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名:酸棗仁。 別名:棗仁、酸棗核、山棗仁、酸棗、酸棗核、酸棗子、棘仁、棘實、棘刺實、樲仁、樲棗仁、樲棗實、野棗仁、山酸棗仁、調(diào)睡參軍、刺酸棗。 酸棗仁知識介紹: 為鼠李科植物酸棗的成熟種子。酸棗種子扁圓形或扁橢圓形,長5至9毫米,寬5至7毫米,厚約3毫米。表面紫紅色或紫褐色,平滑有光澤,有的具縱裂紋。一面較平坦,中間有1縱線紋,另一面稍突起,一端凹陷,可見線形汴種臍,另一端有合點。種皮較脆,胚乳白色,子葉2,淺黃色,富油性,氣微,味淡。以粒大、有光澤,外皮紅棕色,種仁色黃白者為佳。 酸棗仁補充信息: 酸棗仁根據(jù)炮制方法的不同分為酸棗仁、炒酸棗仁、朱砂制酸棗仁,炮制后貯干燥容器內(nèi),密閉,置陰涼干燥處。酸棗仁適合人群:內(nèi)有實邪郁火及腎虛滑泄夢遺者慎服。 酸棗仁食療作用: 味甘、微酸,性平。歸心、肝、膽經(jīng)。質(zhì)潤斂降。1.養(yǎng)心安神。用于心肝血虛引起的心煩不安、心悸怔忡、失眠。2.益陰斂汗。可治療自汗、盜汗。本品味酸收斂,甘酸化陰,主入心肝,善于補肝寧心,定神除煩,兼可斂汗生津。適于肝血不足、虛煩不眠及體虛多汗、津傷口渴之證。 酸棗仁做法指導(dǎo): 凡肝虛勞熱,虛煩不得眠者,可與知母、茯苓、川芎、甘草等配伍;凡心氣不足,腠理不固,癥見自汗不止者,可與黃芪、人參、牡蠣、浮小麥等配伍,以增益氣固表斂汗之功;若睡中汗出者,可與人參、茯苓同用;若心腎陰虧,陰虛陽亢,致虛煩失眠、心悸健忘、口干咽燥、舌紅少苔者,可與生地、玄參、麥冬、柏子仁等同用