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將介紹菌根的概念及其對植物的有益功能和菌根化生物技術的適用范圍和效益以及菌根制劑的使用方法, 以期普及菌根知識, 使該項技術更好地應用于植被恢復工程中, 促進和加快植被恢復進程。1 . 菌根概念菌根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種植物共生現(xiàn)象, 早在百余年前就被發(fā)現(xiàn)了, 它是一類土壤有益真菌( 菌根真菌) 與高等植物根系形成的復合吸收器官, 是一種共生互惠聯(lián)合體。在自然界中約有95%左右的植物具有菌根共生關系, 其中較常見的是外生菌根、內生菌根和內外生菌根。2 . 菌根對植物生長存活的有益功能2. 1 . 提高植物根系吸收水、肥的能力菌根以2 種方式提高植物根系的吸收能力, 一是通過保護吸收根、延長其壽命,植物普通吸收根主要依靠根毛吸收水、肥,根毛壽命很短, 僅10~ 20 d 就死亡, 隨著幼根的生長不斷形成新的根毛代替死亡的根毛, 因此, 其吸收能力弱且不穩(wěn)定, 而形成菌根后, 以菌根代替根毛吸收水、肥, 菌根的壽命比根毛長, 而且其吸收能力強且穩(wěn)定。二是通過擴大根系的吸收面積, 菌根多分支的菌絲套、外伸菌絲、菌絲束和根狀菌索在土壤中縱橫交錯, 形成龐大的菌絲網(wǎng), 其吸收面積要比沒有菌根、僅依靠根毛吸收的總面積大得多, 因此可以吸收更大土壤范圍內的水分和養(yǎng)分。2. 2 . 提高植物對礦物質和有機質的分解和利用菌根在生長、存活過程中能分泌多種酶, 如磷酸酶、纖維素酶、過氧化氫酶、蛋白酶等, 來分解土壤中不溶解的礦物質和有機質, 直接分解利用有機物和氮、磷、鉀、硫、鋅、銅等多種礦物元素, 改善植物體內養(yǎng)分狀況, 在菌根的幫助下, 植物可以從未風化的礦物質, 如磷灰石、石灰石、長石中吸收養(yǎng)分, 也可以從泥炭、粗腐殖質、木質素和蛋白質等有機化合物中吸取所需營養(yǎng)物質, 從而提高了植物對土壤養(yǎng)分的利用率。2. 3 . 分泌生長激素和生長調節(jié)素, 促進植物生長菌根在生長、存活過程中產(chǎn)生多種天然生長刺激素, 包括生長素, 如吲哚乙酸、細胞分裂素、赤霉素和生長調節(jié)素如維生素B 等, 調節(jié)植物體內養(yǎng)分運轉, 促進植物生根、生長和發(fā)育。2. 4 . 增強植物的抗逆性菌根真菌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比植物強,因而當它們與植物形成菌根后可以增強植物的抗逆性, 如提高對土壤干旱、瘠薄、極端溫度、酸堿度和高濃度土壤有毒物質的抗性和耐性。2. 5 . 提高植物抗病性菌根提高植物抗病性的機理包括4方面: ( 1) 由于菌根的形成, 充分利用了植物根系過剩的碳水化合物, 減少了病原菌可利用的營養(yǎng)物質, 從而減少發(fā)病的機率; ( 2) 由于菌根形成, 引起植物根部皮層細胞防御性反應, 產(chǎn)生植抗素, 抑制病原菌的生長和侵入, 從而減少發(fā)病的機率;( 3) 許多菌根真菌對病原菌有拮抗作用,抑制病原菌的生長; ( 4) 菌根具有保護作用的根際微生物群落, 成為防御病原菌侵染的較好道防線; 菌根的菌絲套保護植物根系, 成為防止病蟲侵入的機械屏障, 為第二道防線; 菌根內的哈蒂氏網(wǎng)對病蟲侵入起阻隔作用, 成為病原生物侵入的第三道防線。因此菌根對病害尤其是根部病害, 如立枯病、猝倒病、根腐病等具有極好的防治作用。2. 6 . 改良土壤, 提高土壤可持續(xù)性生產(chǎn)力形成菌根后, 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質, 稠密的菌絲網(wǎng), 使土壤變得疏松、透氣和具有彈性, 菌絲網(wǎng)具有較好的保土和保水性能, 起固定和團聚作用。此外, 菌根通過產(chǎn)生的各種酶, 使土壤中不溶的有機質或被固定的礦物質分解為植物能夠直接吸收利用的養(yǎng)分, 從而提高土壤肥力。菌根還通過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擴大根際的粘膠層范圍、加速礦質土壤風化等途徑改善土壤的化學性質。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質的同時, 有益的微生物群落, 除具有防衛(wèi)功能, 成為植物防御病害的防線以外, 還提高了土壤活性, 具有分解、吸收、固氮、養(yǎng)分傳遞、減輕環(huán)境污染等有益作用, 并能保持土壤結構, 提高土壤的可耕性, 使其更有利于植物生長[ 2] 。菌根是植物生長的自然供養(yǎng)體系, 許多樹種( 如松樹) 在長期的生存進化過程中已形成了對菌根的絕對依賴性, 沒有菌根它們在自然條件下就會生長不良, 甚至死亡。因此在植被恢復過程中, 有必要人為地重建或者鞏固植物的菌根體系, 從而提高植被成活率和生長速度, 加快植被恢復進程, 提高恢復效果。3. 2 . 天然林和火燒跡地的人工更新3. 3 . 常規(guī)育苗和營造速生豐產(chǎn)林3. 4 . 經(jīng)濟林培育我國名木古樹繁多, 樹齡幾百年甚至上千年, 但隨著樹齡的不斷增長, 其生長勢必然會逐漸衰弱, 尤其是根部的吸收根的更新和生長緩慢, 而且其吸收利用養(yǎng)分的能力也會下降, 這時候如果有計劃地向其根部施入一定量的適宜的菌根真菌, 促進吸收根的發(fā)育及其菌根化, 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根部吸收水分和養(yǎng)分的能力,從而改善生長狀況, 提高樹勢。其它生長衰弱、生長量低的樹木同樣適用。3. 7 . 引種一種樹種在其原生境中都有其較適宜的生長環(huán)境, 包括氣候、土壤條件等, 其中也包括土壤中和其共生的有益微生物種類, 菌根真菌是主要的一種。而一旦將其引種到新的地區(qū), 除了要滿足它生長所需的氣候、土壤條件外, 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匹配與其共生的適合的菌根真菌, 否則就會影響引種成功率或是延長引種周期。3. 8 . 根部病害的生物防治菌根可以提高植物的抗病性, 尤其是根部病害, 因此利用菌根的這一作用, 可以用于苗木根部病害, 例如根腐病、立枯病和猝倒病的生物防治。在育苗的同時接種菌根制劑的方法已成為苗木根部病害生物防治的一種手段。由于這種方法既可減少甚至避免化學防治帶來的環(huán)境和土壤污染, 同時又能促進苗木生長, 提高苗木的產(chǎn)量和質量, 因而受到生產(chǎn)單位越來越廣泛的重視。4 . 菌根化生物技術的應用效益菌根化生物技術的應用具有顯著的經(jīng)濟效益, 菌根化苗生長快、抗性強, 可提前出圃, 縮短育苗周期, 不僅降低育苗成本, 而且減少各種病害。林木菌根化造林可提高成活率, 節(jié)省補植費; 促進幼林生長, 增加木材產(chǎn)量; 提高林木吸收和利用養(yǎng)分的能力, 起到自肥作用; 增強林木抗病性和抗逆性, 節(jié)省森防費; 提早幼林郁閉, 縮短輪伐期, 節(jié)省撫育費, 降低育林成本, 均是其長期的經(jīng)濟效益。圃地和造林地上產(chǎn)生的菌根真菌子實體具有食用、藥用和工業(yè)用價值, 為其潛在的經(jīng)濟效益。菌根化生物技術是符合自然規(guī)律的生態(tài)新技術, 具有顯著的生態(tài)效益和環(huán)境效益。菌根化生物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減少化肥和農(nóng)藥的使用, 避免環(huán)境污染,促進生態(tài)平衡, 而且增強土壤活性, 改善土壤理化性質, 防治地力衰退和水土流失, 同時還改變了挖森林土盲目、低效接種的習慣, 保護了森林資源; 菌根化生物技術的應用不僅增加了林業(yè)生產(chǎn)的科技含量, 提高了林業(yè)產(chǎn)值, 而且還為防風固沙、防治荒漠化、改造廢礦區(qū)和工業(yè)污染區(qū)、加速荒山綠化、改善和美化生態(tài)環(huán)境提供了一項切實可行的生物措施。5 . 菌根化育苗造林技術及菌根制劑的使用方法5. 1 . 菌根化育苗造林技術菌根化育苗造林技術就是在植被恢復中進行育苗和造林時配套使用高效菌根制劑的新工藝, 與傳統(tǒng)的育苗造林技術相比, 明顯地提高了成苗率及苗木質量和產(chǎn)量, 大幅度地提高造林成活率和林木生長, 具有高效、低耗、簡單、易行和維護地力、促進生態(tài)平衡的特點。以松樹為例,苗木側根數(shù)、側根總長、吸收根總菌根化率、苗木成活保存率和I 級苗率分別增長20. 0% ~ 960. 0%、56. 2% ~ 389. 5%、60. 3% ~ 1 792. 0%、9. 0% ~ 22. 1%、45. 3%~ 150. 0%。苗木生長質量指標: 苗高、地徑、鮮質量、干質量分別提高22. 3%~ 197. 3%、31. 2% ~ 253. 8%、33. 4% ~918. 2%、21. 8% ~ 740. 0%。造林成活率、幼林平均高、地徑和材積指數(shù)分別增長5. 5%~ 46. 0%、13. 0%~ 56. 4%、2 5. 5%~61. 7%、87. 8%~ 450. 0% 。5. 2 . 菌根制劑的主要使用方法5. 2. 1 . 播種菌根化育苗. 即在播種的同時施用菌根制劑, 可以進行拌種、溝施、穴施及種子包衣。 [詳情]
桂花(Osmanthusfragrans)作為我國傳統(tǒng)十大名花之一,栽培歷史悠久,目前在我國南嶺以北至秦嶺淮河流域以南的廣大地區(qū)均有栽培,并形成了江蘇蘇州、浙江杭州、湖北咸寧、四川成都和廣西桂林等歷史著名的五大桂花產(chǎn)區(qū)。經(jīng)過長期的自然演化和人工選擇,已經(jīng)篩選出許多優(yōu)良品種,通過繁育栽培,廣泛應用于園林綠化。 2003年,杭州綠地種業(yè)有限公司提出以科技為依托,以品種研究為基礎,以產(chǎn)業(yè)化發(fā)展為目標的口號,建立了中國桂花品種基因庫綜合開發(fā)基地,自2004年開始從全國各地陸續(xù)引進桂花優(yōu)良品種70余種。根據(jù)傳統(tǒng)分類的方法,整理出桂花的四個品種群。 金桂品種群:秋季開花,花檸檬黃淡至金黃色,有杭州黃、金球桂、速生金桂、大花金桂、金滿樓、叢中笑等品種。 銀桂品種群:秋季開花,花色純白、乳白、黃白色,有早銀桂、晚銀桂、白潔、玉玲瓏、小葉蘇桂、銀星、籽銀桂、九龍桂、柳葉桂等品種。 丹桂品種群:秋季開花,花色較深,橙黃、橙紅至朱紅色,有朱砂丹桂、狀元紅、橙紅丹桂、堰虹桂、平脈丹桂、硬葉丹桂、醉肌紅等品種。 四季桂品種群:四季開花,有月月桂、日香桂、佛頂珠、天香臺閣、淡妝、天女散花等品種。 下面介紹幾個桂花優(yōu)良品種的繁育技術和配植利用: 杭州黃 杭州黃 1.杭州黃:喬木,樹冠球形。葉片長橢圓形或矩圓形,葉面波狀起伏,先端或中部以上有鋸齒�;ㄆ�9月上旬至10月上旬,持續(xù)7~8天,著花繁密,花香濃郁,花金黃色,花冠裂片長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 杭州黃是一個優(yōu)秀的園林綠化桂花品種,著花繁密成球,觀賞價值極高,大樹可孤植于公園或庭院作主景,以作觀花聞香之用。杭州黃花冠厚實,百花重堪稱金桂品種群中冠軍,具有較高的經(jīng)濟價值。 金球桂 2.金球桂:喬木,樹冠圓球形。樹皮灰白色,皮孔圓形,稀疏。分枝密集,生長旺盛。葉片厚革質,橢圓形,葉面略皺,有光澤;基部狹楔形,先端漸尖至短尖。嫩枝紫紅色�;ǘ浣瘘S色,花冠斜展,鐘形,濃香,開放整齊、繁密,可形成繁花遮葉的效果�;ㄆ�9月上中旬至10月中下旬。 金球桂樹形豐滿,枝葉茂盛,花朵稠密,花香濃郁,在園林綠化中可以采用孤植、叢植等方式;金球桂作為障景材料也十分合適,不僅可以遮蔽瑕疵,還有區(qū)隔空間、引導視線等作用。此外,金球桂的香精含量明顯高于一般品種,可以作為香料樹種。 玉玲瓏 玉玲瓏 3.玉玲瓏:小喬木,樹冠卯形,密集。樹皮淺灰色,縱裂。新枝紫色,無毛。葉卵圓形,革質,平滑,側脈明顯。葉緣微波曲,反曲明顯,基本全緣偶先端有粗尖鋸齒。花期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持續(xù)6天,花序無總梗,每花序有花67朵,著花繁密,香氣濃,花萼黃綠色四裂,花瓣圓形,四裂幾全裂,花冠近白色。玉玲瓏樹形好、花量多、香味足、觀賞價值高,是園林栽培和采花利用的優(yōu)選樹種,可以叢植和群植方式作主景。因其頂端優(yōu)勢不明顯,葉小花多,也是盆栽的好材料。 堰虹桂 4.堰虹桂:小喬木,樹冠圓球形,緊密。葉片墨綠色,革質,有光澤,長橢圓狀披針形。生長較快,開花年齡早,多為23年即進入始花期,4年生可進入盛花期,花香較濃,花色橙紅,花量較多。堰虹桂生長迅速,抗性強,能自然成形,在丹桂品種群中是出類拔萃的,可以群植用作園景樹,或列植作干道樹;又因其分枝能力強、始花早、花香色艷,也可作為盆栽觀賞的優(yōu)選材料進入千家萬戶。 橙紅丹桂 5.橙紅丹桂:小喬木,樹冠卵形,緊密。樹皮裂。新枝暗綠色或上部淡紫色。葉綠色,略有光澤,披針形或長橢圓形,革質,平滑,全緣或偶先端有齒,邊緣平直。葉面微凹,先端漸尖,新葉淡紫紅色。秋季開花2次,每次花期79天,著花繁密,淡香,花橙紅色。 橙紅丹桂樹冠濃密,分枝力強,花色紅艷,具有較高觀賞價值,大樹通常以孤植的方式在公園景點和小區(qū)庭院種植;也可以以配景的方式點綴布景。橙紅丹桂抗寒性優(yōu)于其他品種,適宜在北方地區(qū)推廣種植。 另外,在確定桂花的搭配植物時,要體現(xiàn)舂、夏、秋、冬四季的植物季相,營造出美的植物景觀:為了突出桂花的春色,可適當搭配白玉蘭、山茶、梅花和桃花等春季花木樹種;為了體現(xiàn)桂花秋色,則可栽植銀杏、無患子、烏桕和雞爪槭等秋色葉樹種。 桂花的繁育主要有播種、嫁接、扦插、壓條、分株等方式。在實際操作中,多采用扦插育苗的方式,不但可以保持優(yōu)良品種的優(yōu)良性狀,而且操作簡便,繁殖迅速。扦插育苗主要是將當年生半木質化枝條,在一定的栽培設施條件下,將其插入土壤或基質,利用植株的再生能力,長成桂花新植株的方法。目前扦插主要有常規(guī)扦插法、封閉扦插法和全光照噴霧扦插法,隨著技術的成熟,扦插成活率可達95%以上。 通過對桂花品種收集和繁育,我們可以選育出大量具有優(yōu)良性狀的好品種,滿足不同的市場需求。 [詳情]
紫背天葵別名紅背菜、觀音菜、血皮菜、天青地紅、雙色三七草和地黃菜等,屬菊科,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1.營養(yǎng)與食用紫背天葵以嫩梢和嫩葉作蔬菜,營養(yǎng)豐富,每100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質1.98克,還含有銅、錳等微量元素和維生素B1、B2等,其中鐵含量是大白菜、蘿卜和瓜類蔬菜含量的20~30倍,與芹菜等含鐵量高的蔬菜相當,在我國南方一些地區(qū)將它作為一種補血的良藥,是產(chǎn)后婦女食用的主要蔬菜之一。紫背天葵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對惡性生長細胞有抗效,同時還有抗寄生蟲和抗病毒的作用,可增強人體的免疫能力。紫背天葵的嫩莖葉質地柔軟嫩滑,風味獨特,是一種值得推廣的集營養(yǎng)保健價值與特殊風味為一體的高檔蔬菜。2.生長特性紫背天葵全株肉質,根系較發(fā)達,側根多,淺生,再生能力強。株高45~60厘米,分枝性強。莖近圓,直立,葉背和嫩梢紫紅色,葉面綠略帶紫色,葉柄短。頭狀花序,花黃色,很少結籽。紫背天葵性喜溫暖濕潤,生長適溫為20~25℃,耐高溫多雨,抗逆性強,適應性較廣,耐陰、耐旱、耐熱、耐瘠薄,但不耐寒,10℃以下生長不良,遇霜凍即全株凋萎。在南方表現(xiàn)為常綠,可周年露地種植;北方只能在無霜期可露地栽培,但隨著保護地的發(fā)展,也可實現(xiàn)周年生產(chǎn)、周年供應。紫背天葵生長健壯,無病蟲害,免受農(nóng)藥污染,栽培容易,市場供應期長,可作蔬菜市場的淡季補充品種。3.栽培技術(1)育苗紫背天葵主要采用無性繁殖,有扦插和分株兩種方式,生產(chǎn)上以扦插為主。扦插四季都可進行,但多在春季4~6月或秋季9~11月進行。在健壯母株上取嫩莖作插條,截成長約8~10厘米,頂部留3~5片葉,于10毫克/千克生根粉溶液中浸泡10分鐘,斜插于苗床上(可用壤土或細沙土作苗床),入土約2/3,行株距8厘米×6厘米。插后遮陰保濕,7~10天便可發(fā)根成活,18~20天即可移栽。(2)定植選擇排水良好、有機質豐富、保水保肥能力強、微酸性的壤土為宜,每畝(1畝=667平方米,下同)施腐熟農(nóng)家肥2000千克作底肥。深耕細耙,整地作畦,畦寬約1.2米,然后在畦面按30厘米×25厘米行株距開穴定植。每穴定植1苗,多帶土,每畝定植5000株。定植后及時澆定根水。(3)田間管理盡管紫背天葵耐旱、耐瘠薄,但充足的水分供應有利于莖葉生長,保證產(chǎn)品脆嫩、產(chǎn)量較高。因此要保持土壤濕潤,雨季注意排水防澇。開始采收后,每采收1次結合中耕除草,追1次肥水,一般每畝施腐熟稀糞尿500千克或尿素10千克對水澆施。冬季注意保溫防凍,大棚種植夜間蓋草苫,保持棚溫10℃以上;夏季可遮陰降溫。保持20~25℃的生長環(huán)境,生長迅速,豐產(chǎn)性強,夏季高溫下生長減緩。(4)病蟲害防治紫背天葵對病蟲抗性較強,只要保持通風透光,一般較少發(fā)生病蟲害。(5)采收定植后25天開始采收,采收上部嫩莖葉7~8片,長約15厘米。第1次采收,莖的基部留2~3節(jié),促使葉腋萌發(fā)新枝;從第2次采收起莖的基部只留1節(jié),控制植株高度和株形。一般每10~15天采收1次,可一直采到霜凍。溫室可四季采收,實現(xiàn)周年供應。一般每畝產(chǎn)菜2500~3000千克,年收入萬元以上。 (記者 佚名) [詳情]
咨詢熱線:0571-87153887 郵箱:[email protected] 在線咨詢:
Copyright ©2012-2025 農(nóng)苗網(wǎng)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