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莖腐病蟲害:甜菜白帶野螟斑衣蠟蟬桑天牛莖腐病[癥 狀] 受害植株在靠近土面的莖基部初生暗色斑點,擴大后呈棕褐色,收縮腐爛。病菌侵染葉片引起暗綠色水漬狀圓斑;侵染葉柄則呈褐色腐爛。潮濕時在病斑處可見白色絲狀物,嚴重病株倒狀。[發(fā)病規(guī)律] 病菌不產(chǎn)生孢子,以菌絲侵人傳播。菌絲初期無色,后期淡褐色。腐生性較強。習居土壤或病殘組織內(nèi)越冬。氣溫適宜(20-24度)濕度較大,有利于病菌生長繁殖。海棠分株或扦插繁殖時造成傷口,或在陰雨天氣,澆水過多,泥土積水時易被病菌侵害,引起病害嚴重發(fā)生,植株腐爛死亡。[防治方法] (1)選用有機質(zhì)豐富的新土或經(jīng)曬干后顏色較深、質(zhì)地堅實、碎泥時泥粉較少的塘泥及河泥作栽培土。較好不用舊盆土。施用的基肥要充分腐熟。 (2)加強田間管理�?諝鉂穸却髸r少澆或不澆水,以保持盆中泥土濕潤為度。少施氮肥,多施磷、鉀肥,及時摘除下部接觸土壤的病葉、老葉并銷毀。甜菜白帶野螟[學 名] Hymeniare-curvalisFabricius。[別 名] 甜菜葉螟。[分布與為害] 分布華東、西南及河北等地。寄主有雞冠花、薔薇、山茶、杜鵑、向日葵、天竺葵等。以幼蟲吐絲綴葉取食為害。[形態(tài)特征] 成蟲體長12毫米,翅展20~26毫米。頭白色,前額有黑斑。腹部背面棕褐色,有白色橫帶;腹面灰白色。翅茶褐色,上有白色帶紋。幼蟲老熟時,體長15毫米。頭部淡黃褐色,散生多數(shù)褐色斑點,胴部淡黃綠色,稍帶透明。體色隨食料而變。背線帶白色�;记坝紫x帶紅色,體有淡褐色刺毛。足淡褐色蛹長10毫米,黃褐色。[生活習性] 1年多代。以蛹在土中越冬。6—10月都可見到成蟲。發(fā)生情況極不規(guī)則。成蟲白天棲息葉背,夜間活動,有趨光性。交尾后,在葉背沿葉脈產(chǎn)卵1—5粒。初孵幼蟲沿主脈吐絲,嚙食葉肉,稍長即吐絲綴葉,蠶食葉片,僅留主脈。幼蟲老熟,在淺土層化蛹。[防治方法] 點燈誘殺成蟲,人工捕殺葉背主脈兩側(cè)的卵與幼蟲。幼蟲發(fā)生嚴重時,噴殺螟松、敵百蟲1000倍液,隔10天噴1次,連續(xù)2-3次。斑衣蠟蟬[學 名] LycormadelicatulaWhite。[別 名] 椿皮蠟蟬蠟蟬。[分布與為害] 分布于華東、華北、西南、西北及廣東、臺灣等地。寄主有櫻花、梅花、海棠、桃花、四季海棠、石榴等。以成蟲、若蟲群集葉背、嫩梢上刺吸為害,造成嫩梢萎縮畸形,還引起被害植株發(fā)生煤污病,影響植株生長發(fā)育。[形態(tài)特征] 成蟲體長14-20毫米,翅展40-50毫米,全身灰褐色。前翅革質(zhì),基部2/3為淡褐色,翅面約有20個黑點,端部1/3為深褐色。后翅膜質(zhì),基部鮮紅色,有7-8個黑點,端部黑色。體與翅均有白色蠟粉。頭角向上卷起,呈短角突起。卵為長圓形,褐色,長約3毫米,排列成塊,被褐色蠟粉。若蟲形似成蟲。初孵時白色,后變?yōu)楹谏�,有許多小白斑。1-3齡為黑色斑點,4齡時體背呈紅色,有黑白相間斑點。[生活習性]1年發(fā)生1代。以卵在樹干或附近建筑物上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若蟲孵化為害。5月上旬為盛孵期。若蟲稍受驚擾即跳躍逃匿。若蟲經(jīng)3次蛻皮。于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羽化為成蟲,為害至10月。8月中旬交尾產(chǎn)卵。卵多產(chǎn)于樹干南面;,或樹枝分叉處。每塊有卵40-50粒。卵塊排列整齊,覆蓋蠟粉。成、若蟲均有群集性。棲息時頭翹起,,數(shù)十頭群集新梢上排列成1條直線。飛翔力強,善跳躍。[防治方法] 結(jié)合冬季修剪,剔除卵塊。成蟲、若蟲發(fā)生期選噴1次40%氧化樂果1000倍液,或50%辛硫磷2000倍液。桑天牛[學 名] AprionagermariHopeo[別 名] 桑褐天牛[分布與為害] 桑天牛分布在河北、黑龍江、湖南、四川、安徽、河南、遼寧、江蘇、浙江、山東、廣東等地。寄主有桑、櫻花、柑橘,海棠、紫荊、女貞、紫薇、菊花、櫻桃、柳等。成蟲食新枝嫩皮補充營養(yǎng),幼蟲蛀食枝干木質(zhì)部到心髓,每隔一定距離,向外咬1排泄孔,致使植株長勢衰弱。[形態(tài)特征] 成蟲體長35-59毫米。雄蟲體略小,黑褐色,密披黃褐色絨毛。頭下口式。頭部中來具一縱溝。前胸背板有橫皺紋,兩側(cè)中間各有1刺突。翅鞘基部密生黑色顆粒狀小突起。觸角雌蟲比體長1節(jié),雄蟲比體長3節(jié)。卵為長橢圓形,乳白色,長6毫米。老熟幼蟲體長50—70毫米,乳白色,圓筒形。腳胸背板前端為黃褐色的“凸”字形,其中有1“小”字形凹陷紋,后端有褐色疣狀小突起,向前呈放射狀。蛹紡錘形,長50毫米,淡黃至黃褐色。[生活習性] 在上海2-3年1代。以幼蟲在枝干內(nèi)度過2個冬天;5月上旬開始化蛹,5月中旬開始羽化,6月中旬產(chǎn)卵,7月5日產(chǎn)卵高峰,7月下旬幼蟲孵化,8月上旬孵化高峰,9月上旬開始蛀入木質(zhì)部。成蟲壽命長達2-3個月。羽化初需補充營養(yǎng)而嚙食嫩皮。每頭雌蟲產(chǎn)卵100多粒。卵多產(chǎn)于直徑10-25毫米的枝上及一年生枝條分叉處上方。產(chǎn)卵時先咬一“V”字形傷痕,再產(chǎn)卵1粒。卵期約10多天。孵化后在枝條上方可見一似長方形孔口,蟲體在孔口處向下蛀食,成垂直隧道,每隔一定距離既向外有一圓孔排泄木屑、糞便�;记坝紫x再向上蛀食。蛹歷期20天。[防治方法] 越冬前、后往蛀孔內(nèi)插入毒棒、l孔插1枝毒殺幼蟲。幼蟲孵化盛末期,約8月上、中旬,噴25%園科3號200倍液,或氧化樂果1000倍液。于幼蟲盛孵期(8月上旬)放腫腿蜂1-3管(每管30頭蜂)。(記者 佚名) [詳情]
山茱萸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和保健作用,市場供不應(yīng)求,價格一直居高不下。但由于其種子外殼堅硬,常規(guī)育苗方法需要2年以上才能出圃,且出苗率低,不能滿足生產(chǎn)急需。為此,我們探索了快速育苗方法,取得良好效果�! ∫�、種子處理 9月—10月采集成熟的山茱萸種子用清水洗凈,水缸里裝入2份開水加1份涼水,水裝至缸的1/2處,將洗凈的種子倒入缸內(nèi),稍加攪拌,浸泡24小時—48小時取出,置于水泥地板上晾曬,一天翻3次—4次。曬干后,又將種子置于1份開水加1份涼水中浸泡24小時后取出晾曬。當種子有70%—80%裂口時,摻上5倍濕沙進行溝藏。拌有濕沙的種子填至距溝口10厘米時上面覆土10厘米左右厚。沙藏的種子第二年春3月即可播種�! 《�、苗圃地選擇 選擇地勢平坦、有灌澆水條件、肥力較高的沙質(zhì)壤土,每畝施腐熟有機肥4000公斤和尿素50公斤。先把肥撒于地表,然后耕翻耙平,按長30米(可依地形而定)、寬1.3米整床待播。整地時注意留好作業(yè)道和排水溝。如系丘陵區(qū),較好選擇坡度不超過15°的斜坡地;山區(qū)坡度不超過25°,盡量使苗圃地灌水方便,排水良好,土質(zhì)優(yōu)良(ph值5.6—6.8)。 三、播種及苗期管理 3月中下旬或4月上旬,將沙藏催芽的種子集中條播于準備好的苗床中。播前先澆水,然后將種子均勻撒在床面上,覆2厘米—3厘米厚的細土,較后搭拱棚覆膜。每畝播種40公斤—50公斤。約30天出苗后及時通風降溫,使棚內(nèi)溫度不超過30℃,待出現(xiàn)4片真葉后,去膜煉苗3天—5天再移栽,每666.7平方米栽1.3萬株左右。直播育苗時,幼苗長到第6片真葉時間苗定苗,株距保持15厘米—20厘米。入冬前,澆一次封凍水,次年當苗高70厘米左右時在“春分”前后出圃定植�! ∷摹⒓藿蛹敖雍蠊芾怼 ∵^去建園一般采用實生苗,果實質(zhì)量良莠不齊,影響了經(jīng)濟效益。為了生產(chǎn)優(yōu)質(zhì)果實,提高效益,采用本砧嫁接大紅寶和瑪瑙等優(yōu)良品種進行嫁接,值得重視。方法是:春季3月下旬在播種苗距地面15厘米—20厘米處采用嵌芽接,接后10天剪砧。嫁接成活后,及時澆水少葉面噴肥,前期噴0.2%尿素并追施1次—3次有機肥,從8月下旬開始,噴0.3%磷酸二氫鉀為主,入冬前施一次有機肥。 五、病蟲害防治 播種苗1片—3片真葉時是摔倒病和立枯病的高發(fā)期,初病時可噴1000倍抗枯寧進行防治。苗木旺盛生長期的病害主要是白粉病,可結(jié)合葉面噴肥噴800倍博舒或10%粉銹寧1000倍液。蟲害主要是棉鈴蟲、刺蛾及毛蟲類害蟲,從6月上旬開始,噴滅幼脲3號,可收到良好防治效果。 (記者 佚名) [詳情]
丹參也叫紅根,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60厘米左右,根肉質(zhì),長約30厘米。一般栽培條件下,1/15公頃(1畝)產(chǎn)干藥500千克,經(jīng)濟效益較高。但是,由于丹參“種根”栽植后,需25—30天才能出苗,田間出苗率僅在60%左右,特別是在土壤墑情不好的情況下,出苗率就更低,很容易造成缺苗斷壟,從而影響產(chǎn)量的增加和經(jīng)濟效益的提高。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經(jīng)過幾年的試驗,采用并掌握了丹參溫床育苗技術(shù),現(xiàn)簡要介紹如下: 建床驚蟄前后,選擇背風向陽處,苗床挖深30厘米,寬130厘米,長根據(jù)“種根”的多少而定,四周墻用土坯、磚砌壘或用木夾板打成土墻,北墻高50厘米,南墻高20厘米,東、西墻成斜面。床底鋪一層厚約7厘米的驢馬糞或麥秸作釀熱物,然后再鋪一層由細砂、圈糞、細土混合的“育苗土”,其比例各占1/3,圈糞和細土要過篩,厚度為15厘米�! ∩洗矊⒌ⅰ胺N根”垂直扦插于育苗床上,行距10厘米,株距5厘米,粗頭向上,不能倒置。扦插完后覆1厘米厚的細土,然后輕輕拍平,用30—40℃的溫水噴灑床面,一次澆透水,待水滲下后,蓋上地膜和塑料薄膜�! 」芾肀∧に闹芤w嚴密,用泥壓好,薄膜上面再蓋上草氈子,晴天揭開曬床,晚上蓋好保溫。床內(nèi)溫度保持在20—25℃為宜,當床內(nèi)溫度達到30℃以上時,要及時將床兩頭的塑料薄膜揭開一小部分,進行通氣降溫,苗床要保持濕潤。20天幼苗開始萌發(fā),30天新葉開始展開,待苗高2—3厘米時,選擇溫暖的中午揭開薄膜曬苗,晚上仍蓋上薄膜,需要曬苗10—15天�! ∫圃源绺�7厘米左右時,即可進行大田移栽。移栽前,溫床內(nèi)澆足水,用小鏟挖苗,切不可用手拔。大田栽植應(yīng)起壟,壟高20厘米,行距40厘米,株距24厘米,開溝后每1/15公頃地用50%的多菌靈或50%的退菌特1.5千克,順溝撒沲進行土壤消毒,然后栽苗、澆水、待水滲下后覆土�! � (記者 佚名) [詳情]
綠化苗木種子的播種方法1.播前整地 為給種子發(fā)芽和幼苗出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條件,也便于幼苗的撫育管 理,在播種前要細致整地。整地的要求是苗床平坦,土塊細碎,上虛下實,畦梗通直。同 時土壤濕度要達到播種要求,以手握后有隱約濕跡為宜。 2.播種密度 適宜的播種密度能夠保證苗木在苗床上有足夠的生長空間,在移植前能得到較好的生長。因此,大粒種子播得稀些,小粒種子宜密些;闊葉樹播得稀些,針葉樹宜密些;苗齡長者播得稀些,苗齡短者宜密些;發(fā)芽率高者播得稀些,發(fā)芽率低者,宜密些;土壤肥力高播得稀些,肥力低宜密些。 3.播種方法 生產(chǎn)上常用的播種方法有撒播、條播和點播。(1) 撒播。將種子均勻地撒于苗床上為撒播。小粒種子如楊、柳、一串紅、萬壽菊等,常用此法。為使播種均勻,可在種子里摻上細沙。由于出苗后不成條帶,不便于進行鋤草、松土、病蟲防治等管理,且小苗長高后也相互遮光,較后起苗也不方便。因此,較 好改撒播為條帶撒播,播幅1Ocm左右。(2)條播。按一定的行距將種子均勻地撒在播種溝內(nèi)為條播。中粒種子如刺槐、側(cè) 柏、松、海棠等,常用此法。播幅為3~5cm,行距20~35cm,采用南北行向。條播比撒 播省種子,且行間距較大,便于撫育管理及機械化作業(yè),同時苗木生長良好,起苗也方 便。(3)點播。對于大粒種子,如銀杏、核桃、板栗、杏、桃、油桐、七葉樹等,按一定 的株行距逐粒將種子播于圃地上,稱為點播。一般較小行距不小于30cm,株距不小于 10~15cm。為了利于幼苗生長,種子應(yīng)側(cè)放,使種子的尖端與地面平行。 4.播種深度 一般情況下,播種深度相當于種子直徑的2~3倍為宜。具體播深取決于種子的發(fā)芽勢、發(fā)芽方式和覆土等因素。小粒種子和發(fā)芽勢弱的種子覆土宜薄,大粒種三和發(fā)芽勢強的種子覆土宜厚;黏質(zhì)土壤覆土宜薄,沙質(zhì)土壤覆土宜厚;春夏播種覆土宜薄,秋播覆土可厚一些。如果有條件,覆蓋土可用疏松的沙土、腐殖土、泥炭土、鋸末等,有利于土壤保溫、保濕、通氣和幼苗出土。此外,播種深度要均勻一致,否則幼苗出 土參差不齊,影響苗木質(zhì)量。 [詳情]
咨詢熱線:0571-87153887 郵箱:[email protected] 在線咨詢:
Copyright ©2012-2025 農(nóng)苗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