風,英德人向文化溯源、辦奇石協(xié)會、舉辦奇石展銷會�,F(xiàn)在,在英德英坑公路兩旁和省道1911沿線,形成了一條“丫”字形、長達30多公里的奇石長廊,吸納來自廣東、廣西、湖南、湖北、貴州等地的奇石,成為了中國較大的園林景石集散地,產(chǎn)品遠銷日本、美國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 “英石文化還要再上一個臺階,英石價值還要再上一個臺階,英石要走向世界�!边@是新一屆英德市委班子提出的口號。 奇石得到貴人牽線走進奧運 機遇終于在英德出現(xiàn)。幾個月前,一件身高7米,重約60噸的英石被山民挖掘出來,該英石既有嶺南的玲瓏之美,又有北方的雄奇之勢。較神奇的是,它的外形如廣州五羊雕塑中的羊頭。奇石天降立刻引來了多方買家,但是奇石主人始終不舍得出手,要把這件精品保護起來。 今年2月11日,原中宣部副部長翟泰豐到英德考察英石,被五羊英石和眾多英石之美深深震撼。他在揮墨題下“雄石”二字后表示,一定要想辦法把英石推向奧運。之后,經(jīng)翟泰豐老部長的牽線搭橋,英石得到了北京奧組委的關注,有關領導批示要放置奧運公園。今年4月3日,“08辦”與英德方面在北京會面,商談贈石事宜。目前,北京方面正抓緊方案設計,并按程序上報方案,待奧組委正式批準后,根據(jù)工程進展將英石運抵北京,放置較搶眼的地方,展現(xiàn)她的風采。 (記者 彭衛(wèi)、通訊員 黃振生攝影報道) [詳情]
咨詢熱線:0571-87153887 郵箱:[email protected] 在線咨詢:
Copyright ©2012-2024 農(nóng)苗網(wǎng)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