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園常分為教學科研區(qū)、體育運動區(qū)、學生宿舍區(qū)、教工生活區(qū)等,由于各區(qū)的功能不同,綠化也應因地制宜。校園各功能區(qū)的植物配置應依據(jù)科學性、藝術性的原則,樹立植物造景的觀念�?茖W性是指適地適樹,注意其生態(tài)習性;藝術性是指運用美學原理,合理搭配樹木花草,充分利用對比、烘托、均衡等手法,將平面綠化與垂直綠化結合,杜絕苗圃化、造林化的種植方法�,F(xiàn)將校園主要區(qū)域植物品種的選擇及配植方法分述如下:
一、門前區(qū) 高校大門至學校主體建筑之間的空間,在功能上主要是滿足人流、車輛的集散,對于突出校園的風格面貌、文化特色及對整個城市空間形象都有著重要意義。根據(jù)門前瞬間人流量大、與城市道路綠化聯(lián)系密切及在校園內處于重要位置等特點,植物配植應簡潔、明快、大方、自然,突出文化氛圍。
門前設有廣場的校園,應設重要景點作為主景,避免一覽無余。這種形式的植物配植應注意豎向與橫向的對比,植物要低矮、整齊,可布置成大面積的草坪,也可用月季、紅花酢草漿及宿根花卉布置成大型花境。兩側行道樹可選用樹形較好的落葉喬木或常綠喬木,總的原則是開闊、大方,烘托主題。
另一種方法是從校門到教學樓用行道樹構成寬闊的綠色通道,使環(huán)境顯得安靜、嚴肅。
二、教學科研區(qū) 教學科研區(qū)是學校的主體建筑群區(qū),也是校園綠化的精華所在。
此區(qū)的植物功能上應形成幽靜美麗的環(huán)境,不影響室內通風采光。在校園平視或在樓上俯視,都能取得較佳觀賞效果。由于這里是師生休息、游樂的中心,綠地宜采用自然式布局,設置水面、花架、亭廊、坐凳等,將園林小品用樹木與花草結合在一起。水池中可種水生植物,岸邊可種植扶芳藤、薔薇等藤本植物,使水面自然入畫。
面積較大的空間可布置成自然式的起伏地形,以草坪為基調,點綴法桐、雪松、合歡" class="blacklink_line">合歡等樹姿優(yōu)美的喬木,形成疏林草坪。綠地內的花架旁可種植紫藤、葡萄、凌霄等攀援植物,形成綠茵花廊。亭榭四周布置白皮松等常綠樹,配置蠟梅、紫薇、丁香等,使季相變化明顯,豐富空間內容。適當種植合歡" class="blacklink_line">合歡、三角槭、欒樹等,用以遮陰和創(chuàng)造幽靜環(huán)境。也可用大葉黃楊、小葉女貞等常綠灌木,圍成半封閉空間,宜于學生學習、乘涼。此外,綠地內應廣植花灌木,花開不斷。
該區(qū)與校園大道、運動場相鄰部分可用檜柏、大葉女貞等構成高籬,起到防塵、防噪的隔離作用。
三、學生生活區(qū) 該區(qū)的綠化功能是創(chuàng)造安靜、衛(wèi)生的環(huán)境,便于學習休息。同時,應根據(jù)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及學校運動場普遍緊張的狀況,留部分活動區(qū)。
植物配置的原則是簡單、實用、抗破壞,采用自然式與規(guī)則式相結合。如沿宿舍四周砌筑花池,種植一些低矮的花灌木,如金鐘、絲蘭、珍珠梅、龍柏球等,既不影響室內通風透光,又具有美化效果。
樓前有較大場地的宿舍區(qū),可種植樹冠較大的落葉喬木,既便于學生在大樹下活動,還可遮陰、納涼。在樓墻適當位置可種植爬山虎等攀援植物,增加立體綠化面積,也可起到防曬、降溫的作用。由于宿舍區(qū)人流集中,活動頻繁,管理不便,不宜種植草坪及珍稀植物。
四、校園道路 校園的道路通常分為主干道、支路和綠地小徑。主干道綠化應以遮陰為主,支路、小徑以美化為主。
主干道行道樹可選用水杉、銀杏、白蠟、合歡" class="blacklink_line">合歡、欒樹、楝樹等落葉喬木,短距離的重要路段也可選用雪松、白皮松、華山松等常綠喬木。道路外側應留有帶狀綠地,配置草坪、酢漿草等地被植物或花灌木,以打破干道的規(guī)則平直。
支路及小徑的路旁綠化應活潑有變化,根據(jù)路段不同可分段種植不同品種,組成的不同景區(qū)。一般選用常綠樹與花灌木,也可用常綠樹與花灌木間植,如檜柏與紅葉李,龍柏與薔薇等。綠地中的植物種植多為自然式,也可孤植、對植、群植,既具有觀賞性也有引導、分隔的作用。
下一篇: 二色茉莉的繁殖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