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繁殖分無性和有性兩種。利用營養(yǎng)體的一部分進行繁殖的叫無性繁殖;利用種子繁殖的叫有性繁殖。我國歷來多采用無性繁殖中分株法,而有性繁殖由于授粉、采種、播種以及育苗過程中必須掌握豐富經驗,熟練技術和具備一定設備條件,所以一般僅在科研單位培育新種時候方使用此法。
(一)無性繁殖 1.分株法
蘭花是一種有假球莖的植物,當假球莖繁生到一定時候,即可在它們之間用銳利薄刃刀剪將其割開,再把它們分別栽植盆中,成為新的植株,這種方法叫分株法,按我國藝蘭界習慣,俗稱”分盆”或”分窠”。這種方法看來簡單,但由于植物生理習性和季節(jié)限制,以及技巧上的處理,還是比較復雜和一時不容易的�,F(xiàn)根據我國傳統(tǒng)法則和作者多年實踐中所得經驗,分述如下:
(1)分株適期
分株繁殖,除嚴寒盛暑期間外,一般都可以進行,但較適合時期是在四月或九月前后(即在”清明”至”谷雨”期間,這時氣候逐漸春暖,子芽尚未萌動,新根還沒有生長;”秋分”前后,子芽和花蕾早已破土,萌發(fā)成新草,幼蕾長出,新根也多已長成,氣溫漸趨秋涼,溫差小。在這二段時期內,植株容易恢復生長,對蘭花分株后沒有多大影響)。
(2)分株條件和程序
盆栽蘭花如培養(yǎng)得好,每隔三五年就可進行分株繁殖,但春蘭必須要有四、五筒草(每葉束稱一筒),蕙蘭要有七、八筒,其他類蘭花亦同此。當然,較理想的是,待盆中葉束過多時,由于假球莖不斷繁衍分離,各筒之間會出現(xiàn)自然寬闊空隙帶,這種形狀在藝蘭界中俗稱為”馬路”。生成”馬路”后,假球莖之間容易自然分離,根系之間也易于分拆,這樣,不致造成傷口,有利于植株各自迅速恢復生長。分株前,必須少澆水,讓盆中土壤略帶干些,因為泥土過于潮濕,翻盆時濕泥粘住根系,當拆垛分窠時,蘭根容易折斷受傷。
分株時,先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伸進各葉束之間不同部位,大拇指擱住盆沿,余外二個手指隨同扶住另一端盆面,倒置過來托住,用右手掌根沿著盆面四周輕輕連叩,當感到泥垛與盆松動時,再用右手抓住盆底圓孔穴,慢慢地把花盆提出,使泥垛與花盆相互分離。接著將泥垛側放或平座在地(如根系盤曲不多,應注意泥垛突然松散,蘭根受折),如根系盤曲交纏緊密,泥垛不易拆開,可用掌心沿外圍輕拍,逐步松散泥垛,或用鈍頭竹片剔除泥土,再把盤繞根系拆散理開,放入清水中洗凈(如自來水,必須存放多日,讓水中消毒劑充分分解后使用,不致對蘭根有所影響)》然后移放在通風透光陰涼處,讓根系上水分涼干。當蘭根呈堊白色時,選擇適當部位,用銳利刀片或薄口剪刀豎直伸進假球莖之間切割開,此時必須注意切勿碰傷假球莖基部的幼小葉芽(因為這時呈白色葉芽極嫩,稍一碰觸,極易斷下)。分離后,如傷口不大,可任其自然;如傷口呈水漬狀,可用過錳酸鉀或硫酸尼古丁稀釋液消毒,或涂上硫磺粉末,防止細菌感染發(fā)生腐爛現(xiàn)象。分拆”馬路”時,只要把兩邊假球莖握住,輕輕旋轉,聯(lián)接處很快會自動分離。同時把其中干癟假球莖和細小衰老根系,齊假球莖基部切割掉,如根上有一段是枯干空根,可沿著空實交接處剪去(不能剪及實根端面,以免發(fā)生傷口)。盤曲過長的根,可在根椏間剪斷,如沒有節(jié)椏,可在適當長度處剪斷,但必須待傷口稍呈干燥狀態(tài)時方能種植。一般情況下,較長的根系要小心順其勢態(tài)盤轉盆中。分下沒有葉的黃綠色衰老假球莖,只要仍有幾支短小根,仍可留作培養(yǎng),在其基部能繼續(xù)萌發(fā)新苗。假球莖上面常附著黑褐色葉痕殘留物,應順勢從上而下撕去。
按我國藝蘭習慣,每盆蘭草較起碼要有二筒草,方能正常生長,如過少,植株不能很快恢復健壯生長。蕙蘭等更因代謝作用強,分株時必須讓葉束留得多一些。
(3)分株后的栽培和管理
分離后的植株,在上盆種植前要選擇比根系伸展勢態(tài)寬容的花盆,如選用瓦盆,應注意盆底孔穴大小,如過小,因蘭根為氣生根,喜愛通氣,排水性強的環(huán)境,那就要把孔穴打大些。假如是專用大底孔蘭盆,先在孔穴上用二片蚌殼或碎瓦片相對平行各遮住孔穴的一半(中間應稍留一細縫),然后再用類似材料逐層加高,構成一錐體形或圓臺形(不能超過盆高二分之一)。除此外,也有用塑料網紗遮蓋盆底孔穴,在上面散放一層蠶豆般大小細石�;蛩橥�、磚粒�;蛴脽瞥傻奶召|多細孔碗形物倒置蓋住孔穴。亦有用細竹絲或粗鉛絲編扎成錐體形網座在盆底中,上面披覆幾層棕絲皮,不過這種方法由于不經久而易爛,成本費用大,現(xiàn)在很少為人采用了。當盆底蓋好后,先用細泥篩篩出黃豆般大小的泥粒,散放在蓋遮物的上面,一般以蓋沒為止。再用細如綠豆般泥粒加覆一層(厚約1--2厘米)。較后,灌入蘭花泥或疏松砂質土壤(厚度要根據根系長短和擴展勢態(tài)而定),逐步加泥時用手輕微壓培成錐形或饅頭形,接著把根系順勢放下,并使分布勻散些。座好以后,較好要使假球莖頂端和葉束基部剛在盆口下約0.5厘米處(假如要做盆面如饅頭形式,可稍高些),之后,在逐步加泥過程中,由于蘭花泥質比較疏松,必須用手指順著根的兩旁把泥輕輕按時,不使窩根,直到淺埋沒假球莖為止。然后再在假球莖間四周按捺,并在盆面四處微微按緊,但不能壓實過緊。較后,一手扶住盆側,另一手輕輕拍打盆沿,促使盆中泥土勻實。
如以高盆面形式(即盆面泥層壘成半饅頭弧形)栽種,應以葉束基部高出盆面約二厘米,逐步加泥堆成弧形,隨手將早先除下帶泥翠云草鋪覆在上面(不能過密),鋪貼好后,在翠云草上略撒蓋些稀疏干泥,用掌心按實;如用不帶泥翠云草鋪貼,撒蓋泥層應厚些。鋪翠云草的目的,主要因為它有著叢密細根,在大雨或日常澆水時能保持住疏松腐殖土壤的盆面形態(tài),不致受到沖刷而破壞;另外,可保持盆面泥層一定濕度,以及避免高溫灼傷假球莖和根系,同時還使盆面有蔥綠之感,起到裝飾作用。一切操作完成后,用細孔噴水壺噴灑盆面,以噴透為止。約待數(shù)分鐘后,用狹長形牛角板或具有彈性竹片等(長約15厘米,底部寬約4厘米、厚約0.2厘米,頂寬約3厘米、厚0.3厘米,兩側和鏟口稍薄)沿著盆沿內側伸入泥層中,以弧形角度朝盆中央按捺,促使盆面形成半弧形,在盆面四沿留下一指寬水漕,再噴水,使高出盆面的半圓形泥堆勻稱。栽植好后用標牌插在盆中正面一向,記明品種編號或寫上名稱,所用標牌,可用化學膠片(因不易腐爛、使用耐久),按各種形式裁剪制成,例如狹長條形、丁字形、蝴蝶形等。
上一篇: 冬閑田搭棚栽培蘑菇 下一篇: 養(yǎng)護和盆栽花卉管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