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心草又名紫葉蘆莉草,原產巴西。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huán)境,需明亮的光照,又怕強光直射,宜疏松、肥沃、透水好的腐葉土,冬季溫度不低于12℃。繁殖:常用扦插繁殖。通常在霉雨季節(jié),剪取頂端的枝條,長8—10厘米,去除下部葉片,插入沙盆中,約2周后生根的插條3—5株盆栽。栽培:土壤要水分充足,保持較大的空氣濕度。每半月施肥1次,入秋后逐漸減少澆水,秋末放窗臺養(yǎng)護。應常摘心修剪,促使多分枝。栽培2—3年需重新扦插繁殖更新。病蟲害:常見葉枯病危害,發(fā)病初期用等量式波爾多液噴灑防治。易發(fā)生腐爛病,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灑。應用:紫心草深綠色小葉中心鑲嵌白色條紋,光亮翠綠,幽雅別致。適宜室內盆栽和作瓶景觀賞材料,也是廣泛培植露地花壇邊緣的理想材料。 [詳情]
癥狀:該病主要發(fā)生植株近地面的莖基部,感病植株莖基部變成褐色,腐爛,致使莖葉萎蔫,嚴重時植株枯死。腐爛的莖部皮層易剝落,病組織上長出一層白色絹絲狀物即菌絲,邊緣呈放射狀。發(fā)病后期病部長出許多茶褐色的菌核(如油菜籽狀)。天氣潮濕時,白色菌絲可擴展到根部周圍的土壤表面和縫隙中并產生菌核。接觸地面的葉片,在很潮濕的情況下,也可能發(fā)病,產生水漬狀具輪紋的大斑,上面生出白色絹絲狀的菌絲和油菜籽狀的菌核。 病原及發(fā)病現狀:該病早齊整小核菌(真菌)侵染所致。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絲隨病株殘體在土壤中越冬。通過菌絲在土壤中從病株向健株蔓延,還通過雨水、栽培管理活動而傳播。菌核在土壤內能存活5-6年。因此,在連作,高溫、高濕、疏松的砂壤土中,植株過密,通風、透光不良等條件下,均易發(fā)病。 防治辦法: 1、發(fā)病初期在植株基部及周圍土壤中50噴灑%代森銨1000倍液,過7-10天,再噴灑1次。此后再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多菌靈1000倍液施于根際土壤,以抑制病害蔓延。重病株拔除后,可用50%代森銨500倍液,或石灰粉灌、撒病穴,對土壤消毒。 2、可用82木霉麩皮生物制劑 (浙江農業(yè)大學植保系生產),施入土壤中,使土壤保持一定的濕度,以促進木霉菌的大量繁殖,達到抑制病原菌、防治病害的目的。 [詳情]
彩葉草原產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其后在歐洲進行育種。彩葉草性喜溫暖濕潤和向陽的環(huán)境,也能耐半陰,但不耐寒,冬季室溫15℃以上,葉片才能不下垂或脫落。種植彩葉草宜疏松、肥沃的沙質壤土,而且由于其葉片大而鮮嫩,水分消耗快,如遇干旱葉片容易凋落,空氣干燥則葉色易失去光彩,所以要有充足的水分供給及較高的空氣濕度。彩葉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常作一年生花卉栽培,植株高可達60厘米,全株披茸毛,莖基部木質化。葉對生,呈卵圓形,葉色有黃、紅、紫、褐等多種色彩,常呈鑲邊或不規(guī)則排列,非常美麗�;ㄐ�,為藍色或淡紫色,花期在夏、秋。其栽培變種葉色豐富多彩,絢麗悅目。彩葉草適應性強,栽培管理簡單。常用園土、腐葉土、沙混合的培養(yǎng)土作盆土。幼苗期多次進行摘心,促使萌發(fā)側枝以增大株叢,使株形豐滿,姿態(tài)優(yōu)美,觀賞價值高。家庭盆栽應將其置于朝南窗臺附近的通風地方或南向陽臺的半陰處,冬季更應讓其多見些陽光,如光照不足則葉片的色彩不艷麗。彩葉草不耐干旱,生長旺季,尤其夏季澆水要充足,經常保持盆土濕潤,同時還應經常向葉面上噴水,以提高空氣濕度。春、秋季節(jié)澆水要掌握見干見濕的原則。冬季要控制澆水,若此時盆土過濕,易引起爛根落葉。生長期間約每月施1—2次以氮肥為主的稀薄液肥或復合化肥,即能生長良好葉,葉肥色美。盆栽觀賞不要給予大肥大水,否則株形長得過高,節(jié)間過長,葉片稀疏,反而影響美觀。如不采收種子,應在花序形成初期及早摘除,以減少養(yǎng)分消耗,延長觀賞期,若需要留種,則保留幾個健壯花序讓其開花。花后待整個花序由青變黃時便可采收,晾干后脫粒貯藏。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